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析了桉树不同整地造林生长效果。在同样的林地内规划了A、B、C 3个试验地进行了造林试验,采用不同的规格整地挖穴,用相同的规格苗木造林,经过三年经营管理,除草、施肥,桉树林木生长迅速。结果显示:A试验地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B、C试验地林木生长量分别树高提高大12.2%、11.8%,胸径粗13.7%、13.1%,树冠大14.1%、25.0%。  相似文献   

2.
<正> 油桐适合在具有一定肥力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上生长,土壤pH值低于4.5则生长不良,产量低。我省油桐分布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酸性土壤,这有碍于产量的提高。为了改善油桐林地的土壤酸碱度条件,我们在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对酸性土壤上的油桐林进行了施用石灰的试验。试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海拔1,070米的南坡,坡度15—20°;年均气温15.4℃,≥10℃积温4,850℃,年降水量1,100毫米;土壤为石灰岩上堆积物发育的黄壤,土层较薄,质地较粘重,试验前土壤的养分状况见表1。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林木速生,缩短林木培育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于1989年春我们对人工落叶松林进行了追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东丰县一面山林场一面山林班65小班,26年生的人工落叶松纯林。林地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应用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防治中华鼢鼠的相关技术,乌兰察布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防治中华鼢鼠技术试验试点工作,经过3年的试验、改进和总结,取得了预期效果。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凉城县崞县夭乡库伦村南梁和天成乡大北山的退耕还林生态林地,总面积为438亩。寄主属灌草地,主  相似文献   

5.
<正> 杉木幼林中生长的杂草一芭茅,根系发达,萌生能力强,严重地影响着杉木幼林的成活和生长。从1989开始,我们应用除草剂草甘膦进行了灭除芭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宜黄县河桥林场谢家工地,该地海拔250~300m,年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为1 749.4mm。杉木幼林地为微酸性黄红壤,pH值为5.5~6.5。林地芭茅覆盖度大,芭茅地上部分每平方米鲜重达2.5kg,地下茎累加达3m以上。2 试验材料和方法草甘膦为10%水剂,由广西化工实验厂生产,以柴油、洗衣粉作助剂,施药工具为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  相似文献   

6.
黄盛 《绿色科技》2022,(3):129-131
油茶树高的生长情况会受到不同施肥量的影响,探究了不同施肥量对油茶树高生长的影响.以三江县斗江镇思欧村新寨屯油茶新造林地作为主要试验地,进行了两个重复区组(组Ⅰ、组Ⅱ)种植试验,通过具体试验得出:施肥量为0.5kg/株时,树高生长达到最优,施肥成本也较低,在油茶树实际种植环节,可选择0.5 kg/株的施肥方式,以促进油茶...  相似文献   

7.
河堤水杉林首次间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节水杉林分密度,改善树体生长空间营养面积,缩短成材期,培育较大径级用材,提高水杉木材质量,我们于1982年春在江都县红旗河堤二姜乡汤营村地段进行了水杉首次间伐试验,获得了对生产有参考价值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林为1972年春在竣工的红旗河两边的青坎、堤坡上营造的水杉林。林龄9年生,面积3.12hm~2。株行距2×3m。林地土壤:青坎为砂质壤土,堤坡为砂土。含N量与有机质很少。水杉林平均树高9.2m,胸径12.4cm,活立木蓄积量为121.91m~3/hm~2。林分郁闭度为0.78~0.86,平均枝下高2m左右,树  相似文献   

8.
1976/1977年冬,我们在湖南省塑料研究所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引进了聚氯乙烯有色农用薄膜(压延,厚度0.07毫米左右),在国营东风农场进行橡胶林地和苗圃地的防寒试验。 林地防寒试验,在东风农场二分场机务队,1964年定植的RRIM600林地进行。试验地处于大勐笼山间盆地的一级阶地的平台地上,海拔575米。试验布置在成片林地的南部。 苗圃地防寒试验,在东风农场九分场二队,1976年10月6日移芽的当年橡胶苗圃地上进行。试验地处于九分场场部冷湖西北坡上的中部偏上的坡地上,海拔740米。试验布置在成片苗圃地的中部,处于冷湖湖面之上。  相似文献   

9.
无花果较其他果树耐盐碱,易栽培,结果早,收益快,而银杏树生长慢,栽培密度稀,前期林地隙地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为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林地经济效益,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以果养林的目的,我们于1989年2月,在如东县海堤林业管理站所辖的苴镇丁秦村二堤及北青坎进行了200亩无花果与银杏混交栽培试验。 1 无花果与银杏混交栽培方法 试验林主体为银杏,用3年生实生苗定植,第2年嫁接,主干保留1.2m,嫁接第6年挂果,10年开始郁闭,并形成银杏产量。无花果用1年生扦插苗定植。为不影响银杏的正常生长,并充分利用林间隙地,又要保证无花果的栽培要求,采取3种不同的密度进行混交。Hp银杏按3×4m、4×5m、5×6m3种不同的株行距定植。无花果在银杏行距中,按2.5×4m、3×4m,3×5m的株行距定植。 2 造林地的技术处理 试验地地形复杂,有修筑30年的海堤,堤身和斜坡大都为脱盐土,有围垦10多年的滩涂地,大都为轻盐地或接近脱盐土,并有10多亩中盐地和极少数重盐地。为保证林地完整性和混交林的一次成园,对试验地土壤进行了栽培技术处理;对脱盐地或轻盐地普遍开大塘定植,大塘规格长×宽×深为0.6  相似文献   

10.
油松不同生态型在京西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化成  唐谦 《林业科学》1991,27(6):582-588
本文根据京西山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三块不同海拔试验林7年生时的材料,研究了油松不同生态型在不同海拔高度试验地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油松不同生态型之间的生长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生态型×不同海拔试验地交互作用显著。在海拔800m以下,东部型生长和稳定性均比其他生态型好。在800—1200m地带,表现较好的是东部型,其次是中部型和中西型。在1200m以上地带,东部型和东北型生长表现较好。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京西山地如采用东部型的种子,可不考虑造林地的海拔高度,也不必考虑种子来源上的海拔差异。此外,在造林种子短缺时,800—1200m地带还可采用中部型和中西型的种子,1200m以上还可采用东北型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为达到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而采用高度集约的营林措施,是当今林业发展的趋势。在现有生产培育技术对湿地松生长促进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人工增加土壤肥力在本地区对湿地松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由于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林地土壤养份条件的差异影响,不同肥料品种对湿地松施肥效果不一致;因此,为探讨选择合理的肥种和确定适当的用量,以促进其生长,提高营林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我场于2004年在管店林场进行当年生湿地松追肥试验,经过一年半的观测试验,施肥效应已初见端倪,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  相似文献   

12.
柳树新品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树是山东省平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是由于经营粗放,致使柳树林分生长差,效益低。为此,我们立题研究柳树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柳树人工林的集约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现根据5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林地的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潍河沿岸诸城、安邱、昌邑3县市的4个村。年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19.5℃,极端最高气温39℃。全  相似文献   

13.
我县林地面积大,林地利用率低,仅为67%,有林地的林木蓄积量每亩仅为3.63m~3,林地生产力低下,目前尚有疏林地1.9万亩、灌木林地14.3万亩、宜林荒山0.6万亩,需要改造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从1984年冬开始进行《林药结合、立体开发,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试验、经过5年实践摸索出一种模式和经验.一、试验方法1.材料:选择斜源乡白云庵林场海拔1470~1610m的一片灌木林地,面积600亩作为试验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适合雷州半岛贫瘠立地生长的桉树,我所承担了由桉树科技协作组下达的桉树引种试验项目。现对1年生的试验幼林生长进行调查小结。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处北纬20°55′,东经110°06′,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22.9℃,最热月(7月)气温28.5℃,最冷月(1月)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为38.5℃,极端最低气温3℃,年降水量1711.6mm,年蒸发量1754mm。旱、雨季明显,年平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5.
江山市目前黄花梨栽培面积达1万亩左右,现在的梨园中有的套种农作物,有的靠每年的抚育管理,也有的就让它荒芜着,既浪费了劳力,又遗失了林地养分。为了更好地利用林地生产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就必须向林、牧业的有机结合上进行技术开发,通过黄花梨梨园的林下种植绿肥(牧草)试验,以使在林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对林地增加肥份,改善生态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生产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各试验处理试验地选择5株生长中庸黄花梨,分别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取4个生长枝,观测枝条生长量。选择晴朗天气…  相似文献   

16.
油桐是长江流域各省主要经济林树种,由于不耐荒芜,需常年垦复、间种,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在探讨油桐林地水土保持有效方法的同时,对油桐林自身保水效果进行研究很有必要。现将油桐林冠截留雨量的试验结果总结如后。概况与方法试验地设在我省油桐主产区—石门县商溪乡木荫珰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年降雨量1400—2600毫米;日照时数达16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主要成土母岩为页岩。这种气候、土壤条件,对油桐生长十分有利。但温差较大,降雨量大,暴雨多,变率大,为土壤侵蚀提供了条条。供试油桐林为7年生人工纯林,试验将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杉木生长,缩短其工艺成熟周期,提高杉木营林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86年用5种肥料对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杉木中龄林进行了施肥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试验地设在江宁县东善桥林场东善桥分场13年生杉木林内.林地为黄棕壤,质地中壤,土层厚80~100厘米.海拔高70米左右.坡向东北,坡位中下部,坡度23°.该林分于1973年用1年生实生苗造林.开穴整地,株行距1.33×l.67米.造林后3年,每年块抚2次.林分生长尚均匀.曾在1983年和1986年进行过2次间伐,间伐强度分别为25%和20%.于1986年4月,在杉木林中选9亩,坡向、坡度、坡位、土壤种类、质地等立地条件相同林地,用江宁县化肥厂产硫酸铵、南京磷  相似文献   

18.
水杉林下扦插水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县从1982年起在县林科所水杉林下进行了扦插水杉、留床繁育试验。通过六年实践,取得初步成效。试验调查数据分析整理如下: 一、试验地和试验方法试验地选择在县林科所1982年春季营造的水杉林地中,树种水杉株行距3×4m,定植苗龄三年。林地为中壤土,地下水位1m,PH值7.2。苗床设在林行间内,床宽3.0m,床高0.2m。林木株间扦插1行水杉,编序号为1行,床面上扦插6行水杉,行距0.5m,从东往西编号2—7行。每亩扦苗8万株,第二年留床8000株,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对集约经营的人工林早期生长和养分动态的探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以1-4年生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 )人工林为例,报道生物量、养分积累和分布状况、养分的内部循环、林木生长以及由于采伐所引起的林地养分损耗。研究方法美洲黑杨人工林试验地位于密西西比州Stoneville附近的三角洲实验林中,面积2公顷,林地原为天然阔叶混交林近期采伐迹地。土壤是Sharkey系粘土,含大量蒙脱,属于变性薄层潮始成土(Vertic Haplaquepts)热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不同基肥对油桐幼年期生长的影响,我们在1982年春营造油桐丰产试验林时,进行了不同基肥的试验。 一、立地条件与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