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郭小芹  刘明春  曾婷  韩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85-1387,1426
基于5个气象站点3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近10年的水资源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0年石羊河流域增暖明显,上游年降水量显著减少,石羊河主干流径流量呈季节性变化;地下水位趋深,北部荒漠地区持续下降;水资源总量以0.8809亿m3/a的速度减少,且对降水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对温度的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羊河流域东部武威市2010—2013年人工增雨资料和同期民勤县青土湖生态环境变化相关数据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雪对石羊河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出人工增雨雪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气象条件,提出人工增雨雪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周伟达 《乡村科技》2019,(16):112-114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中长期径流预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下发的水资源通用调度软件中的模型管理系统,开展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度的模型构建工作。运用水资源调度通用软件模型管理系统,构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概化图,配置和率定模型参数,并运用所构建模型对流域汇水区的来水以及灌区、行政分区等用水单元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并进行流域供需平衡计算,最终制订流域年调度计划。计算结果表明,构建的石羊河流域模型管理系统可以满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度需求,可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度计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熵的石羊河流域降雨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信息熵研究石羊河流域的降雨时空变化,为合理开发该流域的水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边际熵研究月、季和年时间序列的变化,用分配熵和强度熵分别研究降雨量和降雨日数的年内和年代(10年)分布,依据石羊河流域8个气象站1959-2008年的逐日降雨观测资料,对不同降雨时间序列的时空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石羊河流域降...  相似文献   

5.
根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运用AHP法,依据流域内各指标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等方面,对该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脆弱性G=3.12,水资源处于中等脆弱状态。其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分别为1.00、3.16、4.17,其中自然脆弱性对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脆弱性影响最大,符合流域水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对改善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保障西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HP理论与Delphi方法建立了适合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0.3937。通过研究可以合理评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各要素与生产系统各要素的协调程度,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循臻  贾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98-10100
根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运用AHP法,依据流域内各指标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等方面,对该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脆弱性G=3.12,水资源处于中等脆弱状态.其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分别为1.00、3.16、4.17,其中自然脆弱性对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脆弱性影响最大,符合流域水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进  黄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97-10199,10352
介绍了气候变化、人类利用水资源对石羊河流域的影响,并以史为鉴,考查了石羊河的变迁;最后,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揭示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根源,这是近年来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研究的新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对石羊河流域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水资源约束条件,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和流域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若按照现有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进行农业生产,石羊河流域农业发展呈弱可持续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蕾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342-344
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退化,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建立水资源总量模型,以及对流域水资源宏观规划、统一管理等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层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石羊河流域发展水平、发展协调性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发展水平得分47.0分,说明流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尚低;流域发展的协调性得分33.5分,表明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得分为41.3分,处于不可持续开发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2.
借助数理统计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omposite index,CI),根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对石羊河流域近50a的干旱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统计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各时段的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发生的频率、覆盖范围和强度和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多年平均日数.分析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四季干旱发生频率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四季中,夏季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冬季频率最低;极小值都在乌鞘岭,极大值略有不同:春、夏、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极大值在民勤,秋季极大值在武威.(2)石羊河流域有大范围干旱发生的年份夏季和秋季较多分别有22 a、11a,冬季最少只有4a.(3)石羊河流域不同等级干旱日数总体上呈现夏季多冬季少、北部多南部少的规律,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负相关性.(4)干旱发生成因除了主要受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到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干旱特征制定相应抗旱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NDVI的季节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ASA提供的逐月合成的石羊河流域2007年MODIS-NDVI数据,配合气象台站资料,分析了该流域NDVI季节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NDVI季节变化与植被的生物学特性、物候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异性,表现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季节变化显著,中部走廊平原温凉干旱区季节变化明显,北部温暖干旱区除少数绿洲外季节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是武威盆地的主要天然屏障。近半个世纪来,在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退化的共同作用下,石羊河下游水质变差、流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严重制约石羊河下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发掘石羊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认为民勤生态环境治理应以治水为主:(1)结合中国现有政策,加快发展建设石羊河中游地区节水型农业,以保证下游充足的水量;(2)严格控制打井开采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3)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以保证河流流量及河道畅通。希望通过以上方案力争使民勤绿洲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优化出石羊河流域主导作物适种优劣顺序,为流域综合治理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借鉴.以流域种植作物为研究对象,以作物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基于综合效益的主导作物优化顺序模型,优化提出石羊河流域主导作物种植顺序.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作物综合效益优先种植顺序为:洋葱、籽瓜、小麦、玉米、辣椒、棉花、茴香、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0—2017年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地年负积温,并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方差分析周期法、累计距平和信噪比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负积温与气温和冻土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天气系统的影响,石羊河流域负积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负积温平均和极值为绿洲平原区高于荒漠区,荒漠区高于山区。负积温正常年份最多,概率在60%以上,依次向两端迅速递减。年、年代负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古浪升高趋势最明显。年负积温的时间序列存在7~9 a的准周期变化,古浪负积温在1986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他各地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各地负积温初日、终日、负积温期有一定的差异,最早负积温初日(2003年8月15日)和最迟负积温终日(1986年6月26日)均出现在天祝,负积温期最长258 d(1972年)在天祝,最短100 d(2001年)在民勤。石羊河流域年负积温与年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负积温的升高与年温度的上升具有较好的同步性。石羊河流域冻土的变化对负积温的响应敏感,负积温每升高100 ℃,冻土日数减少6.2 d,平均冻土深度减小4.5 cm,最大冻土深度减小6.9 cm。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法,分析广西西江流域未来10年不同情景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在假设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40%的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小用水量情景下,除南宁市水资源短缺外,其他地区水资源均可承载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最大用水量情景下,贵港市也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状况,但西江流域整体水资源盈余,西江流域水资源基本能够承载其社会经济、人口发展规模。因此,广西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的前提是提高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近55年来河西走廊农业水热资源变化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热资源影响巨大,评估其潜在影响可为制定未来区域农业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河西走廊13个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1960-2014年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水热资源时空变化特征与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来,河西走廊≥0℃起始日期以1.8 d/10 a的趋势提前,作物生长期内平均温度、≥10℃积温和生长期持续天数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0 ℃/10 a、77.1 ℃/10 a和2.8 d/10 a,≥10℃积温超过3 000℃和生长期天数超过170 d的地区已经扩展到疏勒河流域和黑河流域大部以及石羊河流域的北部;生长期日照时数也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达9.0 h/10 a;作物生长期内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以及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区域干旱状况并未得到缓解。总体上看,河西走廊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以“气温升高、热量改善、日照增加”为主要特点,这一变化有利于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条件,为扩大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和进行粮饲作物周年复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