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淮稻5号的真菌多样性及其储藏过程中可培养的优势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2013年的淮稻5号中分离的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淮稻5号在不同储藏条件下优势菌株的演变规律,为该品种稻谷储藏过程中的真菌种属研究及霉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淮稻5号中的可培养真菌通过采用孟加拉红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两种培养基,按照国标GB 4789.15-2010的操作获得。将采自4个不同地区的淮稻5号混匀,分别调节其水分含量为14.5%和18.5%后放入25℃人工气候箱内模拟储藏,逐月取出模拟储藏的稻谷样品进行传统培养以确定可培养的优势真菌。真菌的种属分别通过菌落、菌丝及孢子的形态学观察,对照《中国真菌志》等参考文献确定;同时通过PCR分别扩增相应真菌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8S rDNA的部分序列,连接T载体后测序,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而确定真菌的种属。【结果】从4个地区的2013年淮稻5号稻谷中共分离得到33株真菌,主要为青霉(Penicillium)、曲霉(Aspergillus)和镰刀菌(Fusarium)等菌属,其中青霉属与曲霉属最多,分别为16株和15株,分别占分离所得菌株的48.5%和45.5%,表明青霉和曲霉是2013年淮稻5号稻谷中可培养真菌的优势菌属。而镰刀菌属的真菌仅2株,仅占分离所得菌株的6%。模拟储藏的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为14.5%的淮稻5号在25℃条件下储藏6个月时出现优势菌株,为橘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并且该优势菌在模拟储藏的第7、8个月持续存在。水分含量为18.5%的淮稻5号在25℃条件下储藏7个月时出现优势菌株,为酵母菌,且该优势菌在模拟储藏8个月时依然存在。【结论】2013年淮稻5号中分离获得33株真菌,主要包括16株青霉、15株曲霉以及2株镰刀菌,表明青霉和曲霉是2013年淮稻5号稻谷中的优势菌属。不同水分含量的稻谷在储藏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2.
宁夏苦豆子中产苦参碱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各分离菌株的生物碱成分。对能够产生生物碱的真菌ITS和SSU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从苦豆子中共分离到27株真菌,其中23株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Simplicillium属真菌,4株为不产孢菌;筛选出E1、E3和E5这3株能够产生苦参碱的内生真菌,均属于Simplicillium属真菌,其菌丝中苦参碱的含量分别为20.4、17.4和37.6 μg•g-1。【结论】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该3株产苦参碱内生真菌均为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和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组织块培养法对四川汉源铅锌矿区6种常见植物进行内生真菌分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挑选了27株代表菌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在RAPD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8株代表菌株的rDNA-ITS序列,利用MEGA 4.0构建了供试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从6种植物的300个组织块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86株,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在0.430.85之间,平均为0.62,所有植物茎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最高,叶部次之,根部最低。RAPD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性水平处,27株供试菌株被分为8个遗传群。系统发育表明,这8个代表菌株分别分布于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漆斑菌属(Myrothecium),格孢腔菌属(Pleosporale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8个系统发育分支。【结论】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苹果轮纹病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的遗传多样性并确认其优势类群。【方法】对采集分离的64个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部分菌株的进行了ITS序列测序,采用ISSR分析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明确了所分离的64个菌株是苹果轮纹病菌。17个菌株ITS序列与贝格伦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f. sp. piricola(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的序列一致,并且被分成两个类型H1和H2。用13条ISSR引物从64个菌株中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8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2%。64个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从0.44到0.99,并且被分成2个ISSR类群,类群1包含21个菌株、类群2包含43个菌株。【结论】本研究中贝格伦葡萄座腔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的地域、症状以及分离部位没有相关性。苹果轮纹病菌被分成2个ISSR类群,类群2是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CCTCC M207210所产青霉抑制物的稳定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放线菌CCTCC M207210发酵液的青霉抑制活性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其在苹果贮藏与果汁加工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将无菌体发酵液经热、酸、碱、紫外线等处理不同时间后,用滤纸片法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检验发酵液对产展青霉素扩展青霉SP2204、SP2205生长的抑制活性;在接种扩展青霉的苹果和苹果汁上喷涂或加入无菌体发酵液,分别培养12和7 d后,测定苹果的病斑直径和果汁中展青霉素产量。【结果】加热、酸碱处理和紫外线照射都会破坏发酵液对扩展青霉生长的抑制活性:经100℃保温处理60 min,或紫外线照射(30 W,245 nm,15 cm)90 min,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完全丧失;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发酵液原始pH(5.7)下最稳定,偏碱性条件的稳定性稍高于偏酸性条件。接种扩展青霉120 h后,在苹果表面喷涂无菌体发酵液可使苹果病斑直径的扩展速度降低25%;在果汁中加入40%(v/v)的无菌体发酵液,可使展青霉素产量降低90%。【结论】放线菌CCTCC M207210发酵液对扩展青霉的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酸碱和紫外线耐受能力,在苹果贮藏和果汁加工中抑制扩展青霉素的生长与产毒方面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主要真菌病害的rDNA-ITS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19株占63.3%,为优势菌,包括Penicillium sp. 、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木霉属(Trichoderma)8株占26.7%较次之,包括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Trichoderma s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各1株,各占3.3%;聚类分析表明,30株病原聚为五大类群。【结论】引起陕西省周至县‘华优’、‘海沃德’和 ‘秦美‘猕猴桃贮藏期果实霉烂优势病原菌为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rDNA-ITS区序列在青霉菌属内种间差异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和筛选带叶兜兰根段的菌根真菌,为其种群恢复和其他种类野生兜兰的保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广西带叶兜兰根段的菌丝团结构,并进行组织分离获取真菌菌株,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取的真菌菌株进行鉴定,筛选部分真菌用于开展共生促生作用试验。【结果】用于分离菌根真菌的带叶兜兰根段多数有菌根真菌定殖,共分离到134株真菌,经ITS鉴定84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炭球菌属和胶膜菌属等8属,其中镰刀菌属为优势菌群。筛选出10株菌株进行共生促生试验,其中,胶膜菌属菌株A-6对带叶兜兰组培苗具有极显著的促生效果(P 0.01),镰刀菌属菌株A-8的促生效果次之,胶膜菌属菌株B-2和炭团菌属菌株C-3的促生作用也较大,其余菌株对带叶兜兰组培苗均无显著促生效果(P 0.05)。【结论】带叶兜兰根段多数定植有菌根真菌,其中的镰刀菌属、炭团菌属和胶膜菌属为优势菌属,胶膜菌属菌株A-6对带叶兜兰组培苗的促生效果最佳,镰刀菌属菌株A-8次之,胶膜菌属菌株B-2和炭团菌属菌株C-3的促生效果也较明显,这些菌株可储备为保育和人工栽培带叶兜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果品及其制品展青霉素污染的发生、防控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继云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8):3591-3607
展青霉素是由青霉属、曲霉属、丝衣霉属等真菌产生的一种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果品及其制品中,苹果及其制品是主要污染源,也是人类膳食中展青霉素最主要的来源。展青霉素有各种急性、慢性和细胞水平的危害。国际组织和不少国家均制定了果品及其制品中展青霉素限量。扩展青霉是最主要的产展青霉素真菌,能污染许多种果品及其制品。扩展青霉地域分布甚广,许多国家均分离到了其菌株。作为植物病原菌,扩展青霉往往通过果实上的伤口如受伤部位、害虫为害部位、病菌感染部位,以及果柄、开放的萼筒、皮孔等部位入侵。过熟和长期贮藏的水果更易感染扩展青霉。扩展青霉是一种好寒性霉菌,在0℃生长旺盛。展青霉素生物合成通路约由10步构成,棒曲霉和扩展青霉中展青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包含相同的15个基因,但两者基因序列差异很大。展青霉素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归因于其与细胞中亲核物质的高反应活性,主要通过共价键与细胞的亲核物质,特别是与蛋白质和谷胱甘肽的巯基结合,从而发挥毒性、破坏染色体和致突变。在其反应通路中,1个展青霉素分子最多可与3个谷胱甘肽分子反应。采前措施、采后处理和贮藏条件对控制展青霉素污染及其产毒真菌至关重要。使用化学杀菌剂是重要的防控策略,但过度使用杀菌剂会导致抗性菌株出现。使用"低风险杀菌剂"则能降低产生抗药性的风险。生物防治是化学防治的替代方法或补充,可减少甚至避免使用杀菌剂。清洗、分选、整理等加工工艺有助于消减水果制品中的展青霉素污染。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是果品及其制品中展青霉素的经典提取方法,但液液萃取成本高、耗时、不适于固体样品。近年来,又研究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盐析旋涡辅助液液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Qu ECh ERS等提取方法。展青霉素通常用配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等仪器进行定性。另外,PCR具有快速、专一的特点,可用于对潜在的产展青霉素真菌进行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9.
对一株引起油茶落叶的叶枯病菌进行分离鉴定,为防治该病菌奠定基础。从油茶叶枯病斑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确定该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菌,且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泸州老窖窖泥中己酸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地位,筛选优良高产己酸菌株,为提高新窖酒品质提供优质菌株资源。【方法】采用BOXAIR-PCR、16SrDNA PCR-RFLP和代表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等对不同窖龄窖泥中乙酸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从不同窖龄窖泥样品中分离获得了43株产己酸细菌;BOXAIR-PCR分析结果表明,在82.2%的相似性水平处,供试菌株形成了8个BOX遗传群;16SrDNA PCR-RFLP将43株供试菌株分为8个遗传群;代表菌株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分布于3个系统发育分支。【结论】泸州老窖窖泥中己酸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菌株主要分布于梭菌属(Clostrid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发展与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世界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特点及其对农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应当处理好专与博关系、两络与教师关系、外在知识系统性与内在思维创造性关系,指出了在学校管理中,应当逐步克服传统弊端,哿横向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从发病猪的肺脏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实验、卫星生长现象、溶血试验、动物实验证明该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用该分离菌研制出自家灭活苗,预防效果良好,用康复猪制备自家血清同时配合敏感抗菌素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7.
18.
19.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