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莲是我国主要子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品种类型之一,因产于福建省建宁县而得名。由成熟
的新鲜莲子加工而成的白莲产品称为建宁白莲或建
宁通心白莲,也简称建莲,为当地传统名优特产,也是
我国子莲中最早的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建莲产业
得到了快速发展,年种植面积在3 300 hm2 左右,年产
干莲约3 500 t,总产值1.2 亿元,成为当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是,建莲的初加工仍然多为
传统的手工操作,每一粒白莲都要经过采收→脱粒→
剥壳→脱膜→通心→烘烤等六道工序,其中剥壳、脱
膜消耗时间较多,加工工艺繁琐,速度慢,效率低,而
且成本高。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种莲容易加
工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不少莲农不敢扩大种植面
积,制约了建宁县建莲产业的发展。为此,研究建莲加
工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从2006 年开始,建宁县莲籽
科学研究所针对建莲加工过程中剥壳、脱膜等主要工
序开展技术研究,并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引起的一类世界性真菌病害,
遇低温高湿的条件易于发生流行。该病害在我国各
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主要为害大白
菜,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60%,是大白菜生产上
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掌握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规
律、防治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蔬菜病害抗药性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北方蔬菜包括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
式。设施栽培中蔬菜病害的发生及为害呈现不同于露
地栽培蔬菜的特点,由于环境条件较适合发病,加上
连茬栽培,设施蔬菜往往发病较重,常见病害包括霜
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根腐病、枯萎
病、茎基腐病等。蔬菜病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而病原
菌抗药性问题往往制约着化学防治效果,抗药性导致
当前一些主要的防治药剂的防效降低,同时还可能导
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笔者近
年来对我国山东和河北两大蔬菜主产区的黄瓜、番
茄、辣椒等蔬菜主要气传病害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现
介绍主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Hand. - Mazz.〕原产我国,又叫篙芭、茭笋、篙
笋、茭白笋、篙芭笋、茭荀、茭瓜等,是一种重要的水生
蔬菜。世界范围内,作为蔬菜用的栽培茭白除分布于
我国外,还分布在日本、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但以
我国茭白品种资源和栽培技术经验最丰富、栽培利用
历史最悠久、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我国台湾的
茭白系200 多年前从大陆引种,日本的茭白系从我国
台湾及杭州等地引进。东南亚等国家的茭白品种,大
多直接或间接引自我国,例如,笔者在考察缅甸勃生
(Pathein)地区的茭白时,当地人就介绍说是大约70
多年前由华人引种而至。我国茭白主产区在浙江、安
徽、上海、湖北、江苏、福建等地。就品种类型而言,我
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江浙一带,茭白品种资源最丰富。
历史上,茭白引种基本是向南进行,但近20 a(年)来,
我国黄淮以北地区已先后进行了茭白北移栽培。不
过,如果不注意引种来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气候条件
差别、不注意品种特性,则可能出现不能正常孕茭,或
经济产量较低甚至没有经济产量的现象。如何根据引
种目的地的气候特点和茭白品种特性,确定具体的北
移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豆薯〔Pachyrhizus erosus(L.)Urban.〕又叫凉薯、地
瓜、沙葛等,是豆科豆薯属中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为
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南
部、墨西哥、中美洲。豆薯的块根肥大,肉洁白,脆嫩多
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质,营养丰富,既可作水果生食,
也可熟食,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较理想的保健食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目前豆薯多限于南方栽
培,北方的种植面积很小。笔者于2010 年引进豆薯品
种,分别在北京、河北等地进行日光温室栽培,在元旦
至春节供应市场,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学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一种植(连作和简单轮作)和水肥高投入是我国设施蔬菜种植中的普遍现象,这使得设施
菜田土壤极易出现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病原菌增多和寄生线虫为害等土壤微生物学障碍问题。土壤微生物
学障碍已对我国设施蔬菜种植体系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土壤微生物是影响植物生长、进
化进程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有关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学障碍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是,多数研究侧重于人为管理对土壤微生物学因子影响的一般性变化的了解,缺乏对土壤生态服务功能
变化的深入研究。为此,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学障碍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土壤微生物- 作
物互作的生态学效应,分析了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学障碍研究的关键点。此外,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
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学障碍调控的主要生态措施,并对未来深入揭示设施菜田土壤微生物学障碍的潜在成
因的关键切入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菠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菠菜营养丰富,耐寒性强,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是春、秋、冬季的主要绿叶蔬菜
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出口蔬菜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菠菜品种的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菠菜优良品种的选育亦引
起高度重视。本文从菠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性状遗传规律、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菠菜遗传育种的
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菠菜育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辣椒枯萎病是辣椒生产上常见的系统性病
害。早在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已经报道过该病
害(俞大绂,1955),此外澳大利亚(Simmonds,
1966)、美国加利福尼亚(French,1989)以及佛
罗里达(Jr Alfieri et al.,1984)等地区也相继报道
过。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及复
种指数不断提高,辣椒枯萎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
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该病在陕西、甘肃、吉
林、四川、湖南、北京、广西等地均有发生,发病
率一般为15%~30%,严重时可达70%~80%,
有的甚至全田枯死。因此掌握辣椒枯萎病的发生
规律与防治技术对提高辣椒的品质与产量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9.
菠菜匍柄霉叶斑病是由匍柄霉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早在2001 年Koike 等报道了匍柄
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可以引起菠菜叶斑病。2005 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相继报道了由匍柄霉
(S. botryosum)引起的菠菜病害。我们研究组于2009 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采集菠菜叶斑病样本后,
分离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鉴定其病原菌为匍柄霉属一个新种,即菠菜匍柄霉(Stemphylium spinaciae B. J. Li, Y. F. Zhou & Y.
L. Guo sp. nov. )(Zhou et al.,2011)。近年来,随着菠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加
大,菠菜匍柄霉叶斑病已逐渐成为危害菠菜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华北及西北地区发生
较为严重,给当地的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菜豆(油豆角)优质高效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淑珍 《中国蔬菜》2011,1(11):50-51
油豆角是菜豆的别名,是北方高寒地区栽培的
主要蔬菜。近几年由于我国人口流动,人们的饮食习
惯也发生了变化,油豆角已经成为北菜南运的主要
蔬菜之一,每年的6~10 月是油豆角上市时期,每年
都有1.5 万~2.0 万t 油豆角运往全国各地。由于以
往油豆角栽培技术较为粗放,主要是品种混杂且退
化严重、肥料施用不合理、病害严重、杂草防除难等
问题导致油豆角质量差、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制约
了油豆角产业的发展。笔者从2003 年开始进行油豆
角品种筛选、不同肥料品种筛选、施肥方法、不同除
草剂筛选等多项试验,2005 年形成了一套油豆角优
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06 年开始大面积示范,生产
的油豆角产量高、口感好、效益显著,得到了广大菜
农的认可。2007 年开始推广,现绥化市北林区已经成
为黑龙江省油豆角生产基地,2010 年在北林区推广
面积为1 897.6 hm2,每667 m2 油豆角平均产量1 733
kg,比北林区油豆角常规生产田增产594 kg,增幅
52.2 %,增收74.2 %。  相似文献   

11.
蔬菜主栽品种问卷调查结果——-辣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桂川 《中国蔬菜》2011,1(11):30-32
据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马艳青研究员报道,我国
辣椒种植面积133 万hm2,占世界辣椒面积的35 %,
辣椒总产量2 800 万t,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6 %,
经济总产值700 亿元,居蔬菜之首位。我国辣椒种植
面积较大的省区包括江西、贵州、湖南、河南、四川、
河北、山西和湖北等。全国各省市区均有鲜辣椒种
植,湖南、内蒙古、湖北、贵州、云南、河南、四川、广
西、广东、江西、重庆、新疆、海南等地是重要的鲜椒
产区。干辣椒主要分布在云南、新疆、内蒙古、贵州、
陕西、河南、湖南等地。加工型辣椒多产自湖南、四
川、新疆、江西、河北、贵州、内蒙古等地。  相似文献   

12.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D owson)Pye et al.〕是一种
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我国20 世纪
70 年代即有该病发生,80 年代全国各地普遍流行,
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我
国菜田复种指数的普遍提高,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
黑腐病的发病程度和发病几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目
前,国内外市场上用于防治细菌性黑腐病的化学药
剂较少,虽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已经
取得一定成效,但其防效容易受菌株、环境条件、土
壤类型、作物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W ulff,et al.,
2002;Luna,et al.,2002)。因此,掌握十字花科蔬菜
细菌性黑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
的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志强 《中国蔬菜》2012,1(1):47-48
韭菜生产中最大的技术障碍就是地下害虫的
防治,在传统生产中往往盲目通过往地下施用大量
的剧毒农药来预防,如呋喃丹、甲基异柳磷等杀虫
剂,导致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超标,从而危害人们的
健康。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农民在丘陵非耕地大棚
利用沙培滴灌技术,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解
决了韭菜农药残留问题,而且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实现韭菜周年生产,成为北京、上海超市的订单蔬
菜,全部净菜品牌化上市,最高售价达每千克120
元。2010 年峄城区应用该技术种植规模达8 hm2,起
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尚庆茂 《中国蔬菜》2011,1(11):39-42
幼苗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利用,除受自身遗传特性
的影响外,还与环境因子、灌溉等其他育苗技术措施
密切相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特别是穴盘育苗
条件下,根系发育空间有限,基质缓冲能力小,根际环
境变化快,养分容易被冲淋,更增加了施肥的难度。此
外,育苗者还必须依靠养分供给控制幼苗的生长速
度。在蔬菜穴盘育苗生产中,即使是多年从事育苗工
作的技术工人,仍难以完全避免幼苗缺素症和中毒症
的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在蔬菜穴盘育苗过程中,施什么
肥、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以及如何施肥。  相似文献   

15.
番茄(L 2二叩ers ieon esculentum M ill.)在我国各
地普遍种植, 主要采用露地!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
保护地设施栽培"浙江省常年番茄栽培面积约1.53
万hn 12左右, 产值超5 亿元"番茄筋腐病也称条腐病
或带腐病,是番茄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生理病害之一,
无论是保护地还是露地种植都会发生, 并且在冬!春
季的番茄生产上较常见"发病轻时仅部分果实品质
降低, 但发病严重地块, 病果率可达70 % 以上, 产量
损失80 % 以上, 甚至绝收, 严重影响番茄生产。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自2005 年开始实施茄子工厂化嫁接育
苗,一方面是由于国外长茄品种种子价格高,另一方
面是为防止茄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几年来,仅
山东省寿光市百利育苗场和天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每年培育的茄子嫁接苗就有600 万株,种植面
积达200 hm2,累计推广面积1 000 hm2,主要分布在
寿光纪台镇、田柳镇等。茄子工厂化嫁接育苗技术推
广后,每年每667 m2 节省土传病害防治成本400
元,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鲜切蔬菜产业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切蔬菜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经清洗、去皮、
切割或切分、修整、包装等加工过程而制成的即食新
鲜蔬菜产品。鲜切蔬菜加工技术是近年国际上发展
最快的一种蔬菜加工实用技术。由于鲜切蔬菜产品
具有自然、新鲜、卫生、方便,尤其是安全和环保等特
点,在国际上已成为蔬菜商品化的新形式,成为蔬菜
消费的新趋势,从而使鲜切蔬菜产业的发展成为延
长蔬菜产业链条的一个新的突破点。随着现代生活
节奏的加快和休闲消费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鲜切蔬
菜产业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黑皮冬瓜是广西南宁、玉林、钦州、百色等地主要
的经济作物之一,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区外。由于连年
种植,导致黑皮冬瓜易发生疫病与枯萎病,品质和产
量均下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
研究所自1996 年起进行黑皮冬瓜嫁接研究并取得成
功,但没有大面积生产应用。随着黑皮冬瓜市场需求
加大,经济效益提高,2008 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黑皮
冬瓜嫁接栽培,至今推广面积已达85 hm2,主要集中
在南宁周边黑皮冬瓜种植老区。黑皮冬瓜一年种植两
茬,嫁接栽培以冬春种植为主,少部分为夏秋种植。近
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冬春黑皮冬瓜嫁接苗比实生苗
抗寒能力强,结果早,不仅能抗枯萎病,增产效果明
显,而且能保留黑皮冬瓜原有的品质和风味优势。  相似文献   

19.
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记
录于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 采于火蚁属
(Solenopsis)的蚁巢中,曾一度被认为是土栖粉蚧。直
到1990 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它为害棉花,随
后相继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和南美洲多
个国家和地区发现。2005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
遭到一种粉蚧的严重为害,后被证实为扶桑绵粉蚧。
目前除欧洲外,其余各洲均有分布。扶桑绵粉蚧的寄
主范围较广,2009 年巴基斯坦报道了53 科154 种寄
主,包括农作物、园林植物、杂草和灌木等,主要为害
棉花、南瓜、扶桑、甘薯、番茄和茄子等100 余种蔬菜
和观赏植物(图1)。扶桑绵粉蚧主要为害植株的幼
嫩部位(嫩梢、叶腋、花蕾),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并引发煤污病。  相似文献   

20.
一个优良的大白菜品种不仅要具有高产、优质、
商品性好、抗病性强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对低
温、高温、干旱、水涝、盐渍,土壤、水质和空气的污
染,以及农药、除草剂的残留等某种或几种逆境因子
的特殊抗性。抗逆性决定着品种的适应性、稳产性和
使用寿命。笔者根据几十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大白
菜常规育种中的抗逆性选择。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各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驯
化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大白菜品种类
型,生产上对不同类型品种有着不同的抗逆性要
求,在育种时应针对不同的育种目标制定相应的选
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