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土壤中结合残留农药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机农药或其代谢产物在进入土壤中后,可以与土壤有机质或矿质形成结合残留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涉及农药在土壤中环境中归趋的研究中,有必要研究农药的结合残留,本介绍了研究结合残留农药在土壤有机质中分布的方法及释放结合残留的方法,其中包括水解释放法,高温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化学释放法和微生物释放法。  相似文献   

2.
农药的田间药效、环境残留行为(包括MRL值的限定)及对人的健康风险评估是农药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管理与评估农药的重要基础,而这其中对试验作物状态的准确标准化描述是统一这3方面研究数据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苹果园中主要病虫害为对象 ,以使用技术为突破口 ,以减少农药用量 ,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苹果园中农药残留量和农药对环境生态污染为主要目标 ,查明施用的农药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 ,以及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着重研究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三唑类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原菌的细胞壁形成,从而起到防治作物病害的作用,也能抑制植物赤霉素合成延缓植物生长;但因大范围应用及其难以降解的特性,污染环境和影响人类健康。为给三唑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提供参考,基于文献研究,梳理总结了三唑类农药降解菌的种类、影响降解的环境因素和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能有效降解三唑类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有望应用于治理三唑类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农业环境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是当今环境科学的热点和重点.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编写而成。全书主要介绍了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农产品和环境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色谱-质谱联崩仪农药多残留快速扫描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业环境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是当今环境科学的热点和重点.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编写而成。全书主要介绍了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农产品和环境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色谱-质谱联崩仪农药多残留快速扫描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尹晓明  李学林 《土壤》2020,52(5):901-910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类高效广谱型杀虫剂,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无论是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还是仪器检测方法都有待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因此,开发理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更加有效的仪器分析方法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查阅了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61篇的基础上,就环境样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分离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做分析,同时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做总结,以期为研究环境样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分析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壤含水量和胡敏酸对有机氯农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丽亚  章钢娅  靳伟 《土壤学报》2006,43(2):332-336
尽管我国从1983年就开始禁用有机氯农药,但环境中仍有大量残留存在。土壤中污染物的残留是吸附、降解和迁移等各种理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综合结果,其中降解是制约其残留量的关键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土壤中农药降解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等,因为这些因素显著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有一部分来自农药和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微生物对其降解起着重要作用。胡敏酸(HA)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因此以HA代表土壤有机质对农药降解的影响是合理的,也有很多关于HA对农药在土壤中吸附等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9.
有机氯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不同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残留进行了监测与分析评价,简述了有机氯农药有害物在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中残留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合理施用农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植株体内农药含量的灰色建模和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药经茎部进入植株体后在其内输运的特点,着重阐述了植株体内农药含量灰色模型的构造及环境因子与农药含量的灰色关联关系,以此说明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娜娜  姜博  邢奕  连路宁  陈亚婷 《土壤》2018,50(4):645-655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之一,严重污染环境和生态系统,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微生物降解技术具有降解效率高、代谢途径多、无二次污染的优势,是目前清除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主要手段,能有效降低有机磷农药的危害。目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微生物主要是通过实验室纯培养方法获得,与自然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降解功能性微生物信息差异较大,而利用不可培养方法识别功能性微生物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情况及引发的环境问题出发,概述了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稳定同位素探测技术和磁性纳米材料等不可培养方法对有机磷农药降解功能性微生物的识别,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功能基因、降解途径及降解机理;探讨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在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及农药自身性质对有机磷农药降解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微生物降解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农药的迁移转化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土壤环境中的农药出发,探讨了土壤中农药的转化过程,阐述了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以及各种因素对农药转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对农药行为的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6我国农药产品是要同质化还是要差异化目前,我国农药市场同质化严重,企业只要看到哪个产品热销,有新的市场需求就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而一哄而起进入那个农药产品,从而造成了目前我国农药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中国农药企业数量众多,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农药代谢降解、作用机理与环境行为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农药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合适的农药标记化合物。放射性同位素农药标记化合物通常很难从国内外市场中直接获得,尤其是新的、结构较复杂的且合成路线较长的农药标记化合物。放射性农药标记化合物的合成对合成产率要求较常规有机合成高,合成路线也往往不同于非放射性农药合成。本文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中如何选择放射性核素及正确的标记位置、主要的合成方法、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通过利用厦门市1996-2017年农药使用量和农民家庭人均第一产业收入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了农药使用量与农民家庭人均第一产业收入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结果表明:(1)1996-2010年农药使用量与农民家庭人均第一产业收入表征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典型的倒U形曲线关系, 2001年厦门市就已经实现农药使用量零、负双增长。拐点在农民家庭人均第一产业收入1 311.47元、农药使用量1 097.8 t处。(2) 2010-2017年,农民家庭人均第一产业收入与农药使用量关系呈现同向下降特征,并稳定在一个较窄区间中。这一时期研究区农药使用量与农民家庭人均第一产业收入曲线呈现非EKC关系,理论上不支持EKC假设。(3)研究区农药使用量已经实现零、负增长并不意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解决,至今农药使用强度仍然较大。主要原因之一是农药使用量普遍高于粮食作物的蔬菜经济作物占到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以上。针对研究结果,建议构建三产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体、谋划增加农民农业收入要统筹考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安全。应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农业中占比增大,农药管理使用要有新创设。  相似文献   

16.
郭明  何天明等 《农业环境保护》2000,19(5):299-300,303
采用田间喷施和室内显微镜检方法,研究了棉株叶片气忆日动态变化及联苯菊酯在新疆塔里木地区气候环境条件下对棉株叶片的气孔影响。结果证明,棉株叶片气孔的开张度在一天中随时间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喷施农药的叶片气孔的开张度也呈“双峰”型变化,但与未喷药的棉花叶片有明显差异,表明农药可能影响棉株的生理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标准实验条件下土壤中农药降解的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及需进行的实验项目,多种因素作用下农药降解研究的设计方法(统计阶乘设计法),并阐述了如何将上述研究中获得的土壤中农药行为的信息和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定量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用于预测大面积区域中农药行为的数学模型,以便对农药的环境质量做出合理的评价,以期更有效地使用农药和更好地保护环境,并为制定统一的农药环境管理措施及标准评价程序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型杀螨剂F1050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药作为外来化合物,必然参与环境中物质循环和代谢,并影响环境的能量和物质循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化合物进入农业环境,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给人们提出了如何消除这种压力的问题。农药的迁移、吸附、代谢、富集等环境行为及其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降解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草甘膦及其降解产物氨甲基磷酸 (AMPA)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及其环境风险日益受到关注。然而,草甘膦与磷酸盐结构相似且带电荷,可能与磷酸盐在土壤颗粒表面产生吸附竞争,进而影响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土壤 磷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试验,对不同磷肥施用水平(0,50 mg.kg-1,100 mg.kg-1)及水分条件下 (20%田间持水量 (20FC),60%田间持水量 (60FC)),黄土中草甘膦农药降解动力学、土壤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不同磷肥施用及水分条件下,草甘膦农药在喷施初期降解速率较快,后期逐渐减缓;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对草甘膦降解影响不显著,但不同水分梯度对其影响差异显著。其降解产物AMPA的含量随着草甘膦农药的降解而增加,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处理AMP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水分条件下其峰值及变化特征差异显著,即:20FC 条件下到喷施后第14 d达到峰值,而60FC条件下在喷施后第7d 就达到峰值。通过拟合发现,草甘膦残留数量特征符合污染物一级动力学衰减模型,其半衰期分别为 69.3~77.0 d (20FC)和10.5~12.8 d (60FC)。2) 草甘膦农药喷施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随草甘膦农药的降解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对其影响差异显著。此外,草甘膦农药喷施后,磷酸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N-乙酰胺基-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亮氨酸酶活性波动较大。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对以上四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水分梯度对其影响较大。由此表明:黄土中磷水平对草甘膦农药降解特征的影响不显著,但土壤水分状况显著影响草甘膦农药的衰减速率及其降解产物的残留水平;同时,草甘膦农药喷施,对黄土中速效磷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可能对土壤P循环及植物利用产生影响。因此,后续研究还应考虑草甘膦与土壤磷组分及相关酶活性的互馈效应,特别是在干旱条件下草甘膦及其降解产物的持久性与土壤健康的关系研究,以期为黄土区草甘膦农药的安全喷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与生态学控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从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命运及降解方式系统地阐述了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环境的影响及应用生态学方法合理的对策,并展望了农药开发的要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