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麻类作物的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麻类作物生产坠入低谷。文章阐述了我国麻类作物的生产现状,分析了我国麻类作物生产布局与结构,剖析了我国麻类作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并从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区域布局、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加大新技术和新成果推广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麻类作物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麻类作物(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的生产现状、利用前景和麻类作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8—2009年统计资料,对我国麻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年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1985年我国麻类作物、红黄麻种植面积与年产量快速上涨,1985—1990年又急速下降,1990—2009年我国麻类作物、红黄麻种植面积与年产量保持缓缓萎缩;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日益萎缩的原因为麻产业效益低、劳动强度大、麻类产品价格不稳定。研究认为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契机、利用占补平衡、进行土地制度创新、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提高麻类作物生产规模与麻类产品质量及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刊读者对冯奎义著"麻类作物"提出不同意见的还有陶忠、村野等人,我们选择了张祥熙的"评麻类作物"刊登;希望读者们有不同意见的都参加讨论。希望本书著者能在本刊迅速发表对于批评的认真答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经济作物田害虫的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麻类作物田节肢动物的种类构成调查。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密山裴德地区麻类作物田节肢动物种类有45种,分别属于3纲、12目、30科。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对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并总结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分析了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的积极作用,阐述了我国麻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内部机制及制度建设、加强成果推广、强化与地方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对推动体系建设和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安徽麻类作物生产布局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安徽省麻类作物生产布局不够合理而导致生产不稳定、单产低、品质差的问题,本文对该省麻类作物的生产布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红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沿淮河两岸,苎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皖南山区北缘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和大别山区的东南山麓。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张祥熙同志在本刊第二期对我所写的麻类作物作  相似文献   

9.
正基于麻类作物的型孔轮式排种器排种性能试验[作者]沈字峰;吴明亮;龙超海;谢伟;付亚鑫;胡新蕾[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湖南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麻类作物研究所;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为探究型孔轮式排种器对麻类作物种子的适应性关系,并为设计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提供理论依据,在排种性能试验台上分别进行了亚麻、大麻、红麻和黄麻种子的排种性能试验。研究了排种器转速与播量、排种均匀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排种器单位时间的排量  相似文献   

10.
麻类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类作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成功依赖于对基因库资源遗传变异的数量、分布及其进化关系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分子标记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有利工具。目前关于麻类作物的遗传背景知识相对有限,但是对于作物育种又是必需的。一张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可以用于重要性状定位、重要基因克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6种麻类作物包括红麻、黄麻、亚麻、苎麻、大麻、剑麻的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麻类作物主要包括苎麻、亚麻、红麻、黄麻、剑麻、大麻,是我国继粮、棉、油、菜之后的第五大作物群,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麻类作物是极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其中苎麻、亚麻、大麻为纺织工业的精纺纤维;红麻、黄麻、剑麻为粗纺纤维。苎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常年种植面积在10~20万公顷,纤维总产达到25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意大利麻类等纤维作物生产情况,阐述了近年来意大利在麻类等纤维作物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借鉴意大利的纤维作物生产和发展经验,对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重视纤维作物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与意大利等欧盟农业科技发达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2013,(8):13-14
中国古代种植的麻类作物,主要是大麻和苎麻;苘麻、黄麻和亚麻居次要地位。大麻、白叶种苎麻(又称中国苎麻)和苘麻原产中国。大麻至今还被一些国家称为"汉麻"或"中国麻",而苎麻则被称为"中国草"或"南京麻"。1、起源和传播中国利用和种植麻类作物的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有纺织麻类纤维用的石制或陶制纺锤、纺轮等。浙江吴兴钱山漾新  相似文献   

14.
马兰  龙超海  吕江南  刘佳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614+9622-9614
为了规范黄、红麻剥皮机的作业质量,并为评价黄、红麻剥皮机作业性能提供技术参考,探讨了黄、红麻剥皮机作业质量指标及其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研究结果亦可为大麻等麻类作物剥制机械作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剑麻纤维产销情况1.1剑麻纤维产量剑麻为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多年生热带麻类作物,主产国有巴西、坦桑尼亚、肯尼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  相似文献   

16.
多年生麻类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翠娥  李辉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424-1428
麻类作物是我国传统的栽培作物,麻纤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纺织材料之一,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其中,苎麻、剑麻、罗布麻是我国代表性的麻类多年生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综述了苎麻、剑麻、罗布麻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现状、选育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央人民政府,号召多种麻类作物,并且把麻粮比价提高,以资鼓励。关于种麻,除去精耕细作,加强科学技术管理外,对于农民群众多年累积的宝贵经验,不可不加以吸收。现在按栽培顺序,说明在华北流行的几个种大麻的农谚,  相似文献   

18.
黄麻、红麻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是非常适宜南方种植的一年生麻类作物。综述了黄麻、红麻的生长习性和应用前景,并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重金属在植株体内的分布、重金属胁迫下植株的生理变化、外界环境对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黄麻、红麻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利用中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黄麻、红麻是比较理想的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实用技术》2013,(8):57-58
几乎各种麻类作物均可用来造纸,但目前主要利用的是黄红麻全秆。自1960年美国通过对500余种造纸用一年生植物的筛选,确认红麻为最有希望的造纸用非木材纤维作物之后,有关大学及工业组织协作对全秆红麻应用于造纸行业,作了从种植、收获、工厂制浆造纸到印刷等一系列研究,证实了红麻可作为更新造纸用纤维资源技术的可行性。持续至今,已进人到应用阶  相似文献   

20.
亚麻是亚麻科、亚麻属一种麻类作物,在我国东北地区有近百年种植历史,是纺织工业重要原料,可作飞机、消防、宇航、医疗用布,更是高级服装理想原料.特别是近几年,亚麻在国际市场贸易量进一步加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