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是南阳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由于遭遇灾害天气造成秋作物晚收、晚茬(红薯、棉花等)秋作物收获较晚以及播种期出现干旱、雨涝等不利情况等原因,致使每年南阳市都有一定面积的晚播小麦。为了探索晚播小麦在南阳市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研究救灾应对措施,2011~2012、2012~2013年南阳市连续两年安排进行了弱春性品种为主的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晚播试验,从试验结果情况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麦晚播只要技术措施和管理跟得上,在不影响南阳市下茬秋作物在适期内播种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不错产量。因此,2013~2014年在前两年开展小麦品种晚播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组装出晚播小麦综合配套技术,继续开展了小麦晚播试验,现将今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晚播小麦大多于寒露后播种,冬前只能长出3-4片叶.分蘖很少发生或没有发生.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因此.晚播小麦除在播种时注意四促一补外.春季管理尤为重要。今年。由于小麦茬水稻直播面积相对较多.播期推迟到10月20日以后.晚播小麦面积增多.因此要抓住明年春季管理这一关键时期,根据苗情、地情,合理运用促控措施.以弥补晚播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播是小麦增产的障碍性因素之一。在大面积生产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使部分麦田误时晚播。一般年份全省小麦晚播面积约占10~20%,如遇干旱、雨涝,晚播面积会更大。1983年我省小麦播种期间阴雨连绵,晚播面积达60%左右。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了生产上的“拉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良天气如小麦适播期持续阴雨等,或前茬作物茬口的影响,每年总有一定面积的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小麦晚播,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好,易造成小麦减产严重,品质下降。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我们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晚播小麦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晚茬小麦独秆栽培群体形成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迟熟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收获期推迟,导致下茬小麦晚播面积逐年增加,影响麦子单产。为研究本地区晚播麦群体形成特点,为大面积晚播小麦  相似文献   

6.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段藏禄,毛凤梧(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郑州450003)1993年小麦播种期间,由于长期干旱,导致播期推迟,适播面积减少,晚播面积增加。加之整地粗放,投入不足和11月中旬又出现强降温的影响,造成小麦苗情普遍较差。小麦返青以后。气温...  相似文献   

7.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 4 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8.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条件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  相似文献   

9.
磷酸二铵的施用时期、数量对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陈雨海,刘玉文,赵新生,宋学正,刘占国,朱照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胜利油田农业开发公司)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麦棉、麦油等一年.两熟种植方式的发展,山东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1991~1992年...  相似文献   

10.
由于2003年气候因素的原因,山东省冬小麦播种进度慢于往年,形成了早茬麦、适期麦和晚茬麦,水浇麦、旱地麦等多种类型小麦并存之势。与往年相比,适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减少,晚茬麦的面积增加。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在春季因苗因地分类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就能够促  相似文献   

11.
油麦茬水稻半旱式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面积水稻栽培仍以育苗移(抛)栽为主,两熟区水稻茬后直播栽培技术,采取免(少)耕旱种湿管和专用物质谷草败、粒粒饱进行调控,其立针现青后生长迅猛,有效分蘖期大幅缩短,而有效穗显著增加,结实率明显提高.水稻茬后直播栽培比育苗移(抛)栽更易实现节水、减污、省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响水地区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秧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稻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和常规育秧手插移栽田相比,在分蘖末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灰飞虱分别降低46.6%、44.7%和33.4%,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大变化;在抽穗期,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田褐飞虱分别降低10.6%、3.6%和25.7%,稻纵卷叶螟分别减轻了34.9%、46.2%和62.5%。说明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等轻型栽培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的主要害虫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稻田系统秸秆还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是实施肥药减施及有机养分替代的主要技术。稻-麦轮作是浙江北部和中部稻区的主要栽培模式,稻-油和稻-稻模式则主要分布在浙江中部和南部稻区。调查表明,浙江稻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田秸秆翻耕还田,稻-麦(油)轮作水稻秸秆覆盖还田,以及稻-麦(油)轮作水稻季的4种秸秆还田耕作方式——麦(油)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浅耕水稻直播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插秧方式、麦(油)秸秆还田深耕水稻直播方式。不同耕作及还田方式各有利弊,但同时存在秸秆量大、还田困难,肥料配施没有定量计算方法,病虫害加剧,土壤水分需要科学管理,农机需要合理选择与操作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技术资料,针对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下对策。1)采取方式轮换措施调和不同耕作类型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产生的不足。2)中等肥力农田以单季秸秆还田量5~6 t·hm-2、全年秸秆还田量10~12 t·hm-2比较适宜,超过的秸秆量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方式加以解决。3)肥料配施采取以氮肥全季调施、前期适当增施,钾肥适当减施为主的秸秆还田施肥策略。4)病虫害防治采取提前翻耕、秸秆深埋、淹水闷田的措施。5)水分管理以易于机械耕作和秸秆还田后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秸秆腐解为原则,晚稻提倡干湿交替的灌溉管理方式。6)机械类型应选择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耕作机械要保证翻埋深度,以实现稳定与均匀的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淮北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播期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hm2受影响甚小.即播期主要影响籽粒(库容)充实度.而对每公顷总颖花量(库容)影响较小.就淮北地区而言.宜推广应用中熟中粳品种.可以使用晚熟中粳品种.慎用早熟晚粳品种.不用中熟晚粳品种.  相似文献   

16.
可降解种膜直播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可降解种膜水稻直播种植技术在辽宁地区的可行性,在辽宁省辽阳、新宾等地,以普通直播和机械插秧为对照,研究可降解种膜直播对土壤不同土层温度、出苗时间、出苗率、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种膜直播与对照相比,对耕层地表和地表下5cm处温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地表下10cm处温度的影响显著(P0.05);在水稻生长前期,对提高土壤温度作用较大,且主要体现在浅层,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对较深层土壤的温度影响加大。与普通直播相比,可降解种膜直播早6d出苗,出苗率高17.6%。与对照相比,可降解种膜直播对水稻株高和分蘖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水稻生长前期,机械插秧处理的秧苗植株最高,到生长中后期,可降解种膜直播秧苗株高最高,但随时间推移,3种种植模式下的秧苗株高差别越来越小,可降解膜作用减弱;可降解种膜直播水稻分蘖最早,且更早达到分蘖高峰,有效分蘖比对照高24%和35%。可降解种膜直播与2组对照相比,对水稻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14.5%的含水率下,可降解膜直播产量为11 141kg/hm~2,比普通直播高17.72%,比机械插秧高8.33%。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与转型(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发展和转型特点,明确各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及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国外代表性产稻国及我国主要稻区水稻种植方式的演变,水稻种植方式的特点,适应性及问题。[结果]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分析表明,水稻种植方式与水稻种植制度和生态环境相适应,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而演变。我国90年代以来,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稻抛秧面积逐渐发展,近十年来,水稻直播和机插秧面积发展较快。目前,手工插秧仍是主要种植方式,占水稻面积50%左右,抛秧、直播和机插秧分别占25%、12%和13%左右。[结论]水稻机插秧是我国未来水稻生产的主导种植方式,虽然目前机械直播面积还很小,机械直播因节本省工效果明显在部分地区可以发展。提出了不同稻区将来主导的种植方式及需要研发的关键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金华  刘惠敏  黄勇  张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641-3643,3667
[目的]为农作物产量预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分析安徽省小麦生长季MODIS多时相NDVI特征并利用该技术识别水体、城镇居民区、旱地、水田、林地研究了该技术在地物识别及农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应用。[结果]一季稻和双季晚稻的NDVI最大峰值出现在6月。水体在10月至次年6月^-NDVI(i,j)小于0或略大于0(如浅水体),而^-NDVI(i,j)小于0.16像元通常为城镇等居民点,水田^-NDVI(i,j)往往小于0.3,一般林地和种植越冬作物的耕地^-NDVI(i,j)均大于0.3。以^-NDVI多时相特征对5大地物类型进行识别时可识别出82.7%林地,67.4%旱地,52.1%水田,15.2%居民区。水体、旱地、水田、林地的识别可信度均达60%以上,其中识别出来的水体中有近80%为现实中的水体,城镇的识别可信度不足20%。[结论]该法在农作物产量预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稻油轮作机插秧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产量形成机制,2014年选用5个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为材料,以冬闲稻田机插秧水稻群体(早播)为对照,对稻油轮作模式下机插秧水稻(晚播)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播机插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不等,生育期越长的品种下降幅度越大.晚播机插秧水稻穗粒数显著下降,有效穗、千粒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等指标,拔节期较早播处理呈下降趋势,有效分蘖临界期、抽穗期表现因品种而异.抽穗期株型特征和源库特征研究表明,晚播处理株型更紧凑、比叶质量更高.晚播中熟品种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和粒叶比更符合高产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