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NaOH处理对结缕草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微 《种子》2010,29(1)
测定经30%的NaOH处理60 min后的结缕草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及葡萄糖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结缕草种子经NaOH处理后萌发时间缩短,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明显提高,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上述指标均较大幅度地高于对照组种子。种子萌发过程中,相对含水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在种子萌发前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发芽后,其活性迅速下降。葡萄糖含量变化的趋势是先升后降,在萌发的第15天达最大值。改善种皮的通透性和调控呼吸代谢途径是打破结缕草种子休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10%和16%含水量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控制劣变处理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探索种子劣变的生理变化提供参考.燕麦种子劣变温度设置为35,40,45℃和50℃;劣变时间分别为10%含水量种子8,16,24,32 d和40 d,16%含水量种子1,2,3,4,5d和6d.结果表明: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10%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0℃下各指标缓慢下降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45℃下,各活力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0℃下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32 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16%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和40℃劣变处理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下降缓慢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在45℃和50℃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5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此外,劣变温度、时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燕麦种子活力的下降有显著(p<0.()5)影响,在45℃条件下劣变24 d处理可以较好评价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授粉后45~6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为89.7%~97.3%,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55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随着玉米收获期的推迟,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变化。授粉后50d、55d和60d收获的种子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都显著高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而其MDA含量都显著低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研究表明玉米单交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55d。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臭椿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采用0.O%、0.2%、0.4%、0.6%、0.8%、1.O%NaCl溶液对臭椿种子萌发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臭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种子萌发后幼苗的苗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也呈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平稳下降后在NaCl浓度达到0.6%时又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差异极显著.臭椿种子发芽可忍耐0~0.4%的NaCl胁迫环境,发芽幼苗生长可忍耐0~0.6%的NaCl胁迫.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晰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在不同油酸含量油菜中的表达,以高油酸油菜近等基因系出苗后7d去根植株、5~6叶期和越冬期的叶片、花瓣和授粉后20~35d的种子为材料,对9个转录组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在近等基因系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叶片中,除Bna0305890外,其余8个基因在高油酸油菜材料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油酸油菜,Bna0104450和Bna0084310的表达量尤其突出。在花瓣中除Bna0391450外,其余8个基因在高油酸油菜材料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油酸油菜,Bna0305890的表达量差异较大。在授粉后20~35d的种子中除Bna0104450和Bna0305890外,其余基因在高油酸油菜中的表达量均低于低油酸油菜,Bna0501620和Bna0391450的表达量差异较大。5个时期Bna0104450在高油酸油菜中的表达量均高于低油酸油菜,有望利用其进行高油酸油菜育种材料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GC)检测两品系油菜中TAG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授粉后种子中BnaPDAT1基因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叶片中均有BnaPDAT1表达,三拷贝表达存在差异,但表现整体调控的特点。两品系油菜叶(Bna A10. PDAT1除外)和授粉后20 d的种子中BnaPDAT1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余各时期两品系间表达差异规律不明显,BnaPDAT1在高含油量品系855中授粉后20 d表达量为全生育期最高值(11. 100 9),是868的5. 07倍;叶中表达量8. 858 6,为868的7. 34倍,表达特性与Bna C09. PDAT1相似。两品系油菜种子TAG含量变化均呈S型,授粉20 d后油脂合成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授粉后35 d进入缓慢增长期;授粉后30 d以前TAG含量品系间差异不大,授粉后35 d开始出现差异,授粉后40 d差异进一步扩大并趋于稳定。BnaPDAT1基因表达和种子TAG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高含油品系中BnaPDAT1基因表达值明显高于低含油品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失水对沼生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沼生栎种子初始含水量为38.0%,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当含水量降低至9.0%时,种子发芽率迅速下降为0%;在失水过程中,种子中的POD活性和CAT活性持续下降,失水21d时分别较对照下降了50.8%、21.1%;各失水阶段,MDA含量均较对照有一定的上升,但在失水后7d达到最大,失水过程中,14d时MDA含量相对较低;失水过程中,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1d时,相对电导率较对照上升了93.5%。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授粉后45~6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为89.7%~97.3%.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55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随着玉米收获期的推迟,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变化.授粉后50d、55d和60d收获的种子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都显著高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而其MDA含量都显著低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研究表明玉米单交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55d.  相似文献   

9.
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高羊茅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高羊茅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对高羊茅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均能影响高羊茅种子活力;随着贮藏时期的延长,高羊茅种子的活力呈下降趋势;贮藏温度为-15~15℃之间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较高;经过超干处理的高羊茅种子在不同含水量(1.77%~8.11%)之间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重等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杂交种九圣禾2468为材料,对其授粉后53~69d不同成熟度的种子进行含水量、发芽率及活力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收获期的活力水平,探究其适宜收获期,为九圣禾2468高活力种子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授粉后53~57d内的种子发芽率、活力均较高,比正常收获时间早12~15d,因此可将授粉后53~57d作为九圣禾2468玉米种子早收的适宜收获期。  相似文献   

11.
蓝茎冰草种子劣变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蓝茎冰草(Pascopyrum smithii)种子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下降,活力指数的变化先于发芽率,是反映种子质量的敏感指标;蓝茎冰草种子电导率与种子生活力及活力正相关;氨基酸泄漏与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正相关,不反映种子膜的透性;蓝茎冰草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人工老化而上升。  相似文献   

12.
崔秀娜  王海英  赵富宝 《种子》2012,31(3):50-53
以辽薏苡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老化的方法,研究不同含水量对薏苡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薏苡种子的含水量由16.94%降至14.89%,种子活力保持在较高水平.经人工老化处理后,种子含水量在14.89%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淀粉酶、POD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而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丙二醛的含量处于最低水平,脱氢酶活性相对下降最少.因此,在对薏苡种子进行长时期保存时,适当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有利于其保持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电晕场处理对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农大108和津北28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优化处理的条件及处理对玉米杂交种活力提高的幅度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不同时最优处理场强和时间随着种子水分含量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种子基础活力的提高,处理后种子活力的提高幅度降低,中、低活力的种子发芽率较对照提高12%~24%,活力指数提高28%~51%;在正常种子含水量(12%左右)条件下,350kV/m的场强处理5.6min条件对种子活力的提高效果较好。在优化的处理条件下,电晕场处理后α-淀粉酶、脱氢酶、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浸出液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电晕场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活力、细胞膜的修复能力和各种代谢酶、保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菜豆种子在超干处理条件下抗老化能力,以菜豆品种‘将军’、‘紫冠’、‘热那亚’为试验材料,采用硅胶脱水的方法制备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并对不同程度超干处理的菜豆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对老化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讨论菜豆种子的最适含水量。结果表明,‘将军’种子含水量降至5.78%~6.95%时,种子各指标在老化后保持在较高水平;‘紫冠’种子含水量为5.35%~6.89%时,老化后各指标均高于自然干燥种子,且差异显著;‘热那亚’种子含水量为5.01%~6.15%时,老化后各发芽指标、热稳蛋白含量均高于自然干燥种子。说明超干保存菜豆种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In maize hybrid seed production, some hybrid seed in the field must be harvested before reaching physiological maturity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damage from early fall frosts. However, early harvesting can result in poor quality and low vigor of seeds.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seed vigor at different stages of maturity, the seeds of a set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 populations at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maturity (32, 40, and 45 days after pollination; DAP),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four traits for seed vigor in the field. A genetic linkage map was constructed using 217 SSR makers covering 2438.2 cM with an average interval of 11.2 c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our traits of seed vigor at all three sampling times, and all showed quantitative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maturity of the seeds. However, the four traits of seed vigo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100-kernel weight. In total, we detected 16 different QTL for the four measured traits of seed vigor at three sampling times; five QTL were for germination energy, three for germination percentage, four for germination index, and four for vigor index. Interestingly, four QTL for seed vigor, which were detected at all three sampling times, were located in the same region on chromosome 7.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this region of chromosome 7 is important for seed vigor of seeds harvested before they reach physiological maturity.  相似文献   

16.
砂引发对草坪草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本试验以6个品种(5个高羊茅:绿园、小野马、佛浪、红宝石和美洲虎3号,1个多年生黑麦草:卓越)草坪草种子为材料,每品种设置5种处理,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砂基质引发对草坪草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砂引发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草坪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的鲜重、干重以及简化活力指数.不同草坪草种子的引发基质最适水分含量不同(绿园、红宝石和佛浪为2.0%,美洲虎3号为5.7%,小野马和卓越为7.4%).本研究认为,砂引发处理提高草坪草种子活力的方法简便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贮藏蛋白变化及其与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文  姚大年  张文明  郑文寅 《种子》2006,25(7):16-19
选用烟农19与郑麦9023为材料,采用A-PAGE和SDS—PAGE电泳方法,研究了新、陈小麦种子萌发过程贮藏蛋白质的变化及降解速度,结果表明,高活力种子醇溶蛋白变化明显,降解较快,低活力种子醇溶蛋白变化不大,且降解迟缓:高活力种子与低活力种子的谷蛋白降解速度变化均不明显。本研究认为,通过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可以直观地判断小麦种子的活力水平,其中通过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判断更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稻种子H_2O_2流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为快速无损伤鉴别水稻种子活力方法提供依据。以粳稻日本晴、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方法处理种子0,7,10 d获取不同活力水平种子,测量3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电导率、H_2O_2含量、CAT活性等性状,并利用非损伤微测系统(NMT)测量种子的H_2O_2流速。结果表明,老化处理造成水稻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和CAT活性降低,而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外排流速增加;老化处理10 d,老化程度加重,趋势更明显。H_2O_2流速与种子发芽率表现极显著负相关的线性关系。种子的H_2O_2流速大小及方向反映了种子内部的氧化还原平衡和细胞膜的状态,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H_2O_2流速可以作为水稻种子活力判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种子的发育及其田间活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笃乐  张树榛 《种子》1998,(6):7-11
1993-1994年北京对六冬小麦品种籽粒发育程度及不同发育程度籽粒的发芽力、活力进行了研究。从花后5天开始每3天取样一次,测定籽粒的干重,观察了其中两种材料发育早期籽粒种胚的器官分化,对各发育程度种子进行了标准发芽测定及田间幼苗活力鉴定。  相似文献   

20.
脱水敏感的黄皮种子在发育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脱水敏感的黄皮种子发育至生理成熟时淀粉积累达最大值,但其胚轴中淀粉含量远低于子叶且在种子成熟以后明显下降。花后65d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胚轴中可溶性糖随种子发育而一直上升。还原性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随种子发育而逐渐降低.非还原性果糖和蔗糖则逐渐增加。生理成熟期子叶中还含有较多的水苏糖和棉籽糖。外源ABA可提高成熟林子子叶中蔗糖的含量和未成熟种子的淀粉含量、但不能提高种子的耐脱水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黄皮种子的碳水化合物变化与其所在组织(子叶和胚轴)的不同代谢模式有关,而不是与种子的脱水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