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利用钵体盘育苗进行人工摆栽栽培技术,是目前水稻栽培技术中比较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栽培基础上又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它具有秧苗根部营养面积大,移栽营养块不散,分苗不伤根,栽后行直苗正,群体分布合理,返青快,分蘖早,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抗旱增产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栽植水稻的主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插秧、钵苗移栽以及直播。其中钵苗移栽由于秧苗带营养钵,且浅植于温度比较高、营养较为集中的水田表层,苗根不会受到伤害,也没有缓苗期,能够延长水稻的有效生育期,实现秧苗的等距等行,有利于水稻秧苗在田间生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与普通平盘插秧相比较而言,经过水稻钵苗移栽的水稻秧苗能够提前5到7天分蘖,能够实现低节位有效分蘖增加至20%,是目前我国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的最理想技术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栽植水稻的主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为插秧、钵苗移栽以及直播。其中钵苗移栽由于秧苗带营养钵,且浅植于温度比较高、营养较为集中的水田表层,苗根不会受到伤害,也没有缓苗期,能够延长水稻的有效生育期,实现秧苗的等距等行,有利于水稻秧苗在田间生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与普通平盘插秧相比较而言,经过水稻钵苗移栽的水稻秧苗能够提前5到7天分蘖,能够实现低节位有效分蘖增加至20%,是目前我国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的最理想技术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插秧栽培大田管理技术的几个关键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管理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发挥机械化插秧的优势,稳定低节位分蘖,促进群体协调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实现高产高效。 一、分蘖期管理 分蘖期,即从移栽到分蘖高峰前后的一段时间。分蘖期的田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施肥、灌水等措施,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保证足够的穗,并为水稻的生殖生长奠定良好的营养基础。分蘖肥要早施,以促进有效分蘖;浅水灌溉,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分蘖末期晒田或灌深水来控制无效分蘖。  相似文献   

5.
水稻大棚早育苗、钵体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就是利用水稻分蘖的生物学特性,争取有效分蘖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栽培技术。水稻分蘖的多少、强弱,与品种、秧苗素质、密度、温度、土壤肥力、水肥管理等,有密切关系。要提高水稻的有效分蘖,必须掌握水稻分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田间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水稻移栽后,要重点加强管理,促进秧苗返青,在水肥上进行科学调控,达到促进分蘖目的,利于幼穗分化时能分蘖出足够的有效分蘖数,达到增产的目标。主要手段是进行水肥控制,以水调肥,通过控水进行温控,使水稻植株生长良好,达到壮根、壮秆和足蘖的效果,从而为丰产稳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插秧至幼穗分化,仍属于营养生长期。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株壮、根多以及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达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分蘖数,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1肥效反应线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水稻需肥规律。按照水稻生育叶龄  相似文献   

8.
水稻移栽后,有的迟迟不返青,或返青后迟迟不分蘖,有的生长缓慢并逐渐萎缩,这种停滞生长的现象,生产上称为僵苗或坐蔸,发生僵苗后的秧苗有效分蘖少,无效分蘖多,穗少,粒少,减产30%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新株型(NPT)水稻为供试材料,特青和汕优63为对照,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腑芽原基发生,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判别。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都能成蘖。在试验中还观察到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分蘖是水稻固有的特性。但受栽培技术影响,分蘖发生有早有晚。早期分蘖,一般是有效分蘖;晚期分蘖多是无效分蘖,有效分蘖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促进早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是保证有足够穗数的关键。 1、影响因素。水稻分蘖与栽培技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内容有: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的管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我们的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以增加结实率。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期育苗晚、插秧晚,但水稻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再加上我省6月份持续高温少雨,加速了水稻生长发育的进程,使水稻生长进入分蘖末期至开始幼穗分化的过度阶段。这个时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一是长  相似文献   

12.
以新株型 (NPT)水稻为供试材料 ,特青和汕优 63为对照 ,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 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 .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 ,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腋芽原基发生 ,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差别 .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 ,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 ,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 .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 ,都能成蘖 .在试验中还观察到 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 ,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插秧至幼穗分化,仍属于营养生长期。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株壮、根多以及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达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分蘖数,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1肥效反应线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水稻需肥规律。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  相似文献   

14.
细胞分裂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及分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和分蘖相关基因表达在调控水稻分蘖芽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探讨水稻分蘖芽生长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南粳44为材料,利用氮(N)和生长素(IAA)调控水稻分蘖芽萌发,分析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和CTK含量的变化。【结果】外源40 mg•L-1N增加了分蘖节和分蘖芽中CTK含量,抑制了分蘖芽中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促进了分蘖芽的萌发生长,外源喷施IAA则逆转了氮的作用。分蘖芽中OsTB1的表达受CTK调控,而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可能不受CTK调控。【结论】外界因素对分蘖芽生长的调控至少存在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调控节和芽中CTK含量,进而调控芽中OsTB1等基因表达;另一条通过调控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内容有: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的管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我们的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以增加结实率。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期育苗晚、插秧晚,但水稻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再加上我省6月份持续高温少雨,加速了水稻生长发育的进程,使水稻生长进入分蘖末期至开始幼穗分化的过度阶段。这个时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一是长势旺盛,无效分蘖  相似文献   

16.
水稻钵体育苗摆秧栽培技术,是目前寒地水稻栽培中较为先进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它具有秧苗根部营养面积大,营养块不散,返青块,分蘖早,有效分蘖多,从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促早熟,提高成熟度,产量高,品质好,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高产、高效、优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水稻钵体育苗摆秧栽培技术,是目前寒地水稻栽培中较为先进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它具有秧苗根部营养面积大,营养块不散,返青块,分蘖早,有效分蘖多,从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结实率,促早熟,提高成熟度,产量高,品质好,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高产、高效、优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水稻大棚旱育苗、钵体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就是利用水稻分蘖的生物学特性,争取有效分蘖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栽培技术。水稻分蘖的多少,强弱,与品种、秧苗素质,密度、温度、土壤肥力,水肥管理等,有密切关系。要提高水的有效分蘖,必须掌握水稻分蘖的规律,当水稻在长出4片完全叶时,从第一完全叶长出1个一次分蘖,接着第五个完全叶伸出时,从相对侧的第2完全叶长出一次分蘖,这样,随着叶的顺序出生,有规则的长出分蘖,而且一次分蘖长出4叶时,也同样有规则的发生分蘖(2次分蘖),所以水稻分蘖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机械抛秧是实现水稻秧苗移栽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灵活简单、适应范围广和分蘖早、返青快、低节位分蘖、根系发达、生长旺盛、通风透光好、有效成穗数多、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结果表明,小麦蘖芽出现与伸长跟母茎出叶或叶龄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关系。主茎形成蘖芽数为冬性>半冬性>春性,导致蘖芽数变化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播期。决定分蘖和有效分蘖数多少的先决条件为播期。而确定分蘖、蘖芽有效率的主导因素是个体营养条件。主茎和有效蘖出叶数在冬前冬后的分配上具有规律性。通过分析表明争取有效分蘖必须采取措施,建立分蘖的冬前营养体,并需改善个体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