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铃铛子(Anisodus luridus)是西藏特有的托品烷生物碱药源植物.利用农杆菌C58C1(pRiA4)侵染铃铛子不同器官考察发根诱导频率,并考察了7种培养基(1/2MS,MS,1/2B5,White,WPM,B5和N6)对发根生物量和托品烷生物碱质量分数的影响.真叶和茎段的发根诱导频率分别为53.33%和60.00%,子叶不能诱导出发根.PCR表明rolB和rolC基因已整合到发根的基因组中.B5培养基最适于铃铛子发根生物量和托品烷生物碱积累,发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达到6.9±0.94g/瓶和0.44±0.06g/瓶;发根中莨菪碱质量分数为3.49±0.13mg/g.B5和1/2B5培养基中发根的东莨菪碱质量分数高于其他的培养基,分别为1.37±0.06mg/g和1.43±0.22mg/g,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5培养基中发根总生物碱产量也是最高的,为2.1±0.29mg/瓶.研究结果为利用发根规模化生产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分三是我国特有的托品烷类生物碱药源植物.采用基于发根的外源基因表达技术,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三分三,获得转烟草PMT 和莨菪H6H 基因的发根、基因组PCR鉴定转基因发根、液体摇床培养后,HPLC检测 发根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质量分数.结果发现:在三分三转基因发根中,能够同时检测到1177bp的莨菪H6H 基 因片段和451bp的烟草PMT 基因片段,而非转基因发根没有检测到这2个基因,表明外源PMT 和H6H 这2个 基因整合进了三分三基因组.转基因发根系T11中东莨菪碱质量分数最高,比非转基因发根系高出近6倍,比自然 根高出近25倍;转基因发根系T25中莨菪碱质量分数最高,比非转基因发根系高出近8倍,比自然根高出近75 倍;转基因T25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总量最高,比非转基因发根系高出近7倍,比自然根高出近44倍.  相似文献   

3.
以颠茄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下对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精胺(Spd)溶液,研究Spd对颠茄相关生理特性和叶片干物质中莨菪碱和东莨菪碱质量分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较低浓度(0.1mmol/L,0.3mmol/L)的Spd溶液,可使颠茄的抗盐能力增强,叶绿素质量分数上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质量分数降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降低,莨菪碱质量分数上升,并且经0.1mmol/L的Spd溶液处理的颠茄叶片东莨菪碱质量分数是对照组的3.44倍.因此,叶片喷施适宜浓度的Spd溶液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颠茄的伤害,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提高颠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质量分数,这表明亚精胺能够增强颠茄的抗盐能力,提高其有效药用成分产量.  相似文献   

4.
人参发根的愈伤组织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2,4-D、KT和6-BA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人参发根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参发根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2,4-D1mg/L 6-BA0.1mg/L;人参发根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优培养基为MS 2,4-D1.5mg/L KT1.5mg/L.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B5,MS,N6 3种培养基对颠茄毛状根的生长及托品烷类生物碱质量分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5,MS培养基中颠茄毛状根的生物量明显高于N6培养基,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5培养基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质量分数与产量均显著高于MS培养基.因此,比较3种培养基,B5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不仅有利于颠茄毛状根的生长,也对托品烷类生物碱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为建立适合其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离体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对颠茄毛状根的逆境生理指标及莨菪碱、东莨菪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J的加入对颠茄毛状根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变化与诱导浓度有关;30μmol/L的MJ处理组东莨菪碱含量最高,10μmol/L的MJ处理组莨菪碱含量最高.表明MJ能显著促进颠茄毛状根中生物碱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药食两用植物忧遁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忧遁草无菌茎段置于液体培养基中,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基本培养基类型、NO_3~-/NH_4~+值、PO_4~(3-)和蔗糖质量浓度,以繁殖系数为指标,建立其悬浮高效繁殖的工艺。结果表明,改良的1/2MS培养基(20 mmol/L KNO_3+5 mmol/L NH_4NO_3+1. 5 mmol/L KH_2PO_4)+蔗糖20 g/L+IBA 1. 0 mg/L+6-BA 0.5 mg/L+NAA0. 8 mg/L+KT 0. 2 mg/L(pH值6. 0)是最适合忧遁草茎段悬浮培养的配方,其无菌苗根数为4. 09个,根长为5. 47 cm,茎高为11. 79 cm,植株形态为叶片展开充分,叶色深绿,植株健壮。  相似文献   

8.
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品种茶树的不同部位、器官为材料,探讨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及毛状根增殖的条件.感染1025菌种的大红品种茎段,在添加IBA 0.4mg/L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毛状根.茶树毛状根细如头发,着生稀疏长根毛,具有激素自主性、分枝多、生长快等特点.经正交试验,将1/2MS培养基的KNO3,NH4NO3质量浓度降至MS培养基的1/8时的培养基,是毛状根伸长、分枝较好的基本培养基.添加IBA 0.2mg/L的培养基,毛状根的伸长、分枝优于添加IBA 0.1mg/L的培养基,但在毛状根上出现少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发根的诱导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根农杆菌A4菌株在西洋参根外植体上直接诱导产生发根。在1/2 MS和MS固体培养基上得到西洋参发根,并在B5液体培养基上建立起发根离体培养系,经连续多代的培养,发根仍保持旺盛生长状态。PCR扩增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C基因已整合到西洋参发根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西洋参发根的总皂苷含量达3.88%。经对发根比生长速率的测定,确定1/2 B5培养基(15 g/L蔗糖)、摇床转速100 r/min、每4周更换1次培养基并继代培养1次为西洋参发根生长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的发根农杆菌诱导草莓生根再生体系。[方法]以适合安徽省栽培的草莓优良品种丰香为试材,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植物细胞,观察发根农杆菌诱导草莓离体叶片产生毛状根的效果。[结果]发根农杆菌R1601培养成功;Carb有效除菌浓度为500 mg/L;当发根农杆菌R1601的菌液OD600=0.6时,草莓叶片毛状根的诱导率最高,而高于或低于该密度,诱导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建立了发根农杆菌诱导草莓毛状根再生体系,为草莓利用发根农杆菌进行抗除草剂bar基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白色紫锥菊不定根悬浮培养体系,从而获得较多有效物质的积累,以白色紫锥菊不定根为试验材料,探究培养基中PO_4~(3-)浓度、总氮浓度、NO_3~--NH_4~+对白色紫锥菊不定根生物量及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PO_4~(3-)浓度为0.94 mmol/L、总氮浓度为45 mmol/L、NO_3~--NH_4~+为37.5-7.5 mmol/L时,悬浮培养白色紫锥菊不定根生物量及有效物质均达到最大值,其中酚、黄酮生产量分别为253.78、178.08 mg/L。因此,通过调节培养基成分配比,可提供生物量及有效物质含量高的不定根为原材料,为进一步大规模培养白色紫锥菊不定根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蔗糖、大量元素和激素等浓度因素对青天葵(Nerviliae fordii)组培球茎诱导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青天葵球茎诱导形成的走茎,并切取生长端长度约为3 cm带节的茎段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含不同蔗糖、KNO_3、NH_4NO_3、KH_2PO_4、6-BA、NAA和PP333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统计形成球茎的数量、直径和鲜重等指标。【结果】蔗糖浓度为40~50 g/L时球茎诱导效果较好;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当KNO_3、NH_4NO_3、KH_2PO_4浓度分别为2800~2600、1650~1980和230~272 mg/L时诱导效果较好。在MS培养基中附加终浓度为0.5~2.5 mg/L NAA和0.4~0.6 mg/L PP333时,提高了青天葵组培球茎的形成速度且形成的球茎大小均匀;附加6-BA则不利于球茎诱导。【结论】筛选出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可有效提高青天葵球茎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苦参有用成分的大量生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分别对药用植物苦参的根段、茎段、叶片、子叶进行侵染。[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叶片、茎段和根段成功诱导出毛状根,但诱导频率不同,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率最高,达到26.7%,更适合作为外植体选用。毛状根除菌后,能在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结论]发根农杆菌的RiT-DNA基因已经整合到苦参基因组中。该研究为采用生物技术生产苦参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颠茄幼苗生理特性及生物碱含量的研究,寻找提高颠茄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性能力以及提高生物碱含量的途径.采用100 mmol/L NaCl溶液和不同质量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5-ALA)溶液处理颠茄幼苗,对颠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及莨菪碱、东莨菪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5-ALA可显著(p0.05)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渗透调剂物质含量,降低盐胁迫对细胞质膜过氧化程度和PSⅡ的损伤程度,同时可提高盐胁迫下颠茄中东莨菪碱的产量,但是对莨菪碱产量的作用不明显.外源5-ALA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颠茄生长的抑制,提高其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是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传统中药丁公藤类生药的主要活性成分.茶树多酚、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丰富,但有关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代谢相关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检测方法,东莨菪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3.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4%;东莨菪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1.7%, RSD为3.32%.利用该方法检测了不同发育时期新梢(鱼叶期到一芽三叶期)、不同处理(茶尺蠖为害和低温胁迫)叶片和不同品种/单株叶片中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中东莨菪苷的质量分数高于东莨菪素,并且其质量分数随新梢成熟度增加而升高,而东莨菪素的质量分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质量分数与茶树品种遗传差异相关,其中东莨菪素质量分数为18.34~50.88μg/g,东莨菪苷质量分数为25.84~80.76μg/g;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质量分数受低温和茶尺蠖胁迫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不同发育阶段茶树新梢中东莨菪苷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合成通路上游基因的表达模式与东莨菪苷的积累模式间不...  相似文献   

16.
利用A4发根农杆菌,对不同大豆品种的无菌苗采用针刺的方法对子叶节部位进行接种,诱导毛状根产生,测定毛状根中大豆苷元的含量。结果表明,以合丰35为受体材料,毛状根诱导率最高,为58%,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发根中大豆苷元的含量是正常无菌苗和大田幼苗根中含量的2倍。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秧苗发根力与一些碳氮营养生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秧苗发根力与一些碳氮生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秧苗根、茎、叶的氮质量分数与新发根数呈显著正相关,氮积累量与单株根长、根数和根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秧苗发根力各性状呈大小不等的负相关关系,叶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则与其呈正相关;根系淀粉酶活性与单株根长、根质量和根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鞘中的淀粉酶活性与发根节和根系中的腺苷三磷酸酶(ATP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根系ATP酶活性与根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840 7,达到极显著水平;旱育秧苗植株的氮质量分数和叶鞘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高,植株淀粉酶和ATP酶活性强,为较强的秧苗发根力奠定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发根农杆菌诱导黄芩毛状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发根农杆菌A4,A4 9615,1.2556诱导中药黄芩外植体,得到黄芩不定根,根据形态和在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证实得到黄芩毛状根,经抗菌素氨苄西林钠500 mg/L除菌后,毛状根表现出分枝多,生长快,且能在MS中生长繁殖的特性,为采用生物技术生产黄芩活性成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一株分离自天津七里海湿地野生苇蘑为研究对象,以其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测量指标,对其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不同碳源、氮源进行单因素初选,再结合正交设计,最终得到其菌丝体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 g/L,蛋白胨4 g/L,Mg SO_4·7H_2O1.5 g/L,KH_2PO_43 g/L,V_(B1)0.004 g/L,p H值自然。29℃培养20 d,菌丝体生物量达到1.980 g/L。  相似文献   

20.
以罗汉果品种“青皮果”试管苗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再生系统, 并进行了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茎段的再生能力强于叶片,且对农杆菌敏感,是 进行遗传转化合适的受体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 1mg/L、KT 1mg/L、NAA 0.2mg/L、蔗糖30 mg/L培养基中,20d龄的茎段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达到9.7个,移 苗成活率90%以上;外植体培养前的割伤处理有利于提高出芽数;发根农杆菌转化茎段诱导出毛状 根。罗汉果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将为罗汉果药用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