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在我国,无公害生姜高产培育技术的应用时间不长,但技术本身已经趋于成熟,在多个区域生姜种植中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全面推广应用生姜无公害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强生姜的质量,同样也是生姜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基于此,以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为研究重点,并阐述其实践应用途径,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生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属于姜科姜属多年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宿根草本植物。生姜病害也多种多样,如姜瘟病、炭疽病、斑点病等,给生姜的正常生长带来一定的威胁。基于此,详细分析介绍生姜病害的各种症状和病害原因,提出了病害防治技术,确保生姜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木薯间作套种生姜的高效立体栽培技术进行论述。包括选地整地、选种用种、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措施,采取木薯间作套种生姜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可比常规单种木薯或生姜产值提高200%左右。  相似文献   

4.
生姜在重庆市江津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部分镇街具有优势的特色蔬菜作物,种植生姜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2016年,江津区的生姜栽培面积达808.9 hm2,产量为21 631 t,产值达10 815万元。基于此,从生姜的生长条件、品种选择、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江津窝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生姜连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由于生姜的特殊属性,在生姜栽培中常出现连作困难,种植生姜的土壤在两三年后就很难保证产量,生姜易得姜瘟,从而导致生姜大大减产,甚至绝收,给姜农带来很大损失。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保证土壤的肥力,并使生姜能一直耕种下去而不减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从生姜种植的区域生姜连作园入手,介绍一般情况下连作导致的危害,再提出连作的高效栽培技术,与之前的进行对比,得出生姜连作种植的新的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江津区临峰社区已有数百年种姜历史,因其一窝一洞的种植方式,临峰生姜又被称为"洞子姜"。临峰生姜质感脆嫩,采收上市时间长,富含硒元素,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由于连作障碍、管理技术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临峰生姜病害较重,种植规模受到限制。从整地消毒、姜种处理、栽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方面介绍了临峰生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生姜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天然抗氧化剂需求的增加,生姜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研究日益深入.本研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萃取这一新型的分离技术对生姜中的抗氧化成分进行富集.通过生姜的含水率、粒度作为单因素,而对于影响萃取工艺的萃取温度、压力、时间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别进行了研究,同时以萃取量和添加到油脂中的过氧化值(POV)变化为指标,确定各工艺参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10%以下含水率的片状生姜原料,采用60℃、24 MPa、140 min的操作工艺,可以获得较大量的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生姜提取物.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姜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分析了在山东省乳山市生姜不同生长期温度、光照、水分等有利于生姜生长的气象条件,总结了生姜不同生长期对其生产造成影响的不利气象因素。针对生姜不同生长期可能出现的不利气象因素提出防御对策,为乳山市生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蒸汽闪爆处理对生姜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姜纤维来源于废弃的生姜渣,以生姜纤维资源化利用为前提,以制备一种高效处理染料废水的生物质吸附剂为目的,该文对生姜纤维进行蒸汽闪爆、冷冻粉碎联合处理得到闪爆粉碎生姜纤维吸附剂,探究了蒸汽闪爆处理及冷冻粉碎处理、不同吸附条件(吸附时间、pH值、盐浓度和蒸汽压强)对生姜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压强为1.9 MPa时,闪爆粉碎生姜纤维对活性染料RB19的吸附量最高,其最大吸附量(115.12 mg/g)是原生姜纤维(48.80 mg/g)、粉碎生姜纤维(54.10 mg/g)的2.36倍、2.13倍,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R2为0.99),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R2为0.99)。闪爆粉碎生姜纤维吸附能力经过吸附、解吸5次循环后仍保留80%,循环吸附性能良好。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随着蒸汽压强从1.3升高到1.9 MPa,生姜纤维内表面暴露出来,染料分子RB19更容易进入生姜纤维内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分析显示,闪爆粉碎生姜纤维与生姜纤维相比,结晶指数从39%下降到20%,无定形区扩大,从而提高其吸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生姜纤维用作染料废水吸附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姜在生长、收获、加工、储存等一系列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而发生真菌毒素污染,但目前对生姜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保证生姜质量安全,促进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本文总结了有关生姜及其制品中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污染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对生姜及其制品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旨在为生姜中真菌毒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1年在安徽省生姜产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上,连续三年多点开展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氮配合施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施钾增产14.9~58.5%,平均增产率为29.8%。增施氮肥的增产效率为负数,钾肥的增产效率在两种氮肥水平下都较高,高N条件下增加钾肥施用量可以极大地提高钾肥的增产效率。施用钾肥提高了生姜地上部茎叶含氮量及茎叶、姜块和全株P、K养分含量,对全株氮素含量影响不大。两种氮肥水平下,生姜地上部茎叶、块茎和全株的吸K、吸N、吸P量都是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氮配施大幅度提高了土壤有效P、K含量,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尿素对生姜产量及氮素吸收、同化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盆栽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腐植酸尿素对生姜氮素吸收、同化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以莱芜大姜为材料,设5个处理:空白对照、等量腐植酸对照、尿素、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尿素。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尿素显著增加了生姜植株各器官干重,提高了产量。施用腐植酸尿素增加了根系生物量,增强了根系活力,提高了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15N示踪试验表明,施用腐植酸尿素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与等氮量尿素相比,基施提高54.08%,追施提高24.50%,同时促进了生姜植株对土壤氮的吸收。施用腐植酸尿素增强了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收获期植株各器官中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增大了氮素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施用腐植酸尿素根茎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姜辣素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品质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钾的增产幅度,杨集点狮子头姜为32.3%和33.3%,平均增产33.8%;牛庄柴姜增产32.8%和42.0%,平均增产35.6%;农场试验施钾增产37.8%~41.2%,平均增产率高达39.7%。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块茎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生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大幅度增加生姜产值,每公顷增收12155~13082元,施用钾肥的产投比高达34.9∶1和16.2∶1。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生姜钾肥的适宜施用量为K2O 260~300kg/hm2,氮肥适宜用量为N 300kg/hm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深度学习的生姜种芽快速识别及其朝向判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生姜机械化播种难以实现"种芽朝向一致"农艺要求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生姜种芽快速识别及其朝向判定的方法。首先,构建生姜数据集。其次,搭建YOLOv3网络进行种芽的识别,包括:使用Mosaic等在线数据增强方式,增加图像的多样性,解决小数据集训练时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入DIo U(Distanc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边框回归损失函数来提高种芽识别回归效果;使用基于IoU的K-means聚类方法,经线性尺度缩放得到9个符合种芽尺寸的先验框,减少了先验框带来的误差。最后进行壮芽的选取及其朝向的判定。测试集中的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生姜种芽识别网络,平均精度和精准率、召回率的加权调和平均值F1分别达到98.2%和94.9%,采用GPU硬件加速后对生姜种芽的检测速度可达112帧/s,比原有YOLO v3网络的平均精度和F1值分别提升1.5%和4.4%,实现了生姜种芽的快速识别及其朝向的判定,为生姜自动化精确播种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糖姜间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避免糖姜焦糊的微波真空干燥模式,该文以湿糖姜为原料,研究真空度、功率质量比及姜块的体积对糖姜间歇微波真空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建立糖姜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糖姜采用间歇式微波真空干燥技术,能避免焦糊和褐变的发生,适宜微波加热和间歇时间分别为30和90?s,功率质量比为10~?15?W/g,真空度为-80?kPa;糖姜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满足指数模型,该模型能很好预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糖姜含水率随干燥时间、比功率、真空度和姜块体积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为实现糖姜的可控制工业化干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燥方法对生姜粉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张钟  刘晓明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86-188
采用离心喷雾干燥、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对安徽临泉产新鲜生姜进行干燥制粉,研究干燥制粉后的生姜粉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生姜粉容重较高,而得率、水合能力、吸油能力以及感官性能都是最差的;远红外干燥的生姜粉得率和容重最高,水合能力、吸油能力及感官性能较好;热风干燥的生姜粉水合能力最好,而得率、容重、吸油能力和感官性能都仅次于远红外干燥的姜粉;真空冷冻干燥的生姜粉得率和水合能力居中,容重最低,吸油能力和感官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有机土配方与生姜产量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有机土配方对生姜生长的影响,建立了以基质玉米秸秆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和品质分别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玉米秸秆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速效氮磷钾。在低水平条件下,生姜产量和品质均随着栽培基质中玉米秸秆及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588和1468 mg/kg时,生姜产量和品质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5.98 t/hm2和88.17;当玉米秸秆含量为41.5%时,生姜产量最高,为82.50 t/hm2,之后,继续增加玉米秸杆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则产量逐渐降低;但生姜品质则以玉米秸秆含量为50.0%时最优,为98.02。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本试验条件下,生姜优质高产有机土配方为:玉米秸秆含量35.6%~46.0%、速效氮磷钾的含量2238~3180 mg/kg。  相似文献   

18.
Geranial is one of the potent odor compounds in fresh ginger. To clarify the generation of geranial in ginger, the alcohol dehydrogenase activity was measured in a crude enzymatic system of ginger. This enzyme solution was found to contain geraniol dehydrogenase (GeDH) specifically acting on geraniol as a substrate with NADP as a coenzyme. Geranial generation and GeDH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maturity stages and storage periods of ginger. Both were at maximum levels from just after harvesting to initial storage. The GeDH activity subsequently dropped, and the generation of geranial also stopp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eDH activity in ginger is related to the generation of geranial.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生姜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幼苗期随施N量的增加 ,生姜群体扩展加快 ,盛长期过多的N不利于生姜生长 ,而以施N600kg/hm2 处理最佳。不同施N量处理的生姜群体光合速率 (CPn)的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 ;日变化在幼苗期为双峰曲线 ,盛长期为单峰曲线。施N水平可显著影响生姜产量与品质 ,施N600kg/hm2 处理产量达 45330kg/hm2,较不施N及施N1200kg/hm2 处理分别增产 61.1%和23.7%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生姜的增产效果,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生姜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生姜叶片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促进生姜生长,且随生长的进行,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效果日趋明显。生姜旺盛生长期(9月22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普通有机肥及化肥处理高5.5%和13.1%;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高8.2%和17.8%。尽管各处理生姜叶片的光化学效率在午间高温强光下均降低,但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低,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生姜叶片光能利用效率。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产量分别比普通有机肥及化肥处理高9%和2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