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连作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重庆烟田连作对烤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烟叶中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均明显增加,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烟叶中施木克值、两糖比和糖氮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氮碱比、钾氯比变化不明显。石柱、南川和奉节烤烟烟叶中中性致香物新植二烯、茄酮、β-大马酮含量较高,类胡萝卜素类物质降解产物最多。3县烤烟总中性致香物含量以南川为最高(728.90~858.72μg/g),其次为奉节(558.25~680.50μg/g)和石柱(520.73~637.13μg/g)。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和苯丙氨酸类致香成分随连作阶梯下降,类西柏烷类和棕色化产物总体上呈现降低趋势,在不同茬次间均表现出头茬和重茬的差距小,漏茬和多茬变化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烤烟中上部叶片开片度对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上部叶的开片度与总糖、还原糖、钾、两糖差、糖碱比、钾氯比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氯含量、两糖比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开片好的烟叶的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和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较高。因此,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中上部烟叶开片以提升烟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3.
重庆烟区烟叶开片度对其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烤烟中上部叶片开片度对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上部叶的开片度与总糖、还原糖、钾、两糖差、糖碱比、钾氯比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氯含量、两糖比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开片好的烟叶的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和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较高。因此,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中上部烟叶开片以提升烟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河南、贵州、云南、福建4个典型生态区烤烟品种K326烟叶香型风格差异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其B2F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香型风格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清香型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较高,而烟碱、总氮、氯含量较低;浓香型烟叶烟碱、总氮、氯、钾含量较高,总糖、还原糖含量较低;中间香型烟叶总糖低于清香型而高于浓香型,还原糖低于其他香型,烟碱高于其他香型,总氮高于清香型而低于浓香型,钾、氯含量介于浓香型和清香型之间。不同香型风格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浓香型烟叶美拉德反应物、西柏烷类反应物、类胡罗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较高,而新植二烯含量相对较低;清香型烟叶新植二烯含量较高;中间香型烟叶美拉德反应物、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介于清香型和浓香型之间。  相似文献   

5.
张晓兵  卢秀萍  许自成  刘丽  李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47-9948,9950
研究73个基因型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广泛的变异;烟碱、总氮、氮碱比、钾氯比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中性香气物质的显著性指标为芳香族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和类西柏烷类,常规化学指标中的显著性指标为还原糖、氮碱比、糖碱比、钾氯比、烟碱和氯。  相似文献   

6.
新型生物质烤房对烟叶致香物质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烤房、密集烤房及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致香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碱性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普通烤房和密集烤房。其中,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提升了26.52%,17.37%,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增加了26.20%,20.58%,Maillard反应产物含量提高了101.45%,7.35%,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增加了190.82%,188.45%,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提高了57.25%,22.61%,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增加了23.19%,15.91%;碱性致香物质总量提升了82.44%,65.73%。与普通烤房和密集烤房相比,新型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及氮碱比增加,而烟碱和氯含量降低。因此,新型生物质烤房烘烤能有效改善初烤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平顶山6个产烟县(市)调制后烟叶为材料,研究其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6个产烟县(市)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值分别为23.45%和19.37%,还原糖、总糖、糖氮比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5.89%、24.18%、25.51%;烟碱、总氮、钾、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35%、2.59%、2.03%和0.65%;蛋白质含量为7.89%;淀粉含量偏高,平均值为6.60%。除氯和淀粉含量外,其余常规化学指标及比值处于适宜范围之内,各指标有一定差异,但差距不大。(2)中性致香成分总量以叶县烟区最高,达到1 102.8μg/g,舞钢最低,为905.27μg/g,且各产区烤烟中性致香成分总量间差异显著。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的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香叶基丙酮、法尼基丙酮、β-二氢大马酮,棕色化反应产物中的糠醛,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中的苯甲醇,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中的茄酮和叶绿素降解产物中的新植二烯的含量,较同类降解产物所占的比重较高,且各产区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和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与常规采烤方法相比,上部烟叶带茎烘烤有助于提高烟叶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降低淀粉含量,而总氮 及蛋白质含量差别不大。(2)上部烟叶带茎烘烤明显提高了上部烟叶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其中新植二烯、类 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等各类致香物质总量均有不同 程度的提高,但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占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比例与常规采收方式相比差别不大。说明上部烟 叶带茎烘烤能够协调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3)上部烟叶带茎烘烤可以明显提高上部烟 叶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其中总糖含量增加最多;总氮、烟碱、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减少;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产物类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呈现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但棕色化反应产物陈化后期又大幅上升,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和苯丙氨酸类物质含量持续升高,茄酮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陈化后烟叶感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香吃味品质整体得到提升,18个月时感官质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 测定方法,对贵州4 个基因型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类 西柏烷类、新植二烯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毕纳1 号、贵烟1 号、贵烟2 号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 显高于K326;毕纳1 号烤后烟叶中性致香化物质总量、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苯丙氨酸类含量、类西柏烷类和新 植二烯含量均最高,其中新植二烯含量显著高于K326,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显著高于贵烟2 号;贵烟2 号和贵 烟1 号中性致香物质总量高于K326,主要是因其新植二烯含量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烟叶配方打叶后片烟的常规化学成分、主要中性致香成分和评吸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烟叶主要评吸质量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与香气质、香气量呈正相关;中性致香成分对感官评吸7个指标中仅对吃味、灰色略有负面影响,对其余5个指标(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总分)均为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醇化阶段复烤片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醇化阶段烤烟片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醇化的进行,总植物碱、总挥发碱、pH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总挥发酸则持续增加,而总氮、氮碱比在整个醇化阶段无明显变化,总挥发酸和pH值在醇化结束时与醇化前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②香气成分除新植二烯外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美拉德反应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在不同醇化阶段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③不同醇化阶段片烟感官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醇化12~15个月时,评吸总分达到最高,随着醇化的继续进行,评吸总分逐渐降低。④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醇化阶段片烟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成熟度对延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成熟度对延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糖类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提高,总氮、烟碱、蛋白质表现则与之相反;适熟采收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致香物质总量、新植二烯以外其他致香物质总量以及13种致香物质含量最高,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增幅较大;感官评吸得分最高,香气质感较好,香气量足特征较为明显,香气质量较优.表明适熟采收是提高延边烤烟香气质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贵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州烟叶原料质量,提高其可用性,以贵州4个烤烟产区的33个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广泛的差异,但还原糖含量在地区间稳定性较好;常规化学成分和众多香气成分都存在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之间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0.911**)达极显著水平,共得到6个与典型变量相关显著的性状,分别为烟碱、钾、美拉德反应产物、芳香族氨酸降解产物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  相似文献   

15.
恩施主产烟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恩施主产烟区生产的烤烟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不同产地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恩施烤烟拉力较小,厚度、单叶重和叶面密度均较适宜,平衡含水率和含梗率较高;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较高,糖碱比值较大,总氮、氯和挥发碱含量较适宜,氮碱比值较低,化学成分尚欠协调;香气质好量足,感官评吸质量较好,烟叶配伍性强,利用价值较高.不同产地闻烤烟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5大类中性致香物质及其总量均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丰和宣恩的中性物质总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海拔对盐源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4个不同海拔烟区(1 600、1 800、2 000、2 400 m)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有明显影响,随海拔的升高,烟叶烟碱、总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等先升高后下降,其中烟碱、总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峰值出现在海拔2 000 m烟区,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峰值出现在海拔1 800 m烟区;烟叶还原糖、总糖先下降后升高,最低点出现在海拔2 000 m烟区。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省桂阳烟区选择K326、云烟87、YZ206-9、湘烟3号4个烤烟品种,测定它们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显示:云烟87的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最高(30.26%、28.11%、4.74%),K326的烟碱含量(3.00%)最高,湘烟3号的总氮最高(2.16%),YZ206-9的石油醚提取物最高(5.46%)。4个烤烟品种烟叶除总糖、还原糖和氯含量均超出优质烤烟标准范围,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均符合优质烟叶的标准。氮碱比和糖碱比也在优质烟叶范围,但钾氯比低于优质烟叶的标准。品种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一致,但含量差异显著。云烟87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以及大部分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都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的类西柏烷类产物含量最高,显著高于云烟87和湘烟3号。湘烟3号与K326大部分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YZ206-9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普遍低于其他品种。不同烤烟品种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所占比例不同,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地区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钾的变异最大;不同基因型间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却有很大差异,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KRK 28,NC 72,NC 71,KRK 26,NC102.NC...  相似文献   

19.
曾德芬  徐雪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16-17318,17321
[目的]研究烟叶化学成分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产地烤烟烟样的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进行了检测,并对烤烟化学成分与香气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不同产地烤烟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与烤烟香气品质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糖组分。云南产区烟叶的糠醛、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结论]研究可为卷烟配方及加香加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凉山烟区不同品种烤烟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凉山烟区不同烤烟品种的化学成分及香气含量特征。【方法】对凉山烟区6个烤烟品种的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烟叶中的烟碱含量普遍未达到2.50%,总糖含量均在30%以上,总糖/烟碱比值均超过17。各个品种烤烟的氯含量和钾/氯比值不稳定,变异系数均在27以上。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与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变异系数在30以下,其余香气物质含量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云烟87、云烟85和QL-3号香气物质总量较高,示范品种KRK26的香气物质总含量最低。【结论】烟叶中的烟碱含量普遍偏低,总糖含量普遍偏高,总糖/烟碱比值偏大。各品种烟叶的氯含量和钾/氯比值不稳定,变异系数大。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与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相对稳定,棕色化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和其余香气物质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大。香气物质总量与烟碱、总糖、氯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还原糖、总氮、钾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