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籼稻品种蜀恢527群体中筛选到1个黄绿叶突变体ygl10-2(t)。农艺性状调查显示,与野生型相比,ygl10-2(t)的株高、剑叶长、结实率显著下降。突变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较野生型均下降,其中苗期叶绿素a的下降幅度最大。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突变体中叶绿体体积增大且形状不规则,基粒片层数减少且排列稀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ygl10-2(t)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因定位结果表明ygl10-2(t)位于第10号染色体短臂约108kb的区段里,是1个新的控制水稻叶色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观赏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刚竹属等22个观赏竹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观赏竹种不同属间、种间的光系统II(PSII)功能具有差异,竹种间叶绿素荧光参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1)刚竹属的高节竹、红哺鸡竹、斑竹、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绿皮黄筋的Fv、Fm、Fv/Fm、Fv/F0、ΦPSⅡ、qP等值高于其它7个竹种,qN值相对较低,即前6个竹种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2)刚竹属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除qN值外,其它参数均值高于箣竹属竹种,而属内竹种的各项参数差异小于属间差异,箣竹属、牡竹属的qN值较低,表现竹种光合机构有着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甜瓜品种‘红绿早脆’为试材,对其喷施0、0.05、0.1、0.5、1.0、1.5 mg/L表油菜素内酯(EBR),并进行昼[(42±1)℃,12 h]夜[(30±1)℃,12 h]高温胁迫处理,研究甜瓜幼苗热害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EBR处理均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幼苗热害指数、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荧光猝灭qN和分配给PSⅡ的激发能β;提高了叶绿素含量、Φ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荧光猝灭qP和分配给光系统Ⅰ的激发能α。可见,不同浓度的EBR均可缓解高温胁迫对甜瓜幼苗造成的伤害,以1.0 mg/L的EBR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以沉水植物金鱼藻为试验材料,经不同pH值的缓冲液处理后,测定其光合及呼吸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探讨不同pH值对金鱼藻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9的范围内金鱼藻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高,pH值高于10或低于6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即下降。随着pH值的升高,金鱼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m′、Fv/Fo、ΦPSII、ETR以及qP均相应上升,且在pH值为8~9时最大,而pH值过高(10)或过低(7)均会下降,说明金鱼藻生长适宜的pH值为8~9。  相似文献   

5.
新疆11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对11个新疆主要优良杏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日变化的观测,旨在了解其荧光特性和对塔里木盆地高光热环境的适应差异,以期为优良杏品种在环塔里木盆地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制式OS-30P荧光仪测定了供试品种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最大光能转化潜力(Fv/Fo)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随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日变化以及不同作用光强下从初始荧光上升到最大荧光一半所需时间(T 1/2)的变化特征.[结果]11个测试杏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巴都玉吕克、大果胡安娜、阿克西米西全天具有相对较高的Fv/Fm 和Fv/Fo,粗黑叶杏、木牙格的Fv/Fm 和Fv/Fo日均值相对较低;Fo、Fm的品种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时间序列上Fv/Fm、Fv/Fo、Fo和Fm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粗黑叶杏、木牙格的叶绿素荧光参数T1/2下午相比上午明显下降.[结论]测试品种耐光抑制能力的强弱为:巴都玉吕克、大果胡安娜、阿克西米西耐光抑制能力最强,雀斑杏、索格佳娜丽、库买提、细黑叶杏、黑叶杏、佳娜丽其次,粗黑叶杏、木牙格耐光抑制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外源γ-氨基丁酸对盐胁迫下甜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甜瓜品种一品天下208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盐碱胁迫下甜瓜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甜瓜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的实际量子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P0.05),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气孔限制值(Ls)显著升高(P0.05);叶面喷施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甜瓜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Pn、Gs、Tr、Ci、Fv/Fm、ETR、ФPSII、qP(P0.05),降低NPQ、Ls(P0.05)。研究表明外源GABA可提高盐碱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加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有效地缓解盐碱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刚竹属13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了刚竹属13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高节竹、红哺鸡竹、斑竹、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绿皮黄筋的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或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等值均高于其他7个竹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相对较低,即这6个竹种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为优选观赏竹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o、Fv/Fm、Yield、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qN与SPAD及其他荧光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逆境胁迫对甜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该文以甜瓜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处理,T1:对照,T2:15℃低温+100mmol/L NaCl,T3:15℃低温,T4:100mmol/L NaCl,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与正常情况下甜瓜幼苗的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株高、茎粗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逆境胁迫下显著降低了叶面积、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盐低温双重胁迫下显著降低了甜瓜幼苗的叶绿素SPAD值,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PSII的实际光量子效率(Y(II)等;而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qN)则显著升高.综上,逆境胁迫抑制了甜瓜幼苗的生长,尤其在低温盐胁迫双重胁迫下对甜瓜幼苗造成光抑制,为甜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种石栎(Lithocarpus glaber)为研究材料,测定了不同光强条件(100%、75%和50%自然光强)下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探讨了石栎生长对光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石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上升,3种光强条件下叶片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高光强下的ΦPSII、Fv/Fm和Fv/Fo值相对较小,说明石栎幼苗能适应较大的光强幅度,同时对低、弱光强有一定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季节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对浙江杭州西郊阳坡、平地、阴坡三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雷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雷竹林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温度、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显著,且都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其中Fv′/Fm′、ΦPSII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分布,在中午强光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值,ETR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中午达到一天的峰值;林地覆盖与经营时间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著,经覆盖处理后,雷竹的SPAD、ΦPSII、Fv′/Fm′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山梨醇模拟干旱胁迫对沙木蓼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本研究以沙木蓼为试验材料,采用山梨醇模拟干旱处理,分别设置渗透势为-0.2Mpa、-0.4Mpa、-0.6Mpa的山梨醇溶液和清水(对照)4个模拟干旱处理,测定干旱胁迫下沙木蓼Fo(初始荧光值)、Fm(最大荧光值)、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o(潜在光化学效率)、Φ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qP(光化学猝灭系数)和ETR(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沙木蓼Fo呈现上升趋势,Fm变化较小,Fv/Fm、ΦPSII、Fv/Fo、qP和ETR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渗透势山梨醇处理下,-0.2Mpa、-0.4Mpa山梨醇模拟干旱处理与对照间的Fo、Fv/Fm和ETR差异不显著,-0.2Mpa、-0.4Mpa、-0.6Mpa山梨醇模拟干旱处理与对照间的Fm无显著差异,-0.2Mpa山梨醇干旱胁迫与对照间的Fv/Fo无显著差异。说明在一定渗透势范围内短期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沙木蓼基本能够保持某些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大小,以满足自身光合作用的需求,从而达到一定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磷素营养对烤烟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Os5p调制荧光仪分别测定了在不同磷素营养水平下南江三号烤烟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磷素营养条件下叶绿素SPAD值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Yield、Fv/Fo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且不同生育期内差异水平不一致,增加磷素营养可显著提高光化学效率。另外,南江三号的Fv/Fm、Yield峰值出现在现蕾期,说明此生育期正是其光合作用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烟叶进行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通过比较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发现,其PSII光化学效率变化呈现的是单峰曲线,其变化趋势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10个不同盐度水平下的海芒果、黄槿实生苗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2种半红树植物的苗高、地径、根、茎、叶干重均逐渐变小;叶绿素含量呈波动式变化;除处理2的黄槿苗木(盐度为0.2%)外,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的潜在活性(Fv/Fo)值均低于ck(清水)。以Fv/Fm作为判断植株是否受胁迫的重要指标来看,黄槿在土壤盐度低于0.6%、海芒果在低于1.2%时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2种银杏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马  贺立红  梁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22-3322,3531
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测量了2种银杏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小佛手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桂G861。  相似文献   

15.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3的鉴定及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3 (yellow-green leaf 13 )进行表型鉴定和候选基因检测,以便了解水稻叶色形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恢复系缙恢10号(Jinhui 10),从中筛选出1份遗传稳定的黄绿叶突变体命名为ygl13,对突变体的表型进行系统观察,调查其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分别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苗期和孕穗期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同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ygl13的叶肉细胞及叶绿体结构。将表型正常的不育系西农1A与突变体ygl13杂交,根据F1和F2群体的性状表现与分离情况,分析该突变性状的遗传行为,并以F2作为基因定位群体,对突变体ygl13进行候选基因遴选和突变位点测序验证。【结果】突变体ygl13的植株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现黄绿色,与野生型缙恢10号相比,突变体ygl13苗期和孕穗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降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ygl13叶绿体结构异常,基质片层减少退化,类囊体片层减少,不规则的散乱分布。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3穗总粒数增加了26.06%,株高和结实率分别降低了12.33%和18.82%,但穗长、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F2群体正常叶色的植株数与黄绿叶植株数分离比经χ2测验符合3﹕1分离比例(χ2=2.35<χ20.05=3.84),表明ygl13的黄绿叶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YGL13被定位于第8染色体短臂InDel标记ID43和ID69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4.0和0.5 cM,区间物理距离约为318 kb,共有52个基因。经测序比对分析发现,ygl13突变体在OsSIG1编码区的第1 005个碱基G突变为碱基A(位于第三外显子),造成编码色氨酸(Trp或W)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则该基因编码52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突变为334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qRT-PCR结果表明,突变体ygl13部分光合色素代谢途径和光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紊乱。【结论】水稻突变体ygl13的黄绿叶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质体σ因子OsSIG1为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6.
参考籼型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配合力及遗传特性,以6个籼型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NC(II)交配设计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品种为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稻组合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大荧光(Fm)、实际光能利用率Φ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PQ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杂交稻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2杂交稻不育系ΦPSII和ΦNPQ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大于杂交稻恢复系ΦPSII和ΦNPQ的GCA方差,表明这些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其不育系的影响大于受其恢复系的影响。3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其狭义遗传力,其中,Fm、ΦPSII、ΦNPQ、非光化学淬灭NPQ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狭义遗传力为20%~50%,具有中等遗传力;Fo、原初光能利用率(Fv/Fm)、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O)、化学淬灭(qL)、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狭义遗传力在20%以下,遗传力较弱。4杂交稻ΦPSII的竞争优势与其母本GCA呈极显著水平的正相关,且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表明杂交稻ΦPSII的母本GCA效应值较高,其杂交稻组合的竞争优势也强。在选配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时,关键应优先选择ΦPSII的配合力和表型均优良的杂交稻不育系配组。  相似文献   

17.
以小粒种咖啡卡蒂姆系列的4个咖啡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各咖啡品种叶绿素荧光值和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15 d时,除卡蒂姆1,其它品种的SPAD值均增加,干旱18 d时,SPAD值均低于原始值,复水6 d后各品种的SPAD值均有所增长;干旱胁迫时,各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有所下降,随着干旱时间延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程度都增加,复水后各咖啡品种荧光参数均上升,但恢复情况也有所不同;卡蒂姆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较高的Fv/Fm、ΦPSII、ETR。综上所述,根据干旱胁迫和复水后叶绿素荧光和SPAD值的表现,卡蒂姆4的抗旱性较好,卡蒂姆1和2要注意干旱季节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研究移植胁迫对枣苗叶片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移栽前对1年生灰枣嫁接苗进行不同程度的晾晒胁迫处理,试验分为蘸浆、晾晒0.5、1、1.52、d和留床苗(CK)6个处理,测定其叶绿素a荧光参数。[结果]结果表明:移植胁迫并没有改变灰枣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程,却使枣树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升高,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潜在活性(Fv/Fo)及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降低,这些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大。[结论]该研究为苗木移栽的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香樟8个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分别测定香樟8个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Pc-2、Pc-1、Pc-706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等值均高于其它5个无性系,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对较低,这3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m、Fv/Fo、QY、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npq与SPAD值及其它荧光参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崇明多利农庄有机卷心菜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竹炭有机肥处理:BC180(Bamboo charcoal,180 kg/20 m×20 m)、BC60(Bamboo charcoal,60 kg/20 m×20 m)、CK(对照组),2014年7月(莲座期)和8月(结球期)随机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相应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以便分析不同施肥组合对卷心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相同处理下,有机卷心菜叶片光系统Ⅱ(PSⅡ)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合活性(Fv/F0)、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均为莲座期结球期;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为结球期莲座期。同一生长期不同处理下,Fv/Fm、Fv/F0、Yield、ETR、q P均是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NPQ则为莲座期增加,结球期又降低。不同生长期不同施肥量交互作用对Fm、Fv/Fm、Fv/F0、NPQ影响极显著(P0.01),对q P影响显著(P0.05)。这说明增施竹炭有机肥对有机卷心菜叶绿素荧光指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且BC60处理下更有助于其光合固碳,增加产量,符合低碳有机农业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