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7月8月.广东省深圳大鹏湾和惠州大亚湾近岸海域先后暴发了赤潮事件。赤潮主要集中在惠州大亚湾澳头渔港海域、东升至坝光网箱养殖区和深圳大鹏湾盐田渔港至南澳附近海域。赤潮带呈带状或片状分布,宽均约3公里左右,长4-7公里不等。赤潮带海水颜色从浅到深依次为砖红色、红褐色和褐色,若船只驶在赤潮带上,船尾浪花会散发出耀眼红色。澳头渔港海域的赤潮带由于靠近渔港。赤潮带上漂浮着死鱼和白色泡沫,并伴有浓烈腥臭味。8月18日赤潮开始消退,赤潮带海水颜色逐渐变浅,同时产生絮状物和泡沫。8月25日,海水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赤潮在发展和消亡期间均未对当地海洋相关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士虎  吴建新  李庭古  朱明  郑伟 《水利渔业》2003,23(6):38-39,54
赤潮危害性主要在于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并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赤潮与渔业     
本文介绍了赤潮对渔业的危害和我国沿海赤潮生物种类、概述了赤潮产生的环境条件,探讨了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业防止赤潮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厦门同安湾2003年5月28日至7月21日以地中海指管藻为主的硅藻赤潮的跟踪监测,研究了赤潮发生前后,海域水环境中水温、盐度、pH值、DO、COD、无机氮(D IN)、活性磷酸盐(PO4-P)、叶绿素a含量与赤潮种群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次赤潮发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水中丰富的无机氮和PO4-P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营养基础,适宜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可能是诱发硅藻赤潮的原因之一,海水中PO4-P则是硅藻赤潮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海水中DO含量变化可作为赤潮预报的主要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5.
赤潮又称红海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或原生动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赤潮生物决定的,’赤潮发生时水色不一定是红色的,它是一种对海水养殖有着巨大危害的生态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赤潮的成因、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及赤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赤潮现象及其对养虾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一些单细胞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并高密度集中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称为“赤潮”。赤潮的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现红色,不同的赤潮生物种群所引起的赤潮颜色也不相同,但在赤潮盛期一般都伴随着明显  相似文献   

7.
赤潮乃植物浮游生物异常增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 60年代以来 ,日本发生赤潮有次数增加 ,成因多样化及地域扩大的趋势。特别是近岸海域的赤潮造成养殖鱼贝类大量死亡 ,给水产业带来很大的危害。1 赤潮的定义及成因生物赤潮现象由古而来 ,但定义并不明确 ,各有其说。 1 966年召开的有关赤潮研究会上才正式将赤潮的定义定为“赤潮即海水中微小生物 (主要是植物浮游生物 )异常增殖 ,引起海水变色现象的总称”赤潮并非一定为红色 ,按浮游生物的种类可呈褐、绿等各种颜色。对水产生物鱼贝类也并非一定有害 ,也有无害的赤潮。有关赤潮中应有多少…  相似文献   

8.
赤潮的简介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相似文献   

9.
赤潮是由于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与遇上适宜的温度、风向、光照等条件(外因),使海水中一些单细胞浮游植物藻类迅速急剧地繁殖起来。近些年赤潮的发生日益频繁,分布地域越来越广,几乎世界各大洋都有发生,而且发生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赤潮对养虾业的危害是很大的。第一,由于藻类暴发性繁殖,消耗掉海水中的溶解氧,所以赤潮发生后期,引起海水缺氧,使虾窒息死亡。第二,藻类分泌一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以来秦皇岛海域爆发褐潮,赤潮种是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2017年8月对秦皇岛北戴河海域进行了海域调查,探讨和分析了秦皇岛海域抑食金球藻赤潮爆发期间的海水环境因子,主要分析海水重金属分布特征,并对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影响分析。赤潮期间整个调查海域大部分区域重金属含量符合海水一类水质标准。褐潮爆发区域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较其他海域偏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赤潮的暴发给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这个问题的矛盾在于赤潮带来的海水水质的恶化与海产品的人工养殖和育苗工作的正常进行的不可调和性,如何获得良好指标的海水和保证人工养殖育苗正常进行成为摆在广大海水养  相似文献   

12.
浅谈赤潮对养殖业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位琅 《科学养鱼》2002,(11):45-46
赤潮(Redtide),又称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引起一定范围一段时间的海水变色现象。近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入海污染源逐年增多,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渔业自身污染也在不断上升,养殖环境恶化,海域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海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赤潮灾害不断发生,不仅给海水养殖业、捕捞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应控制污染源头,加强赤潮的监测,控制赤潮的发生。一、赤潮及赤潮生物据统计,分布在我国的赤…  相似文献   

13.
赤潮微藻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海水和沉积物中赤潮微藻及其孢囊分离的一般步骤,重点描述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预备培养和赤潮微藻分离的常用方法,以期能对赤潮微藻分离工作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4.
预防罗源湾赤潮的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源湾是一个腹大口小的内湾,是我省海水养殖的重要基地,由于养殖品种布局不合理,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海水富营养化,容易造成赤潮。本文作者通过调查、查阅有关资料,就合理开发罗源湾、预防赤潮的发生提出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发生暴发性增殖或高度集中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叫赤潮生物.发生赤潮时如果只有一种赤潮生物占绝对优势,称为单相性赤潮,如果两种生物共存占优势,称为双相型赤潮.  相似文献   

16.
吴琴瑟 《海洋与渔业》2009,(8):45-46,17
随着近海局部海域环境条件的变化,海水中某些微小生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繁殖,而形成赤潮。近年来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其中1998年-2002年的5年间发生赤潮221起。而2007年我国海域发生赤潮82次,累计发生面积约11610km^2,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6000万元。这些赤潮多数发生在近海港湾、给沿海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广东近年来对水域环境进行不少保护措施,但近海水环境并不乐观。因此,为了确保海洋渔业减少损失,我们要了解赤潮形成原因,对渔业的影响,及防范措施,采取有效的对策,尽量减少对国民经济和人民健康生活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赤潮对日本养殖业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日本濑户内海1972年至1984年和西海岸1985年至1992年赤潮对海水养殖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给出了发布赤潮注意报和赤潮警报期间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赤潮是一种由于局部海区的浮游生物突发性地急剧繁殖并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海水颜色异常和发臭现象。赤潮,顾名思义是红色的。但实际上,赤潮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这要看引起赤潮的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或砖红色,由某  相似文献   

19.
防止赤潮新装置 日本鹿儿岛建设会社研制出一种能在夏季防止赤潮的装置,这种装置利用波浪动力使海底海水上升循环从而防止赤潮。 本装置是能随波浪波动而伸缩的具双层构造的扬水管,直径50cm,长1Om。上部装有浮标露出水面,下部以自重直立固定于海底。扬水管随波浪的上下波动而伸缩,并利用特殊阀门把底层海水吸到海面接触空气。该装置能经常使海水循环,补给大量氧气,从而防止赤潮。在波高5m的情况下,每日循环480吨海水。1台装置能净化50m~2海域。1台价格1000万日元。  相似文献   

20.
赤潮是局部海区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的异常增殖,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发生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给海洋渔业、沿海滩涂的海水养殖带来严重的损失。射阳县近两年来,虽然发生了三次较大水域范围的赤潮,但由于监测站的同志及时发现并跟踪其活动变化情况,采取了抢水、关闸、保证措施,使射阳县的万亩对虾没有受到赤潮的危害,连续两年获得丰收。今年可产对虾1400吨以上,实现单产,总产超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