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女 ,36岁 ,10 a因右输尿管上段结石行右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近 1月来出现右腰部胀痛 ,无其它伴随症状。门诊行 B超检查 ,诊断为右肾重度积水。入院体查 :右腰部巨大包块 ,压痛 ,右肾区有叩击痛。静脉尿路造影示 :左肾功能正常 ,右肾不显影。生化及其它检查均正常。遂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与周围组织粘连 ,肾皮质菲薄 ,穿刺吸出约 3L 混浊白色液体。钝性分离肾脏 ,至肾上极时发现肾脏与膈肌明显粘连 ,经锐性分离后切除肾脏。术后1~ 5 d腹膜后引流管每 2 4h引流出血性液体 <30 m L,术后第 6天引流出淡黄色液体约 2 0 0 m L ,…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输尿管淀粉样变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常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国内少有报道,我院于2004年收治1例,现将该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32岁。2004年2月20日因反复右中下腹间歇性疼痛伴肉眼血尿4年,加重1月入院。体检:右肾区叩痛( )。尿常规:红细胞( ),白细胞9~10/HP;尿蛋白阴性。KUB、IVP、MRI、B超等示双侧输尿管结石伴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于3月24日行左肾、左输尿管探查术,术中见管腔内豆腐渣样新生物,3次送冰冻切片检查均考虑为淀粉样变,未见癌细胞。行输尿管病变部切除 端端吻合术。1月后再次入院行右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肾脏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B超、彩超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中共有39个瘤体,其中单发26例共26个,分布于左肾12例,右肾14例;多发5例共13个瘤体。CT值为-13~-92Hu。28个瘤体表现为外向生长的周边型肿瘤,另11个瘤体则侵及肾盂肾盏和肾窦。综合B超、彩超及CT检查对瘤体的良恶性诊断提示率明显提高。结论:随着B超、彩超和CT的普及,肾脏错构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彩超与CT联合检查可优势互补,对绝大多数肾错构瘤病变可在术前作出诊断或提示。  相似文献   

4.
例 1.男, 63岁。因反复右腹痛20 d,加重2d,以“右肾、输尿管结石并肾积水”于1989年4月23日入院。诉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向腰背及下腹部放射。排尿不适,尿浊,无血尿。检查:右上腹隆起,轻度肌紧张。右上腹、右肾区有明显压痛、叩击痛。未触及肿块。化验: Hb: 11.3g%,WB C:6.6×109/L, N; 71%;尿蛋白(+)RBC:10个/HP,WBC:0~3/HP;BUN: 5.6mmoL/L, CO2CP:24.05mmoL/L。“B”超示右肾区巨大积水,皮质极薄,左肾正常。入院后经护肾,抗生素治疗。4月28日下午在明确积水原因后行骶麻下膀胱镜和右侧输尿管道行插管造影检查,报告为右肾盂输尿…  相似文献   

5.
女性,35岁,农民。间歇无痛性血尿4个月入院。全程肉眼血尿,鲜红,伴不规则暗红血块。无尿频、尿急或居痛。查体: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心肺、腹部无异常体征,右肾区轻度叩击病。辅助检查:血象:WBC6.12X10‘/L,Hb100g/L‘尿常规RI3Cth,肝肾功能正常。B超:膀眈内占位性病变,右肾积水。入院后予IVP检查:右肾不显影.膀阶底部充盈缺损;膀肽镜检:膀航向有大量血块‘未发现肿瘤.右输尿管口内有条索状血块堵塞,左侧正常。逆行造影;右肾轻度积水。输尿管镜检:右输尿管及右肾未发现异常。考虑为肾型出血性紫根,经输…  相似文献   

6.
牛的细菌性肾盂肾炎自BRVKMVLLER(1969)报告肾盂扩大伴随肾脓肿一例以来,该病不仅是在欧美,就是在日本也可见到以寒冷地区为中心广泛发生着。作者等对生后发育不良,5月龄的黑色日本犊牛脓肿化的右肾施行外科摘除术,基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摘除的右肾重2.3公斤,大25×20×18厘米。根据术前进行的尿细菌检查及摘除肾的病理组织检查的结果,诊断为肾棒状杆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细菌性肾盂肾炎。术后经过8个月的观察,临床症状未见有明显异常,发育良好。术前所见到的血液明显浓缩象,血尿素氮、肌酸酐、硫酸锌混浊度值偏高,术后逐渐恢复正常。尿的混浊度在术后二周内基本消失。对尿进行细菌检查。细菌种类虽有变动,但呈持续阳性状态。 目前,认为牛的细菌性肾盂肾炎是由肾棒状杆菌引起的上行性尿路感染病。历来的报告表明,本病的治愈率不高,但多呈慢性经过,因而使畜主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 此次,作者等对显著发育不良的5月龄黑色日本公犊牛检查的结果,发现了显著肿大的右侧肾脓肿。为此,对右肾试行全摘除手术,现将其术后的良好经过追忆概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肾积水的声像图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超对孕12~40周伴腰背疼痛的150例孕妇肾脏进行探查,并按妊娠周数分组对比及动态观察分析。结果:150例孕妇中,检出肾积水123例。其中,右肾积水113例,左肾积水8例,双肾积水2例;轻度肾积水117例,中度肾积水5例,重度肾积水1例。肾积水的检出率及积水量均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多(P<0.05)。尤以右肾更为显著。但通过体位的变化,积水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至消失。结论: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积水是一种功能性变化,孕妇改变体位,尤其左侧卧位,可使肾积水减少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   

8.
长管状骨巨大骨化性纤维瘤极为罕见,本例术前误诊为骨肉瘤,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患者,女,37岁,已婚农民。右膝部肿物8年余,近1年来明显增大,伴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门诊拟为右股骨下段骨肿瘤于1989年8月4日入院。1988年初,曾于本院及市内数家医院X线检查,均拟为右股骨下段骨肉瘤。  相似文献   

9.
腹部囊性包块在B超的声像图上表现各异,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限度,特别是较大的囊性病变,在定位上都很困难.笔者收集了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囊性包块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其中有2例病人还进行CT检查,现将3例不典型性囊性病变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18岁.因右中上腹痛5天就诊.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古中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B超所见,于肝肾间隙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范围123mm×78mm,上端达肝门部,下极达右肾边缘,内可见多条间隔的光带回声,将囊腔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囊腔,较大的囊腔内可见少量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此囊性包块与肝、胆囊、胰腺、胆总管、右肾无关系.超声结论为肝肾间隙囊性包块.CT所见,右肝、肾间隙区显示7cm×10cm大小囊状块影,CT值为17Hu,其内显示条带状高密变影,CT值为28Hu,囊状影内显示分隔状改变.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肿块虽然可大部份识别其性质,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病理的复杂性,在鉴别病灶性质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有些肿物呈低回声反射,表现为近似无回声,而且它的边界清楚,似有完整的包膜时,易误诊为囊性良性病变,作者遇4例现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与分析例1,女,38岁,1993年3月曾在外院体检为右肾囊肿来我院复查。体查:正常。B超检查:右肾下极有一54cm×48cm液性暗区,边清,壁薄,提示为右肾囊肿。于1995年7月16日到我院行B超监视下穿刺抽液治疗。B超见右肾下极有一62cm×60c…  相似文献   

11.
肾脏超声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超声对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肾活检病人术前常规超声图像特点.并与术前临床化验及活检术取材形态、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30例中.肾功能不全48例。超声二维图像显示肾脏的形态、大小、肾包膜、肾皮质等均有改变,但与病理类型无明确的对应关系。结论:普通超声经济实惠,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筛选手段.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推测其预后有一定意义,但其确诊仍需通过血生化检查及肾活检。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淋巴瘤[1]。由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殊,故极易引起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3年9月至1996年6月误诊的5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1岁~70岁;发生在脊髓2例,大脑额叶1例,顶叶1例,额顶叶1例;临床症状有有额部头痛1例,肢体乏力4例(4例中伴瘫痪1例,腰骶部疼痛1例.语言障碍1例)。1.2误诊情况本组5例中,术前误诊为脊髓脂肪瘤、颅内多发性转移癌、胸推结核、左额顶叶胶质瘤、右额叶脑膜瘤各1例。术后相应误诊为脊髓脂肪瘤伴感…  相似文献   

13.
目前ESWL已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但由于掌握适应症不严、施术不当及病史不清,也往往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效果。本文是对肾、输尿管结石196例治疗的分析与体会。1临床资料1.1本组196例中男123例、女73例,年龄23~67岁,平均42.7岁。1.2196例结石部位:右肾103例、左肾65例、右输尿管12例、左输尿管16例;数目与大小:单个结石145例.多发结石51例,直径最小0.5cm,最大4.3cm;形态与密度:肾结石多数近似三角形、圆形及鹿角形,输尿管结石多数为长条形、校形及桑椹形,密度X线显影高低不等,其中阴性结石5例。2治疗情况Z…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32例术前X线钡餐检查26例,误诊为胃癌12例、胃溃疡14例;纤维胃镜检查20例,误诊为胃癌、胃溃疡各9例,仅2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1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2例均行胃切除术,其中7例行部分胃切除,16例行胃大部切除,9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有24例随访1~14a,均无复发。结论仔细询问病史,纤维胃镜加组织活检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术前诊断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方法。纤维胃镜下行挖掘式取溃疡边缘深达胃黏膜下层组织做病理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由肺癌引起四肢管状骨的良性肥大性改变并不少见,但易误诊,现将我们所遇4例报道如下: 例1.男,58岁。反复四肢骨关节疼痛达10余年,咳嗽、气紧3~4年,加重10多d伴双下肢浮肿。胸部X线正侧位片及断层片均诊断为:右周围型肺癌。双下肢X线相:双侧股骨及胫腓骨均见厚约3mm~8mm的花边状及葱皮样骨膜新生反应,以胫腓骨内背侧明显,新生骨与皮质间有条状透亮线相隔。诊断:右周围型肺癌并双股骨、胫腓骨肥大性骨病(附图)。 例2.男,75岁。反复咳嗽、痰多、气顶10余年,双上肢肿痛2年,加重1个月。主要体征:左胸廓饱满,呼吸音减弱,双上肢前臂稍肿压痛,杵…  相似文献   

1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良性间叶瘤或错构瘤,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由于诊断水平所限,常误诊为肾癌。近年来,由于B超、CT的应用,术前多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其误诊率仍高,为引起重视,现将我院自1987年9月至1993年5月收治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诊治和预防体会。方法经皮肾镜取石术后234例中5例发生脓毒症。对经皮肾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性别、年龄等诸因素与脓毒症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长、术前有尿路感染以及肾结石较大者,术后脓毒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由于手术途径及结石等客观因素,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有发生脓毒症的可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低压灌注,术后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术后脓毒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脏慢性非特异性的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化 ,应紧密结合 CT进行诊断 ,但亦容易误诊 ,需与不典型的肾肿瘤和肾结核等疾病相鉴别。本文就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7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 CT表现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7例 ,其中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5 5岁。临床表现 :腰痛 7例 ,反复低热 4例 ,腹块、排尿困难和尿频各 3例 ,肾绞痛 2例。 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阳性 ,1例尿培养阳性。1.2 检查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B超在宫角妊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子宫角部妊娠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术前超声明确诊断为宫角妊娠3例,宫外孕6例,误诊1例。10例均行剖腹探查证实为宫角妊娠。结论妊娠早期进行常规B超检查,可提示孕囊是否位于宫角,可减少宫角妊娠的误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确定手术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藏毛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5年收治的3例藏毛窦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藏毛窦病人均反复发作骶尾部感染,其中2例在外院误诊为肛瘘而行脓肿切排术。3例经积极术前准备后行一期切除缝合术。术后病理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时间1~3年,均无复发。结论藏毛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