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火龙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火龙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白玉龙火龙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在火龙果盛花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花后第15d)两次喷施不同浓度(0.25、0.50、1.00、2.00mg/L)的油菜素内酯,测定火龙果的坐果率、单果重、果形指数、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C、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0.25、0.50、1.00和2.00mg/L处理火龙果的坐果率均高于对照(喷清水)10个百分点以上;喷施1.00mg/L处理的火龙果单果重376.59g,显著高于对照308.77g,增幅为21.96%,可溶性总糖含量(103.97mg/g)与对照(92.76mg/g)差异显著;各浓度处理均可增大火龙果果实的纵径和横径,以1.00mg/L处理果实横径最大(8.46cm),0.50mg/L处理果实纵径最大(10.75cm)、果形指数最高(1.31)。【结论】火龙果盛花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分别喷施1.00mg/L油菜素内酯可通过增加火龙果的坐果率、单果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用品质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块根可溶性糖组分在加工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味的影响,为甘薯鲜食与加工的品种选择、专用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10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生薯和蒸熟薯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对不同干物率类型的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相关性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可溶性糖组分与食味的关系及其对食味的贡献。【结果】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5.79 mg·(g·FW)-1,占生薯可溶性糖的45.3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近,关系密切,果糖含量(y)和葡萄糖含量(x)的拟合方程为y=0.807x+1.275;麦芽糖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6.79 mg·(g·FW)-1,仅占生薯可溶性糖的11.92%。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决定,通常情况下,低干物率品种具有更高的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生化甜度更好。在蒸熟过程中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主要在于产生了大量麦芽糖,麦芽糖含量从生薯的0.96—24.67 mg·(g·FW)-1提高至14.80—136.16 mg·(g·FW)-1。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中、高干物率类型具有更高的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甘薯块根食味增量主要来源于蒸熟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糖;麦芽糖、果糖、蔗糖是甘薯块根食味的重要影响因子;麦芽糖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近50%,对香味和质地的作用尤为突出;果糖对黏度的贡献最大,而蔗糖对质地的贡献优于果糖。【结论】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是反映甘薯生薯甜度的重要指标,熟薯可溶性糖、麦芽糖含量是反映甘薯食味的重要指标。麦芽糖、果糖、蔗糖是影响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及加工性能的重要可溶性糖组分。筛选出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特异种质11份。  相似文献   

3.
外源糖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和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草莓果实品质和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方法】以白熟期"红颜"草莓为材料,分别对其喷施100 mmol/L蔗糖、100 mmol/L葡萄糖、100 mmol/L果糖以及上述3种溶液的等体积混合液。【结果】(1)除蔗糖处理会显著增加草莓果实的单果重,外源糖处理对其单果重、果形指数和色泽均无显著影响;(2)除葡萄糖外,外源糖处理均会显著增加草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3)外源糖处理对草莓果实花青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却能明显提高果实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结论】不同外源糖处理有助于草莓果实品质与主要生物活性含量的提高,综合认为100 mmol/L蔗糖处理在提高草莓果实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差异,为枇杷优质化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全国7个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色差等外观性状指标和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总酚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指标以及可溶性糖组分、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外观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单果质量为35.28~57.20 g,以陕西安康最高;可食率为78.03%~88.69%,以重庆合川最高;果实硬度为3.23~6.62 N,以重庆合川最高;果实色差值Lb以广东韶关最高,a以云南蒙自最高;果形均近圆形。果实含水率为85.46%~91.10%,以广东韶关最高;总糖含量为57.63~126.27 mg/g,以云南蒙自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79%~13.83%,以四川攀枝花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为0.20%~1.33%,以广东韶关最高;固酸比为6.60~66.71,以云南蒙自最高;维生素C含量为7.35~14.87 mg/hg,以云南蒙自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四川成都和陕西安康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总黄酮含量为26.37~92.43 mg/hg,以云南蒙自最高;总酚含量为8.89~30.93 mg/hg,以重庆合川最高。枇杷果实可溶性糖以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为主,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基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各产地枇杷果实品质的综合评分从大到小依次为云南蒙自、陕西安康、四川攀枝花、四川成都、重庆合川、湖北咸宁和广东韶关。【结论】枇杷产地环境的纬度、海拔、光照、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紫外线强度等气候条件,是影响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为环剥对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4个不同时期,对克瑞森无核葡萄进行主干环剥,监测果实的生长发育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成成分和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个试验处理中,第1次环剥处理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对照处理大5.67%,单粒重也最大,达2.99 g。成熟期最早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 5个试验处理的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变化幅度大,蔗糖含量相对稳定,葡萄糖的含量略高于果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67%;果糖含量最高的是第3次环剥处理,极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比其高21.4%;蔗糖含量最高的是第4次环剥处理,比对照处理高29.65%;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第2次环剥处理。葡萄糖和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葡萄糖与果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大,略高于葡萄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系数。蔗糖与可溶性总糖间的相关性最小,且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主干环剥有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前期(坐果后到果实膨大期)进行环剥明显可以达到增产目的,后期(果实膨大期过后)环剥有利于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树体载果量水平对初果期红桔、美国糖桔、春见、红美人和胡柚等5个晚熟杂柑品种风味品质及果实质地的影响,以期为各品种初果期最适宜树体载果量区间设定和鲜食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以生长势基本一致、4年生的各品种挂果树为材料,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设定单一载果量处理,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可滴定酸(TA)含量比值变化趋势为主要指标,判断各品种果实成熟进程并选定相对适宜的采收期;2020年在此基础上设定高、低载果量2个处理,分别测定各品种成熟期果实TSS和TA含量,果肉和果皮中可溶性糖、有机酸组分及含量,以及果实质地相关参数,并对载果量与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适宜的低载果量下,初果期红桔果肉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柠檬酸含量不同程度提升;春见果肉中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提升的同时柠檬酸含量下降、苹果酸含量提升;而红美人在低载果量下果肉中蔗糖含量下降、葡萄糖含量提升的同时苹果酸含量下降,各品种果肉中糖酸比例不同程度发生改变;至采收时,高载果量处理下红桔TSS/TA比值较低载果量降低12.7%;春见和美国糖桔2个品种TSS/TA比值较低载果量分别增加7.3%和7.1%。在红桔上,树体载果量水平与果皮硬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与果皮韧性和果肉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下同);在胡柚上,载果量与果皮韧性呈极显著相关,与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相关;在红美人上,载果量与果皮硬度呈显著相关,与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在春见上,载果量与果皮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在美国糖桔上,载果量与果肉硬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果肉韧性呈显著相关;但所有供试品种果肉化渣性指标,即果肉紧实度和囊衣硬度与树体载果量水平均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初果期红桔、红美人和胡柚3个供试品种在较低载果量下,TSS/TA比值略高、最终采收时综合风味更好,春见和美国糖桔2个品种则在较高载果量下TSS/TA比值略高,综合风味更佳。该结果可为不同品种柑橘控产提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叶喷水杨酸(SA)对山药地下块茎蔗糖-淀粉转化的影响,为了解山药蔗糖转化机制、提高其淀粉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设置SA 0.0(对照)、0.5、1.0和5.0 mmol/L 4个处理,在山药(Dioscorea alata L.)“白扁”地下块茎形成的早期和后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测定地下块茎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裂解与淀粉形成的相关酶活性。【结果】除5.0 mmol/L SA处理的后期地下块茎总可溶性糖(TSS)含量急剧增加外,地下块茎的TSS、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直链淀粉(AM)、支链淀粉(AP)和纤维素的含量在其他处理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对照相比,0.5 mmol/L与5.0 mmol/L SA处理对山药地下块茎的影响作用相反,前者不仅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uSase)、酸性转化酶(SAInv)、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CWBAInv)、中性转化酶(NInv)等酶的活性,而且显著增加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等酶的活性,1.0 mmol/L仅在块茎发育中期对上述酶有微小的促进作用。所有SA处理中,虽然蔗糖含量与SuSase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呈不显著正相关,但蔗糖与总可溶性糖含量的比率与这些酶活性及淀粉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含量及它们所占总可溶性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果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无显著相关性,蔗糖与葡萄糖、果糖的比率均与AGPase、SSS、GBSS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SA在山药地下块茎发育过程中通过作用于蔗糖裂解和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蔗糖的运输和流向,小于1.0 mmol/L的SA通过提高酶活性来促进蔗糖转运入山药地下块茎并转化成淀粉,而其他浓度SA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组分特性与差异,分析不同砧木对克瑞森果实糖分的影响,为葡萄优良砧木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监测不同砧木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个克瑞森砧木嫁接苗中,砧木101-14MG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的果形指数最大,比其自根苗大12.88%,果实成熟也最早;砧木SO4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的单粒重最大,达3.21g。成熟期不同砧穗组合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较高,变化幅度较大,葡萄糖略高于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相对稳定。7个克瑞森砧木嫁接苗中,砧木101-14MG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比克瑞森自根苗高14.68%和15.49%,其次是砧木SO4、5BB和5C;砧木5C嫁接的克瑞森葡萄果实蔗糖含量最高,比其自根苗高12.75%。砧木101-14MG、SO4和5BB嫁接的克瑞森葡萄可溶性总糖明显高于其余5个砧木嫁接苗,分别比克瑞森自根苗高14.67%、10.20%和8.22%,其中以101-14MG嫁接的克瑞森葡萄可溶性总糖最高,188-08嫁接的克瑞森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为最低。【结论】砧木101-14MG、SO4和5C嫁接利于克瑞森无核果实的生长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是促进克瑞森葡萄成熟的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海南省四大芒果产区(三亚、乐东、东方、昌江)两大芒果品种(台农、贵妃)果实的品质特性,为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酸碱滴定、HPLC等方法测定76份芒果样品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甜度值、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Vc)、总酸、糖酸比、固酸比等13个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台农果实的TSS、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总酸含量及甜度值、糖酸比、固酸比平均值均高于贵妃,贵妃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和Vc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台农.不同产区同一品种芒果果实的TSS、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Vc含量及甜度值差异显著(P<0.05);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总酸含量及糖酸比、固酸比差异不显著(P>0.05).13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同时主成分分析将13个品质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PC1、PC2、PC3、PC4),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078%,能够代表原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乐东台农PC1、昌江贵妃PC2、三亚贵妃PC3和PC4因子得分最高.[结论]台农和贵妃果实均具有鲜明的品质特征,贵妃口感酸甜,台农口感更甜;乐东的台农、三亚和昌江的贵妃果实品质特性更佳.  相似文献   

11.
软件复用技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软件复用技术的概念和内涵、发展应用现状及影响软件复用的关键技术因素,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3,3(7):33-35
为筛选提升绿茶品质的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对山东茶区近几年引进的10个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进行化验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特点,分析其酚/氨比值。‘中茶108’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全年平均为2.89%,春茶含量高达4.04%,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较高,酚/氨比值最低,平均为5.85,‘中茶108’是适制绿茶最好的品种,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引种重点推荐‘中茶108’。  相似文献   

13.
家庭农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其创业绩效与制度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组织社会学的制度理论,选取浙江省的111个家庭农场作为样本数据,使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制度环境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三维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仅有认知性要素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具有直接显著的影响效果,而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对家庭农场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效果不显著;虽然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无法直接促进家庭农场创业绩效显著提升,但它们均在认知性要素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之间扮演正向调节的角色。研究表明,有效提升家庭农场创业绩效需要协调发挥认知性要素的直接作用,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的调节作用。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重点加强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培训,不断完善家庭农场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4.
由于Delphi开发的易用性和快速性,很多原来使用Foxpro 和visual Foxpro编程的程序员转向了Delphi,但是原来的应用系统尤其是应用数据,不可能一下丢弃,因而需要用Delphi来维护xBase数据库的应用系统.Delphi中现有的数据访问部件可以连接目前绝大部分的数据库,但用在连接Foxpro系列的数据库时,只能对记录进行逻辑删除,不能进行物理删除,而且数据访问部件也没有提供在Foxpro中显示软删除(set delete on/off)、得到当前记录号(RecNo)、是否精确匹配(set Exact on/of)等功能.而要实现以上功能,只能通过调用BDE函数来实现;调用BDE函数,参数多而繁,使Delphi操作DBF数据表带来很多不便,编程效率低,并且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用Borland 公司开发的 Delphi5.0平台顺利地完成了对Ttable控制的继承,进行了使其具有相当于Foxpro下易用的一些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结合导航软件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对导航软件进行构件化改造,形成10大类120个共享构件。同时,利用Trustie已有成果,首先对Trustie构件资源库进行适应性改造,使之能适应导航软件生产;然后对导航软件构件在进入Trustie构件资源库之前,进行可信分级评估;最后利用该构件资源库,实现对导航软件构件的登记、查询、统计等管理,建立起导航构件资源库。该资源库的建立,极大地提高导航软件构件的可复用率,方便对构件的分类与管理,完成各类构件在导航软件协同生产环境中共享,为实现导航软件的大规模生产与敏捷制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西番莲属植物的营养价值,从西番莲营养品质研究发展现状着手,对西番莲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应用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归纳了西番莲品质构成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对西番莲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与代谢过程进行了概括;分析了种植品种、栽培环境、养分调控、采收时期、存储条件及加工方法等对西番莲属植物营养品质含量的影响;针对西番莲属植物在观赏价值、环境修复、食品加工及医用价值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综上可知,西番莲是一种富含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动西番莲全产业链的发展及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151个烟叶收购站点571份样品进行化学及烟气成分数据的拟合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少数化学成分数据较接近正态分布;但是,多数化学成分按总体、地区、品种和部位分类,其分布状态都不完全是正态分布,多为非正态分布;某些化学及烟气成分的总体状态为正态分布时,而地区、品种和等级分布状态可能是正态分布也可能是非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8.
用 D_2与19个中高杆小麦亲本杂交 F_1代研究表明:D_2对中高杆亲本有普遍的 F_1代致矮能力,其致矮力随高亲株高增加而增强。D_2对高亲株高的致矮力主要表现在下部三个节间,上部两节间缩短较少,故可提高 F_1代的株高结构指数。D_2与矮变1号、大姆指矮 F_1致矮力表现顺序为:矮变1号>大姆指矮>D_2。将 D_2的 F_1代致矮性引入杂交小麦育种体系,可望恢复系株高在82.6±10.3cm 时,F_1代株高降低至70.7±6.1cm 的高产小麦株高区间。  相似文献   

19.
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豫中烟区烤烟生长及品质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中浓香型烟区施肥适宜的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即铵硝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设计4个不同铵硝比(6∶4、5∶5、4∶6、3∶7)处理,研究了豫中烟区不同铵硝比对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移栽后30、45 d,烟株的叶长、叶宽、茎围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4∶6处理表现最好。在成熟期(移栽后90 d),各处理间烟株株高和叶宽无明显差异,而叶长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降低趋势。各生育时期不同铵硝比处理下烟叶氮、磷、钾含量差异表明,铵硝比为4∶6时有利于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硝态氮不利于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氯离子含量的合成或累积,而铵态氮则促进烟叶的碳、氮代谢;烟叶钾含量则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为4∶6时(钾含量1.3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硝态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烟叶对钾的吸收。香气成分分析发现,硝态氮有利于烤烟中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合成,过高或过低的铵硝比都不利于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合成,二者含量均以铵硝比4∶6时最高,且致香物质总量也以铵硝比4∶6时最高。综合考虑烟株的生长情况、烟叶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在河南浓香型烟区推荐以铵硝比4∶6进行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20.
以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地区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钾的变异最大;不同基因型间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却有很大差异,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KRK 28,NC 72,NC 71,KRK 26,NC102.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