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改良大豆种质,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广适、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中品661为母本、吉育88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大豆新品种陇豆3号。2019 — 202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 2 771.2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8.00%。2021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 2 677.2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 9.94%。该品种丰产性好,抗花叶病毒病,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 381.8 g/kg,粗脂肪含量 208.2 g/kg。适宜甘肃省陇东、天水、沿黄和河西灌区春播,陇南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2.
陇黄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的以晋豆23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572.28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9.17%。2015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501.7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09%。陇黄2号田间表现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大豆黑斑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385.3 g/kg、粗脂肪(干基)204.2 g/kg,品质优良。陇黄2号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间套作带状复合种植。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甘肃省小麦生产提供抗旱、抗病、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以促进小麦更新换代,实现小麦稳产增产,以衡7728为母本、陇春27号为父本进行了有性杂交,通过异地生态选择、采用系谱法成功选育出了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3号。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 074.7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02%。2020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 582.6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9.81%。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株型紧凑,抗旱,抗倒伏,中抗条锈和白粉病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旱地春麦区以及类似生态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谷子新品种陇谷14号是用9512-4-2-1-1作母本,陇谷10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3 — 2014年甘肃省谷子品种多点试验中,2 a平均产量4 317.3 kg/ hm2,较对照增产10.8%。陇谷14号含粗蛋白142.9 g/kg、粗脂肪55.7 g/kg、粗淀粉696.2 g/kg、赖氨酸2.9 g/kg。人工接种黑穗病发病株率27.29%,中抗谷子黑穗病。适宜甘肃省海拔1 900 m以下谷子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紫苏新品系陇苏2012-8-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的基础上,利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经过连续5 a选育而成。2016 — 2017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 117.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苏1号增产18.57%。该品系生育期158 d,平均株高168.1 cm,籽粒灰褐色,千粒重3.59 g,单株产量74.81 g。田间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籽粒α-亚麻酸含量58.35%,含油44.66%,饱和脂肪酸含量19.4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8.56%,品质优良。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6号(原代号陇春13J6)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自育春小麦品种陇春23号变异株—顶芒单穗经系统选育而成。2014 — 2015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5 640.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8.72%;2016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5 72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4.78%。陇春36号属春性普通小麦,生育期108~115 d,平均株高为94.6 cm,平均穗粒数为31.4粒,平均千粒重为46.1 g,平均容重735.67 g/L。籽粒含粗蛋白163.2 g/kg、湿面筋355.0 g/kg,沉降值35 mL。抗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抗倒性强。适宜在甘肃省中部的临夏、兰州、定西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和高寒阴湿区及沿黄灌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陇亚杂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而成的胡麻杂交种。在2013 — 201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 773.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 506.75 kg/hm2)增产8.9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陇亚杂4号为油用型品种,株高59.4 cm,单株果数25.5个,果粒数7.5粒,千粒重8.0 g,单株产量0.95 g。生育期106 d。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白银、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持续发展,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新品系酒9194为母本,引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9913-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5 a连续单株选择,2015年稳定出圃。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87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4.24%。2020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6试点平均折合产量8 339.3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03%。生育期103 d,株高90.0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数649.2万穗/hm2,穗粒数41.06粒,千粒重46.3 g,容重787.4 g/L。该品种品质优良,中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天亚11号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航天搭载系统选育而成。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2 a 20点(次)中有15点(次)增产,折合平均产量为1 8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2.51%。2015年在甘肃省统一生产试验中5点全部增产,折合平均产量2 166.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平均增产32.71%。该品种属油纤兼用型品种,株高中等,花蓝色,籽粒褐色,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成熟整齐,丰产性突出,含油率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92~125 d,适宜在平凉、庆阳、天水、定西、白银、兰州、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陇草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不育系B2A为母本、苏丹草恢复系F1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低氢氰酸饲草高粱新品种。2016 — 2017年参加甘肃省饲用高粱区域试验,2 a 10点(次)折合平均鲜草产量95 059.6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7%,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鲜草平均产量94 359.60 kg/hm2,较对照增产5.8%。生育期132 d,株高317.1 cm,茎粗1.3 cm,平均分蘖数1.86个。抽穗期茎叶干物质含量184.0 g/kg,含粗蛋白110 g/kg、粗灰分116 g/kg、木质素52.6 g/kg、中性洗涤纤维(NDF)610 g/kg、酸性洗涤纤维(ADF)347 g/kg。茎中氢氰酸含量1.23 mg/kg,叶中氢氰酸含量2.34 mg/kg。高抗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生产上提供高产稳产、抗旱抗病、品质优良的糜子新品种。以糜子自育品种陇糜7号为母本、从宁夏农业科学院固原分院引进的品种宁糜15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后经多年系统选育育成的高产、抗逆的糜子新品种陇糜21号。2021年在甘肃省灵台县、会宁县、静宁县、华池县、陇西县、合水县等6个试点进行的生产试验中,陇糜1号平均折合产量3 619.0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糜14号增产11.47%。在2021 — 2022年国家糜子品种糯性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3 391.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4号增产10.91%。该品种生育期104~113 d,株高148.3~167.7 cm,主茎节数6.2~7.7节。主穗长29.2~34.1 cm,侧穗。花序绿色,籽粒黄色,卵圆形,米色黄色。穗粒重7.0~8.3 g,千粒重8.0~9.3 g。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陕西省榆林、延安,内蒙古达拉特旗和宁夏固原等地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育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生态区种植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甘肃禾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系 NDSJ014为母本、自育系 NDSJ003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经多年试验鉴选,培育出了粮饲兼用型玉米优良杂交种禾盛209。在2018 — 2019 年甘肃省中晚熟水地A 组玉米区域试验中,2 a 12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15 860.3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3%。该品种生育期141 d,活秆成熟。株高315 cm,穗长22.2 cm,穗粗5.2 cm,千粒重340.1 g。籽粒(干基)含粗蛋白79.2 g/kg、粗脂肪39.4 g/kg、粗淀粉 749.5 g/kg、赖氨酸 2.4 g/kg,容重777 g/L。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育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饲用作物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A3SX-1A为母本、晋光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的南繁北育,选育出生物质饲草高粱新品种晋生粱1号。2017 — 2018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94 464.3 kg/hm2,比对照品种海牛增产17.2%。生育期143 d,株高400 cm左右,茎粗1.84 cm。该品种可以无限生长,晚熟,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宜在山西晋中、甘肃张掖、辽宁锦州、辽宁朝阳、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向日葵品种,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不育系XF118A为母本、恢复系FK1421C为父本杂交,对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田间鉴定及考种,选育出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酒葵143。在2018 — 2019年多点区域试验中, 2 a 10点(次)有8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4 095.8 kg/hm2,较对照品种JK601增产8.0%。该品种中熟,生育期113 d,株高204.1 cm;结实率87.6%,籽仁率53.8%;籽粒长锥形,长2.48 cm、宽0.93 cm。籽粒蛋白质含量127.0 g/kg,含油率26.32%。中抗菌核病、黄萎病,高抗黑斑病、褐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中部地区及其他类似生态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新品种长638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干旱和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及种植面积的不断缩减,限制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2008年选用自育旱地冬小麦品种长8744作母本、水地冬小麦品种长4738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入选单株评鉴采用田间选择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冬小麦新品种长6388。2016 — 2018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472.0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9.8%。2017 — 2018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冬麦区旱地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4 525.5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5.1%。该品种株高88 cm,穗长7.8 cm,平均成穗数675万穗/hm2,穗粒数30粒,千粒重42 g。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抗旱性1~2级。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及北方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黑麦的饲用价值,筛选最适种植品种,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的11个小黑麦新品系进行了连续2 a的品比试验,鉴定其田间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差异。结果表明,3297、 5全50鲜草产量分别为68.25、67.05 t/hm2,较对照品种中饲3241分别增产7.70%、4.81%;干草产量分别为23.55、22.80 t/hm2,较对照品种中饲3241分别增产5.64%、2.25%;茎叶比分别为1.78、1.87,饲草可利用价值高。综合评价认为,3297、5全50以开花盛期获取鲜干草为佳。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适宜武都市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且优质的冬小麦品种。以引11-12为母本、98t-23-101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种武都23号。该品种生育期243 d,株高85 cm,穗长8.2 cm,穗粒数51粒,千粒重43 g。在2018 — 2020年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7 542.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55%;在2020 — 2021年度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7 558.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7.35%。具有抗旱、抗锈,丰产等特点。适宜陇南市半山干旱半干旱区、徽成盆地和天水市麦积、甘谷及清水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白银市春小麦单产,实现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选育和推广丰产性好、抗旱性强、适宜性广的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势在必行。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品系0636为母本、西旱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择选育出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银春11号。在2016 — 2017年的甘肃省旱地组春小麦区域试验中,银春11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810.4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1.60%。在2018年的甘肃省旱地组春小麦生产试验中,银春11号平均折合产量为2 107.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10%。银春11号籽粒蛋白质(干基)含量154.7 g/kg,降落值118 s,湿面筋(以14%水分计)含量336.0 g/kg,赖氨酸(干基)含量4.6 g/kg,容重801.00 g/L。该品种抗旱性较好,中抗条锈病,适应性较好,成熟落黄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生态条件相似的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品质类型的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品种和氮肥运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追施氮肥,产量显著提高。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各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除吸水率外,不同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B2和B3(增加追施氮肥)的拉伸度、拉伸面积、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显著优于B1(未追施氮肥)。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其它14项品质指标呈正相关。吸水率、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值、拉伸面积、面包体积、面包评分等11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品种并非各项品质性状均优于中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