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种早稻育秧方式生育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祥足 《作物研究》1998,12(2):21-22
1997年以湘早籼17号、湘早籼19号和威优早1号为供试品种,进行旱育秧、塑盘旱育抛栽和水秧栽培的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水秧,因而产量较高,而又以塑盘旱育抛栽的效果较好,分别比旱育秧和水秧栽培增产4%和15.1%,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种选择、塑盘旱育秧、大田抛栽和大田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淮北地区水稻旱育抛秧生产上的栽培技术经验,其中,从苗床地选择与处理、秧盘及营养土准备、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塑盘旱育秧技术,从大田施肥、精细整地、合理抛秧及抛后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大田抛栽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公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秧苗期和大田期分蘖的发生及成穗状况,发现水稻塑盘旱育抛栽不仅存在非同伸蘖现象,且同伸蘖的成穗与湿润水育秧移栽也有较大差异。据此对传统的水稻栽培基本苗公式进行了改进,拟合出了双季水稻塑盘旱育抛栽基本苗计算公式:早稻为X=Y/{(1+t1r1)\[1+(N-n-SN)Rr2\]+(SN-3-t1)R2r5};晚稻为X=Y/{(1+t1r1)\[1+(N-n-SN)Rr2\]+(N-n-SN-3)Rr2R1r3+ (SN-3-t1)R2r5}。其中:X—合理的基本苗;Y—单位面积适宜穗数;t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数;r1—单株带的所有分蘖的成穗率;N—主茎总叶数;n—主茎伸长节间数;SN—抛栽时的秧苗叶龄值;R—有效分蘖节位上一次分蘖的发生率;r2— 一次分蘖的成穗率;R1—二次分蘖(除去秧苗所带分蘖上产生的二次分蘖)的发生率;r3—二次分蘖的成穗率;R2—抛栽后非同伸蘖发生率;r5—抛栽后非同伸蘖的成穗率。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双季早稻采用塑盘旱育小苗抛栽,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作用,比地膜湿润手栽秧增产15%左右,与普通旱育手栽秧增产效果相近,本田都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容易控制,有效穗数多。虽然苗床阶段秧苗生长缓慢,但秧苗抛栽后生长发育潜在能力大,大田分蘖快,分蘖叶位低。栽培上应抓好培育壮秧,掌握好抛栽密度,大田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坚持浅水发苗,多次露田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太湖县在杂交稻制种母本上应用塑盘旱育抛秧技术,1996年平均单产2.76t/hm2,比对照常规制种增产10.64%;1997年平均单产3.31t/hm2,比常规制种增产15.8%。应用关键技术是培育健壮秧、抛足基本苗、合理安排播差期。  相似文献   

6.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苗期喷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杂交中、晚稻水育秧,其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秧苗高度,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低节位分蘖,增加叶绿素含量,达到培育壮秧、增产的目的。但多效唑在晚稻塑盘旱育抛秧中试验和应用,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试验研究报道尚少。 湖北省监利县双季晚稻育秧期间高温、多雨,秧苗生长快、易徒长,尤其是塑盘旱育抛秧播种密度增大,秧苗更易徒长成高脚弱苗,不利于抛栽和立苗。因此,晚稻塑盘旱育抛秧在培育壮秧上控苗是关键。我们就晚稻塑盘旱育抛秧施用多效唑的控促效果及其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做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抛秧是一项先进的稻作技术 ,具有节水、节地、节本、节工、高产、适应机械化和产业化生产等十大优势 ,5年来的推广应用表明 ,一般单产在700kg/667m2左右 ,高产田块单产在800kg/667m2 以上 ,比肥床旱育手栽增产13.39% ,显示了比肥床旱育和塑盘湿润育秧抛栽更明显的增产优势。现根据江苏省东台市5年来的高产栽培实践 ,结合试验、示范资料 ,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供生产应用时参考。一、选址建床塑盘旱育秧要选择地势较高、耕作层深厚的旱地建立秧床 ,切忌选用上年种过水生作物的田块。每667m2…  相似文献   

8.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苗期喷施多效唑对秧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应用于杂交中、晚稻水育秧 ,其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秧苗高度 ,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低节位分蘖 ,增加叶绿素含量,达到培育壮秧、增产的目的。但多效唑在晚稻塑盘旱育抛秧中试验和应用 ,则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试验研究报道尚少。湖北省监利县双季晚稻育秧期间高温、多雨 ,秧苗生长快、易徒长 ,尤其是塑盘旱育抛秧播种密度增大 ,秧苗更易徒长成高脚弱苗 ,不利于抛栽和立苗。因此 ,晚稻塑盘旱育抛秧在培育壮秧上控苗是关键。我们就晚稻塑盘旱育抛秧施用多效唑的控促效果及其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做了试验 ,…  相似文献   

9.
杂交双晚塑盘旱育抛秧要抓好10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自1993年以来,在水稻栽培方式上经历了湿润育秧手栽——旱育稀植——塑盘旱育抛秧和在生产季节上由重点发展早稻、一季稻塑盘旱育抛秧到双晚塑盘旱育抛秧的发展过程。双晚塑盘旱育抛秧由于具有省工、节本、争时等优点而受到农民的欢迎,1997年推广面积达39...  相似文献   

10.
Ⅰ优77春制母本抛秧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Ⅰ优 77 春制母本进行了塑盘育秧抛栽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塑盘育秧抛栽具有早生快发、有效穗多、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早稻塑盘秧抛栽与旱育秧抛栽相比 ,塑盘秧的秧苗素质 ,抛栽方法和空间利用上有比较多的优势 ,可增产 10 0 9 72kg/hm2 ,节本增收 1851 2 0元 /hm2 。  相似文献   

12.
董雪明  杨付生 《中国稻米》1997,(3):30-30,35
塑盘旱育抛秧是将塑盘育秧抛栽与旱育秧技术结合起来,达到省力、高产的目的,江苏省在单季晚稻上推广该项技术获得成功。我们于1996年在连作晚稻上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试验概况本试验设三种处理:①塑盘旱育抛秧;②塑盘水有抛秧;③常规半旱育秧手插(对照)。供试品种为特早熟晚稻品种95-503。试验小区面积39.2m2。塑盘旱育秧床地前作系蔬菜地,播前整平床地,浇上一层水河泥,将塑盘依次放好,秧盘上再浇上水河泥,待稍沉实后播种,播种期为7月13日,播种量100g/盘芽谷,播后覆盖麦草。塑盘水有床地为连晚秧田,…  相似文献   

13.
早稻塑盘秧抛霜与旱育秧抛栽相比,塑盘秧的秧苗素质,抛栽方法和空间利用上有比较多的优势,可增产1009.72kg/hm^2,节本增收1851.20元/h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塑盘湿播早育抛栽技术优势和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塑盘湿播旱育栽培即按照塑盘湿播育秧方式做秧田、铺盘、装泥和播种,播种后水的管理采用旱育秧管水法。它把抛秧省工、省力早发优势和旱育秧增产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抛秧在三熟制早稻和连作晚稻上推广应用,拓宽了抛秧的应用范围,加速了抛秧的推广速度。我市1996年首先在春花田早稻和连作晚稻上进行了试验示范,1997~2000年加大了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摸清了塑盘湿播旱育抛栽生长特点和技术优势,总结完善了配套技术。4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万hm2,占抛秧面积的63.31%,平均单产439.2kg/667m2…  相似文献   

15.
早稻穴盘旱育抛秧出苗成秧快 ,发根力强 ,抛栽后大田期植株地上部生长迅速、旺盛 ,并且省工、高产 ,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旱育抛秧培育壮秧技术难以掌握 ,而在使用了水稻壮秧营养剂后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 ,抛栽大田后缓苗期短 ,穗分化提前 ,能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 ,增加产量。早稻穴盘旱育抛栽既有穴盘抛栽省工、省力的特点 ,又有旱育秧苗根系发达的优势 ,在晋安区新店镇深受农民的喜爱 ,通过试验和示范表明 ,在其它栽培措施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应用穴盘旱育抛栽技术能提高水稻产量 5 % ,但是培育旱育壮秧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上难以到位 ,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抛秧制种的优势及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建国 《杂交水稻》1999,14(6):12-13
杂交水稻塑盘旱育抛秧制种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缓解季节和劳力矛盾,增产增收的优点。概括了其主要生育特点和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杂交稻繁殖制种中母本抛栽试验李科祥,符策强,梁安满,陈经保,福能(海南省农科院粮作所571100)杂交稻繁殖制种母本育秧,在海南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湿润育秧。二是旱育秧.三是直播。湿润育秧需要较大的秧地和较多的用工;旱育移栽需种量较大;直播员能省工节...  相似文献   

18.
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淮北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优质粳稻高产区域,该地区主产中熟中粳稻,并形成了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塑盘育秧抛栽、麦后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从提高水稻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规避自然风险等多重目标综合分析,认为应着力推广以塑盘育秧抛栽、机械化插秧为主的前景广阔的稻作方式,谨慎推广直播稻。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的制种新方法———小苗抛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昆大 《杂交水稻》1998,13(6):36-37
1997年广西应用小苗抛栽制种474.67hm2,总产1189t,分别占制种总面积和总产的3.39%和3.47%。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有武鸣、田东、桂平等县市,其抛栽制种面积占90%以上。据各地验收结果,小苗抛栽比常规手插制种增产7%~51%,特别是早...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塑盘育秧手栽的增产效果与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杂交水稻塑盘旱育秧抛栽和塑盘旱育秧手栽两种栽培方式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手栽比抛栽增产8.58%,达显著水平。增产的途径是大穗。增产的原因是:手栽植株田间分布规律而均匀,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个体发展均衡,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手栽植株生理代谢旺盛、N、P、K含量高,前期具有明显的营养优势,吸收的N、P、K多、吸收比率大,后期具有明显的物质分配优势,经济系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