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两系、三系杂交组合及其父本为材料,用14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头季稻齐穗期剑叶光合产物的分配及其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头季稻齐穗期剑叶光合产物80%~90%分配到穗部,10%~20%残留于叶、茎,且主要残留在剑叶中,仅5%左右残留在茎鞘中,茎鞘各节间残留量一般表现为倒1>倒2>倒3>倒4的趋势,倒2以下节间贮藏的光合产物占茎秆总量的1/3~2/3,品种(组合)间差异较大;(2)稻桩贮藏光合产物的52%~70%转运至再生稻体内,且分配至穗部的最多;(3)头季稻成熟期残留在茎鞘中,特别是倒2以下节间中的光合产物越多越有利于再生稻产量的提高;(4)本试验条件下,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是穗粒数。可见,选用穗粒数多、成熟期残留在茎鞘,特别是倒2以下节间中的光合产物较多的品种进行再生培植,有利于获得再生稻高产。  相似文献   

2.
用~(14)CO_2饲喂杂交籼稻威优35功能叶,研究光合产物在体内的运转。结果表明,源叶光合产物的输出及库(幼叶或谷粒)同化物输入的百分率(v)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极显著地符合回归方程v=V[t+k)/[K_m+(t+k))。在分蘖期,主茎顶部完全展开叶可输出66%~79%的~(14)C-光合产物;低钾处理使源叶输出潜能和速率下降,过量钾处理加快光合产物输出速率;未展开的幼叶可输入28%~59%的~(14)C-光合产物,低钾不仅降低输入潜力,且使输入延迟。在灌浆期,剑叶可输出83%~97%的光合产物,其中77%~88%运往谷粒;低钾处理延迟光合产物输出时间,降低输出速率;过量钾处理降低输出潜力,但提高输出速率;低钾处理还降低同化物输入谷粒的比例和速率,过量钾处理降低同化物输入谷粒的比例,但提高输入速率。所以,从总体上看,低钾和过量钾处理都不利于新固定的同化物在体内的运输。  相似文献   

3.
利用14 C示踪方法研究胁迫后复水对14 C 光合产物从苹果结果树叶片的输出及其在体内的分配影响。结果表明 ,胁迫期间14 C 光合产物合成和输出量均减少 ,同化物向枝、干的分配率增加 ,向新梢 (幼叶 )和果实的分配率下降 ;胁迫后复水 ,同化物的合成和输出均较胁迫条件下改善 ,但仍未完全恢复到充分供水的水平 ,同化物优先运往新梢 (幼叶 ) ,果实未获得较多的同化物。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胁迫对小麦光合产物输配影响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示踪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3种重金属离子 (Cu2 +、Cd2 +和Hg2 +)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光合产物输配影响。结果表明 ( 1 )Cu2 +、Cd2 +和Hg2 +能明显使小麦倒一叶光合产物输出速率常数k10 随其胁迫浓度的增大逐步减小 ;随Cu2 +、Cd2 +和Hg2 +胁迫浓度的升高 ,小麦倒二叶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常数k10 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表明重金属胁迫能影响小麦叶片光合产物从叶内的输出。 ( 2 )较低浓度 ( 50mg L)的Cu2 +、Cd2 +就使小麦倒一叶和倒二叶k2 1和k12 大幅度降低 ,尤其当Cu2 +浓度达 1 50mg L时 ,k2 1和k12 均等于零 ;1 0 0mg L的Hg2 +胁迫使倒一叶k2 1和k12 大幅度降低 ,50mg L的Hg2 +胁迫也使倒二叶k2 1大幅度降低 ,表明重金属胁迫能影响小麦叶片光合产物在叶内的分配代谢。 ( 3 )Cu2 +、Hg2 +和Cd2 +能明显抑制光合产物向根系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ABA对水稻花后剑叶光合产物输配作用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浩  龚荐  罗时石  葛才林  马飞 《核农学报》1996,10(4):244-250
运用示踪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 ABA 涂稻穗及剑叶后,剑叶中几种光合产物的变化,发现 ABA 涂稻穗后,能抑制剑叶中暂不输配物质的形成,对可输配物质的形成与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具促进作用。ABA 涂剑叶后,对暂不输配物质、结构物质与呼吸消耗具抑制作用,对可输配物质的形成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史建君 《核农学报》2002,16(6):382-386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95Zr在茶树 土壤系统中的迁移与分布动态研究 ,并应用库室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各分室的拟合方程。结果显示 :1 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的95Zr主要集中在茎秆中 ,且茎秆中的95Zr比活度随时间呈缓慢增加 ,并在一段时间后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其余各部位的比活度较低 ,大部分接近于本底水平 ,表明95Zr被茶树茎皮部吸收后不易在其体内迁移、输运 ;2 喷施进入土壤中的95Zr主要滞留在表层 ( 1~ 5cm)土壤中 ,占总量的 98 9% ,表明95Zr被表层土壤吸附 ,不易随渗流水向下迁移 ;3 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茶树和土壤中95Zr比活度的消长动态拟合方程分别为Ct(t) =9 2 3 60 ( 1 -e- 0 14 59t)和Cs(t) =486 84( 0 1 4 58-0 0 0 0 0 82e- 0 14 59t) ,经方差分析 ,表明回归方程较好地反应了95Zr在茶树 土壤系统中的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7.
辐照大蒜抑制发芽的部分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云堂 《核农学报》1999,13(6):330-338
本文对辐照大蒜抑制发芽的部分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低温( - 2 ±1 ℃) 贮藏能延长大蒜的适宜辐照期,冷藏至当年底出库辐照,仍然具有良好的抑芽效果;冷藏至翌年3 月辐照,其抑芽效果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在大蒜适宜辐照期内,辐照后冷藏与冷藏后再辐照的抑芽效果一致;但冷藏时间过长( 至翌年3月) ,辐照的抑芽效果不如先辐照后冷藏的效果好;3辐照大蒜幼芽及芽鞘褐变的主要原因是贮藏温度过高引起的,而在低温条件下( - 2 ±1 ℃) 贮藏不会产生褐变;辐照大蒜、辐照后冷藏大蒜和冷藏后辐照大蒜进入常温贮藏后,幼芽及芽鞘很快就会产生褐变。  相似文献   

8.
小麦主茎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蘖期主茎与分蘖间联系密切,主茎光合产物主要用于主茎叶片、分蘖和根系的生长。本研究3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徐州26主茎运送到分蘖Ⅰ和Ⅱ的光合产物比例分别为6.15%和5.92%,显著高于9559的4.38%和3.84%;随着生育进程,主茎和分蘖之间较为独立,光合产物在主茎和有效分蘖间的运转比例降低,供试品种间光合产物分配比例的差异缩小。拔节期主茎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自身茎鞘的生长;抽穗期主茎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自身茎鞘及穗的生长;至成熟期,主茎功能叶片在抽穗期合成的14C-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到自身的茎鞘、颖壳及籽粒中,且籽粒分配量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9.
蘑菇辐照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超  徐宏青  王宏  蔡健 《核农学报》2003,17(5):363-366
使用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双孢蘑菇 ,抑制双孢蘑菇的后熟作用 ,辐照后在蘑菇破膜、开伞、褐化、腐烂、鲜重损失等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用 1 2kGy的辐照剂量 ,结合 4℃的低温贮藏能使双孢菇保鲜贮藏 30d左右  相似文献   

10.
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株受白背飞虱为害后 ,感虫品种 (TN1和汕优 6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 (N2 2 )明显 ;汕优 63和N2 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 (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 ,TN1品种在为害 5d时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 ,而在为害 1 0d时显著下降 ;感虫品种受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 ,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铝及一些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以期为酸沉降区茶园管理提供资料。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铝浓度的增加,茶树根、茎和叶中铝含量增加,在适度浓度外源铝处理下,模拟酸雨促进茶树根、茎和叶对铝的吸收与积累,高酸高铝则抑制茶树各器官中铝的积累。外源铝促进茶树根、茎和叶对磷、铜和铁的吸收与积累,促进茶树茎和叶对钾的吸收与积累,对茶树根中钾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外源铝抑制茶树根对钙、镁和锌的吸收与积累,但不影响它们在茶树中的运输,茎和叶中含量增加。模拟酸雨对茶树根和茎中磷含量没有明显影响,pH4.5的模拟酸雨有利于茶叶磷的积累,模拟酸雨对茶树根、茎和叶中钾、钙、镁、铜和锌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无外源铝处理下,模拟酸雨降低茶树根系中铁的含量,对茎和叶中铁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外源铝处理下,模拟酸雨明显降低茶树根、茎和叶中铁的含量,并且外源铝处理浓度越高,模拟酸雨对根、茎和叶中铁含量的降低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树冠微域环境对茶树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树冠微域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影响,改善植物树冠环境可提升收获对象的品质。因此茶树的生长特别是其碳氮代谢及茶叶品质可能会受到树冠微域环境影响,本文拟通过覆盖遮荫的方式人为改变茶树树冠微域环境,以探明树冠微域环境对茶树碳氮代谢等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在茶树树冠面上分别覆盖光热透过性能不同的三种遮荫材料,人为改变茶树树冠面的微域环境,以不覆盖为对照,比较不同树冠微域环境条件下树冠面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及光合速率等的差异,并通过氨基酸组分分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中碳氮初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以比较树冠微域环境变化对茶树碳氮代谢及茶鲜叶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茶树树冠面经三种光热透过性能不同的遮阳网在蓬面直接覆盖后,茶树新梢的生长小环境及碳氮代谢均发生了变化: 1)树冠面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及叶片温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覆盖隔热网的降温效果最好,降温幅度最高可达3.1℃;覆盖银色网在早晚有较好的降温效果,降温幅度可达1.6℃,但在12时、14时和16时未有明显的降温效果。而覆盖黑网后早晨的树冠面空气温度与叶片温度却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且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黑网下的两种温度与不覆盖比表现出了波动现象。2)茶树被覆盖后,其净光合速率表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其中黑网覆盖处理与不覆盖处理均在中午12点左右出现一个低谷,出现了午睡现象,而银色网与隔热网覆盖处理没有表现出午睡现象;覆盖后茶树叶片胞间CO2浓度较不覆盖表现出升高趋势,其中以隔热网处理为最高。3)在高温强光季节对茶树进行适度遮荫覆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氮代谢,减弱茶树碳代谢,改善各季茶树新梢的品质。主要表现为茶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氨基酸组分如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也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茶新梢中总碳含量及茶多酚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总碳、C/N、茶多酚含量等显著降低,儿茶素组分降低但儿茶素品质指数增加、苦涩味指数降低;三种茶树微域环境中,隔热网覆盖的树冠环境对茶叶品质提升方面效果最明显。4)与不覆盖相比,茶树新梢产量表现出了降低的趋势。【结论】通过遮荫覆盖等方式调控茶树树冠微域环境会影响茶树碳氮代谢等生理活动、提高茶鲜叶品质,但茶鲜叶的产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pH偏高(>6.5)的棕壤幼龄茶园中,茶树容易发生失绿黄化病症,严重影响了新建茶园的成园速度。为了探明该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了茶园土壤pH、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N、Mg、Fe、Mn、Cu和Zn肥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N含量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并不能使上部新梢转绿。新梢黄化叶中Mn、Cu元素含量显著低于茶树叶片正常范围的低限值,是导致其叶片黄化的原因;叶面喷施含Mn、Cu元素的肥料能有效防治幼龄茶树新梢的黄化。导致茶树Mn、Cu缺乏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用 ̄(14)C示踪法研究了杉木光合产物的分配和杉木根系的分泌物。结果表明,杉木饲喂 ̄(14)CO2后1天,光合产物大部分滞留在叶中,只有27.38%从叶中输送到新梢、主枝、根和侧枝中,标记后3天,光合产物分配率仍以叶为最高,但所占百分比下降,而主枝、新梢、根和侧枝的分配率相应地有了增加,至标记后22天,光合产物的分配率以新梢为最高,其次为根,叶退居其后。杉木光合产物输送到根部后,可很快转化为分泌物并排出体外,其分泌量在标记后第4天出现峰值,此后 ̄(14)C分泌物量不断下降。杉木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以糖类为最多,其次是有机酸,氨基酸居第三。  相似文献   

15.
氟对茶树生长、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与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添加氟浓度为0~200 mg/kg对茶树生长、叶片生理生化指标与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茶树的氟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随氟处理浓度增加,茶树的生长、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均受到明显抑制; 福鼎大白茶的SOD、CAT和POD活性均随氟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名山白毫的3种酶活性则受到明显抑制。2个品种的新梢中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也随施氟浓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茶叶品质降低,表明氟可能抑制茶树儿茶素的合成代谢和氮素代谢。茶树的氟累积量也随着土壤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器官的氟含量(y)与土壤中添加的氟(x)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茶树的聚氟能力依次为叶片>新梢>枝条>茎>根,叶片是氟累积的主要器官。福鼎大白茶耐氟、抗氟的能力明显强于名山白毫,但氟积累能力则低于名山白毫。  相似文献   

16.
辐照降解绿茶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Coγ射线辐照降解茶叶中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经5kGy辐照后,分别喷施过2种农药的茶鲜叶中,甲氰菊酯的降解率为7.3%,溴氰菊酯为14.7%;加工为成茶后的绿茶中甲氰菊酯的降解率为2.2%,溴氰菊酯为12.1%。甲氰菊酯在茶鲜叶中的辐照降解率比在绿茶中高5.1%,溴氰菊酯在茶鲜叶中的辐照降解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氮的供应对木本固氮植物杂交相思树适应镉环境胁迫及其生物修复能力的影响,可为有目的地进行相思树栽培提供施肥依据。【方法】以杂交相思树 (Acacia mangium × Acacia auriculiformis) 为试材进行了盆栽试验。Cd2+ 设3个水平(0、30、60 mg/kg),在Cd2+ 30 mg/kg的基础上设施尿素2个水平(0.4、0.8 g/kg) ,共5个处理。研究了杂交相思幼苗的干物质、氮(N)、磷(P)、钾(K)、镉(Cd)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Cd2+ 胁迫显著抑制了杂交相思幼苗根、茎、叶和总干物质的积累,限制了N、P、K等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杂交相思Cd转移系数为0.044~0.224,根Cd含量明显高于茎和叶,并且根部Cd累积能力要大于地上部;但Cd2+ 60 mg/kg胁迫下,杂交相思通过向地上部分转移Cd以更好地适应强胁迫环境。Cd2+ 30 mg/kg胁迫下,高氮 (0.8 g/kg) 较低氮 (0.4 g/kg) 更显著地促进了茎、叶和植株总的P、K积累,而低氮更有效地增加了根的N、P、K积累量;高氮较低氮更显著地提高了茎、叶干重以及干物质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低氮则提高了根干重以及干物质在根中的分配比例和根冠比;Cd2+ 胁迫下施氮显著促进了杂交相思对Cd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Cd转移系数;低氮更显著地促进了根、叶和总Cd的积累,高氮更显著地促进了茎Cd的积累及Cd在茎、叶中的分配比例。【结论】Cd2+ 胁迫下杂交相思通过改变干物质及N、P、K、Cd积累和分配规律以及提高N、P和K利用率的方式,保证根系生长,以更好地适应胁迫环境。低Cd2+ 胁迫下 (30 mg/kg),施氮可缓解杂交相思由镉胁迫所引起的对N、K吸收的抑制,促进杂交相思各器官干物质以及N、P、K、Cd的积累。低施氮量 (尿素 0.4 g/kg) 促进相思树生长的效果更佳,高施氮量 (尿素 0.8 g/kg) 促进Cd向地上部的运转,提高其对Cd生物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Tea is an evergreen shrub, and tea bushes (plants) are periodically pruned at 3-year intervals. This practice generates tons of pruning litters (leaves and stems) in tea gardens. In spite of availability, the hard nature and slow decomposition rate limit the use of pruning litters as soil amendments. In this study, an attempt was made to cycle pruning litters in shredded form to evaluate their effect on young tea plant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shredded prunings were decomposed in soil within study duration and enhanced nitrate-N content in the soil.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different parameters like plant height, biomass weight, and N uptake were enhanced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suitable combinations of pruning litter and urea in the soil. Based on this study,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application of shredded prunings had potential to replace up to 15% of recommended urea during tea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9.
茶树对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态氮的吸收与运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亚热带茶树能否直接吸收利用分子态可溶性有机氮,探讨茶树吸收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氮后的运转特性差异。【方法】 采用13C、15N双标记甘氨酸、15N标记硫酸铵和15N标记硝酸钾为同位素示踪剂,采用茶树(黄金桂)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同位素示踪盆栽试验,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茶树植株地上和地下部的13C、15N丰度。【结果】 供试土壤施用13C、15N双标记甘氨酸态有机氮后,2 h和6 h茶苗地下部和整株中的13C增量/15N增量比值均接近于1:1的理论值;2 h和6 h茶苗地上部未检出13C增量,而72 h地上部13C增量达0.284 μmol/(g,DW);施用铵态氮2 h、6 h和72 h茶苗地下部、地上部和整株中的15N增量均极显著高于施用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施用铵态氮6 h茶苗地上部15N增量/地下部15N增量比率分别比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的比率高34.7%和65.0%,72 h茶苗地上部15N增量/地下15N增量比率分别比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的比率高88.6%和133.0%,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 黄金桂茶苗具有从土壤中直接吸收利用甘氨酸分子态有机氮的能力,但吸收量不及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可溶性分子态有机氮可以从茶树根系运转至地上部;不同形态氮素在茶树植株体内的迁移能力高低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甘氨酸态氮,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可溶性有机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凤凰单枞茶树对土壤中铬和锰的吸收规律,为综合防治茶园土壤Cr和Mn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粤东揭阳市揭东县宝山茶园凤凰单枞茶树和土壤进行采样,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茶叶、茶茎和茶根中Cr和Mn的含量,并采用乙酸提取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酸可提取态Cr和Mn的含量。[结果]茶树各器官Cr含量由高到低分布情况依次为:茶根>茶茎>茶叶;而Mn含量分布情况依次为:茶叶>茶茎>茶根。茶叶中Cr和Mn含量与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r和Mn呈显著正相关性,茶茎中Cr含量与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r也呈显著正相关性;茶叶、茶茎和茶根中的Cr含量均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茶根中的Mn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性,茶叶中的Mn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通过调节土壤酸可溶解态Cr和Mn,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从而控制茶树吸收Cr和Mn的量,可以达到防治茶叶重金属污染,提高茶叶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