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分别从教材选择、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增加产品生产流程设计、产品生产放大过程、发酵前沿动态和认识实习环节;在实验教学方面,增设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在实践教学方面,指导学生参与完成发酵产品的中试生产过程和参加校企合作项目,为完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结合高校专业课学时较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发酵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引入实践教学、完善教学手段、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合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探讨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按照该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遵循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过程,以培养工程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基本原则,借助校内发酵工程及应用实训(实验)中心、生物工程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坚持以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能力培养、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不断调研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改进,为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业社  王放银  秦波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60-16061,16064
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和邵阳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了以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认识、综合训练、工程应用和技术创新四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实践证明,通过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充分发挥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优势,紧紧围绕大众化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把握好专业发展方向。按照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彰显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教育培养的基本原则,对农业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专业配套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使农业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实施"质量工程",旨在调动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使高等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工作质量的总和,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总结了生物技术专业近年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探索和实践: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以优化创新环境.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应重在特色,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电机维修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该课程实践操作性强,与工程实际结合较为紧密。本文结合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电机维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输出工程应用型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目前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辽东学院首批转型发展的试点专业,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了实践教学,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基本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从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工厂实践课程体系及改革工厂实践模式等方面,对淮南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工厂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为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之一。该文根据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