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下中蜂(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养殖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是山区县发展林下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浙江省开化县中蜂产业发展为例,对其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和实践过程中的困境进行分析,重点针对蜜源林不足问题提出统筹推进蜜源林培植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研究结果对推动山区县林下中蜂养殖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中蜂是林区农村家庭养殖的传统项目之一,至今许多农户还保留着传统的养殖模式。自然分群,圆槽饲养,规模小、产量低。由于中蜂蜂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之为"花中之精"、"蜜之极品",市场产品短缺,多数需求人很难寻觅,成为稀缺之物。养殖中蜂有着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开发潜力,利用当地丰富的蜜源植物,改良中蜂,新法养殖,扩大规模,开发产品,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是培育林特产品的优势项目。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蜂活框养殖技术越来越被众多蜂农应用,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总不尽人意。通过对中蜂生活习性的研究,在借用活框饲养技术的基础上,对新旧蜂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实验,制作出了一种新型的中蜂养殖巢框——翻转活动巢框,具体做法如下。1蜂箱的制作一是将原有标准蜂箱直接改造成长28cm,宽25cm,高30cm的小型蜂箱,除纱网、隔板需要随之改小外,箱盖、底板均可直接使用。为了防止蟑  相似文献   

4.
江农 《技术与市场》2003,(11):34-34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问题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商品率低等现象,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必须要抓好以下四改工作。  相似文献   

5.
小池塘养殖黄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技术与市场》2009,(12):154-154
香鱼养殖要求水质清净无污染且水温较低。一些水质清瘦的山地湖泊、河流、水库及山涧溪流,均可进行香鱼养殖。人工条件下,幼香鱼(5厘米至6厘米)经过5个月至7个月的饲养,一般体重可达100克以上。养殖方式有利用养鳗场进行水泥池流水养殖,水库养殖以及溪流养殖等。香鱼养殖周期短,市场价格高,日本香鱼消费市场很大。香鱼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食品,国内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渐形成,颇具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葡萄园省力、省时、省工的土壤疏松方法和培肥技术,在葡萄园土壤引入蚯蚓养殖,结果表明:葡萄园养殖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较常规栽培(未养殖蚯蚓)分别提高了0.29个百分点、15.90mg/kg、553.63mg/kg、87.32mg/kg;土壤容重、pH较常规栽培(未养殖蚯蚓)分别降低了0.72g/cm3、0.10;葡萄产量、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较常规栽培(未养殖蚯蚓)分别提高了3 037.44kg/hm2和2.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渭南市野生动物养殖场的数量和养殖动物的种类逐年增加,部分种类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大部分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扩大速度缓慢,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为全面了解渭南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丰富,经济性状优良,蜜蜂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开发特色中蜂产品的资源优势。然而,长白山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东、西方蜜蜂种间竞争激烈,中蜂饲养技术落后,规模较小,长白山中蜂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特色中蜂产品开发严重滞后。只有建立中蜂自然保护区,培育高产蜂种,推广活框饲养技术,加强中蜂产品宣传,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制,促进中蜂产品深加工,创造长白山特色品牌,才能有效保护中蜂资源多样性,发展长白山特色蜂业经济,实现中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倪田 《技术与市场》2003,(11):33-33
人工养殖黄鳝要想获得高产高效,重要的是要按照黄鳝生长的生态要求进行饲养。采用生态养殖法饲养黄鳝具有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特点。此法养殖黄鳝,不仅容易取得成功,而且用工少,成本低,效益高,还能获得同野生一样口味的黄鳝。因此,可以说此法是目前最理想的养鳝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稳定退耕还林成果,不反弹复耕,发展林下经济是关键。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徽县未子村探索成功核桃套种鸢尾模式,年收益可达5.25万元/hm~2,并且带动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和土特产品销售,以及中蜂养殖和土特产加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开发辽东山区小流域的内在潜能可发挥小流域森林生态的自然优势,发展林蛙养殖又是农民看好的主要项目。但是,林蛙的养殖往往受天敌和气候等相关因子的制约,从而严重影响了林蛙的产量。通过几年来对林蛙产值和相关因子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林蛙在森林生长周期中,除受林内温度、湿度及大气干燥度的影响以外,还与昆虫的滋生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摸清林蛙生长发育与相关因子的关系,可为今后林蛙的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效泥鳅养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胜  王飞  梁毅 《绿色科技》2011,(8):55-57
指出了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环境下生长发育,因为不同的泥鳅养殖模式对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地而异,合理选用合适的泥鳅养殖模式将会对泥鳅规模化养殖起到促进作用,总结出了各种泥鳅养殖的方式、方法,阐明了各种泥鳅养殖模式,重点探讨了池塘围网养殖这一高产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黄广成 《中国林业》2013,(24):47-4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林下生态养殖模式是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典范,即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林果园土地资源发展养殖业,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双赢的复合经济模式,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蝴蝶人工养殖科学研究的深入、养殖技术的完善,加之国家政策对蝴蝶人工养殖的支持,使得蝴蝶养殖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实现了30余种蝴蝶的人工养殖,蝴蝶人工养殖区域较广泛,据估计全国蝴蝶年养殖量能达到300万至500万只。但蝴蝶人工养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蝴蝶养殖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消费市场对蝴蝶的需求、能实现规模化养殖的蝶种数量较少以及冬季养殖蝶种单一等。鉴于蝴蝶人工养殖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预示蝴蝶人工养殖业前景乐观,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环境下生长发育。因为不同的泥鳅齐殖模式对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地而异,合理选用合适的泥鳅养殖模式将会对泥鳅规模化养殖起到促进作用,总结出了各种泥鳅养殖的方式、方法,阐明了各种泥鳅养殖模式,重点探讨了池塘围网养殖这一高产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竹炭对养殖水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竹种、不同竹龄、不同炭化终点温度和不同炭化时间的竹炭,对鱼塘养殖水进行吸附净化处理,通过测试水的浊度、COD和氨氮去除率等指标研究竹炭对养殖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用竹炭吸附后的水样的浊度、COD和氨氮等水质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毛竹炭对水质净化处理效果最理想,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随着竹龄的增大,竹炭的净化处理效果增强,6年生的毛竹炭用于水质净化较适宜;不同炭化温度的竹炭对水质净化有选择性;炭化时间越长竹炭对鱼塘养殖水的吸附净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金裳凤蝶人工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发现,由于蝴蝶的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及过度捕捉,近年西双版纳的蝴蝶种类、数量锐减.对蝴蝶进行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旅游观赏和科研教学价值.以金裳凤蝶为例,论述了人工养殖蝴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牛蛙(Rana catesbeiana)人工养殖,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早就获得了成功,是我国养殖业的一条很有前途的致富之路。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各省从城市到山村,从国营到个人都在养殖牛蛙。我们经过几年深入细致的饲养、观察研究,养殖牛蛙技术性强,牛蛙是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的两栖动物,它的繁殖规律、产卵习性、孵化条件、  相似文献   

20.
黄鳝网箱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让这一养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与提高,据许多鳝农近几年来的成功养殖经验,总结出黄鳝网箱养殖应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