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电子鼻的发展历史、组成和基本原理。阐述了电子鼻在肉制品检测、酒类识别、水果评价等食品工业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提出了电子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在生长和储藏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侵害,由于病虫危害情况复杂多变、检测难度大、准确度低,现代检测技术还不能有效地解决病虫害诊断难题。电子鼻可以快速、高效、实时地识别复杂气味,在挥发物检测方面具有其他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鼻的应用研究已深入农作物病虫害检测领域,这突出反映了电子鼻技术实际应用的发展趋势。但是,电子鼻在农作物病虫害实时检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通过对电子鼻检测农作物病虫害的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明电子鼻技术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电子鼻检测技术在粮食霉变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其在粮食霉变检测领域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粮食霉变的生物化学过程、电子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电子鼻在粮食霉变识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和评述,并就电子鼻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稻米气味检测与品种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商用PEN2电子鼻,通过分析测定样品质量、项空空间及静置时间等匹配的试验参数,以及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5个不同水稻品种进行区分与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0g样品时以200 mL顶空空间、60 min静置时间的电子鼻响应值相对较稳定;PCA和LDA法均对谷物状态和精米状态区分效果较佳,对米饭状态区分欠佳.该实验能将样品进行较好的区分,验证了电子鼻检测是对稻米中所有含量较高的、可被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状态的识别,从而为利用电子鼻进行稻米气味检测技术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产日期山楂罐头的电子鼻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梅  李德茂  马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92-4793,4822
[目的]探索电子鼻对不同生产日期山楂罐头风味变化的响应情况。[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生产日期的山楂罐头进行识别,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法(LDA)和Loading法分析。[结果]随着山楂罐头货架期的延长,山楂罐头的气味发生变化,电子鼻能够识别这种变化,并能将不同生产日期的山楂罐头区分开来,而且气味的变化与时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电子鼻2号传感器对第1主成分贡献率最大,4、6号传感器对第2主成分贡献率较大。研究还选取了3种不同生产日期的山楂罐头进行区分,发现电子鼻能够识别未知的样品。[结论]可以将电子鼻用于山楂罐头新鲜度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6.
粮油新型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材料、传感技术、信息采集与数字化处理等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基于计算机的电子眼技术、电子鼻技术、电子舌技术等无损检测技术成了粮油品质检测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该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舌三个新型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探讨它们在粮油品质检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也讨论这三个检测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对粮油检测技术手段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子鼻嗅觉指纹分析系统、电子舌味觉指纹分析系统对不同种类块菌及其加工后样品进行识别,对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能够有效识别不同种类块菌,并能够明确区分不同加工方式下的8个块菌样品;电子舌能够将不同种类块菌的新鲜和干燥样品区分开,对不同种类块菌的新鲜样品具有较好的识别和区分能力,但对干燥后的块菌样品识别能力较差,使用判别因子分析比主成分分析更有优势。此研究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均可用于块菌样品的识别,只是识别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8.
电子鼻在果蔬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琳琳  潘磊庆  杨虹贤  屠康  詹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918-12920
介绍了电子鼻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简述了电子鼻在检测苹果、梨、番茄、桃、柑橘等7种果蔬品质中的应用,总结了电子鼻在检测果蔬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电子鼻在紫菜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生产日期的坛紫菜进行识别,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法(LDA)分析,发现电子鼻可以区分所选的不同生产日期的坛紫菜.研究还发现,电子鼻能够识别随着货架期延长造成的坛紫菜的气味变化,将所选的生产日期不同的种坛紫菜区分开来.坛紫菜的Loadings分析表明,2号传感器对第一主成分贡献率最大,6号传感器对第二主成分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0.
果蔬品质是影响其市场价格和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无损检测技术作为快速、低成本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果蔬品质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无损检测在果蔬品质检测领域中的相关应用研究,从检测原理、应用情况和技术特点3个方面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声学分析检测技术、电子鼻检测技术、介电性质分析检测技术、核磁共振检测技术等无损检测技术在果蔬品质检测中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分析了各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果蔬无损检测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多花黄精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加工方法的药材的鉴别方法,本文通过电子鼻技术检测多花黄精不同药材样品的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LDA线形判别分析对特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加工方法的多花黄精药材的响应值有差异,气味有差异,PCA、LDA及雷达图分析均能判别。由此表明,电子鼻检测结合判别模式为多花黄精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提供了有效、客观和简便的定性鉴别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电子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电子鼻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其研究和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扩大.本文对组成电子鼻技术的气敏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子系统和模式识别子系统等3大部分目前的研究进展及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气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仪器分析(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和感官分析,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不能全面反映样品的整体风味,且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技术成本高等;而感官分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电子鼻作为一种模拟生物嗅觉系统的仪器,能够快速、客观和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气味信号,逐渐成为果蔬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电子鼻在果蔬品种与产地鉴定、成熟度判断、新鲜度检测、采后病害监测、果蔬农药残留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电子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果蔬采后精准化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了电子鼻向专一化、智能化、实用化方向改进的可能途径,为实现果蔬品质精准化检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免疫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新的免疫检测技术不断应用于抗微生物药物残留检验中,有力地推动了抗微生物药物残留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首先,对抗微生物药物人工抗原合成与抗体生产技术进行了论述,之后着重综述了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法、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免疫传感器和免疫芯片检测技术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人粪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N、P、K等矿质营养物质,还田利用不仅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系统污染负荷,而且可代替部分化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然而人粪尿直接还田存在环境风险,且尚未形成标准化处理模式。本文基于还田视角,归纳总结了国内外人粪尿还田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人粪尿的特性,阐述了人粪尿主要处理技术的还田效应以及安全性,并且对各种技术进行了安全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好氧堆肥技术在无标准规范下处理人粪不能保证还田的安全性,制备生物炭基肥还田具有安全可靠、减少农业碳排放等环境效益,水热炭化技术处理含水率较高的人粪具有独特的优势。尿液经储存还田仍存在微污染物风险,鸟粪石沉淀技术具有很好替代潜力,其他技术均停留在微污染物去除和营养物质回收的研究阶段。本文提出了人粪尿还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人粪尿还田技术的合理选择和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世界范围的研究布局和发展态势,基于德温特专利创新索引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对2005—2013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专利进行了计量学统计,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研究布局、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涉及的专利申请量逐渐增长,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较为活跃。中国是该技术领域主要的专利申请国,也是最大的技术来源国,其专利数量从2005年逐年上升,尤其是2009年以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相关专利涉及的学科领域呈现交叉趋势,技术布局广泛,主要涉及化学、仪器与仪表、工程学、水资源学等方面。土壤污染修复领域主题词聚类分析显示,土壤砷、镉、铅、铬污染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土壤污染物的稳定固化、植物修复、电动化修复、添加调理剂、土壤淋洗、离子束、分离回收等是可供采用的重要技术,并且2010年以后,污染物稳定固化、植物修复、添加调理剂修复技术的研发活动更为活跃。基于以上研究,认为今后应加强研发高效经济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注重已有专利成果的转化,促进专利的市场应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鱼类新鲜度检测的实际需求,提出基于电子鼻系统的鱼类新鲜度检测方案,对其关键技术及系统构架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电子鼻气体传感器阵列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检测系统功能需求,利用STC12C5A单片机结合气味传感器采集鱼类新鲜度气味信号,上传至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最终通过模式识别实现气体组成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系统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鱼类新鲜度,可应用于鱼类的物流和仓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incoPat数据库,采集2010年—2016年京津冀地区的专利权转让信息,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运用分词技术对转让专利标题进行技术关键词抽取,并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在网络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社团划分识别京津冀区域热点需求技术,结果发现:第一,制造业类技术需求最为强烈;第二,基于技术关键词网络的6个社团,挖掘六大类热点需求技术,涉及通信类、药物类、工业制造工业类、电力类、电子元件类及检测类;第三,热点需求技术主要集中于各项生产工艺与信息技术产业。同传统的基于文献、专利申请数据挖掘技术热点相比,提出了基于专利技术交易数据的技术需求热点识别思路。研究将为关注技术市场,挖掘技术交易数据识别技术需求,引导技术研发方向,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