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婆罗异剑水蚤的培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桡足类是海洋生态系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海水养殖业中,桡足类可作为海产经济鱼类仔、稚、幼鱼和贝、虾、蟹类幼体的动物性饵料生物。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 borneoensis Lindberg)隶属于剑水蚤目、剑水蚤科,是一种小型的桡足类,体长0.98-1.13mm,分布于广东(虎门)、福建(厦门)和印度尼西亚,生活在低盐度的咸淡水中。  相似文献   

2.
海水桡足类的营养及在鱼、虾、蟹幼体培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桡足类在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各种海洋经济鱼类和甲壳类的重要饵料,也是经济水产动物人工育苗阶段的优质活饵料源。研究海水桡足类营养和应用效果,对提高海水鱼、虾、蟹类幼体变态率、成活率、苗种质量和育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卤虫无节幼体(体长约0.5mm)是培养牙鲆等多种海产鱼和对虾幼体的理想饵料,它在一般幼体饵料系列里,居轮虫与桡足类之中。由于桡足类等天然浮游生物难于进行计划性采集,往往导致种苗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因此,人工培养其休眠卵随手易得的卤虫及大型卤虫、以大型卤虫取代桡足类等天然浮游生物,确保初期饵料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日本曾采用以面包酵母、  相似文献   

4.
海洋桡足类与渔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云 《海洋渔业》1983,5(3):108-109
浮游桡足类是小型低等甲壳动物,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它在饵料浮游生物中占着重要的位置。这类浮游甲壳动物除少数肉食者(如Euchaeta,Candacia等)外,大多以浮游硅藻为食,故属于草食者,在食物链中是属于第二营养级或称第一消费者。它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动物(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和一切幼鱼)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5.
在甲壳动物中,各种虾蟹是渔业捕捞和养殖的对象,而桡足类、枝角类、等足类和端足类等又是多种经济鱼类的重要天然饵料。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甲壳动物给渔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现在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鱼饵桡足类选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世杰  刘敏 《福建水产》1994,(2):36-37,64
桡足类在鱼类人工育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类优质饵料生物对象。特别是在后期仔鱼——稚鱼——幼鱼阶段,更显示较高的饵料价值。桡足类生化成份丰富,具备高度营养,按%干重计,蛋白质可达50—80、脂类6—34、碳水化合物12—23,且含有廿碳五烯酸(20:5ω3)和什二碳六烯酸(22:6。6)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海产鱼苗摄食了桡足类,就比单一摄食卤虫幼体优越得多,存活率高、生命力强,对人工培育健壮鱼种大有裨益。 除了以个体小、容易培养、能形成单种优势、对环境适应力强、食物链短的非肉(捕)食性种、发育快、排卵次数频繁、产卵持续时间长、繁殖力强等作为理想的选种条件外,选育技术尚有若干问题值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水鱼类、虾蟹类人工育苗的迅速发展,幼体鲜活饵料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目前常用卤虫无节幼体做鱼虾蟹类的幼体饵料,效果较好,但卤虫休眠卵价格昂贵,育苗厂常望而却步;而其他代用饵料因效果欠佳而尽量少用,故适口活饵料已成为海水鱼虾蟹类育苗生产的瓶颈,开发价廉、营养丰富的适口活饵料已迫在眉睫。 海水桡足类俗称水蚤、虾籽,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含有鱼虾蟹生长发育的必需氨基酸,是营养全面的海水鱼虾蟹的活饵料。实践证明,海水人工育苗投喂桡足类可提高海水鱼虾蟹幼体的成活率与活力,因而,在海水育苗中用桡足类作饵料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与重视。  相似文献   

8.
海洋丰年虫的幼体已被广泛地作为海洋鱼类育苗的饵料。但各种海洋鱼类只投喂海洋丰年虫,其死亡率总是很高。若将丰年虫和桡足类(如纺锤水蚤)一起投喂给鱼,丰年虫的营养价值就得到改善。以前的论文证明了不同地区的丰年虫,根据其脂肪酸的成份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淡水型)具有高含量的18:3ω_3,是淡水鱼需要的脂肪酸(EFA);另一种  相似文献   

9.
<正>海水桡足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一类小型低等甲壳动物。海水桡足类营浮游生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水域浮游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域食物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这类浮游甲壳动物除少数肉食性(如Euchacta,Candacia)外,大多数营植食性,以摄食浮游硅藻为主。大量研究表明浮游桡足类是绝大多数幼鱼和许多中上层经济鱼类(如鲱鱼、银鱼、金色小沙丁鱼、鲐鱼和竹荚鱼等)  相似文献   

10.
枝角类和桡足类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角类和桡足类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及内陆咸水水域,俗称水蚤、鱼虫、虾仔,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尤其是海水种类体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鱼、虾、蟹幼体的重要饵料。枝角类主要种类为裸腹蚤;桡足类主要种类为海产猛水蚤和哲水蚤及淡水中的镖水蚤。这些种类中绝大多数均可作为河蟹育苗不同阶段各期幼体的适口饵料。1999~2000年在河蟹人工育苗中,我们用该饵料部分或全部替代代用饵料及卤虫卵,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及较好的经济效益。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试验设备采用天然海水人工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的原有设备,枝角类和桡…  相似文献   

11.
海产枝角类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角类俗称水(氵蚤)或(氵蚤),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鱼类营养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钙质的含量也相当丰富,而且具有繁殖速度快、适口性好、游动缓慢、易被稚幼鱼捕食的优点,是从稚鱼开始至体长3—5cm左右的鱼苗的理想活饵料。近年来随着鱼类人工育苗研究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枝角类、桡足类的需求逐年增加,单靠人工捕捞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海产枝角类的稳定、持续、大规模培养对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生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剑水蚤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淡水桡足类浮游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们既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是鱼苗卿化中的大害,它们聚积在鱼苗孵化容器内,利用自己的桡足抓伤未脱膜的鱼胚胎和刚出膜的幼小鱼苗,严重地影响鱼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桡足类组织细胞膜,依照本实验室确立的细胞膜与WSSV特异性的结合关系,进行了桡足类细胞膜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桡足类细胞膜与WSSV之间存在着特异性的结合,二者的结合说明了桡足类细胞膜上存在有WSSV的受体蛋白,其为确定桡足类属于WSSV感染宿主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比较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细胞膜对桡足类细胞膜与WSSV结合的影响作用,证实了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对二者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封闭作用,侧面说明了WSSV在二者细胞膜上存在有相同的受体蛋白或结合位点。桡足类细胞膜经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处理后,与WSSV的结合活性没有受到影响,而经Tween-20处理能显著提高与WSSV的结合活性,提示受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可能占有一段较小的跨膜区域。经SDS-PAGE分析确定了桡足类细胞膜由分子量为18~207kD范围的约33条蛋白条带组成。  相似文献   

14.
顾玲 《水产养殖》2009,30(12):8-11
河蟹的胚胎培育和大眼幼体培育是目前河蟹繁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两个环节。现在许多繁育厂家或多或少的使用桡足类、枝角类等作为河蟹繁育的主要饵料。当自然水温超过15℃时,捕获上来的桡足类、枝角类不容易储存和运输,即使采用加冰控温,也很难保证桡足类、枝角类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5.
海洋鱼类是动物蛋白质的一个极其丰富和重要的来源之一。在当今全世界约七千万吨左右的总渔获量中,海产鱼类约占75~80%,即年产量高达5千多万吨。这些产量的90%捕自面积仅占海洋总面积7.6%的大陆架。近十几年来,如何提高海洋鱼类产量问题已是国际上正在广泛讨论的问题。归纳起来,今后提高海洋鱼类产量的主要途径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分析El Nio/La Nia期间北部湾四季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并对其与气候及海洋水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出现浮游桡足类122种,其中32种周年出现,以春(82种)、夏(84种)较多,秋(52种)、冬(67种)较少;四季共出现优势桡足类13种,以广温广盐类型占主导,除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外,其余12种为季节性优势种;冬、夏两季受El Nio影响较大,优势种以中型桡足类为主;秋、春季大型桡足类优势地位较高,受La Nia影响明显;北部湾浮游桡足类多样性较高。分析表明,夏季北部湾水温和盐度对浮游桡足类群落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但在其他季节,这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分析El Nino/La Nina期间北部湾四季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并对其与气候及海洋水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出现浮游桡足类122种,其中32种周年出现,以春(82种)、夏(84种)较多,秋(52种)、冬(67种)较少;四季共出现优势桡足类13种,以广温广盐类型占主导,除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外,其余12种为季节性优势种;冬、夏两季受El Nino影响较大,优势种以中型桡足类为主;秋、春季大型桡足类优势地位较高,受La Nina影响明显;北部湾浮游桡足类多样性较高。分析表明,夏季北部湾水温和盐度对浮游桡足类群落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但在其他季节,这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海洋桡足类与渔业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浮游桡足类是小型低等甲壳动物,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它在饵料浮游生物中占着重要的位置。这类浮游甲壳动物除少数肉食者(如 Euchaeta,Candacia 等)外,大多以浮游硅藻为食,故属于草食者,在食物链中是属于第二营养级或称第一消费者。它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动物(特别是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9.
海洋鱼类是动物蛋白质的一个极其丰富和重要的来源之一。在当今全世界约七千万吨左右的总渔获量中,海产鱼类约占75~80%,即年产量高达5千多万吨。这些产量的90%捕自面积仅占海洋总面积7.6%的大陆架。近十几年来,如何提高海洋鱼类产量问题已是国际上正在广泛讨论的问题。归纳起来,今后提高海洋鱼类产量的主要途径大致如下: 一、远洋、深海及未开发海区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鳗弧菌为鲑科鱼类和油香鱼的病原体,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现在我们知道它还能感染各种海产鱼类。在日本曾经有过鰤,红鰤,鲻和真鲷等海产鱼类感染鳗弧菌的报道。作者这次报道的是观察发生在虎纹圆纯稚鱼的鳗鱼弧菌感染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