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辽宁津大盛源集团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改变农业传统施肥模式,拉动带动科学合理施肥,服务现代农业,给作物合理膳食,提高作物免疫力,减少作物对农药的依赖,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粮食安全"为企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多种形式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
正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羊街镇在扶贫中,依托当地有丰富市场经验和过硬技术的种植养殖龙头企业,每户以1.2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绑定龙头企业",探索出"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在输出劳动力收入的基础上年终保底分红,此举受到立卡贫困户的好评。羊街镇甸心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问龙介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创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药材产业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意义,分析总结了政策资金扶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业扶持+扩大贫困户生产托管、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三变"+中药材种植、创新储藏加工+销售联结体、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强化科技研发+增强内生动力、品牌创建+提升产品公信力等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来,资兴市围绕精准扶贫,出台产业扶贫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组织3600多户贫困户依托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从根本上"挖"掉"穷根"。全市依托茶叶、水果、蔬菜、粮油、油茶、楠竹、畜禽、水产等八大农业支柱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安排产业扶贫资金859.2万元,组织2009户贫困户加入相关合作社。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种植水稻564.6公顷、玉米115.5公顷、杂交水稻37.1公顷、蔬菜  相似文献   

5.
"1+5"畜牧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是由"政府+龙头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6方构成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该模式对县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再集中投向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做到精准"滴灌"。把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贫困群众的现有资源资本化、产业化,创新推广股份合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利益兜底、二次分红等产业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龙岩市花卉苗木产业精准扶贫方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性举措。通过实施林业苗木花卉产业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对苗木花卉种植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户,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贫困农户""能人大户+贫困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扶贫模式,辐射带动贫困农户种植苗木花卉,加快龙岩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科学》2019,(10):254-258
以国家级重点贫困县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贫困户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处于"比较满意"层次,其中,政策满意度最高,培训效果满意度最低;性别、是否有非健康人员、是否参与过培训、家庭总人口数、扶贫项目了解程度、干群互动、生活改善、收入增加因素对精准扶贫满意度呈显著影响。为提高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坚持"扶智+扶志"的扶贫模式、完善"造血式"扶贫项目、加大产业扶贫推进力度和鼓励和组织贫困户参与精准扶贫项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省积极运用金融杠杆放大扶贫资金能效,激发金融机构扶贫信贷投入的积极性,构建"1+1+N"的金融产业扶贫新模式:引入1个企业,发展1个产业,支持1个地区,扶持1批贫困户,打造1个造血机制,实现金融"造血式"精准扶贫。一、运行模式1.新设借款主体县域贫困户以自有资金以及政府补助等资金出资,与地方龙头企业、融资平台共同成立新设经营公司,将企业和贫  相似文献   

9.
正白城市始终坚持把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增强"造血"机能、建立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措施,紧紧围绕"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深入调研,选准项目;筛选对象,结好对子;同步启动,搞好对接"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以及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推进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贫困户增收,加快脱贫步伐,使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实现"双赢"。近年来,白城市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50-253
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云南省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协会+基地+农户""生态旅游""现代化产业园区"等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水平低下、产业主体发展能力弱、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度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产业扶贫收益未能完全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必须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做好扶贫产业定位、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才能切实提升产业扶贫实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1.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辽源市东辽县创新"政府控股+龙头企业运营+贫困人口分红脱贫"的产业扶贫精准到户模式,建设年存栏72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扶贫项目,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扶贫之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项目采取政府搭台、银企互惠、农民收益并有风险保障的模式,实现三产融合,效益显著,对其他项目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一些地方全面推行的产业资金量化入股扶贫模式,貌似为了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则有"精准脱贫、精准应付"之嫌。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权下放到贫困县后,很多地方积极探索新型扶贫模式。一些地方把产业扶贫资金量化给贫困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贫困户每年获取一定的分红。笔者调研发现,这种扶贫模式让不少贫困户短期内增收脱贫,但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些地方贫困户分红就持续到2020年,分红标准按照确保贫困户年收入超过脱贫标准线精准设计;有些地方绝大多数贫  相似文献   

13.
正黑龙江省近日制定出台"互联网+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建立覆盖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互联网+精准扶贫"体系,着力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帮助扶贫对象脱贫、帮助各级党委政府治贫、帮助社会各界扶贫、帮助各级扶贫主管部门监管扶贫工作,大幅度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效,力争使全省3万户贫困户受益,10万贫困人口脱贫。此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发  相似文献   

14.
正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贫困对象+产业项目"的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全村共同发展猕猴桃产业。在花垣县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流转土地800公顷,建设67公顷精品猕猴桃产业园。园区主要种植"金梅黄心猕猴桃",并买断品种专利,成为全  相似文献   

15.
具有天然益贫性的农民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是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路径。作为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江西罗霄山区,近年来,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优势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支部领办+土地入股+培训"等产业扶贫模式,广泛带动贫困人口减贫增收,使得合作社自身的实力得到充实,延长了产业链,与贫困农户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谁来扶"和"怎么扶"的难题,提高了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其他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了贫困农户的家庭生计,为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6.
产业扶贫是稳定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本文以云浮市温氏股份、金津农业和百越农牧等3家公司为样本公司,对其在畜牧产业的精准扶贫实践展开研究,分析了生态鸡养殖精准扶贫的3种模式,温氏精准扶贫新模式、金津的"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和百越的"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3家公司因地制宜地根据乡村特色优...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广平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打造产业扶贫集群,不断培育持续、稳定的增收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农民收入节节攀升,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先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截止目前,广平县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猪、牛、羊牲畜养殖9.33万头,蛋鸡、肉鸡、肉鸭存栏205万只,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家庭农场60余家,建设扶贫微工厂46家,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扶余市重点发展了以经济作物、棚膜蔬菜、畜牧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国家、省里的相关政策,选择经验丰富、善于经营管理、有经济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参与,积极引导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自筹资金967万元配套实施产业项目,并将中央和省级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1169万元全部用于产业项目发展,共推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9个。其中,种植业项目14个,养殖业项目5个,产业项目受益贫困户3441人,产业项目收益率达到了12%以上,产业项目扶贫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协和乡红花园村把脱贫攻坚以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党建引领、紧扣"三变"改革、产业扶贫拔穷根、产业帮扶、乡村治理等多举措促脱贫壮经济。一、党建引领,实行"合作社+支部+贫困户"实现产业带民红花园村创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壮集体经济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党建+产业扶贫+集体经济"新途径,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党建为抓手,以激发人才内生动力为支撑,扎实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合作社支撑,党支部引领"的发展思路,由支部指导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拉动发展、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的模式,把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着力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定位下的产业扶贫项目,用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产业扶贫进行科学定位,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充分认识产业扶贫这一内生动力,本文以山东德州乐陵市寨头堡乡产业项目为个案展开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明确现阶段该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产业扶贫视角提出适合当地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多部门产业融合的扶贫模式,为乐陵市精准扶贫和脱贫致富提供实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