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静  任川  崔胜权 《农林科学实验》2014,(7):266-267,26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2013年汛期辽宁地区3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形势场、垂直速度场、假相当位温场及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中,东北冷涡与华北气旋相结合是促发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暴雨落区与上升速度中心对应;南来水汽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湿度条件;露点锋、暖式切变线、高能量场对3次暴雨过程起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肃北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动站实测资料、MICAPS系统中物理量场实况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方面,对2015年7月3日肃北县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亚洲地区两槽一脊型环流形势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700 h Pa风场切变与500 h Pa相配合,有利于形成暴雨;充足的水汽是形成此次暴雨的必要条件。暴雨发生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形成了强烈的抽吸作用;对流层内出现较强的上升运动;中低层流场的配置有利于水汽的输送和汇聚。  相似文献   

3.
黄天福  刘鹏 《农技服务》2011,28(2):252-253
利用Micaps3.0对物理量实况资料作剖面,对2008年8月15日发生在贵州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垂直速度、水汽条件、能量场等物理量对此次强降水的作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附近。垂直速度、水汽条件、能量场等物理量对暴雨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GPS-PW资料在川西暴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WRF-3DVAR系统同化常规探空资料及成都4个GPS测站的可降水资料,对2008年9月23~25日一次川西暴雨进行一系列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合理的物理过程、积分步长和初始条件,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此次暴雨过程;同化可以改善暴雨落区和强度的预报,同化GPS可降水资料可有效地调节局地及水汽输送下游地区暴雨预报,对北川地区的强降水中心强度及位置预报较好,同化探空资料对雨带形状描述接近实况;同化GPS可降水资料对初始场的湿度场影响明显,而对其他变量场的影响相对较弱;2种资料的单独及同时同化,都改善了预报场的动力结构(垂直速度),有效地减少了spin-up时间,使得模式在积分初期就能模拟出与实况相近的动力结构;同化试验的温度预报场随时间误差增大,这可能与降水的触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加密降水资料和Micaps数据等资料,对2005年、2015年淮南市出现的2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诊断。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具有不同分型的梅雨环流特征,环境物理量的时间和空间分析也表明2次暴雨过程具有迥异的环境物理量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在位温、水汽、垂直速度、涡度等场分布特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天水地区暴雨预报及服务能力,利用天水地区所有自动站资料、高空资料以及Micaps实况资料,对天水2010年8月12日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由位于甘肃南部的低涡切变形成;(2)形成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源地是南海,另外还有来自高原和孟加拉湾的水汽作为补充;(3)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对此次暴雨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4)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流场形势引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强降水发生不可或缺一个重要条件;(5)通过分析此次过程的垂直速度场可知,持续的上升运动不断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7.
唐山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唐山地区2010年7月19~20日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在副高外围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降水区与湿度场的大值区、垂直速度场和θse高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位势不稳定能量;西南低涡、地面低压倒槽以及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为暴雨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009年6月8~9日南沙区一次典型暖区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方法]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红外亮温(TBB)、风廓线仪资料等,对2009年6月8~9日南沙区一次典型暖区暴雨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进行分析,探讨此次暴雨的成因。[结果]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对流性质,降水强度大、分布不均、时效性短,大部分降水集中出现在5h内,且此次暖区暴雨过程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直接相关,是由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直接影响造成的。对流层高层辐散场起到了良好的抽吸作用,配合中低层500与850 hPa一致的西南与偏南流场在珠江三角洲附近辐合,为南沙区的暴雨提供了不稳定条件和湿度条件;对流层散度、涡度及垂直速度场的有利配合以及较充足的水汽输送为南沙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及水汽保证;〈-3.0m/s的垂直速度反映了降水的开始,且垂直速度越小降水强度越强。[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此类暴雨预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及区域站降水资料对2018年8月20—21日榆中县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呈低槽型,500hPa低槽、700hPa低涡和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中尺度分析显示,较好的抬升条件、充沛的水汽、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强对流和强降水的发生.(3)此次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表现较好.整层比湿较大,本地水汽条件好;700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降水提供强烈的上升气流,而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必要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常规探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从环流形势入手,通过对水汽通量、假相当位温、24 h变温、地面风场、湿焓和压能场等的诊断分析,研究此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高层槽前和中低层切变南侧的西南气流中产生的;低空西南急流和低层西南风辐合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涡旋的辐合提供了垂直上升的动力,低层海上回流的冷空气是暴雨产生最直接的促发机制。高压能舌与等湿焓密集带呈带状,且走向一致,强湿焓平流出现时间比实际出现强降水的时间早。冷空气激发带状θse锋区能量释放,东北—西南向的强湿焓平流促使带状强对流的发生,闽东南部900~700 h Pa水汽通道畅通,但低层水汽不足,故仅在700 h Pa水汽通量高值中心形成暴雨,闽西北水汽匮乏,直接导致其未出现强降水。  相似文献   

11.
夏炳江 《农业与技术》2013,(12):195-196
本文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从环流背景、能量条件、水汽条件、热力条件等方面对2013年7月3~4日发生在阿坝州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区域暴雨是副高东退引导高空槽、低空切边和冷空气入侵阿坝州而共同触发的;副高阻塞使得系统驻留时间长和畅通的水汽通道是产生长时间降水并达到暴雨的关键原因;物理量场与暴雨落区相关性较好;高层辅散低层辅合为暴雨天气产生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2.
叶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53-5854,5896
利用常规资料和1°×1°的NCEP资料,对2010年8月13日发生在豫北中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有关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云图分析此次暴雨是两小块对流云东移过程中在豫北中东部合并加强所致,在雷达回波上反映当地上空不断有对流性回波东移北上,且强回波移动速度较慢,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结合可以提高暴雨的短时预报预警能力;暴雨区上空有较强的上升运动,400hPa负的垂直速度中心与暴雨区相吻合;暴雨区位于850 hPa水汽通量大值区前方、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负值中心内;高能高湿和大气层结不稳定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KY指数≥2时将有强降水发生,总温度的大值中心与强降水中心相配合。分析探空站稳定度参数可知,强降水发生前K指数增大,沙氏指数明显减小,Δθse(θse 850-θse 500)和CAPE值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等资料,对造成三穗县2011年5月11~12日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三穗县的暴雨预报提供一些参考。分析结果: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原因主要受冷空气和中低空低涡切变影响;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输送补充;三穗上空水汽通量散度呈强烈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水汽的汇集抬升。  相似文献   

14.
对中卫市2010年3次暴雨过程中水汽云图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使现有卫星资料在全市短时暴雨监测预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结果表明:水汽图中水汽区的活动、干湿区的边界、暗区等都与暴雨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水汽云图中中卫市西北方向有大片暗区,暗区东南部出现亮色对流云时,中卫市可能出现暴雨;当高空槽及低空低涡影响中卫市,全市处在气旋头部湿区边界处时容易产生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5.
孙妍  栾猛  蒋立  陈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02-17503,17513
[目的]分析2010年7月吉林省暴雨过程和水汽条件后向轨迹模拟。[方法]利用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和NCEP每6 h一次、2.5°×2.5°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GBL资料,对2010年7月导致吉林省洪水的暴雨过程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同时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水汽来源进行模拟。[结果]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同时存在产生的上升运动是暴雨出现的动力条件;低空切变诱发的不稳定能量促使了大暴雨过程的产生;此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分为南部海域的水汽、北部高空的水汽输送和当地水汽源3个部分。[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报和分析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鹤岗市夏季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延芬  白玉兰  高珊 《农技服务》2010,27(5):617-618
利用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等,对鹤岗市夏季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动力触发机制,分析了该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物理量场的配合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地面低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水汽向暴雨区的输送和辐合、对流层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暴雨主要由强对流天气造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一次罕见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吉林省2008年8月1日的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分析以及物理量场的诊断,寻找暴雨的形成机制,以期对提高今后的暴雨预报有所帮助。结果表明:该次暴雨发生在良好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风槽不断东移加深,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同时减弱台风北上加入到西风槽中。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及相互作用,对该次暴雨过程的产生有着很大影响。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配置,导致的深厚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强降水出现的主要动力条件。暴雨发生时,高能舌与湿舌的位置与走向一致,这样的环境场十分有利于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宋堃 《农业与技术》2014,(7):193-19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分析,得出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及切变线和地面倒槽锋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与暴雨天气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