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卵巢处于第Ⅱ期的雌性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随机分成4组,即恒量注射激素组、梯度注射激素组,对照组(注射0.7%生理盐水)和空白组;恒量组和梯度组注射HCG和鲤鱼脑垂体(CPE)且激素总量一致.测定鳗鲡发育过程中卵巢、骨骼,肝脏、肌肉中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肝脏中蛋白质含量下降,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个组卵巢中蛋白质含量均下降,对照组和空白组下降的更显著,4个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组织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4个组肌肉脂肪含量均下降,试验组下降的更显著且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试验组肝脏和卵巢中脂肪含量增加,对照组和空白组无明显变化且与试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肌肉中水分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对照组和空白组下降但不明显,肝脏中水分含量减少,对照组和空白无明显变化,卵巢和骨骼中水分含量升高,对照组和空白组无明显变化;骨骼和卵巢灰分含量4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卵巢灰分含量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试验组肌肉和肝脏灰分含量下降,与对照和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这些变化为雌性日本鳗鲡的卵巢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大草蛉雌性生殖系统发育的解剖学、组织学变化及卵巢发育过程中核酸、蛋白质、磷脂等含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特征,将其发育划分为5级,并调查了第3代大草蛉雌成虫各级的消长与其在棉田内落卵量的关系,分析探讨了其在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1983年—1984年研究了茄门甜椒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果实发育过程中某些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变化,结果表明:茄门甜椒果实于开花后10至26天为果实迅速生长发育期,26天至40天果实重量和体积增长缓慢,40天以后果实体积和重量几乎不再增加。甜椒果实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c,随着果实的发育,维生素 c 含量不断提高。红熟果维生素 c 含量比青果可高8—4倍。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蛋白质含量随着果实发育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桑蚕在蛹期进行卵巢移植试验的成功,并调查了卵巢移入雄蛹后的生物学效应。明确了血液中卵黄原蛋白向卵巢移行的时期是在蛹期。试验表明:蛹龄2h的雌、雄蛹在低温抑制后进行移植为适宜;卵巢植入雄蛹后受体发育良好,羽化率达82.5%~100%;雄蛹内卵巢能形成成熟卵,但卵大小、重量和卵肉蛋白质、核酸含量以及卵超微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用人工单性生殖方法处理雄蛹内的发育卵,得到14.2%~16.0%的成胚率,进一步研究可望获得后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两个优质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优质稻颖果在发育进程中蛋白四组分、赖氨酸、色氨酸含量的累积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颖果干重和蛋白质含量从开花后6—21d期间持续增长,尤以花后前16d更甚,两个品种颖果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干重变化金晚1号呈“S”形曲线,金优1号呈抛物线,蛋白四组分在开花后8-11d期间都有很高的生成速率,赖氨酸的百分含量随颖果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色氨酸的百分含量变化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冬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着重研究了不同时期叶面喷氮对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在籽粒形成到成熟的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可用Y=ax#+2+bx+c的数学模式描述(其中Y代表蛋白质含量,x代表开花后的天数)。不同时期叶面喷氮均可相应提高各发育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不能改变其在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各处理中,以半仁期、乳熟中期和乳熟末期喷氮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较多。因此可以认为,从半仁至乳熟末期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喷肥适期,其中以乳熟中期喷氮效果最佳。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相似。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随籽粒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适期适量叶面喷氮可以提高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率(EA/TA),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龙眼胚胎发育过程中胚珠内核酸、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每克胚珠鲜重计,核酸含量在花后10-17 d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降低,至45 d左右达最低值后又平稳回升;以每胚珠鲜重计,DNA含量随胚珠的发育而逐渐增加.RNA的含量变化总体趋势与DNA相似,但DNA含量的变化先于RNA.以每克胚珠鲜重计,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核酸的变化基本相似;以每胚珠鲜重计,蛋白质的积累基本上与RNA的积累同步进行.胚珠内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与DNA、RNA、蛋白质略有不同.以每克胚珠鲜重计,淀粉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以每胚珠鲜重计,则随着胚珠的发育含量不断增加,其中52 d后急剧增加.龙眼胚胎的发育状况与胚珠内核酸、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卵黄发生过程中卵巢和大颚器孕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克氏原螯虾卵黄发生过程中卵巢和大颚器的孕酮含量变化。其中次级卵黄发生早期的卵巢孕酮含量最高,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孕酮含量次之,次级卵黄发生中期的卵巢孕酮含量显著降低,产后期卵巢检测不出孕酮含量,表明随着卵巢的成熟和产卵,卵巢中的孕酮含量逐渐下降,推测孕酮与卵黄发生的启动有关,而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大颚器中均未能测到孕酮。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生育期相近、化学成分含量不同的5个品种(品系)共3个类型大豆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单粒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的毫克数,新鲜种子与干种子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1)同一品种单粒种子蛋白质和脂肪毫克数的积累形式相同,但类型间存在差异;(2)不同大豆品种新鲜种子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随种子的发育而呈增加的趋势;(3)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烘干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高蛋白大豆中呈增加的趋势,而在高脂肪大豆中则保持相对持平趋势;烘干种子的脂肪含量,在高蛋白大豆中无明显增加,而高脂肪大豆则持续增加。兼用型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分别与高蛋白大豆和高脂肪大豆相似。  相似文献   

10.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克氏原螯虾卵黄发生过程中卵巢和大颚器的孕酮含量变化。其中次级卵黄发生早期的卵巢孕酮含量最高,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孕酮含量次之,次级卵黄发生中期的卵巢孕酮含量显著降低,产后期卵巢检测不出孕酮含量,表明随着卵巢的成熟和产卵,卵巢中的孕酮含量逐渐下降,推测孕酮与卵黄发生的启动有关,而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大颚器中均未能测到孕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以及内源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调控机理。给予性腺发育高峰期(Ⅲ~Ⅳ期)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注射不同浓度17β-E2(10-3mg/g、10-4mg/g和10-5mg/g),结果表明:在卵巢发育Ⅲ期~Ⅳ期间,17β-E2有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特点,表现为:性腺指数增大,卵母细胞发育快,卵母细胞直径增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在实验30d后有明显的下降,外源17β-E2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中华绒螯蟹卵巢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的发育而迅速降低的特点,外源注射17β-E2仅对15d时的卵巢中17β-E2含量有影响,表现为随外源17β-E2含量的提高,卵巢内17β-E2含量降低。对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的含量与性腺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性腺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外源17β-E2能促进卵巢发育,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而降低Ⅲ期1卵巢内17β-E2含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以及内源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调控机理。给予性腺发育高峰期(Ⅲ~Ⅳ期)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注射不同浓度17β-E2(10-3mg/g、10-4mg/g和10-5mg/g),结果表明:在卵巢发育Ⅲ期~Ⅳ期间,17β-E2有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特点,表现为:性腺指数增大,卵母细胞发育快,卵母细胞直径增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在实验30d后有明显的下降,外源17β-E2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中华绒螯蟹卵巢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的发育而迅速降低的特点,外源注射17β-E2仅对15d时的卵巢中17β-E2含量有影响,表现为随外源17β-E2含量的提高,卵巢内17β-E2含量降低。对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的含量与性腺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性腺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外源17β-E2能促进卵巢发育,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而降低Ⅲ期1卵巢内17β-E2含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野生雌性条石鲷性体指标、性激素及生化组成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条石鲷卵巢的平均性体指标(GSI)一般在0.77%~14.22%之间,繁殖期主要在5-6月,此时性体指标在8.50%~20.56%之间.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5月快速上升,7月E2含量锐减; 1-6月血清孕酮(P)含量逐渐上升,到6月达到最高.肝脏和卵巢中粗蛋白的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月达到最高. 在卵巢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升高,而卵巢中的脂肪含量亦随之相应增加,但是,肝胰腺的脂肪含量则随性腺发育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以6个陆地棉材料、4个海岛棉材料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棉花整个发育进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析了陆地棉、海岛棉发育进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陆地棉和海岛棉比较,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其绝对含量有差异;脯氨酸含量陆地棉和海岛棉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推测陆地棉、海岛棉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可能有不同的生理生化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发育期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和性腺指数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甲醇抽提的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了克氏原螯虾不同发育期的卵巢和肝胰腺中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卵巢发育,发育初期肝胰腺指数随着发育的进行逐步增加,到初级卵黄发声期到达最大值后随之下降.卵巢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随着卵巢发育的程度而逐步提高,在初级卵黄发生期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肝胰腺中有着相似的趋势,但是峰值出现稍晚,在次级卵黄发生期.  相似文献   

16.
对3种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生育期中核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棉株现蕾前后,是开始旺盛生理代谢的起点核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发育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花芽分化前后,单株核酸、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以核酸含量变化,尤其是 RNA 含量变化作为棉株花芽分化的生理指标,较用蛋白质含量等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7.
板栗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板栗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还原糖较低,仅含微量蔗糖。随着子房的发育,淀粉在子房及子叶中逐渐积累;总苞及子房中的还原糖含量在幼胚发育期至子叶发育中期逐渐增加,在子叶发育后期下降;子房中蛋白质含量在幼胚发育期变化不大,在子叶发育期逐渐下降;色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在幼胚发育期有个积累高峰,子叶发育期逐渐下降,其余15种氨基酸的含量变幅不大。文中还讨论了营养成分变化与胚胎发育阶段的相关性及主要营养成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西宁地区春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阿勃等四个春小麦品种(品系)在青海西宁地区籽粒中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开花到成熟,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呈“U”形二次曲线。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四种组分的含量变化各不相同,籽粒成熟时蛋白质组成以麦谷蛋白为主,其次是醇溶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棉铃虫和烟夜蛾交配和产卵行为存在差异的形态和生理原因,解剖了棉铃虫和烟夜蛾内生殖器官,比较2种夜蛾内生殖器官的形态差异,检测了不同发育时期2种夜蛾内生殖器官中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发育时期,棉铃虫雌蛾中输卵管、侧输卵管和交配囊体长度及雄蛾精巢直径均显著大于烟夜蛾.(2)棉铃虫和烟夜蛾雄性内生殖器官和附腺中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及2种夜蛾雌性内生殖器官中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而雌性内生殖器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却没有规律.(3)同一发育时期,棉铃虫雌性内生殖器官、雄性内生殖器官和雄性附腺中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烟夜蛾;其雄性和雌性内生殖器官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却均显著低于烟夜蛾.(4)交配后,2种夜蛾雌、雄内生殖器官中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比交配前有所增加,但雄性附腺中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却比交配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龚宏伟  马翎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02-13704
[目的]研究几种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方法]以2种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和YS型温敏不育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研究。[结果]不育系花药中蛋白质含量从减数分裂期至单核期呈上升趋势,而单核期至三核期呈下降趋势,且单核期至二核期下降速率最快;保持系在单核期至三核期蛋白质含量下降较不育系缓慢,整个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没有花药中变化明显;K型不育系和YS型温敏不育系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不育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蛋白质合成受阻或较多的蛋白质降解会导致生理代谢紊乱,花粉正常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