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野外资源调查与收集,结合标本资料,观察与测量了四川鼠尾草属26种4变种1变型共31个分类群的株高、叶片长、花序长、花萼长、叶片类型、花冠颜色等18个性状,并进行R型和Q型聚类分析。研究显示各形态特征在属中变异较大,结合R型聚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性状独立遗传,可作为分类的标准;Q型聚类将31个物种分为了4大类,与传统分类学中对该属植物的亚属分类结果基本相符,但S.kiaoemetiemsis f. pubescens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论证;进一步分析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四川鼠尾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亲缘关系鉴定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苎麻属植物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同地种植条件下,苎麻属16种7变种的主要植物形态特征比较研究表明:1.根有分枝根型、浅直根型和萝卜根型。2.茎有直立茎型、斜倚茎型和匍匐茎型。3.部分种的植物形态特征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明显变化。4.花序为簇生花序组成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或单个腋生,是典型的“具小叶的”花序类型和“具苞片的”花序类型的过渡花序类型。分析了该属植物外部形态的演化趋势及组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资料搜集、野外调查和定点观测,研究了槐属国内外近30种、近20变种变型、10余栽培变种及授权植物新品种,从分类学的角度对槐属植物主要形态性状和生长性状进行了准确描述和科学分级,筛选确定了40个基本性状,并对每个基本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描述分级,共划分了153个表达状态或等级.利用这些性状表达和分级可以对现有槐属植物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梅(Prunus mume)的植物学分类与园艺学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在对梅所作之分类总结基础上所提出的一套全新方案。梅的植物学分类包括对已发表的29个变种、变型的整理,并增添了新发表的3变种、1变型;其园艺分类则将不同品种(栽培变种)纳入中国梅分类系统(1991)中。新系统的特点有二:一是把植物学分类与园艺学分类既区分开又适当联系起来,二是对果梅与花梅品种实行统一的2元(演化关系为主,形态、应用为次)4级(4系、7类、14组,24型)分类。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2010—2019年全国各地相关学者在国内外期刊上陆续发表的竹亚科植物新属、新种,旨在缕清国内竹亚科植物属、种明细。对国内竹类植物主要著作和正式发表的论文中竹亚科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对于不能确定或描述不清的数据均不采用。文中所述竹亚科植物的属种名及拉丁文名均以《中国竹类图志》和所引文献原文为准。结果表明,《中国竹类图志》和《中国竹类图志(续)》是目前收集中国竹类植物最齐全的图志,共收录了国内原产竹亚科植物38属728种53变种114变型4杂交种,计899种及种以下分类群;引种17属23种3变种20变型,共46个竹种和种下分类群。2010—2019年,全国各地相关学者在国内外期刊上陆续发表了国内竹类植物新种12属13种1变种10变型,共24个竹种和种下分类群。到2020年为止国内原产竹亚科植物有40属740种54变种124变型5杂交种,计923种及种以下分类群(不包括引种和栽培种)。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金花茶系(Ser.Chrysanthae Chang)14个种与变种(变型)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花粉形态,它们基本符合山茶属花粉的一般形态特征,但系内、种间在花粉形状、大小及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花粉形态可作为金花茶种间分类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茶树变种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原产于我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关于茶树的变种分类,至今尚无定论。当前见之于书刊较多的是Cohen Stuart的分类法。他将茶树分为四个变种:武夷变种、中国大叶变种、掸形变种和阿萨姆变种。其他学者如Linne、Watt、Eden、Sealy、等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分类法。其分类依据主要是形态特征,尤其着重于叶之性状,这是不全面的。同时,由于他们对我国丰富的茶树资源了解甚微,因此各种分类法无法包括我国浩瀚的茶树品种、类型以及分布广泛的野生资源。我们以茶树的亲缘关系、主要特征特性和地理分布等为依据,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特提出如下的分类系统:茶树种以下分二个亚种,即:云南亚种(ssp. Yunnan)与武夷亚种(ssp.bohea);云南亚种包括云南变种(var.yunnansis)、川黔变种(var.chuan-qiansis)、皋芦变种(var.macrophylla)和阿萨姆变种(var.assamiea);武夷亚种包括武夷变种(var.bohea)、江南变种(var.jiangnansis)和不孕变种(var.sterilities)。  相似文献   

8.
秦巴山及其毗邻地区8种野生百合孢粉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秦岭及其毗邻地区的8个种和变种的百合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这8种百合花粉均为两侧对称,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心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沟,表面具网状纹饰;不同百合种类在花粉形态、大小、P?E值及花粉的表面纹饰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性状特征或指标对野生百合种或变种水平上的分类具有较大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38个形态学性状,对木槿属植物26个种和14个变种(变型)进行了分支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木槿属种间分类的重要性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利用paup4.0a4b软件最大简约法分析共得到40个同等简约分支树,树长为167。50%多数规则一致树分支结果表明:木槿属植物分为2类6组。植物的生活习性作为一级分类标准,叶形及花色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托叶形态及小苞片形态可以作为三级分类标准,此外在草本植物中茎具刺与否也是较为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10.
依照原始性状相关原则,重演律原则,生长迟滞原则,普遍性原则及资料记载对葡萄属17个种、4个变种、10个栽培品种的21个特征性状进行极性梯度分析,即确定性状的祖征和衍征,利用徐克学的最大同步法进行分支分类分析,确定供试材料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1个材料分为3个主要分支;同时讨论了材料间的亲缘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牡荆属增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现在已经调查到的牡荆属(Vitex Linn.)植物为1种、4变种,在《北京植物志》(1)的基础上增补1种、3变种。其中黄荆(V.negundo)为新记录种。牡荆(V.negundo var.cannabifolia)、小叶荆(V.negundo var.microphylla)为新记录变种。妙峰山荆条(V.negundo var.lobata)是已经发表的以北京为模式产地的新变种。  相似文献   

12.
从雌、雄两方面来研究科间杂种银榆杨(银白杨×(白榆+新疆杨失活花粉))的有性生殖能力。(1)以新疆杨、辽宁杨和辽胡3号杨为对照,采用花序数量、花粉量及花粉生命力3个指标评价银榆杨的雄性生殖能力,测定花粉生命力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培养基培养、杂交试验3种方法。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银榆杨雄花序数量最大,花粉量最小,花粉含水率最低。银榆杨花粉在培养基上萌发时花粉管出现扭曲、分叉等畸形现象,占萌发花粉的30%。以银榆杨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可能出现杂交不亲和现象。(2)以银白杨为对照,用杂交法研究银榆杨雌性孕性。结果表明,银榆杨雌性可育,但与不同派品种的亲和力不同。最后,对银榆杨花粉管在培养基上萌发存在畸形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对银榆杨应用于杂交育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3种典型立地荆条种群及种间分布的空间点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群落种群及种间特征,以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对3种典型立地的荆条及种间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荆条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为随机分布,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立地部分尺度下为集群分布;在99%的置信区间下,荆条与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和油松种间格局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样地中可以长期共存;荆条与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太平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和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在小尺度下为正相关、互利共存;随着尺度变大,荆条与胡枝子、三裂绣线菊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竞争生存空间;并提出水源涵养林营造生物多样性配置建议。图5表2参2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间伐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林下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根、茎、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为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林下幼苗更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间伐后3 a栓皮栎人工林灌木层荆条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质量分数、茎干物质质量分数、总根长、比根长等结构性状,以及植株各器官全氮、全磷、全钾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等化学性状的差异性,研究植物功能性状与林下光环境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关系。  结果  间伐后荆条地上部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叶总有机碳、叶面积、比叶面积、叶有机氮、茎总有机碳)和地下部分植物功能性状指标(总根长、根体积、根生物量、根总有机碳)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散射辐射是影响荆条叶结构性状的主要因子,林下直射辐射通量、光合有效辐射和太阳总辐射时间是影响叶化学性状的关键因子,茎功能性状主要受林下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共同作用。总根长、比根长和根有机碳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荆条根功能性状的关键因子。  结论  间伐能显著促进栓皮栎人工林下荆条叶和根功能性状的发育,对茎功能性状的影响较弱。图1表6参31  相似文献   

15.
广玉兰类型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对广玉兰树冠形状、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叶柄长度、叶片颜色(色光值)、叶片背面被毛等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冠形状、叶片形状和叶片背面被毛可作为广玉兰引种栽培类型划分的指标,并将广玉兰划分为狭绿叶少毛紧凑型、椭圆绿叶少毛稍开张型、狭绿叶白毛稍开张型、圆黄叶锈毛开张型、小绿叶锈毛疏冠型、圆绿叶密锈毛密冠型等6个类型,其中圆绿叶密锈毛密冠型在广玉兰群体中所占比列最大,是广玉兰引种栽培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原寄主枝条挥发物趋向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食性很广的蛀干害虫。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从漳河柳、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4种不同抗性等级树种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这4种寄主树种和嗜好树种复叶槭枝条气味的嗅觉反应。在以空气为对照试验中,源自4种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其原寄主树种枝条挥发性气味均有明显的正趋性反应(P0.05)。但从合作杨、漳河柳和箭杆杨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新疆杨枝条挥发性气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忌避作用;复叶槭枝条挥发性气味对源自4种寄主树上的光肩星天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并且对源自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上的雌性成虫的引诱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P0.05)。在以复叶槭气味为对照试验中,4种不同寄主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对原寄主气味和复叶槭气味的趋向差异不大。这表明在没有嗜好寄主气味的前提下光肩星天牛可以识别原来寄主气味,但是如果有嗜好树种气味存在,光肩星天牛就不趋向原来寄主树种的气味。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若干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7个双低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考察了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植株叶面积指数及主花序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茎粗、叶片数、株高及有效分枝部位相关不显著;在生物学性状之间,叶片数与主花序长度间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有效分枝部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植物柔韧性的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材料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为例,运用三点抗弯的方法,对金丝柳、旱柳、紫穗槐和荆条4 种植物进行枝条抗弯实 验,通过对植物枝条柔韧性的研究,筛选出适用于退化河岸带土壤生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结果表明:将植 物的力学特性分析作为河岸带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弹性模量小、抗弯力大的植 物是土壤生物工程施工中优先选择的植物材料。研究表明:抗弯力强度与植物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荆条弹性 模量最大且远高于其他3 种植物,其次为紫穗槐;旱柳和金丝柳弹性模量差异不大;荆条的抗弯力最大,旱柳最小。 因此从力学角度出发,在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材料筛选中,乔木树种优先选择金丝柳,其次为旱柳;灌木树种优选紫 穗槐,荆条次之。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 Bge.)、美青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cathayana)杂种2个无性系(93-8-6、3-69)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杨树的叶片性状,分析了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等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了3种杨树对乌兰布和沙漠贫瘠与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①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长宽比均为美青杨杂种93-8-6>美青杨杂种3-69>新疆杨,叶形指数为新疆杨>美青杨杂种93-8-6>美青杨杂种3-69。②3种杨树之间的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美青杨杂种93-8-6、美青杨杂种3-69、新疆杨比叶面积分别为20.570±1.506、17.562±2.827和13.347±0.824 m2·kg-1,叶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20.748±4.493、246.015±7.594和299.431±6.011 mg·g-1。③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两者呈指数函数关系(y=ae-bx);干重与叶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两者呈幂函数关系(y=axb);干重与比叶面积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两者呈线性函数关系(y=-ax+b)。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能够很好地反映3种杨树对乌兰布和沙漠贫瘠与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新疆杨适应能力更强,建议今后该区防护林体系的更新可适当增加新疆杨的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20.
黄琼  田玉红  林翠梧  陈海燕  韦万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7+10921-10857,10921
[目的]优化牡荆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微波法提取,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用Lq(3^4)正交试验对牡荆叶、茎、花、果实和根部中的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比较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差异。[结果]牡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体积分数为0.30的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温度为90℃,固液比为1:30,微波辐射时间为12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牡荆叶的黄酮含量为9.33%,茎为3.19%,花为8.52%,果实为5.67%,根部为4.31%。[结论]该研究可为牡荆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