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采用避雨棚和断根沟措施,模拟土壤干旱,探讨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干旱对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导致葡萄单粒质量降低,纵、横径减小,促进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特别是在幼果期,土壤干旱明显促进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土壤干旱促进VvLAR1和VvLAR2转录,诱导果实中LAR1、LAR2新蛋白合成,进而导致LAR酶活性增强,黄烷醇类多酚积累。  相似文献   

2.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后不同剂量UV-B对葡萄果实中多酚含量及PAL活性的影响,为人为调控葡萄果实乃至葡萄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成熟葡萄果实进行UV-B照射0 min(对照)、15 min、30 min、45 min、60 min、120 min,并随机取样测定果实中总酚、黄烷醇类多酚及PAL活性,结果表明:采后UV-B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诱导采后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3.
董银行  郭家选 《园艺学报》2012,39(6):1073-1080
 以‘玫瑰香’葡萄着色期的果肉为试材,通过反转录技术克隆了ABA合成相关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VvBG1的1 518 bp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其编码1个含有505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VvBG1含有1个跨膜区和糖基水解酶1超家族保守域。通过BamHⅠ和XhoⅠ限制性内切酶将除去信号的编码区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成功诱导并纯化了VvBG1融合蛋白。经过透析复性和超滤浓缩得到了0.8 mg · mL-1可溶的融合蛋白。通过纯化蛋白葡萄果肉均浆液孵育试验和GC–MS ABA含量分析证实了葡萄果实中β–葡萄糖苷酶VvBG1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4.
抗裂与易裂枣内源激素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枣抗裂果品种‘圆铃枣’和易裂果品种‘俊枣’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曲线、果 形指数及种子败育率,并对果皮、果肉、种子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果皮、果肉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俊枣’果形指数和种子败育率均显著高于‘圆铃枣’。果实发育后期‘俊枣’ 果皮中的GA3 含量、果肉中的IAA 含量明显高于‘圆铃枣’,而‘圆铃枣’果肉及种子中的ABA 含量高 于‘俊枣’;‘俊枣’果肉及种子中(GA3 + IAA + ZT)/ABA 的比值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均高于‘圆铃 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俊枣’果皮中的果胶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圆铃枣’,且‘俊枣’果肉中的 POD 及PPO 活性也较高。以上结果显示,枣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易裂品种‘俊枣’果肉中的IAA 积累较多, 而抗裂品种‘圆铃枣’果肉及种子中ABA 含量显著高于易裂品种;易裂品种‘俊枣’果肉及种子中(GA3 + IAA + ZT)/ABA 的比值较高,果皮中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裂果的发生,其POD 及PPO 活性相 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周君  陈宗玲  张琼  王红清 《园艺学报》2009,36(12):1717-1724
 以‘晚蜜’桃为试材, 果实于盛花后75 d套袋、盛花后144 d除袋, 以未套袋果作对照, 应用HPLC - MS技术对果皮中酚酸类和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成熟果中分离、检测到了3种酚酸类物质, 8种黄酮醇类物质, 5种黄烷- 3 - 醇类物质和2种花色苷类物质。伴随果实成熟,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下降; 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 而后逐渐降低, 果实着色初期其含量骤然上升, 到成熟后期又急剧下降; 未套袋果在盛花后144 d已有花色苷积累, 套袋果除袋后果皮迅速合成花色苷。成熟期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中的酚酸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的含量没有差异, 但套袋果中花色苷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套袋果, 其中套袋果的花色苷含量为未套袋果的1174倍。试验表明, 酚酸类和黄烷- 3 - 醇类物质对光较敏感, 套袋显著抑制了这两类物质的合成, 但未影响成熟果中的含量, 套袋处理增加了成熟果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的积累。桃果皮中的花色苷类物质代谢在果实发育早期向花色苷以外的各分支代谢方向进行, 果实着色初期同时积累黄酮醇和花色苷, 到成熟后期主要为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筛选山东蓬莱产区酿酒葡萄‘品丽珠’黄烷醇、花色素苷含量较高的优良营养系,以期为发挥其酿酒性能提供理论依据。以蓬莱产区品丽珠母本及3个芽变营养系(214、327、623)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析葡萄果皮和种子中总酚、总单宁、总花色素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酚酸类、黄酮醇类、黄烷醇类、花色苷单体及白藜芦醇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黄烷醇是种子和果皮中主要的单体酚,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是果皮中主要的花色苷。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和自然条件下,品丽珠不同营养系间的酚类物质差异较明显,相同营养系不同年份间也有显著差异。其中营养系623果皮和种子的总酚、种子的单宁和黄烷醇以及果皮和种子中的酚酸类、单体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营养系和母本。  相似文献   

7.
 以‘早钟6 号’(黄肉)和‘白玉’(白肉)两类枇杷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果实果皮 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15 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随着果实发育成熟,β–胡 萝卜素含量在黄肉‘早钟6 号’果皮和果肉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8.53 和11.92 μg ? g-1 FW; 在白肉的‘白玉’果皮中也呈增加趋势,到成熟期最高,为38.89 μg ? g-1 FW,但果肉中略有下降,从最 初的0.47 μg ? g-1 FW 降低至0.29 μg ? g-1 FW。两个品种果皮和果肉的β–隐黄质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均 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叶黄质含量在‘早钟6 号’果皮中表现为下降,在果肉中则持续上升;在‘白玉’ 果皮中表现为先降后升,在果肉中变化不大,维持较低水平。‘早钟6 号’进入转色期后,与‘白玉’相 比,在果皮中的PSY 和CYCB 表达量较高,而在果肉中CYCB 和BCH 的表达量较高,提示枇杷不同发育 阶段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主要受PSY、CYCB、BCH 基因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8.
以3年生‘北陆’越橘为试材,对发育过程中果实花青苷含量及合成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3种紫外光(UV-A、UV-B、UV-C)分别照射转色期越橘果实,测定了果实中花青苷等酚类物质的含量、生物合成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从底物、酶活性、基因转录水平阐明了不同紫外光对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3种紫外光都明显诱导了果实花青苷的积累,特别是UV-C照射后果实花青苷含量提高了2.36倍。UV照射显著诱导果实PAL、UFGT酶活性升高,VcPAL、VcUFGT转录增强,但同时也抑制了DFR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其中PAL、UFGT酶活性与花青苷的积累极显著正相关(r = 0.807**,r = 0.894**),而DFR酶则相反(r =–0.854**)。结果表明,UV照射能诱导丙苯氨酸途径中响应紫外处理的一些关键基因的转录激活(如VcPAL,VcUFGT)或抑制(如VcDFR),并影响相应酶活性的变化,促使花青苷等酚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苹果中多酚物质及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秦冠、富士、嘎拉、华冠、华帅、金冠、国光、首红、澳洲青苹等9个品种为试材,对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酚、绿原酸、黄烷醇、原花色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果肉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在不同品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总酚、绿原酸、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在苹果发育初期迅速下降,其后下降速度逐渐减缓,最后则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在果实发育初期,绿原酸为果肉中主要的多酚物质,而黄烷醇和原花色素仅占很小的比例,但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绿原酸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黄烷醇和原花色素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成熟时已远远超过绿原酸占总酚含量的比例,成为果实中最主要的一类多酚物质。  相似文献   

10.
 以10 μmol · L-1 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熏蒸处理‘巨峰’葡萄果实6 h,随后转入1 ℃下贮藏28 d。结果表明,MeJA 处理显著抑制了葡萄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促进内源NO 释放量和H2O2 含量在贮藏前期的上升,同时诱导植保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对香豆酰–CoA 连接酶(4-CL)和白藜芦醇合成酶(RS)活性以及植保素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脱氢二聚体含量的上升。由此推测,MeJA 在葡萄果实细胞内发挥了信号传导作用,通过调控下游信号分子H2O2 和NO 的水平来提高植保素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促进了植保素的积累,提高果实的抗病性,降低了其腐烂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壳聚糖对抗枯5号香蕉品种产量、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在香蕉生长过程中灌根+喷叶面施用壳聚糖10、20、30和40mL/株。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壳聚糖能提高香蕉果指长度及果指质量,从而提高香蕉产量,壳聚糖10mL/株处理与常规施肥差异显著,增产率25.38%,利润率47.66%;能显著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能有效降低香蕉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总酚物质及丙二醛含量,降低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果肉淀粉酶活性,增强香蕉果皮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延缓香蕉果实衰老进程,提高果实贮藏性。  相似文献   

12.
5–氨基乙酰丙酸促进桃果皮提前着色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早白花’桃果实着色前,用300、100和50 mg · L-1的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溶液涂布果实。结果表明:ALA处理可促进果皮提前着色,促使果实提前成熟,且以300 mg · L-1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早约5 d。ALA处理还显著促进了UFGT、DFR、LDOX和CHS的提前表达,并且基因表达水平与花色素苷的积累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据此推测ALA可能参与了桃果实成熟以及花色素苷合成的调控,对果皮花色素苷提前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杏果实发育进程中多酚与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熟期和果实呈色不同的2个杏品种“青密沙”杏和“骆驼黄”杏为试材,采用常规方法对果实与果皮中的总酚、总类黄酮与花色苷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以期揭示杏果实发育进程中多酚与类黄酮类物质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杏果皮和果肉中的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均是在果实发育前期即果实第1迅速生长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果实发育进入硬核期以后,这2种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即开始逐渐降低,至商熟期又有所升高.花色苷含量则是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骆驼黄”杏果肉和果皮中的总酚与总类黄酮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青密沙”杏.在果实发育的任何阶段,无论是总酚、总类黄酮还是花色苷,2个杏品种果皮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果肉.由此可见,杏果实中的多酚与类黄酮类物质含量与品种、发育时期和组织部位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1a生北丰(Vitis thunbergii×V.vinifera)葡萄盆栽结果树为试材,在果实始熟期采用紫外线C(Ultraviolet C,UV-C)辐射结合韧皮部环剥的方法,研究了UV-C辐射对葡萄叶片和邻近果穗果实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及其糖苷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UV-C辐射诱导葡萄果实Res合成积累的敏感性低于叶片,辐射葡萄叶片对邻近果穗上果皮Res的影响远远小于UV-C直接辐射葡萄果穗,且辐射诱导葡萄果皮中Res质量分数与叶片中Res质量分数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当叶片位于果穗下方时,叶片中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ans-Res)、反式白藜芦醇苷(trans-Piceid,trans-PD)和顺式白藜芦醇苷(cis-Piceid,cis-PD)质量分数表现出环剥处理显著高于不环剥处理,然而果皮中的结果正好相反。当叶片位于果穗上方时,果皮中trans-Res、trans-PD和cis-PD质量分数表现出不环剥处理显著高于环剥处理,暗示葡萄Res可能存在韧皮部运输途径,且运输方向是双向的。此外,UV-C直接辐射葡萄果穗处理果皮trans-Res和cis-PD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和UV-C辐射葡萄叶片处理。种子中仅检测到trans-Res,且仅环剥处理和辐射下方叶片不环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单体敏  金鹏  许佳  李晓安  王雷  郑永华 《园艺学报》2015,42(11):2244-2252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GB)处理对‘雨花2 号’水蜜桃冷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浓度(5、10、20 mmol · L-1)外源GB 处理可有效抑制桃果肉褐变,减轻冷害症状,其中10 mmol · L-1 GB 处理效果最明显。外源GB 处理可减少桃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 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10 mmol · L-1 GB 处理还能够保持桃果实较高的果肉出汁率、可溶 性固形物、总酚和维生素C 含量,并且提高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这说明外源GB 处理能减 轻桃果实冷藏期间冷害发生,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台农1号’杧果(Mangifera indica L.‘Tainong 1’)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 μmol · L-1 MeJA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同时,采前MeJA处理可以提高杧果果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GLU)等防御酶的活性,提高贮藏早期的过氧化氢(H2O2)水平,抑制贮藏后期H2O2和MDA含量的积累。这些结果表明,采前MeJA处理提高杧果抗病性和保持果实品质与激活杧果的防御系统及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伞形花内酯对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生长的影响;同时以美味猕猴桃‘布鲁诺’(Actinidia deliciosa‘Bruno’)为材料,研究0.5 mg · mL-1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腐烂率,以及果实损伤接种P. expansum后病斑直径和抗病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伞形花内酯能够有效抑制P. expansum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体外);延缓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降低果实的腐烂率;降低贮藏后期果实损伤接种P. expansum后病斑直径,延缓棒曲霉素的积累,提高果肉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编码这些酶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伞形花内酯处理有助于保持猕猴桃采后果实品质,并诱导提高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云热–5007’是从‘红象牙’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杧果新品种。树势中等;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14.8 g,成熟果实果皮向阳面粉红色,背阴面黄绿色,果肉金黄色;可食率82.2%,可溶性固形物13.4%,总糖17.3%,维生素C 0.149 mg · g-1,果汁丰富,味甜;纤维含量中等,加工性好,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9.
葡萄果实中黄烷- 3 - 醇及其聚合体的HPLC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赤霞珠’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 为试材, 采用LiChrospher 100 RP-18e色谱柱(250 mm ×410 mm I.D., 5 μm) , 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 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 成功地分离了( + ) - 儿茶素〔( + ) -catechin, CAT〕、( - ) - 表棓儿茶素〔( - ) -epigallocatechin, EGC〕、( - ) - 表棓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 -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EC〕和( - ) -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 -epicatechin gallate, ECG〕等5种葡萄果实中最为重要的黄烷- 3 - 醇及其衍生物,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并可以同时测定葡萄果实中5种黄烷- 3 - 醇及其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此外, 经TSK HW-50 (F) 柱分离纯化,间苯三酚存在下酸解后进行HPLC分析,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葡萄果实中多聚黄烷- 3 - 醇平均聚合度、平均分子量及其组成的方法。果实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黄烷- 3 - 醇及其多聚体主要积累于果皮和种子中。  相似文献   

20.
SO2对贮藏龙眼果皮酶促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以‘石硖’龙眼为材料,研究了SO2抑制贮藏期间龙眼果皮酶促褐变的机理。结果表明:SO2通过降低果皮细胞质的pH值,抑制多酚氧化酶酶活性,保存游离酚和总酚含量,保护还原型抗坏血酸等作用抑制了龙眼果实贮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