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1.菜用大豆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豆荚及籽粒。幼苗受害,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适温多雨时,病害扩展迅速,造成病苗枯死。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央灰色至灰褐色、四周红褐色的蛙眼斑,直径为2~5毫米;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张叶片,致使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小黑点。豆荚染病,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籽粒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  相似文献   

2.
<正>一、早疫病1.主要症状特点叶片易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毫米,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致一片枯黄。2.防控技术①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②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③发病前开始喷洒可杀得三千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二、晚疫病1.主要症状特点叶片易染病。染病后先在叶尖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入伏以来,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各种叶斑病害发生较重。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光合面积较少,生长不良,甚至落叶,严重的影响花生产量。因此,要根据病斑的特征,确定病害的种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病害识别1.网斑病常在花期染病,先侵染叶片,初沿主脉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小斑,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后在叶片正面出现边缘呈网纹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病部可见粟褐色小点。阴雨连绵时叶面病斑较大,近圆形,黑褐色,叶背病斑不明显。干燥条件下病斑  相似文献   

4.
<正>炭疽病是山药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菌既可侵染山药的藤茎,也可侵染山药的叶片。藤茎染病最初在茎基部产生梭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并逐渐向上发展。环境对发病有利时,病斑逐步扩大并融合成片,导致山药整株枯死。叶部染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较大,发病较慢;急性型发病快,危害重。发病初期多在叶柄与叶片(或叶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叶面病斑较  相似文献   

5.
<正>花生炭疽病在我国南、北方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但一般危害不大。主要危害花生叶片,也可危害叶柄、茎秆。花生染病后,造成叶片干枯,影响植株结荚,降低荚果产量。发病症状叶片发病,病斑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多在叶缘或叶尖产生大病斑。叶缘病斑呈半圆形或长半圆形,直径12.5厘米;叶尖病斑多沿主  相似文献   

6.
正草莓炭疽病对农户来说,并不陌生。此病是草莓育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草莓炭疽病极易发生。如防治不及时,就会降低草莓繁殖能力和草莓苗质量,严重的会造成大量死苗,给农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专家介绍,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其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草莓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植株叶片及匍匐茎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后,初始会产生直径3-y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后  相似文献   

7.
<正> 识别与诊断葡萄霉霉病。叶片染病,初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淡黄绿色油浸状斑点,后变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新梢、卷、须染病,初呈半透明水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褐色病斑。染病小花及花梗初期出现油渍状小斑点,渐变为黄褐色,腐烂脱落。幼果病部变硬下陷,皱缩。湿度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发生在马铃薯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毫米。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一片枯黄  相似文献   

9.
<正>有读者问:大棚莴苣得了黑腐病,田间发病率2%,用什么药可以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可以用吗?莴苣黑腐病又称腐败病、细菌性叶斑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肉质茎,也危害叶片。肉质茎染病,受害处先呈浅绿色,后转为蓝绿色至褐色,病部逐渐崩溃,从近地面处脱落,全株矮化或茎部中空。叶片染病产生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角斑,后变淡褐色干枯呈薄纸状,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大半个叶子,  相似文献   

10.
<正>叶枯病对茼蒿为害比较严重,露地和保护地均能发生。在保护地中发生比露地更严重一些。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面和正面具有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相互连合成大块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茼蒿染病后严重降低茼蒿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板蓝根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蓝根为广泛种植的中草药之一,但根腐病、霜霉病、灰斑病、菌核病、白锈病、黑斑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其生产。综述了板蓝根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对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甜菜主要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鉴定与评价不同生态区甜菜主要种质资源的抗病性,为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上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以甜菜3个生态区的313份主要种质资源为试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按照甜菜的规范标准,调查种质的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划分抗性级别。鉴定出高抗甜菜褐斑病种质资源85份、抗病89份,抗甜菜根腐病种质资源11份,抗甜菜丛根病种质资源3份,抗甜菜白粉病种质资源28份。同时鉴定出兼抗2种病害的种质资源,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丛根病种质资源2份,高抗褐斑病兼抗白粉病种质资源20份。结果表明,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比较匮乏,除抗褐斑病种质资源外,抗根腐病、丛根病和白粉病的资源不但数量少,而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13.
白粉病采用自然病圃鉴定。赤霉病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病圃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66份小麦品种(系)中,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系)有贵农21、贵农775、三属麦、92R178、92R149、A552,高抗的品种(系)有斯燕93-1、JYP-1、JYP-2、JYP-3、小白冬、C39、兴麦17等;对赤霉病没有免疫的品种(系),多数品种(系)不抗赤霉病,只有JYP-1的抗赤霉病性比苏麦3号略强,92R149、92R178、毕麦10号、80(107)、小白冬、黔麦14、黔麦早2号和JYP-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3号近似,其中JYP-1、92R149、92R178、小白冬、JYP-3为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兼抗性抗源。  相似文献   

1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具有优良的抗病特性,是改良普通小麦的宝贵遗传资源,是基因改良和培育高产、优质和高抗病性小麦的基础。为此,主要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等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简述,阐述了利用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进行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性鉴定研究进展,包括苗期及成株期鉴定、温室及田间试验、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等,指出了小麦近缘野生植物与普通小麦直接或间接杂交转移优异基因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山农20”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农20是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黄淮南、北片审定的小麦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国家区试抗病性鉴定和生产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抗黄淮麦区主要病害的特性。本研究利用与小麦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基因和抗赤霉病主效QTL紧密连锁的SSR、SCAR、STS等标记对该品种进行了分子检测,发现山农20含有6个抗白粉病基因(Pm12、Pm24、Pm30、Pm31、Pm35和Pm36),6个抗条锈病基因(Yr5、Yr9、Yr15、Yr24、Yr26和YrTp1),2个抗叶锈病基因(Lr21和Lr26),1个抗纹枯病基因(Ses1),但未检测到抗赤霉病主效QTL。分子检测结果部分解释了山农20的优良抗病性,也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病稳产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育持久抗耐多种病害的小麦核心抗病种质,以奥地利黑麦、中间偃麦草和野生二粒小麦为抗源,采用单交、复合杂交、回交、阶梯式杂交等多种组配方式,将基因逐步累加、聚合到一起。选育中以不丢失抗性基因为前提,以抗旱耐寒为适应性选择的基本标准。育成的小麦新品系远丰139半冬性,耐寒、抗旱,株型结构好,产量高,品质好。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系鉴定对条锈病免疫,对白粉病和叶枯病高抗,中抗赤霉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分析,品质达到国标精制级面条用小麦粉标准。2005年陕西省区试较对照小偃22增产5.6%。  相似文献   

17.
小麦异源细胞质对主要病害抗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乃瑜  易自力 《作物学报》1991,17(5):326-339
在大田自然发病和人工诱发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异源细胞质对条锈、叶锈、秆锈、白粉和赤霉5种主要小麦病害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核条件下,不同异源细胞质对同一病害抗(感)性的影响不同,同一种细胞质对不同病害抗(感)性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并且在不同地区试验的结果有时也有差异。根据初步研究结果,无芒山羊草、拟斯卑尔脱山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以河北农业大学近年培育出的鉴定圃中16个品种(品系)为试材,对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小麦白粉病与株高、基部三节长、倒三叶长呈显著正相关(r=0.5356,r=0.5687,r=0.5157);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81);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32);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负相关不显著(r=-0.4340,r=-0.4803)。与其它性状均无相关或相关系数很小。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定位,并进行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综合治理小麦白粉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不同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重要病害(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黑星病、炭疽病、病毒病)、果实品质(苦味、果瘤、果色、果实光泽及果实形状)、生殖发育(性别分化和单性结实)及营养生长(叶色、植株高度及侧枝)等重要性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黄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最后,讨论了目前黄瓜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育种研究中相对薄弱的原因,并对今后黄瓜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设施草莓白粉病抗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设施内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时期、品种抗性做了观察,结果表明,2-3月,草莓白粉病在叶片上发生一般,进入4月,白粉病明显加重,至5月上旬叶片发病达到高峰。同时看出3月之前,果实发病较轻,进入4月后果实发病明显加重。19个草莓品种中,8个高抗、5个抗病、3个感病、3个高感,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病差异性。对9种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药剂的防效在80%以上,控制病害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