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铃薯匍匐茎与块茎建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匍匐茎及块茎的建成与光合系统状况及干物质分配密切相关。匍匐茎形成与地上茎生长间存在对光合产物的竞争 ,光合系统的迅速建成有利于匍匐茎和块茎的发生 ;虽然植株的干物质大量分配到匍匐茎和块茎 ,有利于二者的建成 ,但其建成仍然以地上部各器官的建成为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薯3号马铃薯在平原二季作区春播条件下,其叶面积、茎、叶鲜干重、叶片数的变化动态均符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形成后期。块茎干鲜重则符合S型曲线变化。根据各器官的形成过程,可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的发育特点提出“稳—准、狠—稳”的高产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马铃薯各器官中钾素(K2O)浓度始终以茎秆中最高,表明作为运输器官的地上茎需要更多的钾离子。马铃薯对钾素(K2O)的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块茎增长初期和淀粉积累期,且以淀粉积累期的吸收速率为最高,这与块茎的生育代谢规律一致。降低密度、增施氮、磷、钾肥可提高各器官中钾的含量和钾的积累量,尤其是增施磷肥。马铃薯钾素(K2O)积累量在淀粉积累期达到峰值,在块茎形成期以前,叶片中钾素(K2O)的分配率最高;块茎形成后,地上茎中的K2O的分配率始终高于叶片,这有利于保持地上茎的高效运输、直立与抗性;块茎形成后,K2O的分配率逐渐增加,对于块茎体积的增长和淀粉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旱作栽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内蒙古呼盟与乌盟旱作马铃薯优化栽培下的干物质积累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全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S”型曲线变化 ,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 ,干物质积累百分率以块茎增长后期至淀粉积累期较高 ;马铃薯生育期间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中心依次为叶片、地上茎、块茎 ;两地区不同品种优化栽培下的各项栽培生理指标均优于一般生产田和不施肥处理 ,其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同化产物的主要流向依次是:叶片、地上茎和块茎;全株干物质积累是构成马铃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干物质的分配方向是决定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促进营养器官的迅速建成和光合产物的合理分配,可以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磷元素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在块茎增长初期,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磷素浓度均为一生中的最高值,此时是马铃薯对磷需求最多的时期,块茎形成后,则大量的磷(P2O5)向块茎转移。马铃薯对磷素(P2O5)吸收速率较低。在整个生育期内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增长期。  相似文献   

7.
在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增长过程中 ,小薯不断地形成、退化或转化成大中薯 ,其中出苗2 8d以后的 2~ 3周是决定大中薯数的关键期。在不同密度及施肥处理下 ,马铃薯块茎体积及干重的增长均呈S型曲线变化。单株块茎体积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适量施用氮、磷、钾 ,可增加块茎体积、单株结薯数和大中薯数 ,其中磷钾肥可使结薯时间提前 ,过量氮肥则推迟结薯时间 ;随密度的增加 ,块茎日增重逐渐降低 ,适量增施磷、钾肥可提高库的充实度 ,增加产量。在本试验因素中量 (适量 )组合 ,底西芮品种单株块茎体积最大增长速率为 2 5 7392ml d ,块茎干重的最大增长速率为 10 6 82 6 g d ;种植密度 4 5 0 0株 6 6 7m2 时 ,单株结薯数为 13 5个 ,大中薯数平均为 10个 ,单产可达 30 0 0kg 6 6 7m2 以上  相似文献   

8.
匍匐茎发生、块茎膨大和淀粉积累是马铃薯块茎发育的三个重要过程。由腋芽发生形成匍匐茎,主要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纵向伸长,匍匐茎纵向伸长停止后,其顶端细胞的膨大是块茎膨大的主要原因,块茎形成过程中,伴随着淀粉的积累,这些过程均受激素、矿质营养、环境条件等不同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旱作马铃薯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铃薯各器官钾素浓度随生长发育进程均呈现递减变化,且地上茎中钾素浓度始终高于叶片和块茎,而块茎和叶片的钾素浓度差异较小。钾素(K2O)的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种植密度适宜、氮磷钾适量配施下,最高吸收速率可达130 81mg/(株·d),峰值出现在出苗后47d左右;钾素(K2O)积累量随生长发育进程呈三次曲线变化,在优化栽培条件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钾素(K2O)4 49kg;成熟期钾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10%~20%、10%~20%、60%~70%。  相似文献   

10.
旱作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与其生长势的强弱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地上茎、块茎中氮素浓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5%、1%~4%、1%~3%;成熟期氮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30%左右、10%~15%、50%~60%。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速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出苗后51d左右),最高吸收速率平均可达99 96mg/(株·d),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3 02kg。  相似文献   

11.
烯效唑对雾培马铃薯脱毒小薯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雾培马铃薯植株叶片喷施烯效唑研究表明:5 ̄20mg·L-1的烯效唑可显著降低株高,增加茎粗,扩大叶面积,增加根系和匍匐茎长度,同时,降低植株地上鲜重和整株鲜重。说明烯效唑具有控上促下的作用,可促进叶片光合产物更多向植株的地下部分输送,有利于小薯膨大和产量的提高。叶片喷施5 ̄15mg·L-1烯效唑均可提高马铃薯小薯产量,其中以5mg·L-1增产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中早熟品种“坝薯9号”、中晚熟品种“坝薯10号”和“乌盟851”为试材,研究了干旱对马铃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下降,蒸腾强度减弱,伤流量减少;植株高度、茎粗、叶片长和宽、功能叶间距均降低;块茎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降低,块茎干物质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随水分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但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提高.②单株产量与叶水势和收获指数是显著正相关,与块茎干物质含量是显著负相关.③坝薯9号和乌盟851是两个耐旱品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活体植株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两种作物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干物重的化感效应强于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生育期内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干物重有先弱后强的促进作用,对根干物重有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灌浆期前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和根干物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灌浆期后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无显著影响,玉米茎和根干物重有抑制作用。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处理的玉米穗干重显著高于玉米水浸提液和水处理,在灌浆期分别高出其90.21%和144.60%,到成熟期分别高出110.98%和151.90%,表明在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马铃薯地上部对玉米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下寨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离体诱导微型薯直播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田间1~5代种薯的质量和效率。结果表明,生育阶段比同品种网室繁殖脱毒小薯同代脱毒种薯略迟;生长势、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叶面积、根系数、匍匐茎数和匍匐茎长度等生长发育指标,PVX、PVY、PLRV和PVA等重要病毒害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干腐病和软腐病发病率,晚疫病发病率和叶面枯死率相同;未发现环腐病和黑经病。单薯重量平均45.1g,随田间种植代数增加而增大;单株结薯数、单位面积结薯数逐代减小,脱毒田间1~4代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逐代增加,繁殖效率与脱毒小薯相同,故离体诱导微型薯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种薯是经济有效且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Stem elongation in a potato crop can be reduced by spraying the growth retardant B 995 on the foliage. This treatment generally did not change the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Only in the last period of growth did B 995-treated plots show a higher total dry weight than the untreated ones. This was caused by a slightly later senescence of the treated plots. The B 995 treatment caused a marked change in the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stem weight was decreased and tuber weight increased, but leaf weight was generally not influenced. With plants showing considerable vegetative growth, these effect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tuber yield. High nitrogen plots treated with B 995 combined a long productive periode with a favourable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producing a very high tuber yield at the end of the grow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6.
甘薯植株形态、生长势和产量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IpomoceabatatasLam.)植株形态、生长势和产量性状等指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厚度(包括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及叶片总厚度)、藤叶和块根烘干率比对照均有所增加,叶片大小、叶面积指数(LAD、比叶面积SLA)、主蔓长、主蔓粗、节间长、藤叶和块根重量(鲜、干重)均不同程度减小。栅栏组织厚度、经济系数LAI、分枝数、块根干重及块根烘干率的相对值(占对照%)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5566~0.9352∶P<0.05,0.01),主蔓长、节间长及SLA的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5289~-0.737;P<0.05,0.01),带有直立或缠绕性株型的比纯粹匍匐型品种的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和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小区试验.在生育期间,从植株茎叶淀粉含量、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单株茎数和块茎数等方面与块茎淀粉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叶片和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生育前中期叶片和生育中后期茎秆的淀粉含量,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2)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始终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单株最大叶面积和任何生育时期的单株干物重,均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生理指标;(3)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故单株茎数、单株块茎数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的重要生理指标和品质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花生种仁的大小及重量对出苗速度及出苗率、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成花率以及荚果产量等有很大的影响。大粒优质种仁可提高出苗速度2~5d及出苗率3%~5%,植株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增多,成花率高,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