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真菌诱导子是一类诱导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包括有真菌菌体、菌液浓缩物、菌丝和菌液提取物、菌丝体高温处理后的可溶性成分、细胞壁降解成分、肽类和蛋白质等。该文对真菌诱导子对植物培养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真菌诱导子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真菌诱导子是一类诱导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包括有真菌菌体、菌液浓缩物、菌丝和菌液提取物、菌丝体高温处理后的可溶性成分、细胞壁降解成分、肽类和蛋白质等。该文对真菌诱导子对植物培养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真菌诱导子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nlanine ammonialyase,PAL, E.C.4.3.1.5)作为植物次生代谢特别是苯丙烷途径的关键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本文综述了PAL的存在与分布、分离纯化、酶学性质、三维结构和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植物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关系,以期进一步丰富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理论,为PAL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发挥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比较多种植物异胡豆苷合成酶(STR)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基础上,确定马蓝STR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为该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马蓝及其他76种植物共101条STR氨基酸序列在序列组成、生化特性、信号肽、导肽、跨膜结构、卷曲螺旋结构、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及其功能结构域等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并进行了植物的同源比对及蛋白系统进化树的构建。蛋白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马蓝STR与胡麻科植物芝麻的同源性最高;所有STR蛋白氨基酸残基数集中在391 aa以上,相对分子质量43.932 kD,理论等电点约5.88,提示STR为酸性蛋白;序列结构预测结果显示,STR蛋白亲水区域多于疏水区域,多数存在信号肽和分泌途径导肽,少数具有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元件是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有STR活性结构域。通过分析所得的马蓝等植物STR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可为今后进行该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以及后续的蛋白代谢途径与药效物质生物合成调控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易晓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55-260
综述了近5年来对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对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在抑菌、杀虫、抗肿瘤活性、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及其他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就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植物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产物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也是药物、香料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早期有关植物次生代谢路径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完成的。本文就稳定性同位素发现、理化特性、示踪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植物次生代谢路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该技术对已知植物次生代谢路径的修正和未知代谢路径研究等方面的贡献、并提出了未来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路径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长时期对马蓝药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采用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马蓝茎、叶中的3种中药效成分(靛玉红、靛蓝、色胺酮)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蓝中的药效成分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在11月份都达到最大值,是提取靛玉红和靛蓝的最佳时期;而适宜于色胺酮提取的最佳时期在10月份。因此,可以根据马蓝提取物质的不同选择其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8.
甘草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相似或全新的活性代谢物。采用内生菌发酵法生产甘草次生代谢物对可持续利用甘草资源及筛选新型活性代谢产物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尽管人们对甘草内生菌多样性、分离和鉴定、药理作用、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甘草内生菌作为微生物资源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综述了甘草内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研究,归纳出甘草内生菌可产甘草苷、甘草次酸、甘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并针对甘草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为合理利用甘草内生菌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在和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系统,其中,植物的代谢途径在其免疫防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在多种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可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是构成植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了解不同的代谢产物在植物抗病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笔者结合近年研究,综述了植物代谢产物水杨酸、植物凝集素、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以及次生代谢产物植保素、木质素、胼胝质的生化特点;这些代谢产物在植物抗病作用中的功能及其在抗病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机制也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10.
正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黄继荣课题组,通过解析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因子DELLA蛋白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植物通过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适应环境变化的新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分子植物》。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抵御环境胁迫的强大武器是产生种类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花青素不但有助于植物抵御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his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llumination intensities on the content of indirubin in the leav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carrying out standardized planting of 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Methods]Three groups of plants grown in different illumination intensities were set up,which were plants grown in shade, plants grown in half shade,and plants grown in sunshine. The growth status of plants was observed after plants were fixed in March. Leav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 were picked up from May to next March. The content of indirubin in leav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 was detected through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ms( HPLC). [Results]the content of indirubin in leaves of Baphicacanthus cusia from three groups of plants grown in different illumination intensities had basically similar variation tendency during their growth cycles except comparatively lower content of indirubin in Baphicacanthus cusia leaves picked up in several specific months.[Conclusions]Although three illumination intensities are all suitable for the plantation of Baphicacanthus cusia,full shade and half shade were far more appropriate after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illumination on the content of indirubin in Baphicacanthus cusia leaves,growth of plants and output.  相似文献   

12.
马蓝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以马蓝为研究材料,对马蓝基因组DNA的提取以及RAPD-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液中加入PVP和β-巯基乙醇去除酚类物质,采用高盐沉淀DNA和多次洗涤去除糖类,可以得到高质量的马蓝基因组DNA。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所获得的DNA完整,无降解,完全可以满足RAPD等分子标记分析的需要。同时对马蓝RAPD-PC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马蓝RAPD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25UTaqDNA聚合酶,0.25mmol/LdNTP,2.5mmol/LMg2+,50ng模板DNA,1.0μmol/L引物;反应程序中最佳退火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蓝转录组数据分析,从马蓝叶片cDNA中克隆得到了色氨酸合成酶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CDS),长度为807 bp,命名为BcTSA(GenBank登录号:MG857654),可编码269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结构域、跨膜区、信号肽、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编码蛋白的二、三级结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蛋白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与其他植物的TSA蛋白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通过qRT-PCR法检测BcTSA基因在不同器官的表达与外源激素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诱导表达情况。推测其编码的蛋白为亲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8.9 kD,理论等电点(pI)为5.65,无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BcTSA定位在叶绿体中的可能性大,没有信号肽;有18个磷酸化位点,存在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BcTSA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5种物种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达到81.35%的相似性;BcTSA基因在马蓝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另外,发现BcTSA基因响应外源诱导子对代谢的调控。BcTS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有助于研究BcTSA基因的功能,对提高马蓝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生菌与药用植物的关系及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生菌与其宿主药用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在介绍内生菌与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关系及内生菌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内生菌对药用植物生长、抗逆性、道地性的影响,提出了当前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水飞蓟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素,能抑制损伤、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尤其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从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了药用植物水飞蓟目前的研究进展。旨在对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开发水飞蓟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研究发现,水飞蓟在非生物胁迫下通过影响次生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方式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此外,施加外源植物生长激素能抵抗外来胁迫并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适度的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有助于提高水飞蓟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益母草属植物种子发芽、细胞培养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益母草属(Leonurus)药用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标准、染色体核型、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有效成分及引种栽培等的系统阐述,认为益母草及其该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多种化学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应用价值前景广阔。但其组织培养及其细胞悬浮培养报道较少,利用组织培养提高其药用成分含量研究尚需进一步探索,应加快该方面的研究,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益母草及其该属药用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用植物的品质决定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而药用植物育种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太空育种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近年来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得到重点发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太空育种在生物性状、细胞学、有效成分变化、分子标记、安全性等不同方向的研究进展和基本结论,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取得的工作成果,分析了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的特殊性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将太空育种用于药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可加快药材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质量。目前在药用植物空间生物学、后代性状遗传稳定性和有效成分变化规律等方面研究欠缺,建议加强药用植物太空育种基础理论研究投入,明晰诱变因素和诱变机制,进一步提高育种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建立具有药用植物特点的综合评价系统和新品种审定体系;针对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的安全性和空间环境处理后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变化问题开展风险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植物源杀虫剂是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因其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因此为研究开发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有机合成化学农药的替代品。本研究对植物源杀虫剂简史及现状、有效活性成分、作用方式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提出了植物源杀虫剂研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本研究将为开发更多的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Hairy roots culture is a new means to gain the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How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hairy roots becomes a new hotspot recently. The authors summarize recent trends and results about the increase of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medicinal plant hairy roots. The change of culture condi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ies can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hairy roo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