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旱地红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膜法测定土壤水吸力在1~1500 k Pa条件下的旱地红壤含水量变化,绘制出完整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运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出旱地红壤中不同类型水分的含量,借助相关分析探讨了土壤团聚结构、土壤有机质、铁铝氧化物与黏粒等土壤理化性质与旱地红壤中各类型水分常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配施有机肥的旱地红壤水分含量均随着土壤水吸力(0~1500 k Pa)的增加呈现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基本平稳"的变化趋势;配施有机肥虽然可显著提高旱地红壤中的饱和含水量,但同时也使旱地红壤中的多余水显著提高,且可显著降低全有效水占饱和含水量的比例。相关分析表明,旱地红壤游离氧化铝、有机质分别与正常生育有效水、速效水及全有效水呈显著正、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意味着旱地红壤中游离氧化铝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越低,越利于旱地红壤中有效水量的提高,但背离了"有机质增加可以提高土壤供水能力"的这一通识。因此,有必要明确并区分铁铝(氢)氧化物与有机质在红壤团聚结构的形成及土壤保水功效调控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进而为旱地红壤水分的有效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期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存在马尾松严重退化的现象,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福建省通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探索出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老头松"改造的良好经验。本文通过分析马尾松退化机理,在总结以往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规范、提升,对推进南方红壤区"老头松"改造及类似林地水土流失治理有较大的示范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金衢盆地未开垦的荒地红壤为例,研究了红壤心土层在逐步风干脱水条件下的结构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荒地红壤心土层土体在脱水条件下,结构性有所增强,生成了许多"假砂"结构体,使得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此外,进一步研究了该变化过程中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以及土体内胶结物质所起的作用。同时指出在荒地红壤改良中,进行开荒培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对于该地区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杭区新垦红壤耕地肥力特征及地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是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全面了解杭州市余杭区新垦耕地的质量状况及其针对性地提出新垦耕地的改良措施,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区内2012~2014年建成的天目山东麓347.83 hm2新垦红壤耕地划分为72个评价单元,开展了新垦耕地肥力的全面调查,并按照《浙江省耕地质量评定与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对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新垦红壤耕地普遍存在"砂"、"酸"、"瘦"和"生"等限制因素,耕层土壤质地为砂土的耕地占比达56.88%,土壤呈强酸性的耕地占比高达86.35%,有机质含量在20 g kg-1以下的耕地占70.43%。总体上,耕地地力在中下水平,多属于二等4级和三等5级。分析认为立地条件较差是导致新垦红壤耕地地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施用碱性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和加强以提升有机质为核心的土壤培肥管理是该区新垦红壤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许路艳  王嘉学  余洁芳  王浩瀚 《土壤》2015,47(5):947-952
山原红壤是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古土壤,近年来退化严重,为了解山原红壤退化过程,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对云贵高原山原红壤区同一区域林地、灌丛、草地和裸地土壤剖面养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能生长植被的山原红壤至多年难以生长植被的"红裸土",土体平均有机质含量呈灌丛草地林地裸地的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剖面深度递增而降低,裸地和林地土壤削面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与有植被覆盖的各土体相比裸地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剖面含量具有特殊性,硝态氮含量随剖面深度的递增明显减小,铵态氮含量随剖面深度的递增而增大;随着植被的退化,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相关性大致呈减弱趋势,灌丛的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相关性最强,裸地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6.
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防治红壤地区的水土流失同样重要。本文在总结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探讨了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发展趋势,以利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红壤地区的水土保持技术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台地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通透库容的占有情况,探讨了水库容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的赤红壤有效水库容与无效库容的差异,并对影响赤红壤水分有效性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红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有效水库容小,赤红壤水分有效性主要与土壤有机质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电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陈效民  邓建强  林洁  夏雯 《土壤》2011,43(3):481-486
研究了3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中电荷的差异,比较了不同母质对电荷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母质发育的红壤中,紫色土发育的红壤中全部负电荷含量明显高于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中正电荷的含量明显高于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发育的红壤;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发育的红壤中正电荷与pH呈显著性负相关;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正电荷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发育的红壤中正电荷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发育的红壤正电荷与黏粒含量呈一元二次线性关系,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正电荷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紫色土发育的红壤吸附的NH4+-N含量最高,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吸附的NO3--N含量最高。通过对3种母质发育的土壤电荷特性的研究,可为不同母质的红壤进行合理施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邵希澄  王明珠 《土壤》1994,26(6):310-313
余江县位于赣东北山区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地段,是典型的低丘红壤区。全县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占土地面积的90%,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湿润区有着广泛的代表性。研究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红壤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美锷 《土壤》2004,36(1):110-111
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热带亚热带土壤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东起东南沿海,西达云南高原,对全国农业生产与开发利用极为重要,南部的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是我国特种经济作物橡胶等的生产基地。因此,研究红壤的土壤退化机理、提高红壤的肥力,并进一步研究红壤的物质循环,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红壤旱地的生态功能,筛选出较优化的玉米种植系统,本研究依据近23 a (1984~2006)的田间试验资料,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功能、价值流功能以及用养结合功能等四个方面对红壤旱地15种玉米种植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次13个指标对各种植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3种适宜于在红壤旱地上推广的较优化的玉米种植系统。结果表明,处理(10)"豌豆/早玉米+旱稻/晚玉米"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联度值分别为0.750和0.986,均居第一位,其经济效益关联度值为0.841,居第二位,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其综合加权关联度值最大,是最适宜在南方红壤旱地上推广的优化种植模式。处理(12)"紫云英—早玉米—芝麻"和处理(11)"豌豆/棉花+早玉米"的加权关联度值也较大,分别为0.739和0.716,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两种种植模式对今后红壤旱作区种植业结构布局和种植方式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要通过相关统计和综合分析,探讨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指出养分贫瘠化,尤其是贫有机质化是坡地赤红壤物理性状退化的主要内部原因,植被破坏则是直地赤红壤物理性状退化的外部因素,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坡地赤红壤的物理退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母质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花岗岩、第四纪红黏土、红砂岩3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地表产流方面,3种母质红壤地表产流时间为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总径流量和场均产流速率均为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第四纪红壤,其中45mm/h条件下花岗岩红壤的地表径流量为红砂岩和第四纪红壤的1.79~2.47倍,场均产流速率为后者的1.58~2.32倍。(2)地表产沙方面,在45mm/h条件下,场均泥沙浓度为第四纪红壤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135mm/h条件下,场均泥沙浓度为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第四纪红壤。雨强对红壤坡面产沙的影响较大,135mm/h条件下的泥沙浓度为45mm/h条件下的8.31~11.32倍。(3)径流组成方面,3种母质红壤中壤中流所占径流比最高为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在2种雨强条件下为8%~44%。雨强越大,地表汇流越明显;135mm/h条件下,红壤坡面地表径流量可达到总径流的79%~90%。(4)壤中流产流方面,壤中流产流时间顺序与地表产流一致,均为花岗岩红壤红砂岩红壤第四纪红壤,花岗岩红壤的壤中流量最小,仅为第四纪红壤的53%~67%,峰值为后者的42%~52%;对于红壤而言,停雨后的壤中流消退过程可以用指数函数方程进行预测,在所有试验条件下,其决定系数均在0.82以上,表明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会理县烟区土壤肥力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会理县是四川主要的烤烟种植区之一,基于会理县主要植烟乡镇269份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会理县燥红壤、红壤、棕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和石灰岩土七种植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会理烟区7种土壤类型的肥力综合指数是:石灰岩土黄棕壤水稻土红壤棕壤紫色土燥红壤;石灰岩土和黄棕壤Ⅰ级土壤所占比例较大;水稻土Ⅱ级和Ⅲ级分布较多;棕壤、紫色土、燥红壤大部分为Ⅳ级;红壤各等级分布比较平均。各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差异较大,石灰岩,黄棕壤和水稻土相比较优,红壤、棕壤、紫色土和燥红壤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肥力改造。  相似文献   

15.
高粱 《土壤》1975,7(5):269-269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的推动下,云南红壤改良利用工作取得了进展。云南省是我国红壤分布最多的一个省份,红壤(包括黄壤)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约近十分之七。  相似文献   

16.
滇东红壤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滇东红壤地区玉米"3414"田间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玉米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建立滇东红壤区不同海拔段高度带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玉米相对产量﹤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划分土壤养分的等级。滇东红壤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的碱解氮含量等级可划分为高、中和低等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级划分为极高、高和中等。不同海拔高度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值不同,特别是中海拔段有效磷的各个等级数值与高、低海拔段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阳海清 《土壤》1988,20(1):14-18
鄂东南地处红壤向黄棕壤的过渡地带,其地带性土类普遍认为是属于红壤,但在亚类的划分上,却存在着黄红壤〔1〕②、红壤〔1-4〕、棕红壤③④等分岐,因此,阐明本区红壤的发生特性,有助于解决该区土壤分类指标及分布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方红壤区环境因子及其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壤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土壤类型,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红壤区土壤流失严重。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与红壤区土壤侵蚀相关的气候、地质、地形、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特征及红壤的侵蚀特点。  相似文献   

19.
广西红壤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广西红壤的类型,分布及其环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从红壤向赤红壤,砖红壤演化的受控环境条件是PH值降低,雨量增加及气温增高。由于酸雨和温室效应影响,可以预测广西区内红壤类型的分界线会逐渐北移。红壤区应防止被淋溶有害重金属对附近水体的污染,铁和铝在红壤中的大量集是否对人群有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红壤利用过程中如何熟化是红壤改良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羣众在熟化红壤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我们从调查和总结羣众经验着手,研究红壤荒地发展成为高度熟化土壤的过程中,在土壤剖面性状、理化生物性质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