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河南地区玉米田喷施莠去津除草剂对后茬紫花苜蓿生产的影响,选取我国广泛种植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受害指数、生产性能和干草品质比较,结果表明:(1)玉米田后茬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莠去津残留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因前茬作物玉米生长期间强降雨的淋溶作用,2021年秋季种植的苜蓿土壤中未检出莠去津残留。(2)在河南地区正常降雨年份,以夏玉米推荐浓度(3.75 l/hm2)喷施莠去津,残留量对后茬紫花苜蓿产生明显毒害作用,但不同苜蓿品种受害程度有所不同。(3)紫花苜蓿遭受莠去津毒害时,植株高度和生物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主栽芒果品种台农和金煌芒的叶片养分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模式下,芒果叶片养分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物候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总体规律为:Ca>N>K>Mg>P>Mn>Fe>Cu>Zn。营养生长期间,不同月份芒果叶片中N、P、K、Mg含量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生殖生长期间,养分从叶片转移至花芽中,叶片养分明显下降。对于大量元素N、P、K、Mg而言,8月份至12月份叶片养分波动较小,因此10月份芒果的叶片可以作为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草地绵羊系统历史悠久,威宁等地是贵州半细毛羊主产区。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与绵羊产业发展阶段的错位、认识过程与绵羊业综合效益的错位、政策调整引导与绵羊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错位,绵羊产业起伏不定。充分发挥我省草地与绵羊品种资源,发展杂交羔羊育肥、羊毛特色制品,走高端特色养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溃疡病是火龙果种植上的重要病害。为掌握火龙果溃疡病在贵州火龙果主产区的发生情况和发病因素,为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罗甸、镇宁、关岭、望谟及贞丰5个主产县火龙果溃疡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且主栽品种均可发病,各树龄果园均可发病。病害在冬季发生不明显,3月气温回升后病害开始陆续发生和扩展,4月上旬(清明前后)雨水较多病情迅速增长,是春季防控的关键时期。5~7月进入雨季,田间高温高湿,为病害大面积蔓延流行期,需及时做好田间防控,以保证火龙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土壤肥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柠檬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为了探究云南省柠檬主要产区土壤肥力的特征,为柠檬种植园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云南省5个州市的7个县(区)的20个柠檬主产区(乡镇)129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和Nemerow指数法评价不同主产区和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云南省7个县(区)柠檬采样区土壤综合肥力均达到Ⅰ级以上,土壤肥力总体较高,平均综合肥力指数为3.18,排名为元江县>施甸县>隆阳区>师宗县>澜沧县>陇川县>瑞丽市。单项肥力指数达到Ⅰ级(Pi≥1.7)17个,达到Ⅱ级(0.9≤Pi<1.7)30个,达到Ⅲ级(Pi<1.7)16个。在700~900m这一海拔区间土壤综合肥力最优,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养分先下降后升高,海拔在1100~1300m为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6.
毕节地区是贵州黑山羊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00年以来,年存栏黑山羊均在50万只以上。为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提高黑山羊繁殖率和生长速度,继续巩固和扩大我所主持的省“九五”攻关课题“黑山羊本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所取得的选育技术成果,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执行我区下达的“贵州黑山羊本品种选育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地区农业丰收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了解芒果主产区炭疽菌株的致病力及分化情况。以台农1号为供试叶片,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对2005-2013年采自海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以及美国夏威夷、泰国地区的112株芒果炭疽病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引起台农1号叶片致病,采自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来源的芒果炭疽菌致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参照病菌致病性强弱分级标准,以接种5d的病斑平均直径作为标准,将供试菌株致病性划分为四类,其中强致病性菌株有30株,占26.78%;次强致病性菌株有27株,占24.11%;中致病性菌株有35株,占31.25%;弱致病性菌株有20株,占18.86%。  相似文献   

8.
贵州白水牛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保护、开发和持续发展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家畜家禽新品种(种群)资源调查技术规范提纲》的内容,对产区贵州白水牛进行调查测定,调查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产区基本概况产区地处黔北,以低山丘陵为主,中山峡谷次之,由于山峦起伏,形成了河谷、丘陵和坝区相间的地形。海拔一般为800~1400m,河谷地带仅300~400m,年平均温度15~17℃,无霜期260~300天,年降雨量900~1400mm,相对湿度80%。产区春暖较早,秋寒较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农业较发达,复种指数高,是粮食主产区。农…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高丛类蓝莓品种在贵州不同海拔生态区的栽培适应性,选择了莱克西、南大、绿宝石、密斯蒂、珠宝、蓝雨等6个品种,分别在海拔760m、1190m、1500m和1850m等4个生态区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莱克西、绿宝石、密斯蒂和蓝雨的树高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上升-下降的趋势,南大和珠宝则是不断下降,其中珠宝下降趋势最明显,除莱克西以外的5个品种的单株产量也呈显著降低趋势;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6个品种的新枝萌发力、长势由强变弱,初花期、盛花期、果实成熟期及果实采收期均延后,果实大小也逐渐由大变小。高海拔地区的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中低海拔,可滴定酸含量则是先上升后下降。所有品种的总花青苷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绿宝石、密斯蒂、珠宝和蓝雨的氨基酸含量也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幅度分别为24.45-31.10mg/g、26.83-39.50mg/g、19.64-29.40mg/g、23.82-35.40mg/g。珠宝和蓝雨的挥发性物质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分别为431.28-141.7μg/g和89.54-46.2μg/g,而南大和绿宝石则相反,为256.24-303.20μg/g和123.52-221.5μg/g。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2001—2017年中国奶牛存栏量统计数据,运用奶牛养殖布局指数、奶牛养殖重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①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奶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华北产区保持稳定上升,西部产区缓慢上升,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呈下降趋势;内蒙古、新疆和黑龙江稳居奶牛养殖主产区的主导地位,但优势逐渐减弱,以河南为代表的新兴产区奶牛养殖发展迅速。②奶牛养殖重心呈现出先向东南方向移动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的演变趋势。③省际间奶牛存栏量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不断增强,并已在黑龙江、山西、贵州、广东、海南、云南、广西、河南、陕西、青海、吉林、辽宁和河南出现局部地理集聚现象。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奶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冷害胁迫下3个狗牙根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冷害胁迫下3个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品种的抗寒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POD同工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低温下细胞膜的伤害程度,3个狗牙根品种抗寒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新农一号狗牙根C.dactylon cv.Xinnong No.1>喀什狗牙根C.dactylon cv.Kashi>矮生天堂草C.dactylon×C.trasvaalensis,且在根茎上反映更加明显;POD,SOD的活性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植株抗寒能力的强弱可能与它们的活性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抗寒性越强的狗牙根品种POD同工酶条数也越多,且在冷害适应中未有新的同工酶谱带出现.  相似文献   

12.
白三叶品种组织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引进的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草坪品种在我国北方园林应用中存在的抗寒性问题,结合国产白三叶资源抗寒性优势,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白三叶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叶肉栅栏细胞内叶绿体数和叶绿体面积与抗寒性有关;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叶绿体结构变化最明显,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一定低温范围内保持了较完整的结构;根结构中的木质部、韧皮部比率和导管直径也与抗寒性有关,木质部比率大,韧皮部小,导管直径小,品种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13.
吴旭红  吕成敏  冯晶旻 《草业学报》2016,25(12):161-169
探讨外源 NO 供体硝普钠(SNP)对冷害胁迫下南瓜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内在机制。以南瓜银辉2号和青栗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 SNP(100 μmol/L)对冷害胁迫下南瓜幼苗生长、叶绿体色素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害导致南瓜幼苗活性氧积累增加,膜质过氧化加剧,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渗透调节能力降低,从而显著抑制南瓜幼苗的生长;正常生长条件下, SNP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增加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及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总量;8 ℃/5 ℃(昼/夜)的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外源100 μmol/L NO供体硝普钠(SNP),促进了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APX 和GR的活性以及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了H2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外源NO明显提高了南瓜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抗坏血酸(ASA)、GSH和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总量。低温胁迫下,外源NO通过促进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及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降低H2O2和MDA的积累,保护了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维持了冷害下南瓜幼苗碳氮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了南瓜的抗冷性。试验条件下,NO对银辉2号的促进作用大于青栗。  相似文献   

14.
DES诱变与离体培养结合筛选柱花草抗寒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在不同温度下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添加有不同浓度L-羟脯氨酸的培养基进行离体筛选,将经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成小苗,采用1℃下光照培养8 d对小苗进行低温筛选,根据寒害程度将小苗分为4个等级。随机选取寒害程度最低的(一级伤害)小苗2株,分别切取其一部分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的诱导,其愈伤组织作为测定抗寒生理指标的材料。结果表明,DES的浓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呈负相关,处理的温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亦呈负相关,0.4%DES(10℃, 2 h)处理的愈伤组织经两步筛选后其存活率最高,为18.6‰,而对照为6.6‰。经过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的小苗在低温筛选后得到14株一级伤害苗,而对照植株中未获得一级伤害苗。抗寒生理指标的测试表明,一级伤害小苗的抗寒能力显著强于对照株。  相似文献   

15.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热带水果之一。炭疽病和蒂腐病是引起杧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但不同杧果品种对二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杧果主要采后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杧果抗性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转录组、蛋白质组分析等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杧果采后病害抗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甜樱桃品种的需冷量,筛选适合南方地区栽植的中、低需冷量品种。通过离体湿沙培养法,将低温积累到一定时间的甜樱桃枝条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3周后统计萌芽率,确定各品种需冷量区间范围,分析甜樱桃萌芽率变化和品种差异,并对不同地区的相同甜樱桃品种的需冷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需冷量在400~800h的品种最多,其中<600h的品种28个,发现采集样品时各品种所处的休眠阶段不同,甜樱桃需冷量具有遗传特性,样品间区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对植物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金梅  周禾  孙启忠  郭强  李芳 《草业科学》2009,26(9):129-134
对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酶特性和转化膜质脱饱和酶和酰基转移酶基因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论述。膜是植物低温伤害的首要发生地,细胞膜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膜质脂肪酸不饱和性,不饱和度越高,膜稳定性越强,抗寒性越强。膜质脂肪酸不饱和度主要由膜质脱饱和酶活性和酰基转移酶的特异性不同所致,目前克隆和研究了10多个与植物细胞膜质不饱和性相关的基因,通过高效表达这些基因可以明显提高冷敏感植物的抗寒性。因此转化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是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的研究应向农业生产应用转化,同时要加强脂肪酸脱饱和酶表达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不同品种海滨雀稗的抗寒性,以4个品种的海滨雀稗为供试材料,探讨低温胁迫(4℃)对海滨雀稗的生理影响,并对4个品种的海滨雀稗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温胁迫能够使海滨雀稗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处理28d后,PL和Sa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低温胁迫能够使海滨雀稗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在处理第28 d时,Sa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海滨雀稗的H2O2和O2-含量随着低温处理而增加,处理28 d后4个品种间的O2-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L和SP品种的H2O2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低温使海滨雀稗的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然后再升高的趋势,处理后第28 d,4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低温胁迫能够使海滨雀稗的POD活性升高,但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低温可以降低海滨雀稗CAT和APX的活性,其中CAT活性4个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SI品种的A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综合各项生理指标,Sa品种的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叶片形态结构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7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比较、描述,并测定了叶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长、叶片宽长比、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和叶脉突起度等指标差异较大;叶宽、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其中叶宽长比小、气孔密度大,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叶脉突起度大者抗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