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梧州地区飞播造林从1961年开始试验,到1979年止,先后飞播12年,飞播马尾松总面积45.19万公顷,实播有效面积27.94万公顷。经1983年调查,成效面积14.96万公顷,成效率53.3%,仅飞播成效的森林面积就使梧州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七点五个百分点。成效的飞播林总蓄积量达1590.18万立方米,占梧州地区用材林总蓄积量的50.5%。  相似文献   

2.
我省从1979—1986年,在伏牛山北坡飞播油松13万公顷。通过对其中29个飞播区3.1万公顷的调查,有效面积2.2万公顷,成效面积0.7万公顷,占有效面积的31.8%。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我们调查研究了该区的17个飞播区,找出了影响播效的主导因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分析梅县地区山地广阔,山地总面积1,881万亩,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为加快荒山绿化,从1968年开始,在丰顺、五华、兴宁等县的15.6万亩山地进行了飞播造林试验,初步获得成功,至1984年止,总飞播面积达473.15万亩,获得了明显效果。1983年冬至1984年初,组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普查队185人,对1980年前飞播造林的85个播区进行了普查,结果全区飞播造林成效保存面积占播区有效宜林面积30%;蕉岭县的播  相似文献   

4.
安康市汉滨区的飞播造林始于1969年春季文武山播区,在飞播造林成功实施后,全区的飞播造林工程掀开了新的一页.从1969年春季飞播至今,累计完成飞播造林47个播区135.8万亩,成林保存面积为49.0万亩,造林保存率占作业面积36.1%,占有效面积45.3%,超过了国家规定成林保存面积占作业面积30%的标准.目前累积完成投资2206万元,地方群众投工1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5.
我区飞播造林遍及全区12个地、市,72个县58个国营林场,共计1534个飞播区。25年来持续发展,年均在13.33万公顷以上,有的年达20多万公顷,成苗率和保存率逐年提高,成效率1981~1984年为24.2%,1985~1987年为48.3%。根据飞播林成效调查,截至1992年,全区飞播造林有效面积327.8万公顷,成效面积142.27万公顷,占有效面  相似文献   

6.
试论提高秦巴山区飞播造林成效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坡陡山高,很多地方人力无法作业,飞播造林是最佳途径.1983年开始飞播,累计飞播43个播区,有效面积69万亩,占人工总造林面积69.8%,其中天保工程28个播区29.8万亩.飞播最早的阴坡山、石门垭、北羊山等8个播区11万亩已郁闭成林,三里峡、金鸡岭、大磨沟、石家沟等19个播区15万亩已基本成林.  相似文献   

7.
一、飞播造林概况与成效宝鸡市从1980年开展飞播造林,并逐步转入大面积生产。9年来,飞播面积5.822万公顷,有效面积4.356万公顷。据历年飞播调查资料,成苗面积1.734万公顷,占有效面积的39.8%,占播种面积的29.8%。在秦岭南坡、北坡及千山山系建成了一批以油松为主的大面积幼林区,飞播较早的麟游、凤县的一批播区已初见成效,7~8年生油松幼林每公顷有苗3750~6750株,平均高1.5米,冠幅60~1 00厘米,地径5厘米,生长旺盛。宝鸡市的飞播成效率与北方省区相比,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飞播成效显著 陕西的飞播造林起始于1958年。西北航空公司1958年榆林沙区开始试播,截止目前,共出动飞机1.2万多架次,作业飞行1.2万多小时。为陕西10个地(市)、70个县(市)飞播造林134.67万公顷,有效面积达103.33万公顷,成林面积达56.67万公顷,飞播造林成效在我国北方省(区)中名列第  相似文献   

9.
洋县自1982年起连续8年开展飞播造林,累计在12个播区飞播造林49.12万亩,有效面积35.92万亩。在飞播中,我们始终坚持播、管、补、封相结合,以补促播,以封保播,每结束一个播区,就及时查苗,根据成苗  相似文献   

10.
凤县是宝鸡市开展飞播造林最早的县,自1980年到1996年,在11个乡25个播区,共飞播造林45.8万亩,有效面积34.4万亩。其中成效面积20.6万亩,已经郁闭成林的面积12.4万亩。为确保飞播造林成果,充分发  相似文献   

11.
商洛地区飞播造林始于1975年,截止目前,已在160个播区飞播造林450万亩,其中有效面积336.4万亩。据历次飞播成效调查,1991年以前飞播的成林面积为187万亩,其面积占到全区用材林面积的22.5%。  相似文献   

12.
石泉县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5月进行了4次飞播造林,涉及六个播区,面积98970亩,其中2000年对梧桐沟、七里沟、金家沟、大雁山四个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2年对肖家梁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3年对金家沟、大雁山播区进行了复播;2009年对黑家山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通过飞播造林成苗和成效调查得知,飞播造林为我县的植树造林绿化、林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15年飞播追林试验证明,漆树在我省秦巴山地,渭北石质山地,陕北丘陵沟壑区海拔1000~1800m的中、低山地区,年降水量600mm 以上地区均可飞播造林。品种应选大木漆。种子脱蜡处理以干法为好。播量以每公顷4.5~7.5kg 为宜。华山松在海拔1500~2100m 的中、高山区,播后50天内降水量不少于120mm,相对湿度不低于70%,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2℃地区均可飞播造林。飞播用种不得低于国际Ⅱ级种子。每公顷播量26.35kg,播前需进行防护处理,播期以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宜。漆、松混播可以充分适应立地条件,获得均匀的成苗效果,形成团、块状针阔混交林。其平均成林面积率可达45.8%。  相似文献   

14.
到 20世纪末,河北省飞播造林已走过了 20年发展历程,累计飞播造林有效面积 119.4万公顷,成林面积 29.85万公顷,使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了 1.6%,为绿化河北大地,护卫京津,作出了突出贡献。 河北省开展飞播造林工作始于 1974年,在承德市的隆化县试点成功,到如今已逐步扩大到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张家口、秦皇岛等 7市 34个县,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到大面积生产,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全省早期飞播林地已郁闭成林,较好的播区林木高生长已达 5米以上,胸径达 15厘米以上,并建成 6666.7公顷以上的播区 2处, 666.7…  相似文献   

15.
刘道平 《中国林业》1997,(12):21-21
飞播造林的五大趋势文/刘道平1956年以来,全国有26个省(区、市)的931个县(旗、市、区)进行飞机播种造林,作业面积达2533万公顷,成效面积867万公顷,占建国以来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四分之一,使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0.9个百分点。40年来,飞播造...  相似文献   

16.
我县从1983年3月开始,连续四年对我县的大面积低山丘陵进行人工飞播造林,四年累计飞播造林23. 77万余亩。我县飞播造林采用混播方式,主要树种为马尾松与刺槐混播,马尾松与川柏混播,其比例为8∶2。飞播造林的成效怎样?究竟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因子是什么?笔者近几年对我县的四大飞播造林区的飞播幼苗进行了成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79—2008年全省先后有10个市的34个县(市、区)开展了飞播造林,飞播作业面积94.42万hm^2(其中重播面积30.08万hm^2),累计成效面积28.80万hm^2。其中成林面积21.34万hm^2。补播补植21.63万hm^2,保存合格面积7.73万hm^2。文章总结了飞播造林的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飞播造林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9月8日.省林业厅、省飞播造林指挥部在优陵主持召开了湖南省卫括造林工作会议。会议分析评估了全省飞播造林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飞播管护工作。各地在会上相互交流了经验。与会人员还参观了该县舒溪口乡的飞播造林现场。会议指出,从1983年至1993年。全省先后在14个地、州、市所属的55个县、币、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实际完成飞播作业面积IO93.85万亩,有效面积869.27万亩,根据验收结果推算.实际保存面积700万亩。19》0年以来,全省飞播林地内完成补植补播64万亩,对巩固和提高造林的成效面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会…  相似文献   

19.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位于宁强县城以北,是宁强林业的北大门。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该实验林区以五丁关播区为中心,连同周围茅庵寺、滴水铺、旋家坪和四道水共五个播区,总面积18.8万亩,其中有效面积11.44万亩,成林面积8.67万亩。而五丁关播区设计面积5900亩,实测面积6800亩,成林面积 5396亩,占实测面积的79.3%,是我县飞播造林成效最好的播区。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1984年经省上批准建立为全省油松飞播实验林区,又将80年代初期飞播成功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播区宜播面积率,搞活播区设计,降低飞播造林成本,对于提高飞播成效至关重要。根据我们近几年进行的播区设计试验,采用多类型播区设计,可明显提高播区宜播面积率,其平均提高幅度为10~30个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