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杂交油菜黔油17号7个处理水平的密度单因子试验,研究了黔油17在遵义及相似生态区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生产水平下,黔油17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000~7000株/667m^2;在此密度范围内,植株生长势强,有效分枝数多,综合性状好,含油量较高,产量可达18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免耕栽培密度对黔油18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杂交油菜黔油18号不同密度免耕栽培单因子试验,研究了黔油18号在道真县推广免耕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同等生产水平下,黔油18号在5000-7000株/667m^2密度范围内,综合性状好,有效分枝及有效角果数多,产量达165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3.
黔油17号稻田免耕栽培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在贵州8个不同油菜生态区域进行的稻田免耕移栽和稻田翻犁移栽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得出:在稻田免耕移栽种植方式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产量水平与传统的稻田翻犁移栽相当或约高于稻田免耕移栽,其稻田免耕移栽和稻田翻犁移栽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6.74kg/667m2、158.95kg/667m2,单位面积上的纯收益分别为192.52元/667m2、42.27元/667m2,稻田免耕移栽明显地高于传统的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同时稻田免耕移栽种植方式可降低黔油17号的植株高度、有效分枝高度,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缩短生育期,使黔油17号在相同的条件下提早成熟5d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方式下黔黄油21号的产量及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在贵州遵义油菜主要产区进行的稻田免耕直播、免耕移栽以及稻田翻犁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田免耕种植方式下,黔黄油21号生育期缩短,特别是稻田免耕直播,全生育期只要201 d,成熟期比稻田翻犁移栽提早7 d,同时免耕种植方式下可适当降低植株高度,而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的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明显高于免耕种植方式,而产量以稻田免耕移栽方式为最高;稻田免耕移栽种植方式单位面积(667 m~2)纯收入所获得的纯收益为511.4元,明显高于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164.70元),与稻田免耕直播(493.90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黔油28号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菜主产区绥阳县比较了黔油28号四种密度下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两种方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经研究得出:当翻耕移栽、密度为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达到178.97kg/667m2.当免耕移栽、密度6000株/667m2时,经济效益最好,纯收入为217.6元/667m2.综合得出:选择免耕移栽,密度为6000株/667m2的栽培方式,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节省人力投入,在协调和其它作物的茬口问题上占据优势,此项栽培方式适宜黔油28号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矗计研究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7号在遵义地区获得2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494.25~8294.2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2.314~13.234kg/667m^2;P,05施用量为5.878~6.358kg/667m^2;K,O施用量为17.628~18.828kg/667m^2。B施用量为0~0.018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3.5。在遵义影响黔油17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和磷肥。其余依次为是氮肥、钾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7.
研究余庆县海拨800m稻田两熟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贵杂4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栽6000~7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6.0~182.3kg/667m^2。  相似文献   

8.
钟永先 《种子》2007,26(5):97-98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黔油14号产量与栽培因素(N、P、K、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黔油14号高产栽培优化方案分析,获得了黔油14号在遵义获得产量在19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尿素49.46~54.54kg/667m^2,过磷酸钙39、05~60、95kg/667m^2,氯化钾23、93~36.08kg/667m^2,密度为7048~8953株/667m^2。  相似文献   

9.
稻田免耕油菜适宜移栽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油研七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以栽6000/667m^2株为最高,产量达172.55kg/667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置6个密度处理,探索出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新油59在稻田免耕稻草覆盖一次性施肥的栽培模式下,最佳的移栽密度为10000株/667m2,产量为137.4kg。  相似文献   

11.
油菜免耕栽培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菜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免耕移栽产量162.1kg/667m^2,净产值354.7元/667m^2;翻耕移栽产量166.8kg/667m^2,净产值332.8元/667m^2;翻耕直播产量125.1kg/667m^2,净产值171.3元/667m^2;少免耕直播产量113kg/667m^2,净产值179.6元/667m^2;全免耕直播产量88.9kg/667m^2,净产值117.5元/667m^2,免耕移栽稳产、增效。在油菜生产上可大力推广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的富利硼对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8号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苗后期、抽薹期、初花期喷施富利硼能够有效提高油菜黔油18号的油菜籽产量、增加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其增产效果是明显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最佳喷施浓度为0.15%,油菜籽单产达228.33kg/667m^2,比喷施清水增产40.29%,同时比喷施0.2%常规硼沙增产26.85%。  相似文献   

13.
以杂交油菜黔油28号为材料,在不同轻简栽培方式下,研究了不同播种方法栽培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机耕移栽(CK)产量最高,为181.5kg/667m2;其次是稻田免耕移栽,为177.8kg/667m2,比对照减产2.03%;第3是稻田免耕稻桩直播,为148.2kg/667m2,比对照减产18.35%;第4是机直播,为142.6kg/667m2,比对照减产21.43%;最低是机耕撒播,为137kg/667m2,比对照减产24.52%,各栽培方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纯收入为稻田免耕移栽(438.8元/667m2)机直播(387.6元/667m2)稻田免耕稻桩直播(351.2元/667m2)机耕撒播(342元/667m2)机耕移栽(281元/667m2)。说明采用轻简化油菜栽培技术,能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油菜免耕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和效益,采取两因子四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平均产量183.11kg/667m2,最高产量203.56kg/667m2,免耕条播平均产量156.45kg/667m2,最高产量169.78kg/667m2,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平均增产17.04%,增产达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比免耕条播纯经济收入平均增加24.24元/667m2,差异不显著;油菜免耕移栽适宜密度为6000株/667m2,免耕直播适宜播种量为0.35kg/667m2。  相似文献   

15.
杂选1号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点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杂选1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余庆县海拔600-800m地区,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栽6063-7021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2.0kg/667m^2和181.2kg/667m^2。  相似文献   

16.
仁怀中油杂1号适当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油杂1号在仁怀市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两年不同密度同区组试验,结果表明:中油杂1号杂交油菜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单株移栽较双株移栽显著增产,单株移栽不同密度产量表现为:667m^2苛6500株>6000株>7000株>5000株>5500株>4500株>7500株>4000株>800株,经二次回归分析,产量与密度的关系为:y=0.4439 0.4155x-0.03509x^2,极值为5921株/667m^2,167.4kg/667m^2,研究表明中油杂1号的适宜密度范围在4500-7500株/667m^2,肥田选下密度,瘦田选上限密度。  相似文献   

17.
李德文  张太平  魏忠芬  王军 《种子》2006,25(3):49-51
分别采用氮肥、磷肥和钾肥3个单因子试验对杂交油莱黔油17号的高产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综合3个单因子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磷量对黔油17号的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不同施钾量对黔油17号的产量影响不显著。(2)在缺磷、钾的土壤中增施适当的磷、钾肥能够提高油菜籽产量。(3)施纯N、P2O5、K2O分别为9.2kg/667m^2、5.6kg/667m^2、6kg/667m^2时,黔油17号可达到200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菜稻茬免耕、免耕直播与育苗移栽技术在产量、生产投入及经济效益上作对比。结果表明:油菜免耕直播(密度为20 000株/667m2)与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油菜翻耕移栽(密度为6 000株/667m2)、稻茬免耕移栽(密度为6 000株/667m2)的单产相当,并可节约生产成本,缓解劳动力需求,提高单位净产值。  相似文献   

19.
稻田油菜免耕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稻刚油菜栽培产量的形成不在于耕作方法,而取决于氮肥施用量及栽培密度。并得出了稻田油莱采用免耕栽培技术,能节本增效。氮肥施用量以15kg/667m^2为经济有效,栽培密度以6000株/667m^2较为合理.已列为本试验的最优组合。试验不仅大大地减少了稻田翻犁的复杂工序,而且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松桃县稻油两熟制生产区的首选农业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苔肥施用量、摘苔高度等四个因素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一种双收的油菜籽产量、菜苔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苔肥施用量4kg、摘苔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一种双收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产量达136.67kg/667m^2、菜苔产量迭541.67kg/667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产值达最大1201.67元/667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