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辛忠雷  陈陵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59-13463
在回顾孢粉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西藏孢粉的研究现状,通过对不同分区不同沉积相中孢粉组合特征的描述,总结了西藏孢粉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对孢粉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效率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结果为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提升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技术效率。【方法】查阅资料,收集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相关的调研资料,在已有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规模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土地规模、劳动力数目、农户自身知识水平储备和农业生产服务等因素与马铃薯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我国西北地区,影响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土地规模、农户自身认知水平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等因素对西北地区马铃薯生产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依据花粉形态特征,对八蜂蜜中花粉粒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鉴定,探讨作为判断蜂蜜产品产地和质量辅助依据的可行性;提取8种市售蜂蜜中的孢粉,醋酸酐处理,光镜观察,描述孢粉形态特征,测量孢粉大小,计算本种孢粉比例;所有蜂蜜中除含有本种花粉外,还含有比例不等的其它多种孢粉(杂质孢粉),不同蜂蜜含有的杂质花粉种类也不相同,各种孢粉在光镜下具有比较鲜明的区分特征;孢粉的特征和比例可以作为判定蜂产品品质的辅助依据,但部分蜂蜜在判断产地方面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4.
陈相磊 《河南农业》2023,(35):40-42
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常年干旱、沙漠化问题严重。为了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生存环境,相关部门对林木栽种予以高度重视。但是,西北地区过于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国槐、杨树、云山、白榆、旱柳等绿化树种,以及丁香、水蜡、榆叶、黄杨等灌木树种发生了严重的病虫害,对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西北地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西北地区林业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促进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西北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还林还草工程有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环境,促进西北地区的持续发展,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基于此,就我国西北地区还林还草工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岩溶槽谷区孢粉沉积特征对岩溶槽谷区第四纪环境演化的影响,对研究区8个样点共16个表土、苔藓样及一个土壤剖面的7个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 岩溶槽坡、坡顶孢粉组合主要由松属、杉属等次生林及蕨类植物组成.谷底农田生态类型主要以松属、水稻、禾本科草类、蒿属、里白为主.松属花粉在封闭槽谷中具有超代表性,说明地形、地貌对孢粉散布具有重要影响.② 苔藓更容易捕捉风媒花粉,但受距离的影响.③ 从孢粉浓度来看,槽坡上松、杉林中苔藓样的孢粉浓度基本上要小于表层土样的浓度,而槽谷农田中苔藓样的孢粉浓度基本上要大于表层土样的浓度;槽坡生态类型孢粉浓度要大于农田生态类型的孢粉浓度.④ 土壤剖面除里白属外其它孢粉类型孢粉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而里白属逐渐上升到85%~95%之间,这种孢子大小在27~34μm之间,说明这种淋滤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荒漠化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孙兆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50-16954
我国西北地区地域广阔,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荒漠化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对加快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在综述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建设目标的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及策略,为西北地区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科技旅游资源的概念,划分了我国西北地区的科技旅游资源,并对西北地区科技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西北地区的各方面的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从在西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土地利用的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法制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的法制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政府对于西北地区树木的栽培尤为重视。但是,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我国西北地区的国槐、杨树、云杉、旱柳、白榆等重要造林绿化树种以及水蜡、黄杨、丁香、榆叶梅等灌木病虫害频发,严重威胁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也影响到了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为了能够使西北地区的人们生活更加幸福以及保护西北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将主要针对西北地区的国槐、杨树、云杉、旱柳、白榆、水蜡、黄杨、丁香、榆叶梅等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病虫害规律进行初步探讨,并且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旨在解决西北地区常见树种的病虫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乃升  戴宇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6-14878,14939
选取我国西北地区99个气象站1959~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据此分析了极端降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极端降水日数偏多年、偏少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雨量均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大;时间上,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雨量除西北东南部呈减少趋势,其他地区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在西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偏多年和偏少年,其环流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岳丹  马青  法科宇  鲁肃  黄守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70-10272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年西北地区平原林业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植被固碳、土壤固碳、植被制氧、吸收二氧化硫和滞尘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各自生态服务功能值分别为32075.8万m^3/a、2.8×10^6万t/a、1254万t/a2752.8万t/a、3354.3万t/a、53.0万t/a和8510万t/a。[结论]为我国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年西北地区平原林业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植被固碳、土壤固碳、植被制氧、吸收二氧化硫和滞尘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各自生态服务功能值分别为32075.8万m3/a、2.8×106、1254、2752.8、3354.3、53.0和8510万t/a。[结论]为我国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草畜产业一体化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农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恢复同步发展已成为西北地区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发展草畜产业一体化生态经济农业将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草畜产业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农业必将成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星燕  黄山江  赵海江  顾润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99-9901,10021
[目的]分析近50年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与Key海区海温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近50年西北地区月平均降水资料和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SVD分析方法,探讨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对我国西北地区春季降水的影响。[结果]对于西北地区春季降水,选取前一年8~9月为海温关键时段,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为海温关键区,简称Key海区(125°~85°W,5°S~10°N);相关分析表明,近50年西北地区春季降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尤其是Key海区海温(前一年8~9月平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SVD分析表明,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具有同位相分布的特征,前一年8~9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有较大的正相关系数,尤其在Key海区区有显著的耦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旱涝的气候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西北四省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北四省区113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8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该地区48年降水空间格局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西北地区四省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季节变化特征;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其变化幅度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夏、冬季的降水量逐年略有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西北四省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幅度明显的区域在唐古拉山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东部山脉两侧,减少幅度明显的是在陇东和陕南、陕北地区。西北地区四省的东、西部区域降水呈反位相变化的特点,东部地区的降水呈减少趋势,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呈增多趋势;全区、东区、西区的降水波动普遍存在3~5年的短周期,且为主要周期;一些区域也存在8年周期和15年左右的中周期;不同时间尺度上,干、湿交替和突变点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北地区为我国气候变暖较明显区域之一,为明确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的发育期资料,运用线性统计方法分析其20多a来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变化特征,研究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西北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日期推迟。(2)冬小麦的返青期受局地小气候及干旱等气候条件影响,大部分呈推迟趋势。(3)所选区域冬小麦均一致性地表现为成熟期提前。(4)西北地区大部分冬小麦返青—成熟期间的天数在缩短,仅甘肃庆阳和新疆莎车冬小麦返青—成熟期间的天数在延长,且延长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约束下的西北地区城市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并提出了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蓉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90-10793
西北5省区地缘关系紧密,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在西北地区实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有利于发挥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克服局限因素,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从政策、地缘、资源、市场4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实施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基础,重点提出了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战略,对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切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