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明确农药胁迫下水稻生理生化的变化,阐明农药诱导水稻感虫性的机制,比较研究了常用4种不同类型农药对水稻植株体内草酸含量和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处理后3~6d,水稻植株体内草酸含量显著下降,9d后不同农药处理之间草酸含量不同,三唑磷与60 mg/L吡虫啉处理组草酸含量低于对照,其余处理组均高于对照.草酸氧化酶活性农药处理后3d,120 mg/L三唑磷处理组水稻植株草酸氧化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组,处理后6d,30 mg/L吡虫啉处理组草酸氧化酶活性最高.9d对照组与处理组均无显著差异,井冈霉素处理组水稻草酸氧化酶活性最低.草酸含量的下降和草酸氧化酶活性降低,表明农药主要影响水稻植株体内草酸合成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防御性的影响,考察了吡虫啉、灭多威和氧乐果处理对小麦苗3种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使用杀虫剂的田间推荐浓度、高于和低于其推荐浓度1倍的质量浓度3个处理,考察了吡虫啉、灭多威和氧乐果营养液内吸处理小麦苗后5d内,小麦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7.5和35.0mg/L吡虫啉处理小麦苗后6h时,小麦苗中PAL均受到抑制,活性显著降低,处理后12h时,PAL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上升,分别上升了38.9%和40.0%;100、200和400mg/L灭多威处理小麦苗后12h时,小麦苗中PAL活性显著升高。250、500和1 000mg/L氧乐果处理小麦苗后24h内,小麦苗中PAL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动态过程。而500和1 000mg/L氧乐果处理小麦苗后48h内,小麦苗中GSTs活性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动态过程。在3种杀虫药剂的胁迫下,小麦苗PAL、GSTs及LOX活性均发生了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波动,随着处理后时间的继续延长,最后小麦苗3种防御酶的活性又恢复至不受影响的正常状态。一定浓度的吡虫啉、灭多威和氧乐果处理小麦苗,会对小麦苗中PAL、GSTs和LOX的活性及其相关防御性产生一定影响。3种杀虫剂对小麦苗中PAL、GSTs和LOX活性的影响,不仅与杀虫药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培试验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K2O浓度0、1、10、50、250 mg/L)对巴西橡胶树RRIM600种子实生幼苗各器官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显著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叶部和茎部皮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对根部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极低钾(0、1 mg/L)下显著提高,而在低钾(10、50 mg/L)下则显著降低,茎部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在0 mg/L低钾处理下显著提高,而在50 mg/L低钾处理下显著降低,同时0mg/L低钾处理显著降低了根中可溶性糖含量,而其余各低钾处理对茎部皮和根部的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珍汕97B和密阳46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1mg/L,10mg/L和20mg/L 3种不同磷质量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及部分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外源磷素水平(1 mg/L)显著提高植株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直径.低磷水平可以降低2个品种根系阳离子交换能力;高磷水平处理10d和20d时,2个品种水稻根系阳离子交换能力表现不同,其中珍汕97B根系阳离子交换量在2个时间段均显著增加,较对照分别增加24.9%和16.33%;而密阳46则较对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外源施磷水平对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磷来看,低磷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磷元素的积累,并影响其对Fe,Mn和Zn的吸收和运转;高磷(20mg/L)处理后,促进了幼苗磷素吸收和积累,对铁(Fe),锰(Mn)和锌(Zn)的吸收与积累也因品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特点.不同的外源磷素施用对2品种铜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茭白为食料,用吡虫啉、扑虱灵、功夫菊酯等3种农药处理食料后饲养二化螟幼虫,研究农药对二化螟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10 mg/kg与15 mg/kg处理茭白后饲养出的成虫产卵量与对照不存在显著差异,15 mg/kg处理茭白后饲养出的成虫产卵量比对照增加78.48%,10 mg/kg处理则下降了17.33%,但15 mg/kg处理同10 mg/kg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以武粳15水稻为食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30 mg/kg浓度处理水稻后饲养出的成虫产卵量与对照相比下降40.43%,无显著差异。以水稻品种丰优香占为食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15 mg/kg处理与对照相比,成虫产卵量下降37.82%,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郭金耀  杨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1-18692
[目的]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刚萌发的水稻幼苗根系浸入5 mg/L盐藻DNA溶液中培养2d,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处理后的水稻幼苗栽于含有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结果]水稻幼苗用5 mg/L盐藻DNA处理后,在含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15 d,其平均株重为150.7 mg,比对照增加了10.3%;平均株高为15.28 cm,比对照增加了6.1%;平均存活率为45.0%,比对照增加了125.0%;平均根数为7.15条,比对照减少了2.8%;平均根长为3.83 cm,比对照缩短了8.4%。说明盐藻DNA提高了水稻幼苗的耐盐适应性。[结论]盐藻DNA可提高水稻的耐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施加吲哚-3-丁酸(indole-3-butyric acid, IBA)对南川大茶树(Camellia sinensis)扦插生根能力、相关生理指标和茶树生长素应答因子(CsARFs)表达的影响。【方法】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BA (0、20、40、80、160和320 mg/L)对南川大茶树插穗进行处理,在扦插后30、60、90和120 d,分别测定根部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150 d时检测生根能力。同时,测定80 mg/L IBA处理组扦插30、60、90和120 d后,根部CsARFs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20、40、80和160 mg/L的IBA具有促进生根作用,并伴随着POD、PPO活性增加和IAAO活性降低,而320 mg/L IBA显著抑制生根(P0.05)。在80 mg/L处理组中,生根数、愈伤诱导率、生根率、最长根长和平均根长效果最优;且除120 d外,与对照组相比,CsARF 2-1、2-2、3-1、3-2、8、9和11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结论】南川大茶树扦插时IB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80 mg/L。  相似文献   

8.
农药对不同水稻品种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了几种农药处理后对不同水稻品种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一次施用除草剂后大部分处理5~ 15d内水稻SOD活性上升 ,而 10d左右则显著提高SOD的活性 ,15d开始下降 ,2 1d左右SOD活性与对照基本相一致 ;第二次再用杀虫双、井冈霉素处理后 2dSOD活性比对照上升 ,6dSOD活性则下降 ,这表明 2次施药对水稻的影响更大。水稻叶鞘中SOD活性的上升及下降反映了水稻植株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加工番茄87-5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Hoagland营养液钙浓度分别为0mg/L(不加钙)、160mg/L、320mg/L、640mg/L不同的钙浓度梯度胁迫处理,处理21d后测定其生长状况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钙浓度处理下,87-5叶片的氮磷钙含量均高于茎和根,320、640mg/L钙浓度处理下镁含量均降低,640mg/L钙浓度处理下根和茎镁浓度与对照差异显著;320mg/L钙浓度显著提高了加工番茄幼苗的根系活力,640mg/L钙浓度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由此可知,钙浓度亏缺或过剩,均会影响加工番茄根系活力和各器官的钙镁元素分配,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0 mg/L范围内,水稻幼苗未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MTBE胁迫浓度低于5 mg/L时,幼苗生长并不受影响。在高浓度下(50 mg/L和500 mg/L),水稻幼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对照相比株高降低59.1%,根鲜重减少29.2%,茎叶鲜重减少20.6%,叶绿素含量下降29.4%,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降低22.0%和55.7%,叶绿素a/b值由对照的2.98增加到5.37,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MTBE胁迫影响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的活性,MTBE浓度低于5 mg/L时,水稻幼苗SOD活性比对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也相应降低。MTBE处理浓度提高到500 mg/L时,SOD活性比对照提高27.4%。在50 mg/L MTBE浓度下,MDA含量累积出现峰值,继续增大胁迫浓度,MDA含量逐渐降低。叶片SOD和POD活性在MTBE浓度低于5 mg/L时,没有明显变化,更高浓度的MTBE处理则诱导酶活性升高,表明氧化胁迫程度增加。但当MTBE浓度达到500 mg/L时,由于过多的H2O2或MTBE积累引起CAT和POD酶活性下降。综合生物量变化及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认为水稻幼苗具有一定的抵御MTBE伤害的应答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研究了中药羌活粗提物减轻乙草胺对水稻幼苗伤害的效果和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草胺质量浓度为0.05 mg/L的条件下,当羌活粗提物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 0、0.125 0、0.250 0、1.250 0 g/L时,水稻幼苗的株高分别恢复到清水对照的77.9%、95.1%、96.1%、96.2%;株鲜重恢复到清水对照的80.9%、98.8%、94.0%、98.4%;GSTs活性检测表明,羌活粗提物能诱导水稻幼苗地上部GSTs活性增强,当羌活粗提物的质量浓度为0.150 0、0.200 0和0.250 0 g/L时,水稻幼苗地上部GSTs的活性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5、2.0和2.1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200 mg/L Fe~(2+)(EDTA-Fe~(2+))胁迫下,不同钾水平对耐铁毒型水稻种子协优9308和铁毒敏感型水稻种子Ⅱ优838的幼芽长、幼根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SOD和总淀粉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g/L Fe~(2+)胁迫下,加入外源钾可以促进幼芽和幼根的伸长生长,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POD、SOD抗氧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Fe~(2+)胁迫下,II优838和协优9308外源钾的最适浓度分别在160 mg/L左右和240 mg/L左右.Fe~(2+)胁迫处理下,铁毒敏感型水稻种子Ⅱ优838和耐铁毒型水稻种子协优9308相比,铁胁迫对前者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对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商陆DNA的3个变异程度大的水稻子代及其受体进行水培,设两个K水平(K1:1mg/L,K2:40mg/L)。结果表明,其中D3-22无论是鲜重、相对干重、根干重还是植株吸钾量均比受体高,而且钾利用率比受体的钾利用率高,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可以初步断定这个子代的耐低钾能力较受体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钾减轻杂交稻铁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钾对铁毒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过多的Fe2+会使杂交稻根系、地上部干重、根长及株高显著降低,且这种现象甚至在Fe2+水平较低时也很明显。过多的Fe2+极大影响杂交稻的形态和植株中氮、磷、钾的含量。高钾的供应可减轻高Fe2+离子的负效应,适当的钾素供应还可以减少Fe2+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运输,尤其是向上位叶的运输,并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10、20、40、60、80、100mg/L)的稀土镨(Pr)对Cd胁迫下水稻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μmol/LCd胁迫下,水稻根系干重、根系活力、SOD、A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31.6%、46.1%、23.3%、57.6%、40.1%,POD活性、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对照的1.61、2.05、1.82、1.63倍.10~80mg/L的Pr处理对Cd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效应,可减轻Cd对根系的伤害,Pr缓解Cd胁迫的作用与提高根系活力、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维持SOD、APX和CAT活性有关.Pr处理的最适质量浓度为40mg/L,但100mg/L的Pr处理反而加重Cd胁迫.  相似文献   

16.
稻田常用农药对水稻3个品种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报道了稻田常用的 5种农药 (扑虱灵 ,吡虫啉 ,井冈霉素 ,杀虫双 ,三唑磷 )对水稻 3个品种 (秀水 110 ,秀水 6 3,镇稻 2号 )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用药后 3d ,5种农药处理均导致水稻体内草酸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多数农药对秀水 110、镇稻 2号的影响大于秀水 6 3;农药对还原糖的影响不明显 ;对叶绿体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差异 ,5种农药处理均引起镇稻 2号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三唑磷、吡虫啉、井冈霉素对秀水 6 3影响较大 ,扑虱灵、杀虫双则不明显 ;农药对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的影响也因品种和农药而异 ,同样对秀水 6 3的影响小于镇稻 2号和秀水 110 ,但对镇稻 2号除三唑磷处理GST显著下降外 ,吡虫啉、井冈霉素、杀虫双处理GST显著上升 ,扑虱灵处理对GST影响不大 ;5种农药严重影响了 3个水稻品种的光合速率 ,几乎所有处理光合速率均显著受抑制 ,最大抑制率可达 32 % ,其中对镇稻 2号和秀水 110的影响大于对秀水 6 3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钼对甘草生长、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的甘草移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蛭石的试验方法,共设置4个钼浓度水平,分别为0,0.52,5.20和10.40mg/L,其中0.52mg/L即正常Hoagland营养液中钼的浓度。每周向盆内浇灌营养液,以达到处理的目的。采用电子天平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下的甘草地上、根的鲜重和干重。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应用HPLC测定甘草根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甘草地上部分、根的鲜重和干重均随钼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处理后期差异显著。在处理105d时,在0mg/L处理下甘草各部位的干、鲜重最低,5.20和10.40mg/L处理下最高。然而,随着钼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钼浓度为5.20mg/L处理下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结论]5.20和10.40mg/L的钼浓度可以促进甘草地上和根增加,但是5.20mg/L钼更适合根中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缺钾对香蕉苗期地上部、根系生长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香蕉苗缺钾的表型症状,探讨缺钾和恢复供钾对香蕉苗生长及氮磷钾营养平衡的影响,为香蕉苗营养诊断和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以正常的完全营养液为对照,观察记录香蕉苗缺钾的表型症状及出现时间,对比研究缺钾和缺钾后恢复供钾条件下香蕉苗的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氮磷钾吸收等变化。【结果】缺钾的表型症状为:老叶发黄,中部叶片主叶脉先呈现橙黄色,并逐渐向叶缘蔓延,然后部分叶片叶缘出现近椭圆形小枯斑,叶柄呈现浅红褐色,缺钾严重时,橙黄色叶片近叶脉处的叶肉发黑,进而干枯死亡,枯叶呈褐色,完全展开的新叶不挺立,上部叶片柔弱、下披。缺钾显著抑制香蕉苗生长,缺钾处理较正常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降低了31%和39%,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减少了30%、31%和34%,且细根减幅大于中根。缺钾同时改变了香蕉苗氮磷钾平衡,其地上部、根系和全株的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9%、21%和19%,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0%、12%和38%,钾含量分别降低了73%、56%和72%,氮、钾吸收量降低,根系的磷吸收量降低;缺钾处理的地上部、根系和全株的N/K、P/K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全株N/P显著降低,根系N/P显著升高。缺钾后恢复供钾,香蕉苗缺钾表型症状消失,但香蕉苗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能同步恢复,香蕉苗生物量仍低于正常处理,各部位的氮含量、根系的磷、钾含量仍高于正常处理,地上部和全株的钾含量和吸收量也未增加至正常水平。供钾后地上部和全株的磷吸收量显著降低,且低于正常处理。【结论】缺钾对香蕉苗营养状况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表型性状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恢复滞后于表型性状的恢复,香蕉苗施肥要针对其营养特性施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培试验探索不同浓度(0 mg/L、5 mg/L、30 mg/L和60 mg/L)Cu2+或Cd2+胁迫(24 h、48 h、72 h和96 h)后对小麦幼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al-time Q-PCR)检测Cu/ZnSOD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u2+胁迫处理72 h后,各处理SOD活性均较对照极显著提高(P<0.01),且30 mg/L浓度下SOD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的3.67倍;而Cd2+胁迫处理后,幼根SOD活性整体呈现“升-降-升”的趋势,胁迫前期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Cd2+浓度成正比,至72 h酶活性最低。Cd2+胁迫条件下Cu/ZnSO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u2+胁迫。不同时间Cu2+胁迫下,Cu/ZnSOD基因表达均呈现5 mg/L浓度处理高于60 mg/L和30 mg/L,表明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该基因表达;而对于Cd2+胁迫,Cu/ZnSOD基因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至96 h最低。本实验结果表明,Cu2+、Cd2+胁迫处理后浓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大。该结果为深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小麦幼根中SOD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