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滴灌量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量对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在栽培条件下,以‘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5 100 m·hm-2(W1)、4 350 m·hm-2(W2)、3 600 m·hm-2(W3)、2 850 m·hm-2(W4)和2 100 m·hm-2(W5) 5个滴灌量处理下枸杞产量、0~80 cm土壤水分运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20 cm土壤含水量随枸杞生育进程的推进呈波动式递减趋势,W5和W1处理土壤含水量最低,平均分别为16.91%和18.40%。灌水前后不同品种剖面土壤含水量变化差异明显,灌水后0~80 cm土壤含水量随灌溉时间延长以40 cm为“临界点”开始下降逐渐趋于平缓,W5处理下‘宁杞1号’和‘宁杞5号’剖面土壤含水量最低,W4、W1处理分别使 ‘宁杞7号’‘宁杞9号’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其他处理。不同品种枸杞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与W1处理相比,W5处理在灌水量减少 3 000 m·hm-2情况下显著提高 ‘宁杞1号’‘宁杞5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60.40%、 90.57%。‘宁杞7号’W5处理较W1处理产量提高5.05%的同时,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提高49.54%,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仅提高3.64%。‘宁杞9号’灌水量减少均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4处理效果最佳。在常规灌溉基础上适度减少滴灌水量,能有效调控枸杞田间土壤水分运移和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以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宁农杞9号4个宁夏枸杞主栽品种无性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300 mmol/L浓度的Na Cl溶液胁迫下,不同枸杞品种的植株生物量、叶片生理指标、根系形态等14个性状的差异性,综合评价不同枸杞品种的耐盐性,为枸杞逆境建园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盐胁迫能够抑制枸杞茎、叶、根的生长,降低植株生物量;同时,盐胁迫对枸杞根系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根长、根投影面积和根表面积方面;结合生理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认为4个枸杞主栽品种对盐胁迫的抗性差异较大,耐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宁农杞9号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  相似文献   

3.
黄果枸杞果实中主要功效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黄果’‘宁农杞4号’和‘宁农杞5号’3个黄果枸杞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红果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对照,比较分析了3个发育时期枸杞果实中甜菜碱、多酚、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和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从幼果期至成熟期,甜菜碱、多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品种间差异较大,但总黄酮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3个黄果枸杞品种在多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显著低于红果枸杞‘宁杞1号’(P<0.05),但在总黄酮含量方面均显著高于红果枸杞‘宁杞1号’(P<0.05),表明黄酮是黄果枸杞的主要功效成分;‘宁夏黄果’和‘宁农杞4号’分别在甜菜碱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作为特异性材料进行开发利用;在枸杞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与甜菜碱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多酚含量分别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较于黄果枸杞,红果枸杞的综合营养成分含量更高,综合评价结果表现为‘宁杞1号’>‘宁夏黄果’>‘宁农杞4号’>‘宁农杞5号’。  相似文献   

4.
枸杞精准滴灌效益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宁杞7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滴灌对枸杞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不同水肥处理对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水肥处理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土壤水分含量主要受滴灌量的影响较大,滴灌量262.4 mm+施N 325.6 kg/hm~2、P_2O_5 316.2 kg/hm~2、K_2O 300.0 kg/hm~2处理(常规滴灌区)的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15%~35%;滴灌量232.4 mm+施N 178.2kg/hm~2、P_2O_5 105.4 kg/hm~2、K_2O 60.4 kg/hm~2处理(精准滴灌区)的土壤水分变化范围在5%~20%,常规滴灌土壤水分明显高于精准滴灌区。精准滴灌较常规滴灌增产13.3%,节本增效3.12万元/hm~2。  相似文献   

5.
相同栽培条件下,开展6个叶用枸杞品种宁杞9号、宁菜杞1号、天精3号、天精5号、天精8号、昌选1号等成活率、产量、营养成分的试验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叶用枸杞直插成活率差异明显,天精3号、天精8号直插成活率显著高于宁杞9号和宁菜杞1号.直插当年天精系列产量显著高于宁杞9号和宁菜杞1号,第2年宁杞9号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比河北系叶用枸杞产量高8.7%~32.5%,产量大小依次为宁杞9号>宁菜杞1号>天精8号>昌选1号>天精5号>天精3号.宁杞9号矿质元素锌、铁、钙、硒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铁、钙含量尤为突出,钙含量是宁菜杞1号的2.6倍;铁含量高低依次为宁杞9号>宁菜杞1号>天精5号>天精8号>昌选1号>天精3号.宁杞9号枸杞多糖和脂肪含量均高于其他5个品种,且脂肪含量是天精3号的2倍多,蛋白质含量高于天精系列;天精5号甜菜碱含量最高,为4.46%,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6.
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鉴定不同枸杞种质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枸杞种质为试材,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不同枸杞种质的耐热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高温处理后,‘0701’‘1301’‘MA’‘宁杞1号’‘宁农杞9号’‘宁杞5号’‘中国枸杞’‘蔓生枸杞’‘云南枸杞’‘北方枸杞’‘黄果枸杞’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52.55、52.13、52.37、54.17、56.28、54.57、52.47、55.55、53.79、55.36和56.92℃。耐热性大小依次为‘黄果枸杞’‘宁农杞9号’‘蔓生枸杞’‘北方枸杞’‘宁杞5号’‘宁杞1号’‘云南枸杞’‘0701’‘中国枸杞’‘MA’‘1301’。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枸杞栽培品种之间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性分析,对比研究了9个枸杞栽培品种间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内在品质差异。【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7、8月晴天上午9:30-11:30之间测定光合及荧光指标,研究分析各供试品种间枸杞的内在品质,并分析其差异。【结果】以宁杞3号Pn、WUE、WUEi、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都显著高于其他8个供试品种,揭示了宁杞3号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强;并且进一步得出宁杞3号的多糖、总糖、黄酮、甜菜碱、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居于首位,其中甜菜碱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其次为扁果枸杞、宁杞1号、宁杞4号、7号,再次为宁杞5号、0901、蒙杞1号,0702的光能利用率和果实品质较弱。【结论】结合各品种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不同枸杞栽培品种间的品质对比分析,得出宁杞3号、宁杞1号、宁杞4号、宁杞7号、扁果枸杞,这5个栽培品种非常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宁杞5号、0901可以作为辅助品种适当发展;而蒙杞1号、0702这2个品种不适宜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设置精准滴灌区(PI)和常规滴灌区(CI)2个水肥处理,研究降雨、土壤温度、滴灌对枸杞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不同水肥处理对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降雨对枸杞园表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对50 cm土层土壤水分影响不大;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成负相关的关系,滴灌水量在短时间内可以调节土壤温度;2种水肥处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土壤水分含量主要受滴灌量的影响较大,CI处理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15%~35%,PI处理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5%~20%,CI处理各土层土壤水分明显高于PI处理;PI处理较CI处理增产13.3%,节本增效3.12万元/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地下滴灌的条件下对几个桂糖新品种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以便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每个品种种一个小区,各小区都分为滴灌和不滴灌(对照)两个处理,采用对比法设计,不设重复。[结果]滴灌处理平均产量115.91 T/hm2,比对照96.18 T/hm2增产19.73T/hm2,增长20.5%,差异极显著;品种间产量最高的是GT31,其次为GT34,所有桂糖新品种均高过对照种ROC22。滴灌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68%,比对照14.83%少0.19%(绝对值),差异显著。滴灌处理的经济效益极显著,较对照增长15.2%;品种间滴灌效益增长率最高的是GT31,最低是低ROC22,所有参试桂糖新品种滴灌效益增长率均高过ROC22。[结论]在滴灌条件下,甘蔗产量极显著地高过非滴灌的对照,经济效益极显著,而甘蔗蔗糖分则略有下降;几个参试桂糖新品种对水分的敏感性超过对照种ROC22。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明盐碱地种植枸杞不同覆沙方式(不覆沙为对照、覆细沙5 cm、覆细沙10 cm、覆粗沙10 cm、覆粗沙5 cm)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3 a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材,测定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H、盐分含量及组成等。结果表明:与不覆沙相比,覆沙条件下枸杞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提高,盐碱地土壤pH和全盐量有效降低,以覆粗沙厚度为5 cm最佳,其盐分离子Na~+、K~+、SO~(-2)_4、Cl~-抑制效果更突出。同时,不同覆沙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枝条长度平均增加15.22%,枸杞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覆粗沙5 cm产量最高,纯收入及产投比最佳,相比对照增产19.64%。对于盐碱干旱区枸杞的种植,覆粗沙5 cm整体抑盐增产效果最显著,是红寺堡灌区枸杞持续稳产的有效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春播裸燕麦不同生育时期氮磷钾质量分数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裸燕麦高灌溉定额处理不同生育时期茎、叶和穗中氮磷钾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低灌溉定额(P0.05)。滴灌灌溉定额为180mm(W4处理)时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最高,其他处理由高到低依次为:W5、CK、W3、W2、W1;滴灌灌溉定额为60mm(W1处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最低。滴灌灌溉定额为180mm(W4处理)时籽粒产量最高(3 249.7kg/hm2),比传统灌溉(CK处理)籽粒产量提高5.98%,比最低灌溉定额(W1处理)提高31.83%。说明适宜的滴灌灌溉定额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裸燕麦不同生育时期茎、叶和穗对氮、磷、钾的吸收,使得各器官养分的积累量增加,促使后期有更多养分向穗部转移,从而有利于燕麦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宁夏地区不同品种枸杞果实发育动态和品质进行比较,为枸杞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国家林业局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枸杞种质资源圃的宁杞1号、宁杞6号、宁杞7号和宁杞8号枸杞植株。每个枸杞品种随机选取5株,每株标记刚出萼枸杞5颗,每隔2 d测定各品种果实纵、横径的生长动态,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结果】不同品种枸杞的果实发育动态趋势大体一致,不同时期纵、横径生长速率的差异,导致果实出现"S"型增长,千粒重和纵径最大的是宁杞8号,横径最大的是宁杞7号,宁杞6号是4个品种中多糖含量最高的品种。【结论】4个枸杞品种果实纵、横径生长成双"S"曲线,宁杞8号为长果类品种,宁杞1号、宁杞6号、宁杞7号为短果类品种,宁杞8号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下滴灌对几个桂糖新品种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以便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每个品种种一个小区,各小区都分为滴灌和不滴灌(对照)2个处理,采用对比法设计,不设重复.[结果]滴灌处理平均产量115.91 t/hm2,比对照96.18 t/hm2增产19.73 t/hm2,增长20.5%,差异极显著;品种间产量最高的是GT31,其次为GT34,所有桂糖新品种均高过对照种ROC22.滴灌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68%,比对照14.83%少0.19%(绝对值),差异显著.滴灌处理的经济效益极显著,较对照增长15.2%;品种间滴灌效益增长率最高的是GT31,最低的是ROC22,所有参试桂糖新品种滴灌效益增长率均高过ROC22.[结论]在滴灌条件下,甘蔗产量极显著高于非滴灌的对照,经济效益极显著,而甘蔗蔗糖分则略有下降;几个参试桂糖新品种对水分的敏感性超过对照种ROC22.  相似文献   

14.
调亏灌溉与减氮施肥对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灌水量与施氮量耦合对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2 a生‘宁杞7号’枸杞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正交组合设计,通过黑色无纺布覆盖地垄(地布覆盖),垄沟栽培的模式,采用滴灌带进行不同水肥量的灌溉,通过人工测量,大田采集数据后,分析水氮2因素耦合对枸杞产量与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较,在灌水量158 m~3/hm~2、施氮量207 kg/hm~2水氮组合下,枸杞的单株鲜质量为132.35 g,百粒质量为58.92 g,果实形态较优。此时株高最高,地径最大,分别为117.23 cm和2.17 cm。枸杞以产量与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此水氮耦合条件下,枸杞干果产量达到3 045 kg/hm~2,较当地平均产量增产67.77%,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每公顷纯收入为41 985元。实施一定程度的调亏灌溉与减氮施肥可以使枸杞增产、增收,且促进了枸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硅元素作为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有益元素,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3 a生红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在常规滴灌施肥基础上分别设置叶面喷施硅肥+滴灌清水(T1)、叶面喷清水+滴灌增施硅肥(T2)、叶面喷施硅肥+滴灌增施硅肥(T3)3个处理,并以叶面喷施清水+滴灌清水为对照(CK),探讨增施硅肥对枸杞生理代谢、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能有效促进枸杞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及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加其叶片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和干物质累积量、光合速率(P_n)、水分利用率(WUE)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和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均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导度(G_s)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显著提高了16.98%,而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整体的效果不显著,蒸腾速率(T_r)在施硅处理中显著降低;增施硅肥可以显著改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对维生素C(V_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显著增加高达133.61%,但枸杞的总酸含量在各施硅处理下显著降低。枸杞的产量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依次显著提高了3.46%、13.00%、24.57%,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处理下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35 270.8元·hm~(-2),增幅为26.73%,产投比为1.85。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枸杞光合特性,提升枸杞产量,改善枸杞品质,尤其采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的方式对枸杞的生产应用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择适宜南疆地区栽培的优良枸杞品种,从宁夏引进了4个枸杞品种并开展栽培对比试验,对各品种3龄树全年9次采摘的鲜果、干果产量进行了方差和产量累进曲线分析;并对1~2龄树开展了立体套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引进的4个品种在南疆均可安全越冬,产量以宁杞9号位居第一、宁杞7号位居第二,且宁杞7号和宁杞9号植株生长量也优于宁杞5号和宁杞1号,从产量和生长量指标上判断,这两个品种可作为适宜栽培品种。宁杞9号和宁杞7号夏果产量增速最快,应主抓夏果的生产获得更高产量和效益。幼龄枸杞开展立体套种栽培,可新增效益达3 500~4 500元/亩。  相似文献   

17.
以两年生‘宁杞1号’‘宁杞7号’‘宁杞10号’扦插苗木为试验材料,探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根、茎、叶、果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经济林品质形成及适应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大气CO2浓度升高处理下,‘宁杞1号’各器官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枸杞多糖含量显著增加,秋果中总糖同比下降11.58%为229.75 mg·g-1,根中枸杞多糖较对照提高46.8 mg·g-1。(2)‘宁杞7号’与‘宁杞10号’根中各糖组分均显著下降,秋果中还原糖与总糖均显著升高,二者秋果中总糖分别升高 43.72%、39.36%,达到260.76、297.65 mg·g-1。(3)‘宁杞7号’茎和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秋果中枸杞多糖含量显著上升24.66%,为28.72 mg·g-1;‘宁杞10号’叶中枸杞多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18.88%、15.72%,根和秋果中与之相反,根系中分别提高48.81%和34.12%,秋果中分别显著增加 8.00%、14.80%。研究发现,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宁夏枸杞品种不同器官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不同,大气CO2浓度升高抑制‘宁杞1号’糖分的积累,促进其枸杞多糖的合成,也促进‘宁杞7号’秋果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提高‘宁杞10号’秋果的糖含量,‘宁杞10号’受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负面影响较小,‘宁杞7号’次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根据收获利用的目标器官筛选不同宁夏枸杞品种,进行定向培育与生产,从而促进枸杞产品开发及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山西南部夏大豆区试品种和试点特性,利用聚类、一般线性回归方法对13个品种(系)在5个试点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组间连接法欧氏距离可将品种分为4类,其中,晋黄9号平均倒伏率最低(2.1%),百粒质量(28 g)、产量(3 121.5 kg/hm~2)均最高;不同品种和试点间产量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晋黄9号、秦豆2018显著高于晋科6号、晋青1号、徐豆14;曲沃站平均产量最高(3 736.7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试点。品种中,晋黄9号平均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8.2%);试点中,曲沃站平均产量最高(比全部试点平均值高27.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灌溉水平对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引进的3年生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新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不同水平的水分控制试验,测定其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结果]不同灌水量对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不同灌水条件下黑果枸杞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有上升,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最优,为24.43 g/kg;产量以灌溉量4 500 m~3/hm~2处理最优,为2 175 kg/hm~2,但与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采用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以3 0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施肥组合对冬小麦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比对照都显著提高,其中猪粪堆肥有机无机复混肥(T5)处理光合速率最高,平均比对照提高17.0%,其次是T2、T3,分别比对照提高14.0%、11.0%;与其它处理相比,T5处理各项指标提高最为显著;T5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