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栗疫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疫病是侵染枝干的病害,传播途径是伤口,有的栗园发病率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板栗产量。其发生原因与环境因子和管理技术有密切关系。整地改土、合理施肥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可减少发病或不发病。  相似文献   

2.
板栗枝干病害是板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我省部分栗园由于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导致树势衰弱,板栗疫病(Cryphonectriapa rasitica)、枝枯病(Coryneum kunzei)、细枝溃疡病(Fusicoccum castaneae)、墨迹枝枯病(Mdanconium atrutn)、膏药病(Septobasiditum spp.)等十余种枝干病害严重发生,部分栗林因病枯死  相似文献   

3.
华山松腐烂病是华山松林的主要病害,据调查,会泽县华山松林分平均受害率高达71.5%,为了及时防治核病害,对林分所处的海拔高,坡向,坡位,林分结构,林分郁闭度,树龄,树皮含水率等因子下的感病感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腐烂病是华山松林的主要病害,据调查,会泽县华山松林分平均受害率高达715%。为了及时防治该病害,对林分所处的海拔高度、坡向、坡位、林分结构、林分郁闭度、树龄、树皮含水率等因子下的感病情况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海拔2700m以上地段的林分发病重;西坡比东坡发病重;丫口比山脚严重;纯林比混交林发病率高;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的发病重;树龄在10年以上发病严重,受其他病虫危害的比未受危害的严重。  相似文献   

5.
影响板栗膏药病发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对板栗膏药病与有关因素关系的调查发现:板栗品种、树龄、地形、蚧虫数量等因素对病害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在不同品种中,粘底板感病最轻,感病指数为32.2%,而浅刺二水早感病最重,感病指数达88.9%;在不同树龄中,4年生以下的板栗膏药病发生程度较轻,感病指数为7.8%-17.7%,而13-20年生的板栗感病较重,感病指数高达88.9%;在不同地形中,山洼栗园感病较重,感病指数为49.23%,而山坡上感病较轻,感病指数为41.2%。此外,还研究了林分密度、管理方式等因素与板栗膏药病发生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可为膏药病的科学、有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影响板栗产量的主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安徽省板栗主要产区全椒、舒城和广德等地板栗产量与立地条件、管理等级等因素关系的调查研究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板栗产量与土层深度、管理水平、树龄、郁闭度以及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的关联度最大;与全氮含量、pH值、碱解氮、密度的关联度次之;与速效磷、土石比的关联度最小。指出了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灰色关联以及各因子关系的分析,抓住与产量密切的主导的因子,可有效的提高板栗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样地取样法,调查了滇东北地区细梢小卷蛾Rhyacionia leptotubula的分布危害情况,并初步研究了其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细梢小卷蛾在滇东北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主要分布区均有分布,以会泽县与昭通市昭阳区危害较为严重.在6个林分因子中,细梢小卷蛾危害与海拔高度、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坡向、树龄、郁闭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萧氏松茎象的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萧氏松茎象(Hylobitejus xiaoi)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环境因子中的树龄、林分组成、树高、胸径、郁闭度、坡位、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9个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虫株率与马尾松树龄、林分组成、坡度三个因子有显著的差异,而与树高、胸径、郁闭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等因素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湖北林业科技》2017,(6):88-90
<正>板栗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主导因子土肥水直接影响板栗的生存生长,因此在板栗的栽培过程中要注重土肥水的管理,给板栗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达到板栗高产穏产优质的目的。1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主要指栗园的土壤改良、栗园间作、树盘管理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1.1栗园的土壤改良尽管板栗耐瘠薄,但为了获得优质高产,必须经常对栗园进行改良,目前湖北的板栗产区对栗园  相似文献   

10.
生存着的林分与树木的生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在外貌上表现在树冠的郁闭上,所谓郁闭度就是相互邻近的树木,侧枝互相接触的程度. 郁闭度是林分特征的表现. 郁闭度的变化依赖于树龄、树种对光的要求、土质、风的影响和其他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