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怎样根据牛类型进行育肥?答:1.牛品种和育肥技术。牛按生产性能可分为肉用牛、役用牛、乳用牛、肉乳兼用、肉役兼用等品种。采用育肥技术、制定饲料配方和日采食量时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正>影响肉牛育肥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先天性,又有后天性。从品种和类型年龄和性别、营养水平等方面介绍了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以期指导肉牛育肥饲养。1肉牛育肥影响因素1.1品种和类型肉用品种的牛比乳用牛、乳肉兼用牛和役用牛能较快地结束生长期,能早期进行育肥,提前出栏,节约饲料,并能获得较高屠宰率和胴体出肉率,肉的质量也较好,屠体所含不可吃的较少。肉用牛能较均匀地在体内储积脂肪。使肉形成大理石纹状,  相似文献   

3.
1 品种类型的选择 不同品牛种的遗传基因有差异,因此产肉性能也有很大差别.育肥肉牛应以肉用品种为好,乳肉兼用品种次之,再者为乳用品种,役用品种较差.当前,纯肉牛品种在我国尚少,利用他们的后代育肥有一定困难,但经过改良的杂交后代甚多,利用这些杂交后代的架子牛进行育肥较为便利,而且育肥效果较好.据报道,肉用牛及其杂交后代育肥效果比当地种牛好.因为肉用牛及杂交后代牛体内营养物质的同化作用强,生长快,育肥周期短,饲料报酬高,而且肉质好.一般肉用牛与当地种牛杂交,其后代的产肉性能比本地种牛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4.
肉牛肥育效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先天性因素,又有后天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和类型的影响 肉用品种的牛比乳用牛、乳肉兼用牛和役用牛能较快地结束生长期,能早期进行育肥,提前出栏,节约饲料,并能获得较高屠宰率和胴体出肉率,肉的质量也好.  相似文献   

5.
1育肥牛的选择所有健康的犊牛、架子牛都可进行育肥,但以选择品种优良的肉用、肉乳兼用、肉役兼用及肉用品种杂交改良牛为好。体型外貌选择额宽颊厚、颈宽垂厚、胸宽肩厚、背宽肋厚、尻宽臀厚的牛。骨架大的牛育肥潜力较大,年龄以12~18月龄、体重在300~350千克架子牛育肥最为经济。犊牛育肥宜选择4~6个月龄已断奶的牛。  相似文献   

6.
<正>1育肥牛的选择所有健康的犊牛、架子牛都可进行育肥,但以选择品种优良的肉用、肉乳兼用、肉役兼用及肉用品种杂交改良牛为好。体型外貌选择额宽颊厚、颈宽垂厚、胸宽肩厚、背宽肋厚、尻宽臀厚的牛。骨架大的牛育肥潜力较大,年龄以12~18月龄、体重在300~350千克架子牛育肥最为经济。犊牛育肥宜选择4~6个月龄已断奶的牛。  相似文献   

7.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黄牛数量多,分布广,有很多优点,但经济性能较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展,各地黄牛将由役用转变为肉用、乳用或兼用。一、黄牛的育种方向(一) 地方良种及非地方良种黄牛是否需要育成高产品种? 1.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及延边牛等地方良种具有,体格大、肉质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宜采用本品种选育,培育成肉用或乳肉兼用牛。2.非地方良种黄牛与进口的肉用或  相似文献   

9.
西门塔尔牛是当今世界众多牛种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优良品种之一。除原产地欧洲大陆外,许多国家都有输入喂养。一、西门塔尔牛的品种特征西门塔尔牛属大型乳、肉役兼用品种,有生长强度大、奶产量高、乳质好、能放牧、耐粗饲、适应性强、胴体品质好及后长能力强等优点。肉用和乳用性能不亚于当今世界大多数纯肉用和纯乳用品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各农户养牛正从役用向乳肉兼用、肉用及乳用牛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改良牛的品种。但门源县牛品种改良工作起步较晚,力度不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牛品改良工作的力度,更好更快地改良本地牛,以提高牛个体生产性能,使牛的总体质量不断提高,使肉、乳的质和量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南阳牛育肥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牛是全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品种,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皮板致密,役用性强,肉用性能好,毛色以黄色最多、红色、草白色次之。一般南阳牛体重标准如下表。南阳牛的繁殖率为67%-88%,犊牛初生重21kg-33kg。经过育肥,日增重0.6kg-0.9kg,每增...  相似文献   

12.
秦川牛体躯高大,毛色紫红,役用能力强,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良好,历来在关中地区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秦川牛将由现在的以役为主,役肉兼用逐步向肉役兼用或乳肉兼用方向发展。为了探索秦川牛的泌乳性能及其潜力,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陇南黄牛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省列课题提出陇南黄牛杂交改良向乳、肉、役兼用方向发展。实验已证明西本等一代杂种牛的生长速度、肉用、役用性能均比本地牛有很大提高,对乳、肉、役兼用牛来说,产奶性能的测定可以估测该牛的经济效益和犊牛生长发育的依据。为了探讨西本一代牛泌乳性能,为今后黄牛转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8年3月—11月进行了本试验,现总结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4.
试论牛品种经济类型的形成与划分问题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传统方法将世界上成百上千的牛品种划分为乳用、肉用、兼用和役用牛四大经济类型。本文分析证明:以肉用性能中的肉块产量或肉质指标作为牛经济类型划分缺乏根据;试提出以产奶指数作为量值指标。经对国内外173个牛品种MPI值计算,提出乳用的MPI>7.9,肉用牛(包括役用牛)的MPI<2.4,而兼用牛为2.5≤MPI≤7.9。与传统方法相比,以MPI划分结果与前者吻合程度84.4%以上,且更简明,也避免了传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 ,乐清市的部分乡村开始发展肉牛生产。但几经摸索 ,其生产效益总不理想。经调查 ,影响肉牛饲养效益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 品种和个体问题当前 ,国内饲养肉牛都采用经济杂交方式 ,父本品种多采用外来肉用或肉乳兼用良种。目前较多使用西门塔尔、利木辛和黑白花等兼用或乳用品种 ,很少利用海福特、肉用短角、安格斯和夏洛来等优良肉用品种牛。母牛则大都采用本地兼用良种 (肉役或役肉牛 ) ,如秦川牛、南阳黄牛、鲁西黄牛等。杂交方式是生产杂种一代 ( F1 )或二代 ( F2 ) ,尤以…  相似文献   

16.
西门塔尔牛改良甘肃土种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门塔尔牛属于大型肉、乳、役兼用品种 ,它具有生长强度大、产奶量高、乳质好和耐粗饲、适应性强、能放牧饲养等优点。其肉用和乳用性能不亚于当今世界大多数肉用和纯乳用的品种 ,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 ,西门塔尔牛的产奶量虽还赶不上荷斯坦牛 ,但乳脂率却高于荷斯坦牛。肉用性能仅仅低于夏洛莱、利木赞 ,而高于海福特、安格斯、短角等肉用品种。根据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测定 6 4头西门塔尔公牛 ,1 5月龄前平均日增重为1 2 30 g ;母牛 4 8头 ,头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为 4 540kg ,平均乳脂率 4 0 3%。1 西门塔尔牛在甘肃的适应情况我省属于…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养牛     
1 牛的种类 按牛的经济用途分内用牛(肉/牛)、乳用牛(奶牛)、役用牛(耕牛)和兼用牛,我市多为役牛和江役肉兼用牛。  相似文献   

18.
肉牛业是秦皇岛市的畜牧主产业之一。近二十多年来,牛品种改良收到显著成效,原来的役用牛经过用西门塔尔牛、荷斯坛牛的杂交改良,形成了以黑白花、红白花为特征的肉用或肉乳兼用杂交牛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杂交肉牛的生产性能和牛肉品质。需要按照国内外牛肉市场需求趋势,进一步调整肉牛品种改良方向,应用安格斯、海福特等中型早熟肉牛品种或日本和牛等优质肉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9.
作者试图从国内外肉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资源优势高效利用的高度出发,主张引进和选育肉牛品种皮埃蒙特、利木辛、夏洛来和肉乳兼用品种南得温进行杂交,在灌溉农业区大力推广应用品种配套、暖棚工艺、舍饲精养、饲草料加工调制、过瘤胃蛋白技术、环境控制、兽医卫生、屠宰加工销售等综合配套技术。通过培植以繁殖经营农户养母繁犊、育肥经营农户购犊育肥、公司集中育肥屠宰销售的“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肉牛产业从繁育、饲养、兽医卫生到屠宰分割、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建立以肉用为主、肉乳复合经营为特色的优质肉牛产业化运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养牛业由役肉兼用阶段向肉用阶段过渡中存在的品种、技术、经营方式落后和养牛效益差的矛盾,提高肉牛产业整体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甘肃黄牛转化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总课题设计提出陇东地区黄牛改良向肉役兼用方向发展。试验已证明西本、利本等杂种一代的肉用、役用性能均比本地牛有很大提高。产奶性能不仅是乳用牛的主要经济性状,而对肉役兼用牛来说,奶多可使犊牛生长快、发育好,并为后期生长发育创立良好基础。为了探讨杂种一代牛泌乳性能、为今后黄牛转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8月—1987年7月进行了本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