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1981年,豫西水稻麦后旱种面积350亩,亩产平均205公斤,至1984年种植面积3.9万亩,亩产263公斤,其中亩产在400—500公斤的4010亩。临汝县杨楼乡叶庄村2亩地,亩产545.5公斤,偃师县城关镇后庄村185亩,亩产526公斤。从以上的产量看,在豫西实行水稻麦茬旱种,不仅可行,且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济宁地区稻茬麦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济宁地区稻茬麦是随着1964年稻改而产生的,总面积约20万亩。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单产由70年代的200公斤/亩左右提高到80年代的300公斤/亩左右。1992年平均亩产高达388.6公斤。其中有5万亩丰产方平均亩产447.3公斤,150余亩单产突破500公斤,3.4亩平均亩产达到581公斤。稻  相似文献   

3.
辽阳市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作物种植区,如果热量资源利用得好,发展两茬生产是有希望的。1978年全市麦茬葵花试种面积90多亩,上茬小麦平均亩产400斤以上,下茬向日葵平均亩产300斤左右;1979年全市麦茬葵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789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400斤,下茬葵花籽亩产200~300斤;1980年全市麦茬葵花发展到15000亩,其中移栽葵花面积6561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斤左右,下茬葵花籽亩产200斤以上。由于两茬栽培组合对路,向日葵在我市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超稀植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相似文献   

5.
<正> 我乡从1982年—1984年进行了细绿萍繁养试验示范,共放养细绿萍1825亩。其中细绿萍作早稻底肥1120亩,平均亩产稻谷506公斤;细绿萍作麦茬稻追肥705亩平均,亩产稻谷437公斤。实践证明,放养细绿萍不仅培肥效果快,而且当年就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快速改良土壤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我县由小面积试种到大面积示范,不论是春稻或是麦茬稻均获得显著增产。1977年县稻麦原种场种植春稻南优2号14.2亩,平均亩产1348.5斤。1978年在特大旱灾影响下又涌现出不少高产田块。文殊公社良种场种植南优2号和威优2号春稻92亩,平均亩产1128.2斤,并且该社农科站种植  相似文献   

7.
津稻1187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津稻1187品种从引进到大面积推广,在我区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最近五年为推广高峰期。全区水稻4万亩,津稻1187品种占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除1991年突发性稻飞虱危害以外,其余年份该品种产量均在千斤左右。1989年我区高产栽培试验261亩,平均亩产650公斤。1992年不同密度试验,每亩净产稻谷801公斤。后沽乡、大田乡大面积种植亩产均达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8.
我省有些水源不足的低洼地区,种植插秧稻往往会遇到雨季推迟的情况而失去栽、管季节,种植早作物又易受涝渍,致使秋粮产量一直低而不稳。针对这个问题,1984年我们进行了麦茬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旱直播稻比插秧稻节水、省工一半左右,一般亩产350公斤左右,百亩连片丰产方亩产超过400公斤,最高田块达511.4公斤。麦茬水稻直播,就是在麦收后先浅灭茬而后播种,播前种子要吸足水分并晾干,采取机播或耧播。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稻连年免耕直播高产栽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1999年早造起,在本所试验田进行大田连年全免耕水稻直播栽培试验,面积2.4亩,至2001年晚造,共三年六造,其中常规稻七桂占三年五造,平均一造亩产403.9公斤;汕优桂99面积0.5亩,平均一造亩产507.1公斤.试验田水肥管理技术协调,杂草防除效果高达95%以上,初步摸索出一套适于桂南稻区的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 津稻1187系天津农科院作物所近年育成的水稻优良品种,因其具有稳产、高产、优质、抗盐碱、抗稻瘟和抗稻飞虱等独到特性,深受广大稻农青睐。我县自1986年引种以来,面积不断扩大,到1992年津稻1187种植面积已达187500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71%。几年来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500—550公斤,很多高产地块达到650—700公斤。如1991年,潘庄镇新垦稻田,土质盐碱较重,分蘖初期水质很差,抽穗后稻飞虱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水稻直播与常规栽培方式相比,是一种无需育秧、移栽,省工、省力、省秧田的低劳动力成本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本技术从2004年,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亩产量逐年提高(从第一年的亩产400公斤到2005年503公斤,2006年,在长龙村6组开展了较大规模水稻直播栽培示范,伍昌杰的直播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40公斤,户平亩产560公斤。2007年,示范面积继续扩大,伍昌杰的直播稻最高亩产达到了680公斤,户平亩产达到537.6公斤,与移栽稻比较,单产基本无差异。2008年,伍昌杰的4.0亩直播稻,平均亩产567.0公斤,2010年最高亩产达722公斤),现以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近年来我所在水北镇三都村建立了晚稻—油菜—西瓜套种轮作栽培模式示范基地30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产值800元;油菜平均亩产152.4公斤,产值628元;西瓜平均亩产3500公斤,产值10  相似文献   

13.
“麦茬水稻旱种”和“豫林一号”泡桐良种是我省近年研究成功的两项重要科技成果。“麦茬水稻旱种”,不育苗,不插秧,省工省水。在获嘉、武陟等县近年示范推广面积万亩以上,平均亩产500—1000斤,比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来源及产量中籼糯也叫申粘糯(原代号TH16—5,系谱号80—30—2—1)是信阳地区农科所1980年从红早糯中系统选育而成。1983年进入糯稻品系鉴定试验,亩产546.9公斤,比对照种红早糯增产15.89%。1984年信阳地区农科所糯稻品种比较试验,亩产343.4公斤,比对照种红早糯增产32.9%(均于8月30日倒伏),达到极显著水平。同年在豫南农专试种0.507亩,在4月28日播种,6月16日麦茬稻移栽的长秧龄58天的情况下,亩产408.9公斤。1985年豫南稻区区试结果,13个参试单位,平均亩产474.9公斤,比对照  相似文献   

15.
<正> 新蔡县属淮北平原区。耕地面积129.4万亩,其中低洼易涝地44.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4%。多年来,其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高粱等,水稻种植面积仅1—2万亩。全县秋粮平均(1979—1987)亩产91.2公斤,其中水稻亩产量为200—400公斤。低洼易涝区,由于降雨量大,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繁严重。秋粮产量低而不稳。1986年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常规水稻组与新蔡县稻改办公室协作开展  相似文献   

16.
雷山县海拔1300米以上高寒地区水稻生产常年受倒春寒和秋风危害,平均单产水平300公斤/亩左右,2011年引进粳型杂交稻"滇杂31"试验2.3亩,平均亩产507.3/公斤,2012年扩大示范568亩,平均亩产516.1公斤,且表现耐寒强,适应性广,抗倒伏,抗病虫害。通过试验示范,归纳了该品种在高寒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合理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协调土壤、气候、水、肥等综合因素,加强管理措施,争创水稻高产,使水稻亩产超过800公斤。大洼区是水稻种植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辽宁省水稻亩单产较高的稻区,近几年的水稻平均单产达到650公斤左右,全区各乡镇涌现出一大批的高产典型户,亩产平均在750公斤以上。如何挖掘水稻增产的潜力,下面根据水稻生育规律、品种、气象,栽培管理等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归纳总结如下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1基本情况浙江省西红花—水稻轮作模式应用面积60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建德、淳安、遂昌、缙云、开化、海宁、安吉、吴兴、定海、天台、三门等地,一般西红花种球亩产600-750公斤,花丝(干品)0.65-0.8公斤,球茎和花丝平均亩产值2.6万元,高的超过3万元,亩净收入2万元以上。接茬种植一季水稻,亩产稻谷600公斤,产值1980元,净收入1000元,西红花水稻轮作,亩净收入超过2万元。该模式稳粮增效,是一项"万元钱,  相似文献   

19.
<正> 麦茬水稻旱种,就是在收麦后即在地里施入肥料,耙松表土,把浸种后晾干种皮的种子直接播种.浇蒙头水引苗,实行间歇灌溉种稻法.1981年水稻旱种法在我县发展到6个公社和辉县的三个公社,示范面积391亩.该年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274.3毫米,日照683.4小时,比历年同期降水少115.3毫米,日照少157.9小时.在这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我县196亩麦茬水稻旱种田平均亩产493.1斤,比玉米亩产367斤增产25.6%.冯庄公社职庄大队第8生产队常规育苗插秧水稻每亩投工24个,平均亩产542斤;旱种30亩,每亩投工11个,平均亩产536.7斤.其中11亩灌水8次,亩产达到756.4斤.经过几年的试验和  相似文献   

20.
麦茬稻亩产600kg关键技术耿得亮,杨新文(封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封丘453300)封丘县司庄乡关帝庙村村民李忠,1995年种植水稻4.5亩,总产稻谷2750kg,平均亩产611kg,其中1.75亩总产1198.8kg,平均亩产685kg,创全县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