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不同中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 衰减全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对不同氮处理的小白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小白菜不同的红外光谱具有明显不同的光谱特征,主要表现于峰形、 峰位以及相对峰强度;中红外漫反射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分别为2800~3800 cm-1、 2200~2500 cm-1、 1500~1700 cm-1和1000~1500 cm-1,衰减全反射光谱由于水的强烈干扰可用的吸收峰主要在1200~1500 cm-1,而中红外光声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分别为2800~3800 cm-1、 1500~1700 cm-1、 1200~1500 cm-1和1000~1200 cm-1。漫反射光谱、 衰减全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氮处理主成分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且第一主成分(PCA1)均与施氮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03、 0.8527和0.9366。这三种光谱利用主成分分布均可实现小白菜氮营养快速诊断,且光声光谱由于其独特的原位逐层扫描功能而表现出更好的诊断效果,在植物营养诊断中表现出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几种常见矿物与硼作用的红外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几种常见矿物及其与硼反应的红外光谱比较发现 ,硼在供试矿物上解吸的图谱更接近硼在矿物上吸附的图谱 ,而与无硼矿物图谱相差较大 ,故硼在几种常见矿物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性。针铁矿吸附硼后 ,在 1 40 0~ 1 44 0cm- 1 和 1 0 0 0~ 1 2 0 0cm- 1 范围处谱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水锰矿、三羟铝石和Ca 蒙脱石吸附硼后 ,此处谱峰却减弱 ,而在30 0 0~ 360 0cm- 1 处的谱峰 ,也随硼的吸附而明显减弱 ;Ca 蒙脱、三羟铝石吸附硼后 ,其图谱在 1 40 0~ 1 44 0cm- 1 和 1 62 0~ 1 670cm- 1 处的谱峰变化相似 ;水锰矿吸附硼的图谱在 1 0 0 0cm- 1 和 1 40 0~ 1 44 0cm- 1 处与三羟铝石吸附硼的图谱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真菌鉴定方法耗时又苛刻,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建立一种真菌快速筛选、鉴别的方法。确定了白木香内生真菌红外谱图3000~2800 cm-1, 1800~1500 cm-1及1200~900 cm-1等3个分析灵敏区。根据分析灵敏区的差异性使菌株得到较准确的归类,聚类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种间的分类鉴别,并与菌株ITS rDNA的亲缘性分析进行比对验证。结果表明,根据光谱峰值、峰位及吸收强度鉴别真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能更科学合理地鉴别白木香内生真菌种间的相似度,但不适合反映真菌遗传亲缘关系。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优点,其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可用于真菌的快速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产自陕西、四川、甘肃的南五味子为材料,测定其中木脂素质量分数和总多糖质量分数,结果显示,四川、陕西、甘肃产南五味子的折合药材木脂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8725%、1.4126%、1.2534%;甘肃产南五味子的折合药材木脂素含量最低。整粒提取时,四川、陕西、甘肃产南五味子的折合药材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10.080%、9.665%、11.180%;研碎提取时,四川、陕西、甘肃产南五味子的折合药材总多糖质量分数为9.560%、10.360%、12.830%。整粒提取和研碎后提取均以甘肃产南五味子折合药材总多糖质量分数高于四川产和陕西产。  相似文献   

5.
邵艳秋  杜昌文  申亚珍  马菲  周健民 《土壤》2015,47(3):596-601
为比较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在溶液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定量分析的适用性,采用两种光谱对溶液和土壤中的NO3–-N含量(0~200 mg/L)进行快速测定。结果表明,溶液中硝酸盐的拉曼特征峰在1 047 cm–1处,该特征峰强度与NO3–-N浓度成正比,对1 035~1 060 cm-1波段拉曼光谱峰面积和NO3–-N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为0.995 4;溶液中硝酸盐的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特征吸收峰在1 350 cm–1,吸收峰与NO3–-N含量成正比,特征吸收区1 200~1 500 cm–1峰面积与NO3–-N含量的决定系数R2为0.991 1,表明两种光谱都可用于溶液中硝酸盐的测定。对于土壤样品,红外光谱在1 250~1 500 cm–1处有硝酸盐吸收峰,且吸收峰与NO3–-N含量成正比,峰面积与NO3–-N含量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68 4;而对于拉曼光谱,硝酸盐的拉曼峰因受较强干扰导致吸收峰不明显,峰面积与NO3–-N含量之间的决定系数R2仅为0.000 9,表明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可用于土壤中硝酸盐的测定,而拉曼光谱则很困难。因此,拉曼光谱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都可用于溶液中硝酸盐的测定,且前者灵敏度要高于后者;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可用于土壤中硝酸盐的测定,而拉曼光谱难以用于土壤中硝酸盐定量分析,这为硝酸盐的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土壤养分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有助于适时指导施肥。为进一步研究可见-近红外(350~2500 nm)与中红外光谱(4000~650 cm-1)对土壤养分的预测能力,以贵州省500个土样为例,对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平滑去噪处理,再用标准正态化(SNV)方法进行基线校正,然后分别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机(SVM)两种方法进行建模,探讨了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对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共六种土壤养分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无论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还是中红外光谱,PLSR模型的预测精度整体均优于SVM模型。(2)中红外光谱对TN、TK和AN的预测精度均显著高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均可以可靠地预测TN和TK(性能与四分位间隔距离的比率(RPIQ)大于2.10),中红外光谱可相对较可靠地预测AN(RPIQ=1.87);但两类光谱对TP、AP和AK的预测效果均较差(RPIQ<1.34)。(3)当变量投影重要性得分(VIP)大于1.5时,PLSR模型在中红外光谱区域预测TN和TK的重要波段多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TN的重要波段主要集中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的1910和2207 nm附近,中红外光谱区域的1 120、1 000、960、910、770和668 cm-1附近;TK的重要波段主要集中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的540、2176、2225和2268 nm附近,中红外光谱区域的1 040、960、910、776、720和668 cm-1附近。因此,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PLSR模型对土壤养分预测效果较好,可快速准确预测土壤TN和TK,可为指导适时施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二维相关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牛奶中的掺杂尿素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检验牛奶中是否掺杂尿素并将其量化测定,配置含有尿素质量浓度范围为1~20g/L之间40个牛奶样品,以掺杂物尿素浓度为外扰,分别研究了掺杂尿素牛奶的二维相关(近红外-近红外,中红外-中红外,近红外-中红外)光谱特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随浓度变化大的4200~4800cm-1和1400~1704cm-1为建模区间,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4200~4800cm-1建模分析效果优于1400~1704cm-1建模结果,其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266g/L,对未知样品集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99,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219g/L,这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该方法无需样品处理,成本低,为快速判别牛奶是否掺杂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红外光谱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壤分析,由其检测区域和手段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光谱类 型。本研究以第四纪黄土为例,系统地比较了近红外区和中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的吸收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比近红外光谱的信息更为丰富,且中红外光谱与样品中物质的特征吸收关系更加密切,从而更有利于土壤定性与定量分析。土壤的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特征,在近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吸收明显不同,而在中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具有相对应的吸收,但相对吸收强度明显不同,且吸收峰的位置也发生改变,尤其在1 000 ~ 2 000 cm-1谱区,反射光谱相互干扰很强,而光声光谱的吸收特征更为明显。在黄土的分类鉴别上,反射光谱优于光声光谱。红外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在不同波段下具有不同的吸收灵敏度,在土壤定性与定量分析中各自都将具有其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施用猪粪对棕壤富里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棕壤上进行的田间试验田取样,从化学性质(元素组成)、光学性质(色调系数、相对色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波谱学性质(13C核磁共振波谱)三个方面研究了施用猪粪对棕壤富里酸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后,棕壤富里酸的C/H比值增加,O/C比值下降;色调系数下降,相对色度增加;红外光谱中,2932cm-1和1639cm-1吸收峰强度增加;13C核磁共振波谱中,羰基C含量下降,芳香C和烷基C含量增加。这些结果说明,施用猪粪使棕壤富里酸的氧化程度下降,缩合程度和脂族链烃含量增加,其结构变得复杂化和脂族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产地黑茶的FTI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比较了我国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37个黑茶样品间红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并对所得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特征峰的指认和对比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37个黑茶样品有16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由于原料和具体加工工艺的差异,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不同,在1800 cm-1~700 cm-1波段范围中吸收峰的数目、强度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红外二阶导数谱的相似度和聚类分析可区分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该研究为对我国不同产地黑茶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