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膜覆盖栽培是有效保持寒旱区土壤水热条件、促进作物生产的措施之一。为解决长期覆盖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地膜残留污染及生物降解地膜破裂,且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地膜选择、肥料配比、绿色地膜复合覆盖技术、田间管理、地膜回收、秸秆与生物降解地膜还田等方面总结了寒旱区玉米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发展精品农业是立足于寒旱地区实际的现实选择,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以天水市为例,从寒旱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精品农业的资源禀赋出发,阐述了精品农业的含义和特征,提出了寒旱地区精品农业发展建议: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精品农业思路认识;强化项目支撑,夯实精品农业驱动基础;创新经营方式,提升精品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精品农业“芯片”含量。为给寒旱地区构建精品农业产业体系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田间微集雨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过去30 a,田间微集雨技术逐渐发展成为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主要耕作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同田间微集雨及覆盖(地膜、砂石和秸秆)栽培技术在黄土高原不断更新换代,先后经历了垄沟无覆盖技术、平地覆盖技术、垄沟半覆盖技术和垄沟全覆盖技术等发展过程,特别是沟垄地膜全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西北旱区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本文综述了田间微集雨技术的演变历程及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归纳了垄沟和覆盖模式及播种方式对作物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作物生理生态、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杂草、病虫害、覆盖物残留和作物物候等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技术的高产高效和生态风险以及两者的互作关系。文章最后还对该技术的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讨论,旨在对雨养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昌吉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既能显示出农业的先进性又能加快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效益提升,有助于农业增产增收。为了促进新疆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采用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定性分析法从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农业机械资金投入等方面分析了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并针对当前昌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建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基地;改善昌吉市农机作业环境;完善推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该文全面论述了农业工程科技创新对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了中国在农业资源利用、产地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育和农产品绿色供给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资源监测、水土资源利用、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等农业工程科技创新的前沿进展和主攻方向。从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加强政策支持4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该文可为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工程科技研发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省节水与旱作农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干旱缺水是影响旱坡地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省采用水灌溉技术,节水耕作技术,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旱坡地上开发节水高效农业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7.
覆盖作物的种植是一种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对覆盖作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覆盖作物对土壤和后茬作物的影响评价,包括对土壤有机碳、氮的固存,对杂草和病虫害的抑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和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面。然而,覆盖作物的效益因覆盖作物类型、地理位置和覆盖时间不同而存在差异。另外,覆盖作物的选择、设置方法、终止方法、经济效益等充满了不确定性,这限制了其在农田中的大面积推广。该研究基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覆盖作物的种植管理现状,总结了覆盖作物提供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讨论了限制覆盖作物在农作物种植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覆盖作物合理选择的建议。同时,基于覆盖作物在农学、生态环境上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覆盖作物的贡献以及面临的瓶颈进行了思考。发现良种培育、覆盖作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作物之间的协同机制仍是今后需要突破的重点课题,以期为覆盖作物的合理选择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机械化高速发展阶段的要素替代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剖析中国农业机械化高速发展时期农业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情况,研究要素替代的阶段性特征及延续性,是一个兼具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的课题。该文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测算了2004—2016年小麦、玉米和水稻3大粮食作物生产中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弹性,重点关注了作物和地区差异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机械化出现了"黄金十年"发展期,主要原因是实现了机械对劳动力广泛、有效和持续替代,小麦、玉米和水稻生产中的替代弹性分别达到0.581、1.324和1.153。2)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弹性趋于下降,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难度加大。3)替代弹性存在地区差异,南方低缓丘陵区和西南丘陵山区普遍高于其他区域,机械化水平提升空间较大,有望保持快速增长。4)替代弹性的时空收敛性变化特征解释了当前农机化进程放缓的现象,也意味着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要延续"黄金十年"的增长趋势,需要打破现有发展格局,重点从提升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推进全面、全程机械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土壤健康与农产品优质安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培肥技术对土壤物理功能、化学功能与生物学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健康水平。论文明确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与发展历程,阐述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和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健康的影响途径,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3个方面总结了有机培肥技术对提高土壤健康的作用机制,并对我国未来土壤健康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培育健康土壤和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因结构和理化性质独特、原材料丰富及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在农业及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基于相关文献,综述了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生长、修复污染土壤及缓解连作障碍等方面的效应,旨在为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北旱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资源不匹配,农业发展受到诸多障碍。为探索一条突破环境制约,且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该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农业发展沿革与趋势,明晰了西北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针对西北旱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理论框架,提出了西北旱区多业态生态农业结构与提质增效途径。研究发现,生态农业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工程原理,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绿色循环且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的一种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应具备农业资源集约化、生产过程生态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农业功能多元化五大基本特征。该文构建了以高效益、高效率、高品质、高素质为目标的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出了集优质棉业、精品果业、优质粮草、生态养殖、特色小镇、地理产品为一体的西北旱区多业态生态农业结构,阐明了以节水控盐协同模式、生境智能管控模式、“园机”一体化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三产”一体化模式为核心的西北旱区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技术体系,明确了以农业高效用水和生态功能提升为核心的关键途径。同时实践经验显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对促进区域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显著,如陕西眉县绿色林果业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名单、综合产值达58.5亿元,甘肃广河县和宁夏青铜峡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率超9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七团通过秸秆资源化技术单产增加8%、土壤有机质达21.2%,内蒙古科尔沁旗通过优质牧草种植、良种培育的生态畜牧业实现了规模生产与草场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北方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智能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文针对设施农业种养殖企业用户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直通式服务需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基于JavaEE技术框架、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云服务技术,通过多重因素关联规则学习方法,构建基于互联网气象数据、设施农业小气候环境数据及作物生育期等多重因素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生产管理专家知识规则,依托气象部门一体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预警平台和未来3~7 d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开发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和专家知识决策技术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智能决策推送服务系统,对寒潮、大风、低温寡照、暴雪等北方主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醒,系统于2017年秋冬季在天津津南区部分农业园区推广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APP对5次强冷空气过程提前3~5 d自动研判并实时推送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防灾减灾提醒建议,便于生产管理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和提前采取生产管理措施,避免重大灾害损失,探索应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挖掘等信息手段开展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为研究满足设施农业互动式、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秸秆和地膜双元覆盖条件对设施黄瓜结果期根系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北方寒旱区设施农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设施黄瓜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试验和室内测定的分析方法。[结果]玉米秸秆加地膜的双元覆盖处理可明显增加根际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其中0.72kg/m2秸秆量并覆膜处理效果和推广性最佳,与对照相比,在结果后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含量及根系数、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活力分别达20.83%,22.83%,5.16%,5.53%,73.24%,32.76%,65.42%,45.94%和10.41%。[结论]秸秆和地膜复合的双元覆盖效果优于秸秆或地膜单一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4.
高效低损除杂是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马铃薯的收获效率与收获品质,是助推马铃薯收获模式制定与收获装备研发与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由于不同马铃薯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模式复杂多变,因此对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除杂技术、装置结构和作业原理的需求各不相同。机械化收获除杂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该研究基于国内马铃薯种植农艺,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的马铃薯收获机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对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秧膜杂处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薯土分离、薯秧分离、残膜回收及杂质清选等环节的装置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不同除杂装置的特点与技术指标。针对国内覆膜种植、丘陵地区土壤粘重等特点,指出制约国内马铃薯除杂机械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规范种植体系,研制适用机型与专用装备,农机农艺农信相融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等建议,以期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除杂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贵州持续农业中的土壤肥力与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贵州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迫于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滥垦滥伐、广种薄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石质荒漠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实践经验证明,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物资投入,实行集约经营,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能大幅度增长,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解决农林牧业争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而增施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与推广生物梯化、加速坡改梯进程又是实现农田集约经营,促进我省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农作制度对土壤风蚀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合理的农作制度是引发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以内蒙古武川旱农试验区为基地,研究了撂荒制、压青休闲制、粗放轮作制、保护性耕作制4种农作制度对风速、土壤紧实度、地表粗糙度、地表覆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含水率、土壤风蚀量等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风蚀,有效防止土地荒漠化。当前,北方农牧交错带应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制,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干旱风沙区水库边缘植被-风力侵蚀的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干旱风沙区水库边缘植被覆盖度和土壤风力侵蚀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为该库区风沙危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Landsat影像使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甘肃省瓜州县桥子水库边缘植被变化和风力侵蚀状况。[结果] 2006,2011,2018年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15,0.13和0.35,水库边缘的植被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其生长有远离水库的趋势。2006-2011年桥子库群周边环境变化剧烈,2011-2018年植被退化速度减缓。研究区强烈以上侵蚀面积比例仍较大(50%以上)。[结论] 研究区植被和侵蚀变化的原因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水位降低,超生态负荷扩大绿洲,不合理的种植业结构、耕作方式及牧业发展等人为因素加速了天然植被退化和局部侵蚀,而采取的草场封育、固沙造林等治理和修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这一进程。建议采取生态引水、补给地下水、发展节水农业、禁垦禁牧、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等抢救性措施和预防保护治理措施,以维护绿洲的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成立以来,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为了揭示其快速增长的原因,该文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系统科学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和回顾了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历史,总结了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创新技术。由分析总结显示,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在自治区和中国处于领先和引领作用的原因,是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起了关键作用,新疆兵团棉花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逐步向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方向发展。也充分说明,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该文也梳理了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过程中遇到或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农艺和农机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出未来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绿色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稻田耕作制度是长江经济带整个农业耕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绿色发展,对于维护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具有起源的古老性、模式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高效性和影响的国际性的显著特点。当前,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发展面临着熟制缩减、投入过量、资源浪费、养地削弱、基础脆弱和效益下降等突出问题与挑战。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稻田耕作制度的绿色发展,应在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1)绿色覆盖,做到稻田―一年四季,季季皆绿‖; 2)绿色培肥,充分利用绿肥、农家肥、沼液、沼渣,以及生物肥料、专用肥料等培肥稻田土壤,提高稻田地力;3)绿色防控,应用农业防治技术(如实行作物轮作换茬)、生物防治技术、生态调控技术和理化诱控技术等防治稻田作物病、虫、草、鼠、鸟害; 4)绿色修复,采用轮作休耕、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修复剂、种植绿肥和修复植物等多种措施,对已―退化稻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5)绿色利用,包括对稻田农业资源及废弃物的立体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6)绿色产品,将长江经济带稻田―打造‖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