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影响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1)电网规划建设水平低,结构不合理,运行方式单一。农村配网建设水平低,电网结构简单,供电面积广,客户分散,供电线路长,供电半径过长,设备先进性较差,极易造成因部分设备故障导致整条线路停电,扩大停电范围。另外,因配电线路间互带能力差,电网扩建、改造和定期轮修、轮检只能在计划停电状态下进行。因此,需加快农电配网建设,优化电网结构。(2)负荷发展不均衡。部分线路夏季、冬季负荷高峰时负载率较高,不满足N-1运行,故障发生时无法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电网公司将北斗卫星系统应用于电网领域列入智能配网13项顶层战略计划,选择国网冀北秦皇岛供电公司作为试点单位推广。目前,秦皇岛供电公司北斗配电终端监测平台9条线路100套北斗卫星系统终端投入使用,北斗卫星通信和智能配电网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故障、人员、车辆位置实时监控,提高故障的判别准确度,配网故障定位时间由小时级别提高至分钟级别,极大提高了配网抢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电网的不断发展,配电线路的支线及分段的不断增加,配网自动化的实现已经成为供电企业十分紧迫的任务。根据目前现有的配网自动化装置的运行情况来看,配网自动化系统都不具备准确检测单相接地故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农村配网线路改造升级陆续配备了较多的配电自动化断路器和故障指示器,以解决农村配网线路自动化程度偏低、故障范围较大和故障点难以确定的难题。但由于农配网建设成本较低,往往采用逻辑简单成本较低的电流保护,同时跳闸或越级跳闸的现象时有发生,无法有效锁定、缩小故障区间和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笔者现针对近年来的农配网线路跳闸故障、  相似文献   

5.
<正>电力计量自动化终端主要含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监测计量终端、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4种类型,是智能电网最核心、关键的技术,是建设智能电网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计量自动化终端包含多路本地RS485接口,与本地电能表通信,对本地电能表进行数据采集和集中处理,计量自动化终端处于通信的中间节点,起到连接本地电能表与远方主站系统通信桥梁的作用。一旦计量自动化主站发现远方电能表通信故障,需派人到计量自动化终端现场进行通信故障检查,以便排查存在的通  相似文献   

6.
配电自动化在提高配电网故障防御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配电自动化终端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装在配电网的各类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完成数据采集、通信、控制等功能。按照安装站点分类,可分为站所终端(DTU)、馈线终端(FTU)、配电变压器终端(TTU)、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指示器等;按照功能可分为“三遥”(遥信、遥测、遥控)终端及“二遥”(遥信、遥测)终端等。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年大规模的农网改造,农村配电线路已焕然一新,配网故障率大大降低,但由于诸多原因,农村10kV配网故障率在电网故障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根据目前《建设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标准及考核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农村配电系统供电可靠率要求达到99.4%,因此,要提高农村供电企业配网现代化建设的水平,除了积极预防配网故障发生外,重点还要在10kV农村配网发生故障时,争分夺秒的完成故障抢修工作,才能完成供电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配网故障处理系统是配网自动化(D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馈线故障时,DA能及时确认故障线段,并隔离故障线段,及时恢复对非故障线段的供电,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和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从而提高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该文通过对应用配网自动化的配电线路上发生的数起故障进行分析,说明了配网自动化(DA)功能在配网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部分农村电网客观存在的电力供应线路较长、农村电网维护成本过高、用电负荷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仍然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起到阻碍作用。对此,供电企业应下大力气打造坚强可靠的配电网以及智能化配电网,争取做到不停电、少停电的,通过优化配电网络结构,有效强化配网转供电能力,逐步消除限电;增强配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故障停电。登封市供电公司在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配网规划  相似文献   

10.
<正>蓬莱市供电公司自1996年开始建设配网自动化,目前累计投资2.68亿元,在县级供电企业率先实现了配网自动化的大范围实用。在电网结构、一次设备选型、保护定值间配合、电源方式选择、通信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创立了蓬莱电网的新型配网自动化模式。特别是近几年,蓬莱市供电公司不断将智能配网理念植入配网建设中,使配网自动化的发展更趋实用化、信息化、自动化,并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1.
<正>10 kV配网是低压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用户和电网系统间最直接的桥梁,10kV配网的安全运行与否,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服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配电线路存在结构复杂、老旧线路仍然运行、用电负荷逐年上升等一些实际问题,导致配网故障跳闸频繁,安全运行压力重重。笔者认为,若想做好配电线路运行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随着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配网自动化应用不断加强。通过配网自动化的应用,对某些配电线路故障就能够迅速、准确判断故障所在,对其进行有效隔离,确保非故障段线路的正常运行。同时能够快速恢复供电,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重合器以及分段器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及恢复,不但提升了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胡军 《农村电工》2015,(1):33-34
<正>1 10 k V配电网的特点(1)10 k V配电网一般都具有网架结构较薄弱、供电线路长、T接点多、分布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农网线路,线路结构基本上是单电源树干式,而且线路分段断路器安装少,一旦线路某处发生故障,就很可能引起整条线路停电。(2)农村配电网整体运维管理水平较低,用电季节性强,用电谷期设备利用率低。(3)县供电企业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方面水平较低,故障处理技术水平低,机动能力不强。10 k V配电网的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供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短路故障准确快速定位对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际生产中配网主站短路故障定位对线路终端数据质量要求高,存在容错性差,故障定位准确性不高问题,且不适应线路多点同时短路的故障定位。提出了一种充分融合FTU终端、二遥故障指示器终端各种信息数据,建立网络拓扑定位算法模型,并引入目标函数对该算法进行改进优化求解最可能的故障区间。该算法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可适应线路多点同时短路故障的故障定位,可实现更高精确的配网短路故障定位,为实际配网线路故障准确快速查巡提供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刘生  王星  徐腊元 《农村电工》2005,(11):20-20
1配网自动化的基本目标1.1通过配网自动化工程的实施,改进和完善配电网结构,达到优化网络接线,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目的。1.2提高设备的自身可靠性,快速实现故障隔离,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确保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系统故障诊断,提高对故障的处理和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和关键环节。无线公网类采集终端所使用的GPRS无线公网虽然在通信速率、稳定性、安全性方面不如其他网络,但凭借其覆盖面广、技术成熟、建设方便等优点在用电信息采集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现就如何应对其常见故障谈点看法。1终端拨号故障与应对  相似文献   

17.
1 实现县城配网自动化的前期工作(1)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原则》,编制好《县城配网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2 ) 搞好县城负荷调查和负荷预测。(3) 结合本县的具体情况 ,从经济性、先进性、可靠性、易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确定改造和实现县城配网自动化的方案。2 县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 县城配网自动化主要有 10 k V馈线、柱上真空断路器、通讯设备、远动设备、配电主站和配电终端构成 ,从层次上分六层 ,可以实现县城配网故障时的自动判断、隔离和非故障区恢复供电。在配电终端和配电主站之间…  相似文献   

18.
根据辽宁省北镇市电网网架结构的状况,选择分散智能方式进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并以该地区赵南线为例,对赵南主干线配置智能化重合器,辐射状配电线路采用重合器—分段器方式实现快速故障隔离,最终实现迅速定位故障点、自动隔离故障、恢复非故障区供电。  相似文献   

19.
<正>"农网智能化"栏目征集以下内容稿件:各地在农网智能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对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先进通信信息技术、电网控制技术、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及互动技术、智能装备(智能断路器、智能配电台区)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应用;通过智能化建设提升电网信息采集、实时控制、负荷管理、提高故障处理能力与速度,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建设配网自动化,调整和完善了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监视和控制、报警,以及故障自动隔离,非故障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进而实现对配电网全覆盖、无盲区的运行管理,提出了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交互深度融合构想,配网自动化主站按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市级主站+县级远程工作站),实现"分散控制、集中处理"的运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