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湾扇贝自80年代初由美国太平洋沿岸引进至今,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当年养成),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是海湾扇贝苗种人工培育的关键,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l来贝的选择与强化培育1.l亲贝的选择首先选择越冬死亡率小于10%、贝柱指数大于8%的亲贝,其次应选择直肠粗,外套膜伸展、不萎缩,性腺光亮,壳高6厘米左右的亲贝。这样的亲贝摄食旺盛、活力强、成活率高、性腺易促熟,精卵排放比较集中。1.2亲贝入室时间及数量一般根据出苗时间来决定入室时间。实践表明,提前6…  相似文献   

2.
对虾与海湾扇贝混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90年,首钢海水养殖场一分场和三分场进行了对虾与海湾扇贝的混养试验。在试验中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部分虾池在不影响对虾产量的情况下(对虾亩产208kg),获得了海湾扇贝亩产113kg,额外每亩净增收入192元以上的好成绩,并为今后大面积的混养提供了数据。一、试验的基本情况在混养试验中,尽量注意到生态条件的差异,并据此观察混养的效果。一分场(曹庄)选择进水沟(20亩)和1O~#池(70亩)二  相似文献   

3.
在扇贝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对养殖过程中桩木布设、浮绠绳桩绳选择、沉降设施的改造、幼苗标粗、养殖笼具的改进等方面技术进行了试验探讨,增强了深水养殖扇贝抗风浪能力,提高了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4.
从形态、地理分布、繁殖生物学、生活习性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四个主要扇贝品种,同时对目前扇贝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培育海湾扇贝幼体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告了光合细菌与湛江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和扁藻混合使用,培育海湾扇贝幼体的试验结果。光合细菌与单胞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单胞藻,同时光合细菌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贝龄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3月龄、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的4个数量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个数量性状两两间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壳长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高,壳宽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通径分析显示壳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小,除7月龄外,壳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大于壳长。相关指数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指数为0.910~0.94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个月龄时期壳高、壳长和壳宽对体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在6月龄后以壳高为主要选择指标,可达到对体质量的选择,研究结果为华贵栉孔扇贝选择育种中选育指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用RAPD方法对扇贝科中的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筛选了43个随机引物,有13个引物获得了片段长度在250~2000 bp之间且重复性良好的谱带,每个引物分别获得了4~17个大小不等的片段,共获得了170个扩增片段,其中12个引物得到特异性片段58个,可以将两种或者3种扇贝区别开来。通过Popgene 3.2分析软件包统计表明,虾夷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481;栉孔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次之,为0.2161;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距离最小,其值为0.2133。根据遗传距离指数,用MEGA3统计软件中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虾夷扇贝鲜贝柱,干贝柱等质量参数,并与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的质量和进行了比较,证实虾夷扇贝生长快,个体大,鲜贝柱,干贝柱大而且出率高。  相似文献   

9.
葫芦岛海域不同水层养殖海湾扇贝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海区的选择 本试验选择在绥中址锚湾海区,该海区枯潮水深7~8米,为泥沙底,适宜打橛下筏。潮流通畅,流向为东北——西南流,透明度2~3米,夏季最  相似文献   

10.
任宗伟  王昭 《齐鲁渔业》2002,19(12):2-2
1.亲贝的选择 海湾扇贝亲贝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浅海越冬成活率和育苗效果。海湾扇贝亲贝选择标准为养殖海区无污染,个体较大且均匀,无杂贝藻等附着物。养殖海区污染则亲贝性腺发育下降,个体差异大则性腺发育不同步,杂贝藻过多则洗刷时易造成机械损伤。 2.亲贝的运输 首先要选择好运输时间,装车、运输、分笼、海上挂养等一系列工作不仅要考虑到气温、海浪等因素,更要保证海上挂养工作必须在白天完成,夜间操作会造成  相似文献   

11.
对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其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的选择、亲贝的育肥促熟、亲贝的催产、精子的控制、浮游幼虫培育、人工采苗、稚贝培育、换水和药物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海湾扇贝育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亲贝的选购和培育。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河北、辽宁海湾扇贝育苗的场家,每年大约有50%左右的场失败或出苗量较低,其中多数失败于室内育苗的前期,即附着以前(10天以前),D形幼虫成活率低或附着前下沉,多数属于面盘解体病。实践证明,此病与亲贝生殖腺成熟度、卵的质量优劣有关。一、亲贝的选择好的亲贝应具备下面的条件:1.肥满:鲜出肉率>40%,生殖腺指数≥7%;2.健壮:外套膜边缘紧贴壳口,个体死亡率<10%;3.壳高:≥5厘米,附着物少。要选择生活在水清、流量大、水温较高…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我们在扇贝养殖区内设置了 7个全封闭半浮式网箱进行养鱼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益。1网箱养鱼海区的选择 网箱养鱼最好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深在6~10 m,水流畅通,流向不紊乱,流速在 30~40 cm/秒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安全海湾内。但在风、浪、流较大的海区内进行网箱养鱼,如何保证网箱的安全是成败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全封闭半浮式网箱养鱼的方式:1.1把网箱设置在扇贝养殖区内。这样既可以增强抗风浪能力,又能减小流速,保证鱼苗的成活率。1.2减掉常规网箱养鱼(全浮式)用的浮力约…  相似文献   

14.
海湾扇贝的加温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卫 《齐鲁渔业》2002,19(1):36-36
海湾扇贝的加温育苗包括亲贝促熟、采卵、受精与孵化、幼虫培育、采苗和稚贝培育,均在人工控制温度下进行。1 亲贝入池前的准备工作与亲贝入池 每年1~2月份,是培养饵料(单胞藻)的时期。同时,要清池、消毒,为引进种贝作准备工作。亲贝的引入需在春季繁殖期前移入室内,控温促熟,以达到早育苗,延长生长期的目的。一般3月上、中旬引入种贝。 尽量选择壳高 5~6cm个体大的1龄贝作亲贝。清除附着生物,洗去浮泥,在水体中密度一般为80~100个/m3,利用网笼吊挂在池中或者置于浮动网箱中蓄养。蓄养初期采用网笼吊养或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一代的ADH、MDH、SDH、IDH、ME和SOD共6种同工酶的酶谱进行分析,以探讨双亲遗传物质在杂交子代中的表达情况及杂交子代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同工酶酶谱与母本栉孔扇贝的相似,而与父本虾夷扇贝的明显不同,说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中没有表达。幼虫阶段的同工酶酶谱亦表明,父本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在杂交子代的幼虫阶段仍然没有表达。另外,在对母本栉孔扇贝群体和杂交子代群体的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在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杂合子,因此不能确定杂交子代是由雌核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通过亲贝的选择、控温、投饵、正确掌握精卵比例、净化水质、施放防菌药品以及应用EDTA等措施,以达到提高海湾扇贝孵化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海灵 《科学养鱼》2001,(11):35-36
1993年以来,由于受到对虾病毒的侵害,对虾养殖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渔技人员和广大养殖户共同努力和探索下,广泛采用了虾、蟹、贝等多元混养办法,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本人就虾池内混养海湾扇贝采用分级养殖的办法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虾池选择面积20亩左右,底质以沙质或半泥沙为好。2.杂藻的清除在冬闲期把池水排干待用。如池内已有杂藻繁殖,在放养前应由人力清除,搬出池外;也可使用7~8毫克/升的硫酸铜杀除。3.虾池整理与消毒一般在3月份完成,在中央滩面上选出…  相似文献   

18.
海湾扇贝秋季全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Aequipecten irradians)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于1982年将其引进我国。1983年1月开始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随后又继续试验以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1985年推广到山东、辽宁等省各地,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南方还未开展海湾扇贝育苗工作,造成海湾扇贝苗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有效地解决对海湾扇贝苗种的迫切需求,平潭县水产苗种场于1993年10月进行了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北方,扇贝的养殖技术已经普及,而且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浙江一带,特别是浙江中部沿海──温岭,浅海养殖扇贝几乎为零。主要是由于水浑、浪大、流急、台风频繁等自然因素,制约了浙江浅海贝类养殖的发展。为此,我们率先在温岭市龙门引进栉孔扇贝,进行...  相似文献   

20.
栉孔扇贝三倍体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扇贝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扇贝养殖业发展迅速。1985年全国扇贝养殖产量只有0.6万t,至1996年已达上百万t,在养殖规模和产量上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扇贝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又为扇贝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从整体上讲,我国扇贝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随着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