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杏(Armeniaca vulgaris)木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生物数码显微镜对杏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杏木边材为黄红色至黄褐色,心材为红褐色和灰褐至带红的浅黄褐色;心、边材区别明显.环孔材;早材管孔宽1~3(稀4)列;晚材管孔为单管孔及径列复管孔(2~3个),少数呈管孔团,散生或斜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适宜木材染色的大红GR和嫩黄G酸性染料,对人工速生树种-杨木的漂白单板和未漂白单板进行染色.测定染色单板染色前后的颜色,计算染色前后的色差,并分析杨木单板染色后材色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染料染色单板的变色度Eab与材色指数呈现不同的关系:红色染料a值增加和L值降低对Eab影响大;黄色染料b值增加决定了Eab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木材的视觉     
正台湾乌木,小乔木;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菲律宾、中国台湾等地。散孔材。心边材区分明显;心材黑、乌黑或栗褐色,深色条纹少见;边材浅红色,较厚。生长轮不明显。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理直至略交错;结构甚细,均匀。木材重至甚重,气干密度0.78~1.  相似文献   

4.
为给苦楝(Melia azedarach)和香椿(Toona sinensis)木材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10年生苦楝木材和17年生香椿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主要解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木材为环孔材或半环孔材,香椿木材为环孔材;两种木材的生长轮均明显,弦切面上均呈倒“V”字或山水状花纹。两种木材早材管孔弦径相差不大,均稍大。苦楝木材早材管孔多数4列,香椿木材早材管孔多数2列。苦楝木材早材至晚材略急变,晚材管孔向生长轮外部逐渐减小;香椿木材早材至晚材急变。苦楝木材晚材管孔弦径大于香椿木材。香椿木材结构较细。苦楝和香椿木材木射线宽度均属于中等,高度均属于极低,径切面花纹较普通。在实际加工利用中,采用弦切板制作家具板面较美观。香椿木材的导管、薄壁组织、射线组织等细胞中均含有大量红色树胶,使木材呈现红褐色;香椿木材刨面光亮,自然色泽好,具有芳香气味,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材料。作为家具用材,香椿木材在纹理、色泽和气味等方面优于苦楝木材。  相似文献   

5.
长寿花叶片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寿花红色品种“Rako”为试材,研究建立叶片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激素配比影响叶片的再生能力;叶片背面接触培养基比正面接触培养基更有利于分化再生;用新生幼叶作外植体,再生频率为70%以上,瓶苗生根率为95%,移栽成活率为98%。  相似文献   

6.
桉树大径材培育--桉树培育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作为纸浆材树种已经得到认同和广泛发展,但桉树作为高价值的大径材来培育的却不多.在培育大径材方面,桉树也存在明显优势:第一,桉树生长速度快.与中国常用大径材培育树种比较,桉树大径材的轮伐期可能只需其它树种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时间,即10年左右.第二,桉树木材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有木材基本密度大,木材颜色较深,多为红色或深粉红色,结构紧密,纹理交错,坚硬耐久,是家具制造、室内装饰、细木工、镶木地板、雕刻、单板、胶合板及建筑用材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林杨木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方法及改性材性能,为人工林杨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相同质量分数的酸性大红G水溶液、酸性湖蓝A水溶液、酸性大红G和酸性湖蓝A与水溶性树脂型增强改性剂MUF复配得到的增强-染色复合改性剂,分别对人工林杨木进行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得到D_G、D_A、MUF-D_G和MUF-D_A4种染色改性材,测试其强度、颜色、耐水色牢度等性能。【结果】1)D_A和D_G染色材的质量增加率分别为-1.69%和-0.65%,密度分别为0.352和0.365 g·cm-3;MUF-D_A和MUF-D_G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质量增加率分别为42.64%和54.27%,密度分别为0.445和0.510 g·cm~(-3)。与D_A染色材相比,MUF-D_A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6.42%,6.76%,17.63%和54.32%;与D_G染色材相比,MUF-D_G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39.73%,8.58%,18.82%和57.18%。2)D_A染色材和MUF-D_A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染色前后的明度指数差(ΔL*)、红绿指数差(Δa*)和黄蓝指数差(Δb*)均为负值,MUF-D_A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Δa*值更小、ΔL*和Δb*值均更大,蓝色调更明显;D_G染色材和MUF-D_G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染色前后的Δa*为正值、ΔL*和Δb*为负值,MUF-D_G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Δa*、ΔL*和Δb*值均更大,红色调更明显;MUF-D_A和MUF-D_G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色饱和度差(ΔC*)均显著大于相应的D_A和D_G染色材。3)D_A和D_G染色材水浸前后的总色差ΔE*分别为12.92和8.30 NBS,MUF-D_A和MUF-D_G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水浸前后的总色差ΔE*分别为5.94和6.93 NBS,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水浸前后颜色溶蚀程度较小。4)D_A和D_G染色材与未处理材的红外光谱图形态基本一致,MUF-D_A和MUF-D_G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与MUF增强改性材的红外光谱图形态基本一致,没有新的吸收峰产生,吸收峰强度也无明显变化。【结论】1)染料的加入对树脂的增强改性作用影响较小,经增强-染色复合改性处理后人工林杨木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2)与纯染色材相比,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颜色更鲜明饱满,染色效果更好,且酸性大红G与树脂复配染色效果优于酸性湖蓝A;3)与纯染色材相比,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耐水色牢度较好,其中酸性湖蓝A与树脂复配改性材的耐水色牢度提高明显;4)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染料与MUF复配染色过程中没有新的基团生成,随树脂固化沉积于木材内部的染料与MUF和木材之间没有产生新的化学结合。  相似文献   

8.
以竹柳枝丫材和3年生小径材为原料,采用脲醛树脂胶分别制备中密度纤维板。对比分析枝丫材与3年生小径材的密度、化学成分、纤维得浆率和纤维形态,研究施胶量和板材密度对竹柳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柳枝丫材的密度小于小径材的密度;竹柳枝丫材与小径材均有较高的综纤维素含量;竹柳枝丫材的纤维得浆率低于竹柳小径材;竹柳枝丫材、小径材纤维的壁腔比均小于1,是良好的纤维原料;竹柳枝丫材与小径材所制板材的性能均随着密度和施胶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竹柳枝丫材所制纤维板的性能略低于小径材的,竹柳枝丫材所制纤维板在密度为0.75g/cm~3,施胶量为14%时,其物理力学性能可满足GB/T 11718—2009的要求;而竹柳小径材所制纤维板在密度为0.70g/cm~3,施胶量为14%时即可达到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杨木和辐射松树脂浸渍材的机械加工性能,参照LY/T 2054—2012《锯材机械加工性能评价方法》,分别对杨木和辐射松的素材与树脂浸渍材及其经过真空热处理的树脂浸渍材的刨削、铣削、钻削、开榫和车削5种机械加工性能进行测试评价。结果表明:1)本试验范围内,在综合评分满分40分情况下,杨木素材、树脂浸渍材和真空热处理树脂浸渍材的总评分分别为20分、30分和25分;辐射松素材、树脂浸渍材和真空热处理树脂浸渍材的总评分分别为24分、33分和29分;树脂浸渍材机械加工综合性能最佳,热处理树脂浸渍材次之;2)杨木和辐射松的树脂浸渍材及其真空热处理树脂浸渍材的刨削、铣削性能均为优秀,车削性能均为良好;杨木和辐射松的树脂浸渍材及辐射松真空热处理树脂材开榫性能良好;钻削性能仅辐射松树脂浸渍材达到优秀;3)辐射松素材与改性处理材的机械加工性能均优于杨木,综合比较,辐射松树脂浸渍材具有较佳的机械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0.
张燕  佟达  宋魁彦 《森林工程》2011,27(6):30-32,35
以人工林班克松的木材解剖性质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株内木材材质径向变异模式,对其幼龄材和成熟材进行初步界定。结果表明:早材管胞径弦向直径和晚材胞壁率的变化符合PashinⅠ模型,早材胞壁率的变化符合PanshinⅢ模型;回归分析中早材拟合度较晚材好;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初步界定年限为9-11a。  相似文献   

11.
以小黑杨幼龄材和成熟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化学组成、纤维形态和制浆性能. 结果表明:幼龄材的苯醇抽出物、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高于成熟材,综纤维素含量低于成熟材;幼龄材的纤维平均长度低于成熟材.分别采用硫酸盐法制浆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保温时间、用碱量对幼龄材的纸浆得率和卡伯值的影响非常显著;用碱量和保温时间对成熟材的纸浆卡伯值影响非常显著;在相同蒸煮条件下,幼龄材比成熟材纸浆得率高,卡伯值和聚合度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重要树种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鲍甫成  吕建雄 《林业科学》1992,28(3):237-246
本文研究了40种中国重要木材流体渗透性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材纵向空气渗透性为0.00957—1.87173 darcy,阔叶材为0.00195—13.49867darcy;针、阔叶材边材渗透性比心材高;种间或种内渗透性高低与密度无关;研究的全部针叶材、约70%的环孔材和约30%的散孔材与半散孔材渗透性(以心材为准)均在0.1 darcy以下,属较低等级以下。针叶材低渗透树种比阔叶材多,与纵向单位长度上阻碍流动细胞间隔数在前者比后者多有关;环孔材低渗透树种比散孔材和半散孔材多,由于前者含有或多或少侵填体或树胶堵塞导管和管间纹孔所致。同类树种之间渗透性差异,针叶材决定于有效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大而多者渗透性高;环孔材除纹孔之外,还与侵填体或树胶有无和多少,甚至侵填体上微孔有无和多少及大小有关;散孔材或半散孔材,来源于管间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穿孔板的类型以及管孔的大小和数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实时、同步测量楸木生长轮、早/晚材的水分吸着等温线和湿胀应变量,从生长轮尺度上揭示早/晚材的径、弦向湿胀行为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以楸木心材同一生长轮内的独立早材、独立晚材、生长轮内早材、生长轮内晚材及生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联用白光显微镜成像技术,在(25±0.1)℃条件下,相对湿度以10%为梯度从0%升至90%,每个相对湿度梯度分为水分吸着阶段和平衡含水率恒定阶段:在水分吸着阶段,同步测量水分吸着等温线和径、弦向湿胀应变量;在平衡含水率恒定阶段,考察"湿胀行为"与"平衡含水率"之间是否存在滞后现象。【结果】1)在0~90%范围内任一相对湿度水平,晚材的平衡含水率均大于早材,且二者之间的差值随相对湿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晚材试样的重现性优于早材试样; 2)在径向湿胀方面,无论独立试样亦或生长轮试样的内部组织,晚材的湿胀应变量均大于早材,生长轮的湿胀应变量介于二者之间,且早材与晚材之间径向湿胀应变量的差值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大; 3)在弦向湿胀方面,独立早材的湿胀应变量最小,生长轮内早材表现出与生长轮内晚材、独立晚材和生长轮相似的情况; 4)生长轮、生长轮内晚材和独立晚材的径、弦向差异湿胀均约为1.30;当相对湿度大于40%时,生长轮内早材和独立早材的径、弦向差异湿胀呈明显增大趋势,其中独立早材增大至1.83,生长轮内早材增大至2.28; 5)在平衡含水率恒定阶段,生长轮、早材和晚材的径、弦向湿胀应变量与水分吸着阶段相比低4个数量级。【结论】在水分吸着阶段任一相对湿度水平,楸木早材的平衡含水率均小于晚材;楸木生长轮的径向湿胀行为取决于早材和晚材发生共同湿胀的净效果,晚材的湿胀行为占主导;楸木生长轮的弦向湿胀行为主要取决于晚材;早材表现出比晚材更高的径、弦向差异湿胀。生长轮、早材和晚材均可视为同步达到"含水率平衡态"和"径、弦向湿胀应变平衡态",即"湿胀行为"与"平衡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产业》2012,(5):153-153
作为世界橡木的典范,北美橡木素来以坚硬稳重的粗狂自然质感著名。而在北美各处橡木林中,更以美国宾夕法尼亚的红橡能焕发自然瑰丽的红色,粗广、豪迈、大气的肌理,再加上成材缓慢,材性优越,是高档橡木地板的首选之材。宾州红橡以其典雅沉稳、原汁原味的质朴风情感,享誉世界,成为美国的骄傲,是象征尊荣与经典的气质典范。  相似文献   

15.
对12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纸浆材材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遗传参数估计、相关分析及综合评价和选择。结果表明:家系间综纤维素含量、基本密度、早材和晚材纤维长度、早材和晚材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或显著,10g·L-1NaOH抽出物差异也达10%水平显著。各性状受强度或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对日本落叶松进行家系水平的材性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木材密度与早、晚材壁腔比、10g·L-1NaOH抽出物呈显著正相关,与综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早、晚材纤维长度相互独立;晚材纤维长度与早材纤维长度存在紧密正相关,纤维长度与早材壁腔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晚材壁腔比、综纤维素含量和10g·L-1NaOH抽出物相互独立;综纤维素含量与早材壁腔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晚材壁腔比相关不显著;10g·L-1NaOH抽出物与综纤维素含量、早、晚材壁腔比均相互独立。根据对日本落叶松材质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选出最适合作纸浆林培育的249、340、346、217和364号家系。  相似文献   

16.
原条量材设计的“三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材设计是原条合理造材的关键工序。为了发展量材设计实用技术,通过分析量材设计5个阶段的技术构成,寻找出决定量材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的3个技术关键,即:原条内部缺陷的判断技能;原条同质材段的划分技能;量材设计方案的对比选优技能。研究“三技能”的技术内容和运作方法,明确原条同质材段的概念和划分原则,总结和概括出原条内部缺陷存在规律,分析归纳出原条量材设计方案的对比选优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杉木短轮伐建筑材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苏南宁镇丘陵中等立地条件,初植密度2400株/hm~2,9年生种源试验林(10年生幼树)19个杉木种源的生长和木材建筑材性的研究表明,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变异方差分量:生长性状>材性性状。材性性状:抗弯强度>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干缩系数。产地温度气象因子(年均温,≥10℃年积温)是影响种源材性性状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供试种源的材性材质,北带>南带>中带。综合评定,初步选出广西融水,江西全南种源和广东信宜,广西贺县种源为当地杉木短轮伐建筑材优良种源,可分别用于短轮伐中小径材集约经营和农用椽材、小径材作业造林。  相似文献   

18.
为给鉴别北美海棠品种以及果色育种提供参考,以18个北美海棠品种幼果果实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北美海棠品种幼果果皮的颜色值、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并对以上果皮颜色指标进行聚类分类,并分析了幼果果皮颜色与叶色参数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的18个品种幼果果皮颜色分为绿色、暗红色或紫红色、红色、粉红色或玫红色、白粉色五类。结果表明:幼果期果实呈色受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大,绿色果呈色主要受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影响,果皮颜色随着花青苷含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变红,呈规律性变化,当花青苷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果皮呈现红色,如果同时受到其它色素的影响时,则呈现出不同色调的红色。花色素苷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花色素苷的含量是影响果皮呈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成熟材含量的高低决定木材性质的优劣,合理界定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点,准确预测成熟材材质有利于木材高效加工利用.为了确定人工林班克松的成熟期和预测成熟材解剖性质,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界定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幼龄材解剖性质预测成熟材解剖性质.结果表明:人工林班克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点在树木生长的第18年;成熟期解剖性质明显优于幼龄期,变化较幼龄期平缓;成熟预测误差低、相关性高;预测曲线能够体现解剖性质整体的变化趋势,但对解剖性质测试集突变点及其之后的变化情况表现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铜唑(CuAz)防腐处理材的金属腐蚀性对南方松规格材握钉性能的影响,以南方松素材和CuAz防腐处理材为试验材料,采用加速暴露试验处理,研究防腐处理材的金属腐蚀性对规格材拔出握钉性能及剪切握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加速暴露试验处理后因试件含水率增大,南方松素材及防腐材三切面拔出握钉力均有所增大,但防腐材的增幅小于素材;对照组与处理组相比,素材和防腐材剪切握钉力分别下降了20.85%和23.62%;CuAz防腐处理材的金属腐蚀性较大,素材和防腐材处理组圆钉的腐蚀分别呈现红褐色和黑色,CuAz防腐处理材的金属腐蚀性会削弱拔出握钉力及剪切握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