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红叶樱花嫁接繁育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砧木苗培育、苗木嫁接、嫁接后管理和苗木出圃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红叶樱花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4种蔷薇科园林植物叶片色素含量及光合功能特征。[方法]以蔷薇科4种代表植物樱花、樱桃、紫叶李和红叶樱花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片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彩叶树的光合特征。[结果]红叶樱花和紫叶李叶片的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大于樱花和樱桃,而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樱花和樱桃。相关性分析表明,Chla和Chlb含量与花青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为典型的双峰曲线,红叶樱花和紫叶李的光补偿点高于樱花和樱桃的光补偿点。红叶樱花和紫叶李的第一光合高峰较樱花和樱桃要推迟0.5~1.0 h,其光合午休也相对平稳。4种植物间的热耗散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红叶樱花热耗散能力最强,紫叶李次之,说明红叶樱花具有较好的抗高温能力,但光能利用率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彩叶植物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红叶樱花的特征特性和繁殖方法。在精准化栽培方面,从土壤选择、适期栽植、田间管理3个方面介绍了红叶樱花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红叶樱花的高效精准化栽培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前期绿化工程快速发展,带来苗木价格飞涨,吸引了大户承包土地培育苗木。通过两三年的精心管理,现在中小规格苗木出现了大量存圃,2016年苗木市场将会出现以下变化:(1)利用小砧木嫁接的苗木,如红叶李、碧桃、樱花等,繁殖速度快、技术成熟,圃存量较大,价格难以上升。对砧木要求高  相似文献   

5.
红叶樱花不同采集时期外植体萌芽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适宜红叶樱花腋芽萌发的外植体采集时期及其潜在的内源物质影响规律,分别在1—5月的每月中旬采集红叶樱花枝条,以枝条腋芽为外植体进行萌芽试验,同时测定各个时期外植体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内源激素含量,观察不同时期外植体内源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月中旬红叶樱花腋芽处于休眠期,ABA、GA3含量与休眠分别呈正、负相关,IA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冷胁迫下含量较高;2—3月中旬,ABA、IAA、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反向变化,慢慢解除休眠;3月中旬解除休眠因子GA3和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增加,GA3/ABA比值大幅上升,红叶樱花腋芽组培萌发率较高但萌发后生长缓慢;4月中旬,ZA/IAA比值开始上升,此时期红叶樱花腋芽组培萌发率最高,表明GA3含量和GA3/ABA比值在指示红叶樱花休眠中具有重要作用,ZA含量和ZA/IAA比值在红叶樱花腋芽组培生产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春季新萌枝条适宜作为红叶樱花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排除酚类物质引起的褐化影响,最适的采集时期是4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正红叶樱花是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并培育的彩叶苗木新品种。红叶樱花是樱花的彩色叶变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皮栗褐色,光滑、有光泽、有横纹,小枝无毛。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叶大且厚,初春叶色为红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山樱花为接穗,分别以食用樱桃、毛樱桃、山樱和福建山樱花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进行了嫁接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食用樱桃为砧木嫁接福建山樱花嫁接成活率最高(84%),其次是福建山樱花本砧,成活率为59%,二者之间虽然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以山樱嫁接福建山樱花(34%)和毛樱桃嫁接福建山樱花(23%);袋栽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及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砧木;嫁接时间以冬至后20 d左右嫁接成活率最高;而不同类型的接穗对嫁接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接穗最好随采随用,但在4℃条件下保温冷藏20 d仍有较高的嫁接成活率,与即采即用的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红叶樱花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移栽基质、施肥方法以及GA3处理等3个方面对红叶樱花组培苗的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叶樱花的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4∶1∶1;组培苗生长期间每7 d浇施0.2%尿素为最佳的氮肥施用方法;喷施100 mg/L GA3可有效促进红叶樱花组培苗的节间生长,缩短其缓苗期。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山樱花为接穗,分别以食用樱桃、毛樱桃、山樱和福建山樱花1年生实生苗为砧木,进行了嫁接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食用樱桃为砧木嫁接福建山樱花嫁接成活率最高(84%),其次是福建山樱花本砧,成活率为59%,二者之间虽然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以山樱嫁接福建山樱花(34%)和毛樱桃嫁接福建山樱花(23%);袋栽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及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砧木;嫁接时间以冬至后20d左右嫁接成活率最高;而不同类型的接穗对嫁接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接穗最好随采随用,但在4℃条件下保温冷藏20d仍有较高的嫁接成活率,与即采即用的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适应南方种植的福建山樱花和台湾寒绯樱为砧木,以十一种优良的观赏樱花(A-K)为接穗,进行引种嫁接种植试验,结果表明: ①福建山樱花和台湾寒绯樱都是嫁接A-K十一种观赏樱花合适的砧木,砧穗亲和力强,其中以D、H品种嫁接成活率为最高;②对A-K十一种观赏樱花嫁接苗进行种植半年后进行调查,十一种嫁接苗生长表现好,适应性强,其中地径以C、D品种表现最好,苗高以B、H品种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在吉系砧木取得组培快繁的基础上,加快砧木快繁尤为重要,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甜樱桃砧木无纺布袋、基质配置和生产管理之间的相关性,为实现甜樱桃砧木高质量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盐胁迫对樱桃砧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反射光谱的变化,以樱桃砧木大青叶为试验材料,设置0、75、150和300 mmol·L-1 NaC1盐胁迫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CI-710光纤光谱仪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及光谱,研究盐胁迫下樱桃砧木幼苗叶片色素含量、光合指标、反射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混种对樱桃番茄富硒栽培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红(Y20-1)、黄(小番茄-4-1)、紫(咖番-13-1)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混种模式(红色、黄色、紫色单种,红黄、红紫、黄紫两两混种,红黄紫混种)对果实品质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种模式降低了红色和黄色樱桃番茄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提高了紫色樱桃番茄的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提高了3种樱桃番茄根、茎、叶与果实中的硒含量。黄色和紫色混种提高了紫色樱桃番茄的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3种基因型混种提高了红色樱桃番茄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互混种提高了红色和紫色樱桃番茄的果实品质,并且提高了3种樱桃番茄各部位的硒含量,所以混种有利于樱桃番茄的富硒栽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种植中为了增强作物抗病性,提高作物产量和 质量,人们采用砧木嫁接栽培技术,从而实现作物的抗病育种培育。基于此,本文以茄子砧木嫁 接栽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茄子抗病育种的特点,并从嫁接育苗、定植管理、定植后期管理等方 面阐述茄子抗病育种的砧木嫁接栽培技术,从而实现产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赵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35-435,437
通过 10个甜樱桃砧木品系对根癌病抗性的试验比较 ,发现不同砧木品系抗性程度有明显差异 ,其中莱阳矮樱桃抗病性最高。接种试验证实 ,所有砧木均可感病 ,但各甜樱桃砧木发病时间早晚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10个甜樱桃砧木品系对根癌病抗性的调查比较,发现不同砧木品系抗性程度有明显差异,莱阳矮樱桃抗病性最高。接种试验证实发病时间早晚不同,但所有砧木均可感病。  相似文献   

17.
金叶水杉嫁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金叶水杉的嫁接栽培技术,包括砧木苗的繁育、嫁接及栽培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山区林农提高林地收益率及科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金叶水杉的嫁接栽培技术,包括砧木苗的繁育、嫁接及栽培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山区林农提高林地收益率及科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甜樱桃与杨梅在江苏地区的坐果率。[方法]以甜樱桃、杨梅为材料在连云港、无锡进行多年试验。试验设立不喷施,喷施水、吲哚丁酸、硼酸、尿素、赤霉素等处理,研究花期采用不同措施对甜樱桃与杨梅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花期喷水是提高坐果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吲哚丁酸、硼酸、尿素等均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赤霉素对坐果率的提高并无明确促进作用,浓度过高会起到相反作用,建议慎用。[结论]在江苏地区甜樱桃和杨梅生产中,如遇花期干旱可适当喷水,以提高坐果率。  相似文献   

20.
金叶国槐嫁接技术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亚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87-7889
介绍了以国槐为砧木的嫁接方法培育金叶国槐新苗,分为砧木培育、嫁接、嫁接后管理3个部分,具体阐释了砧木培育过程中的采种、播种、砧木大苗培育过程;嫁接过程中的嫁接时间、接穗采集与处理、砧木处理,以及插皮接和芽接的嫁接方法;嫁接后的管理重点,即检查成活情况与解除绑扎物,抹芽、摘心、整形,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金叶国槐在园林中的应用,指出其应遵循生物学特性和美学原则,适当采取孤植、丛植、片植、列植的方式,也可以与其他树种进行综合配置,以求实现出色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