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肉蜜柚特征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琯溪蜜柚优良新品种——红肉蜜柚是福建省平和县从琯溪蜜柚变异优良单株选育而成的柚类新品种。2006年经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通过(闽认果2006006)。1红肉蜜柚品种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
琯溪蜜柚生产已成为平和的支柱产业,笔者就平和六大品种琯溪蜜柚、红肉蜜柚、红绵蜜柚、三红蜜柚、黄金蜜柚、香红蜜柚在平和县的品种性状及生产现状进行阐述,发现琯溪蜜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发展前景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琯溪蜜柚’‘黄金蜜柚’‘红肉蜜柚’‘红绵蜜柚’‘三红蜜柚’果实成熟期果肉有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琯溪蜜柚’相比,其4个芽变品种果肉柠檬酸含量降低,苹果酸含量普遍升高;4个芽变品种果肉Mg、Fe含量均高于‘琯溪蜜柚’,Zn含量均低于‘琯溪蜜柚’,K、P、Ca、Na含量因品种而异;4个芽变品种果肉Fe/Zn值均升高,K/P值变化因品种而异,其中3个果肉颜色有变异的品种(‘黄金蜜柚’‘红肉蜜柚’‘三红蜜柚’)Ca/Mg、Ca/Na、Mg/Na值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4.
 在26S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RING finger蛋白是一类特殊的泛素蛋白连接酶,参与植物多个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为探明柚RING finger家族成员的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从红肉蜜柚和琯溪蜜柚果实汁胞中分离出两个RING finger基因cDNA片段(CgRHF1和CgRHF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其在不同组织及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均属于RING-H2 finger家族成员,且红肉蜜柚与琯溪蜜柚的两个CgRHF之间碱基序列均无差异;除根组织外,CgRHF1表达水平较CgRHF2高,且在红肉蜜柚茎、叶和花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琯溪蜜柚;CgRHF2在组织及果实发育过程表达水平均较低,但在果实成熟采摘阶段急剧上升。CgRHF1与CgRHF2表达模式的差异暗示这两个基因在柚组织及果实发育进程中行使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而非功能互补基因。  相似文献   

5.
琯溪蜜柚的品质和成熟期直接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而高接换种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蜜柚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快捷有效途径之一。2008年10月,笔者对福清市镜洋镇玉埔村21株4年生珀溪蜜柚进行高接换种,嫁接瑭溪红肉蜜柚,接后第2年挂果,第3年投产。琯溪红肉蜜柚比琯溪蜜柚早熟10~15d,果肉紫红色,适宜在国庆、中秋上市销售,价格比一般蜜柚高出数倍,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红肉蜜柚是由琯溪蜜柚变异株选育而成,其有成熟期早、果大皮薄、瓤肉无籽、多汁柔软、清甜微酸、富含丰富维生素等优点,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在合川引种,红肉蜜柚表现出优良的综合性状,对当地气候及生态条件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红肉蜜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肉蜜柚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平和县小溪镇科学技术委员会及平和县农业局于1998年,从琯溪蜜柚变异株系中选育而成的蜜柚新品种,2006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认定,2007年获农业部授予的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8.
平和红肉蜜柚系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平和县农业局、平和县小溪镇科委于1998年从小溪镇厝蚯屈朗果农林金山琯溪蜜柚果园中发现的芽变株选育而成.并于2006年2月23日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的柚类新品种[1].该新品种除具有在福建南部9月下旬成熟,中秋国庆期间上市,比琯溪蜜柚早熟20 d;果肉呈色素为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为琯溪蜜柚的55倍、46.8倍的两大特性外;其他性状,如:果大皮薄,果实中空,瓤肉无籽,多汁柔软,不留残渣,清甜微酸等性状,与平和琯溪蜜柚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正>红肉蜜柚是从琯溪蜜柚园中的芽变株系选育而成的柚类新品种,生物学特性与琯溪蜜柚相似。喜欢2329℃的湿润气候,空气湿度75%,且年均温18℃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地区适合发展。我站2008年从漳州市平和县引进推广栽培红肉蜜柚,2011开始投产,果品品质优良,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发展种植213.3hm2。最早栽培的示范果园2013年667m2产量可达4000kg以上(第6年),其他果园也陆  相似文献   

10.
平和县是琯溪蜜柚之乡,全县蜜柚种植面积4.33万hm2,年产量约100万t,年出口约10万t.琯溪蜜柚已成为平和县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平和县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介壳虫属昆虫纲同翅目蚧总科,是琯溪蜜柚的一种主要虫害,其抗药能力强、发生较普遍、为害较严重、防治较困难,使用高毒农药防治该虫是造成近年来出口蜜柚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几年来对平和县琯溪蜜柚介壳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科学有效防治技术措施,综合防控该虫发生为害,才能生产出质量安全的蜜柚,促进平和琯溪蜜柚生产与出口.  相似文献   

11.
甜菜蔗糖磷酸合成酶(Beta vulgaris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BvSPS)是甜菜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根据Genbank上的BvSPS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X X81975),利用RT-PCR方法,从甜菜体内扩增获得了BvSPS基因的cDNA全长,并将其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通过利用PstI、XbaI和EcoRI对重组质粒pMD 18-T-BvSPS进行酶切鉴定,进一步确定了重组质粒的正确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为3138bp,编码104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18.18kDa,等电点为6.15,该蛋白被预测定位于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12.
梨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PpKO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节法  田义轲  王彩虹  田伟  宋伟  殷豪 《园艺学报》2010,37(10):1575-1582
以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Nakai)茎尖为试材,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梨茎尖中克隆到赤霉素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内根-贝壳杉烯氧化酶(KO)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命名为PpKO,GenBank登录号为:HM003112,其长度为1 752 bp。PpKO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1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59.007 kD,等电点为7.19。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PpKO与已报道的其它植物的KO氨基酸序列具有59.4% ~ 95.9%相似性;氨基酸聚类分析表明,梨和苹果首先聚类,其次是草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pKO含有细胞色素P450核心功能域FXXGXRXCXG和氨基端的跨膜结构域。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牡丹休眠相关的差减文库中筛选得到的类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ERK2的部分cDNA片段,采用RACE技术扩增到5′和3′ cDNA片段,通过拼接得到PsSERK2基因2 374 bp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5′非编码区(UTR)为158 bp,3′UTR为341 bp,ORF为1 875 bp,编码62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得出其与葡萄VvSERK2蛋白同源性最高,为92.95%。PsSERK2在初花期(大风铃期)茎中表达量最高,叶片中最低。Northern杂交和定量PCR结果均表明PsSERK2在低温解除牡丹花芽休眠前期上调表达,而后降低。低温累积过程中,花芽内各个组织细胞分裂频率逐渐增加。推测PsSERK2上调表达促进了休眠花芽的发育,进而促进内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rLTP1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大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AB02’可育株(msms)和不育株(Msms)花蕾的基因表达谱,在可育株混合花蕾cDNA中扩增出1条特异条带TDF-25,通过RACE和RT-PCR技术克隆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脂质转移蛋白,命名为BrLTP1。BrLTP1全长cDNA序列为750 bp,推测编码1个包含183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BrLTP1蛋白含有典型的脂质转移蛋白N端信号肽,保守的AAI结构域和半胱氨酸位点。预测BrLTP1蛋白含有多种修饰性位点,包括1个PKC磷酸化位点,2个N–糖基化位点和10个N–端豆蔻酰基化位点。基因表达模式表明,BrLTP1在两用系不育株花蕾中受到强烈抑制,在可育株的大花蕾、成熟花药以及花瓣中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5.
从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花cDNA文库中获得了1个胚胎晚期丰富蛋白(LEA)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pLEA(GenBank登录号:JF412788),该基因cDNA含有一个273 bp编码9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从蜡梅基因组DNA中扩增该基因发现,该基因含有两个大小分别为35 bp和707 bp的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pLEA的编码蛋白含有4个胚胎晚期丰富蛋白第3族LEA蛋白特有的11个氨基酸的基元重复序列,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编码蛋白与榛子的LEA蛋白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融合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蜡梅成熟种子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几乎不表达;在盛开期花的各个部位中又以雌蕊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花发育早期表达量较高,随后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在衰败期突增并达到最高;检测该基因在脱落酸(ABA 50 μmol · L-1)、低温(4 ℃)、高温(42 ℃)、干旱(30% PEG6000)和高盐(NaCl 1 mol · L-1)5种外源非生物胁迫因子作用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该基因能够被ABA、低温、高温、PEG 和NaCl诱导表达,并在随后的时间内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表明CpLEA可能在蜡梅花发育和多种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元娣  曹敏格  许正  王昆  张文 《园艺学报》2014,41(2):227-239
 以新疆地区不同居群的52份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9份中国苹果品种(Malus × domestica subsp. chinensis Li.)、1份森林苹果(M. sylvestris Miller)种质为试材,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matK)基因的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获取了11个苹果栽培品种、14个塞威士苹果、26个苹果属其它种及1个外类群欧洲梨(Pyrus communis)的ITS及matK序列。利用MEGA(ver. 4.0)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序列间成对距离,以最大简约法与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新疆野苹果”与“中国苹果”的ITS序列长度在589 ~ 594 bp,含有148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029;MatK序列长度为1 451 ~ 1 461 bp,没有复制子Ⅱ序列,含有16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为1.442。ITS分析将中国苹果、新疆野苹果(来自中国新疆)和塞威士苹果(来自GenBank)聚类于一个大的发育枝内,新疆野苹果5个居群的系统演化按新源、巩留、霍城和塔城的先后次序发生。MatK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中国苹果和新疆野苹果聚类在一个大的发育枝内,但自展支持率低。由此说明,中国苹果由新疆野苹果驯化而来。matK不适于栽培苹果种内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大白菜品种Chiifu 为试验材料, 采用RT-PCR 技术, 克隆了3 个硫甙合成关键基因
BrAOP2 基因的cDNA 序列(BrAOP2.1、BrAOP2.2、BrAOP2.3)。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BrAOP2.1
与BrAOP2.2 的同源性为78%,BrAOP2.1 与BrAOP2.3 的同源性为74%,BrAOP2.2 与BrAOP2.3 的同源
性为81%。通过32 份大白菜重测序数据分析了3 个BrAOP2 基因CDS 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与硫甙
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2 份大白菜中共检测到7 种硫甙,其中4-戊烯基硫甙(GBN)
含量和2-羟基-3-丁烯基硫甙(PRO)含量较高,分别占总硫甙含量的23.99% 和23.16%。在BrAOP2.1
基因编码区检测到5 个变异位点,在BrAOP2.2 基因编码区检测到7 个变异位点,在BrAOP2.3 基因编码
区仅检测到1 个变异位点。其中BrAOP2.1 基因的A1051G 变异位点与PRO 含量极显著相关,BrAOP2.2
基因的A560G、C753T、A790G 和T927C 变异位点与PRO 含量显著相关,BrAOP2.2 基因的G825A 位点
与4-羟基-3-吲哚基甲基硫甙(4OH)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16个越橘杂交品种(系)为试材,对其树体性状、果实外观性状、果实内在品质和丰产性等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H2、H20、H26、Record、Ama和HL12等6个品种(系)在山东地区栽培反应良好,是当前适合山东地区发展的理想品种(系),具有进一步示范推广价值;Gila、AF4、HL4和HL9等4个品种(系)由于植株生长较弱、丰产性差和果实性状差,在山东地区不适宜发展;其余6个品种(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与改良,才能最终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品种(系)。  相似文献   

19.
以从大白菜温敏雄性育性转化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分析中获得的EST-58为标签,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对其进行延伸,并对电子克隆的结果进行RT-PCR验证,结果表明:电子克隆到1个由1197bp核苷酸组成的序列,该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蛋白为292个氨基酸。经RT-PCR扩增,连续样品间EST-58表达的带型变化趋势与cDNA-AFLP的差异显示情况一致,且RT-PCR获得的序列与电子克隆的序列一致性达98%。用该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X同源性分析,确定该序列为大白菜的XET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EU579461)。  相似文献   

20.
以经过改造的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载体PYL156为工具,采用叶片注射法侵染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叶片,通过表型比较、TRV病毒分子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探究环境温度、植株大小、目的基因插入片段大小对茄子TRV-VIGS沉默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温度为(25 ± 3)℃和(20 ± 2)℃时,接种茄子幼苗子叶的植株沉默效果明显,侵染后植株叶片中目的基因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相比明显降低;早春日光温室和秋季日光温室条件下,侵染植株表型性状和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沉默片段大小为200 bp左右时目的基因的沉默效果最好;侵染茄子幼苗子叶期植株出现明显病毒斑,而接种6周龄真叶则无明显表型差异。用茄子生长素诱导基因(SmIAA19)为靶基因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显著抑制了SmIAA19的表达,其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和生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SmIAA19是1个与生长素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