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描述统计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对罗平县12个植烟乡镇基本烟田,共计210个不同类型土壤p H与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罗平县植烟土壤p H值4.61~8.06,平均为6.58;从p H值空间分布来看,大体上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升高的趋势。2)罗平县不同海拔的植烟土壤p H值均在适宜范围,随着海拔的升高,p H呈降低趋势。3)罗平县不同类型土壤以紫色土p H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土壤类型。4)罗平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4.20~164.13g/kg,平均为43.10g/kg,罗平各乡镇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均在30g/kg以上,从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来看,大体上呈现西北高于东南的趋势。5)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有机质呈上升趋势,各海拔植烟土壤有机质均十分丰富,均在30g/kg以上。6)各类型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30g/kg以上,有机质最高的新积土含量为53.04g/kg,较低的是水稻土(34.97g/kg)和黄壤(39.36g/kg)。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理统计与GIS技术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曲靖罗平烟区12个植烟乡镇基本烟田,共计210个不同类型土壤样本的p H值与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罗平县植烟土壤p H值分布范围在4.61~8.06,平均为6.58,从p H值空间分布来看,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升高的趋势;(2)罗平县不同海拔的植烟土壤p H值均在适宜范围,随着海拔的升高,p H值呈下降趋势;(3)罗平县不同类型土壤以紫色土p H值最低,与其他土壤类型达到极显著水平;(4)罗平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4.20~164.13 mg/kg,平均为43.10 mg/kg,罗平各乡镇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均在30 g/kg以上,从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来看,大体上呈现西北高于东南的趋势;(5)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有机质呈上升趋势,各海拔植烟土壤有机质均在30 g/kg以上;(6)各类型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30 g/kg以上,有机质最高的新积土含量为53.04 g/kg,较低的是水稻土(34.97 g/kg)和黄壤(39.36 g/kg)。  相似文献   

3.
湛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广东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高桥核心区为研究区,在2 条垂直于海岸的样线A 和样线B 上,根据潮 汐淹没时间各选择3 个样点进行沉积柱取样,用于解析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 积物为粉鄄砂型质地,其中黏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分别为(134)%、(3912)%和(4816)%;有机质含量范围为 0.2% ~3.7%,pH 值为2.5 ~7.3,交换性盐基总量为1.4 ~16.4 cmol/ kg,总氮含量0.01% ~0.2%,总磷含量130 ~ 435 mg/ kg;A、B 样线的沉积物粒度、pH 值、盐基总量、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理化性质差异不显著。沉 积物中11 种金属的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Al(4.5% ~ 19.2%)、Fe(1.0% ~ 4.7%)、Mn(50.4 ~ 163.4 mg/ kg)、Cr (24.4 ~43.0 mg/ kg)、Zn(14.4 ~52.1 mg/ kg)、Pb(11.3 ~ 34.9 mg/ kg)、Ni(3.5 ~ 19.4 mg/ kg)、Co(3.0 ~ 7.7 mg/ kg)、Cu(1.4 ~9.6 mg/ kg)、As(1.4 ~5.8 mg/ kg)、Mg(0.2 ~0.9 mg/ kg),除Co、Cu、As、Fe 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金属元素间差异显著;A 样线上Cr、Cu、Mn 含量显著高于B 样线,其他金属的含量差异不显著。沉积物基本理 化性质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低潮位沉积物的含砂量、pH 值更高;垂向梯度上,细颗粒(黏粒、粉粒)含量、pH 值、盐基总量、有机质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均以表层值最高,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而含砂量则相反。金属含 量表现为更低潮位点的金属含量低,但也因金属元素而异,潮位因素对不同金属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各样点金属 含量垂向上均以表层最高,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与pH 值、含砂量负相关,而与细颗粒含 量正相关;金属元素含量除了与含砂量显著负相关、与pH 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与盐基总量,有机质、黏粒、粉 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反映了其相互伴生和同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室内模拟耕作层土壤,以小麦为指示植物,采用土柱法研究了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淋溶性.结果表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淋溶性属于中等,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对淋溶性影响明显.乙草胺在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中,淋溶作用越弱,淋溶深度越小.在有机质含量9.01 g/kg的垃圾场土壤中淋溶的最大深度为6~10 cm;在有机质含量6.50 g/kg的蔬菜地土和有机质含量4.38 g/kg的塘泥土中最大琳溶深度均为11~15 cm.在同种土壤中,粘粒含量越大,乙草胺的淋溶作用与淋溶深度就越小,在粘粒含量为20.00%的土壤中的淋溶深度为16~20 cm,粘粒含量35.03%的土壤中的淋溶深度为10~15 cm,而在粘粒含量48.62%的土壤中淋溶深度为6~10 cm.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研究土地整治中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为判别新增耕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白水、蒲城和富平3县新增耕地为研究对象,每20 ha新增耕地作为一个采样单元,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共采集土样30个,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土样质地等指标,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结果】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土壤质地均为粉壤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69 g/kg、0.67 g/kg、15.79 mg/kg和173.28 mg/kg;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白水县>富平县>蒲城县;全氮含量表现为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有效磷含量表现为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有效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全氮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与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和粉粒含量呈负相关。参照黄土高原养分分级指标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进行分级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结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采样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存在地区差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丰县地区"富士"苹果果实品质与叶片矿质元素的关系分析,筛选出叶片矿质元素的适宜含量,为江苏黄河故道高效优质苹果园建设、叶片营养分析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富士"苹果为材料,测定了叶片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7种品质指标,同时,应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江苏丰县地区"富士"苹果叶片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12%,其中第一个主成分主要是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信息;第二个主成分主要是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滴定酸的信息;第三个主成分主要是可滴定酸、维生素C的信息;第四个主成分主要是单果重和维生素C的信息。单果重、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是果实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并获得了江苏丰县地区"富士"苹果园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分别为:N(14.93~17.74 g/kg)、P(0.77~1.02 g/kg)、K(10.29~13.43 g/kg)、Ca(12.45~17.88 g/kg)、Mg(2.52~4.00 g/kg)、Fe(274.15~493.68 mg/kg)、Mn(40.82~98.85 mg/kg)、Cu(85.36~354.26 mg/kg)、Zn(39.55~83.76 mg/kg)。  相似文献   

7.
遵义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贵州省遵义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采用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遵义市2006年和2012年植烟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遵义市2006年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25.4 g/kg,变异系数为32.11%,2012年全市均值增加到32.6 g/kg,变异系数为29.06%,有机质年均增加1.21 g/kg;2006年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缺乏等级(10 g/kg)的比例为1.12%,2012年降为0.72%;2006年偏低等级(10~20 g/kg)的比例为24.16%,2012年降为6.31%;适宜等级(20~30 g/kg)比例由2006年的53.37%降为2012年的34.00%;偏高及以上等级(30 g/kg)比例由2006年的21.35%增加到2012年的58.97%,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高等级(40 g/kg)的比例由5.62%增加到21.23%。遵义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适宜水平,需要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因地制宜的进行有机肥施用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宿迁市宿城区设施保护地土壤存在明显的次生盐渍化现象,为了科学有效地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对本区设施土壤进行采样与分析测定。测定项目包括土壤电导率、水溶性盐总量及离子组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离子含量介于15~779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6.06%;土壤钠离子含量介于11~248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3.74%;土壤钙离子含量介于127~998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17.66%;土壤镁离子含量介于15~172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97%;土壤硫酸根含量介于44~1647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5.02%;土壤氯离子含量介于14~550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8.56%;土壤碳酸氢根离子含量介于44~353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10.31%;土壤硝酸根含量介于81~ 1524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5.67%。土壤钙离子、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几种离子。土壤硝酸根、硫酸根积累的主要原因是氮肥和有机肥施用过多,相关部分离子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残留在土壤中。钙离子的积累与土壤酸化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性钙盐的溶解。除了碳酸氢根含量与总盐量呈负相关外,其他几种水溶性离子含量均与总盐量呈正相关。土壤总盐量与电导率的关系密切,可将土壤电导率测定结果(μs/cm)乘以2.4467来粗略估算总盐量(mg/kg)。针对宿城区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建议适当控制氮素化肥、含硫有机肥施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加施用高碳氮比秸秆类物质调节土壤碳氮比,适当降低土壤硝酸盐及总盐量,抑制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9.
淮北黄潮土 19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不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试验前相比下降 1.5 4g/kg ;长期单施化肥可基本维持土壤有机质水平 ;长期施厩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比试验前增加 9.2 4~ 10 .6 1g/kg。与无肥处理相比 ,施氮磷钾肥和施厩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有所下降 ,而施氮肥和施氮磷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升高 ;厩肥配施化肥能明显增加易氧化有机质的含量 ,并降低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与定位 5年试验相比 ,长期施厩肥有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和胡敏酸 /富里酸比值的趋势 ,而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化肥则不利于土壤腐殖质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大坝防渗心墙土料产生分散性的原因。【方法】对6组土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双比重计法、针孔试验、碎块试验、孔隙水可溶盐试验和交换性钠百分比试验5项室内判别试验,分别对6组土样的分散性进行鉴定。【结果】6组土样均为低液限粘土,粘粒(<0.005 mm)含量为120~275 g/kg,pH值较高,为8.29~9.07,属强碱性土;6组土样易溶盐含量为0.234~0.523 g/kg,中溶盐含量为0.33~0.66 g/kg,难溶盐含量为11.41~148.79 g/kg;6组土样中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均是伊利石,其含量为130~220 g/kg,全土中蒙脱石含量较少(43~87 g/kg)。经5项室内判别试验综合判定,2号和4号土样均为过渡性土,其他4组土样均为分散性土。【结论】土样粘粒(<0.005 mm)含量低、pH值高及土样中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是土样产生分散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红碱淖湖泊短钻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恢复了红碱淖近5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依据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可以将红碱淖过去50年的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A阶段,1957~1996年),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又经历了迅速扩张(A1阶段,1957~1969年)、基本稳定(A2阶段,1969~1990年)和渐趋萎缩(A3阶段,1990~1996年)3个亚阶段。A1阶段:这个时期粘粒和粉沙含量变化不明显,但粗颗粒含量减少、平均粒径变细,有机质含量在波动中上升,另外,这期间的TOC含量总体上略有上升。TOC含量的变化,除与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呈极好的负相关外,与平均粒径的变化也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平均粒径较细时TOC含量也较高。A2阶段:这一时期平均粒径值较稳定(1983~1984年除外),各粒径含量虽然仍呈波动性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TOC与碳酸盐仍呈负相关关系,二者含量较A1阶段均略有增加。A3阶段:入湖颗粒中粉沙、粗颗粒含量均下降,以粘土为主,平均粒径减小,碳酸盐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说明气候偏干,流域生产力下降、入湖径流减少,水动力较弱,湖泊萎缩,面积减小。第二阶段(B阶段,1996~2005年),湖泊面积缩小,但指标中碳酸盐含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指示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碳酸盐保存条件发生改变,碳酸盐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已不能指示湖泊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太仓市耕作土壤(0~20 cm)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太仓市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26.95±0.42)g/kg,处于中等水平。区域分布上,城厢镇平均值最高(32.77 g/kg),浮桥镇最低(25.19 g/kg);从土壤类型来看,小粉土平均值最高(34.67 g/kg),灰底垅泥最低(21.13 g/kg)。  相似文献   

13.
<正>1土壤养分概况1.1土壤有机质。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54 g/kg,最大值为25.68 g/kg,最小值为10.32 g/kg。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10%~30%之间,其中大部分处于10%~20%之间,面积653 478.0亩,占总面积的94.74539%。主要分布在石门镇(面积61 547.0亩,占9.418373%)、新店子镇(面积58 259.2亩,占8.915243%)山区,有机质含量较低,主要原因是土壤属棕壤,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残积、坡积母质发育而成,土体较  相似文献   

14.
为针对宿迁市宿豫区保护地盐渍化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辖区保护地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分析。测定与分析包括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及其离子组成。结果表明:(1)土壤硝酸根含量介于138~4034 mg/kg,平均值1022 mg/kg,占总盐量的34.6%,是构成土壤氮素污染与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离子。土壤硫酸根含量介于65~2816 mg/kg,平均值672 mg/kg,占总盐量的22.7%,也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离子之一。土壤碳酸氢根、氯离子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很小。(2)土壤钙离子含量介于154~1792 mg/kg,平均值589 mg/kg,占总盐量的19.9%,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阳离子。(3)土壤镁离子含量介于20~285 mg/kg,平均值79.9 mg/kg,占总盐量的2.7%,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贡献并不大。(4)镁离子含量小于50 mg/kg的土样占40.6%,最小含量仅为20 mg/kg,加上部分土壤水溶性钙/镁高,存在作物缺镁的风险。(5)土壤钾离子含量介于9~423 mg/kg,平均值113 mg/kg,占总盐量的3.8%。钾离子含量小于50 mg/kg的土壤样品占34.4%,这部分土壤可能存在供钾不足的问题。从土壤钾/镁来看,少数土样该数值达到了2.5以上,最高达到9.9,存在钾镁颉颃引起缺镁的情况。因此,在保护地土壤盐渍化治理方面,应特别重视科学施用氮肥,减少土壤硝酸盐的来源;注意平衡施肥,加强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的全面改善,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结皮层对改善风沙区生态环境状况、促进风沙土发育等也具有良好效果。采集不同固沙林龄下苔藓生物结皮层样品,采用常规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PE ICP-OES)分析测定了苔藓生物结皮层颗粒组成、腐殖质特征和全量化学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苔藓生物结皮层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300~350μm和350~400μm范围,并且随着固沙林龄的增加生物结皮层10μm和2μm粒径的颗粒物含量呈现增加趋势。随着固沙林龄的增加苔藓结皮层有机质含量从23.82 g/kg增加到39.03 g/kg,腐殖酸从0.80 g/kg增加到1.16 g/kg,胡敏酸含量从0.38 g/kg增加到0.56 g/kg,并且胡敏酸的光学特性E_(465)、E_(665)吸光值增加,而E_4/E_6比值在减少。苔藓生物结皮层全量化学元素组成(SiO_2除外)含量均高于流动沙土,并且随着固沙林龄的增加苔藓结皮层SiO_2含量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其它全量化学元素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苔藓生物结皮层硅铁铝率低于对照流动沙土,且随着固沙林龄的增加苔藓结皮层硅铁铝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大气降尘中的全量化学元素组成含量以及硅铁铝率均好于苔藓生物结皮层和对照流动沙土。风沙环境下苔藓生物结皮层的形成和长期保留,能够提高细颗粒物含量、改善土壤腐殖质特征、提高矿物质元素含量、降低硅铁铝率,对促进风沙土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暗棕壤添加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对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选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JG-Bc)、杨木生物质炭(YM-Bc)和毛竹生物质炭(MZ-Bc)进行培养试验,生物质炭(Bc)添加量为10.6 g/kg(相当于24 t/hm~2)。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测定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u)的含量;用国际腐殖质协会(IHSS)推荐的方法提取和纯化HA样品,并研究了胡敏酸的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培养90 d后,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腐殖质各组分含量。SOC的增加主要体现在Hu上,由ck的8.40 g/kg增加到16.45~18.04 g/kg。可提取腐殖质总量虽然变化不大,但HA比例增加,PQ值由ck的54.71%上升到75.24%~82.50%。添加Bc不仅提高了HA的含量和比例,同时也影响到HA的结构特征,表现为HA的Δlog K、H/C摩尔比、O/C摩尔比降低;碳元素含量和分子缩合度增加,脂族链烃比例增加,促进HA结构趋于复杂化;HA的高温/中温放热和失重比值增加,热稳定性提高。不同处理之间作用大小顺序:毛竹Bc杨木Bc玉米秸秆Bc。该研究可为分析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与腐殖质的关系及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60个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样点数据,在ArcGIS9.0平台上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研究了石渠县丘状高原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4.24±114.46)g/kg,远高于四川和全国土壤有机质的平均水平。土壤有机质的水平地理分布特征以红旗、格孟为高值中心(>200g/kg)分别向南、西和北3个方向呈环状或带状逐渐减少;在海拔<4000m、4000~4400m、4400~4800m和>4800m的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7.80g/kg、185.04g/kg、252.48g/kg和157.20g/kg;剖面发生层分布特征以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表聚作用为主。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洪积物<残坡积物<新冲积物<坡积物<老冲积物,而植被、地形、坡度通过土壤的植被生物量、有机残体量、土壤侵蚀程度等影响土壤有机质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地区影响土壤膨胀性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影响黄土地区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机理,对黄土高原几种典型土壤类型的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系统分析了颗粒组成、碳酸钙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膨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组成是影响土壤膨胀率的主要因子,土壤膨胀率与粉砂粒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粘粒对土壤膨胀性具有双重作用;土壤膨胀性与碳酸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脱钙处理后土壤膨胀率增加,增幅在14.47%~36.92%;土壤膨胀性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但去除有机质后土壤膨胀率明显增加,增幅在12.24%~62.99%,说明有机质对土壤膨胀性实际上也有着极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游离氧化铁含量为6.14~46.14 g/kg的土壤样品,研究了游离氧化铁去除对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氧化铁含量小于27.4 g/kg时,是否去除游离氧化铁不影响土壤粒径分布;而当游离氧化铁含量大于27.4 g/kg时,表征土壤颗粒分布的各项指标在去除游离氧化铁后有了很大变化,表明游离氧化铁对于土壤粒径分析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因此,游离氧化铁含量大于27.4 g/kg的土壤在进行土壤粒径分析时,需考虑去除游离氧化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秦岭山地主要森林凋落物的化学组分,为应用Yasso07土壤碳模型估算和预测秦岭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动态提供必要参数。【方法】利用醇浸提法和酸碱洗涤法,测定生长于秦岭火地塘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云杉(Picea asperat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6个主要树种非木质凋落物、细木质凋落物、粗木质凋落物中的醇溶性(ESC)、水溶性(WSC)、酸溶性(ASC)和不溶性(NSC)4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1)不同树种凋落物的化学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针叶树种凋落物中ESC、WSC、ASC和NSC的含量分别为(78.23±39.51)~(102.11±40.48)g/kg、(106.43±36.66)~(144.25±60.02)g/kg、(482.09±73.01)~(507.09±56.58)g/kg和(277.42±25.13)~(314.03±16.08)g/kg;阔叶树种的凋落物中ESC、WSC、ASC和NSC的含量则分别为(111.63±68.24)~(129.99±39.10)g/kg、(158.64±70.36)~(184.96±51.20)g/kg、(452.28±51.95)~(489.56±52.39)g/kg和(232.77±44.44)~(240.17±94.81)g/kg。(2)各树种不同凋落物类型间化学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非木质、细木质和粗木质凋落物中的ESC、WSC、ASC和NSC的含量分别为(21.27±4.12)~(175.77±24.30)g/kg、(53.30±2.40)~(237.10±29.73)g/kg、(404.23±15.79)~(597.45±4.88)g/kg和(166.11±69.77)~(327.98±4.91)g/kg。(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山地主要树种凋落物可分为两大类,华山松、油松、华北落叶松和云杉这4种针叶树种聚为一类,红桦和锐齿栎这2种阔叶树种聚为一类。【结论】在不同区域应用Yaso07土壤碳模型时,不宜直接采用模型提供的凋落物4类化合物含量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