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丝绸产品的需求逐步从传统的低档次向高档次发展 ,丝绸行业迫切需要开发出新型、有特色的丝绸产品。建立粗纤度蚕品种生产基地 ,提供适合织造重磅丝绸产品的原料茧 ,对于提升我市丝绸产品的档次和品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引进筛选适宜我市气候条件饲养的粗纤度蚕品种 ,研究适应粗纤度品种性状发挥的饲养技术 ,今年初 ,我所引进3对粗纤度品种 ,进行实验室试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蚕品种春期共选择粗纤度品种3对 ,分别是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引进的C华×JD(单交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蚕蜂科学系已经育出适合织造重磅真丝绸产品的粗纤度蚕品种,为探索粗纤度品种在湖州饲养的可行性,有必要对粗纤度蚕品种的耐氟性作出测定,笔者根据杨明观教授提出的用“氟敏指数”作度量指标的家蚕耐氟性测定方法对引进的3对粗纤度蚕品种进行了耐氟性测定比较。氟敏指数越小,表示因氟污染导致五长发育不良而偏离对照区正常值的程度越小,耐氟性越强;反之,耐氟性越弱。  相似文献   

3.
苏豪蚕种有限公司引进日本的家蚕育种素材,育成了粗纤度蚕品种206×205,本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养蚕过程中同样的蚕品种,同样的饲养数量,由于给桑量的不同,对蚕品种的经济性状的影响出现了随着给桑量的增加,龄期经过时间缩短、收茧量增加、茧丝长加长、茧丝纤度增粗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给桑量和茧丝量的相关性试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调查通过对两对蚕品种:粗纤度品种206×205和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在养蚕过程中,采取在同样的饲养蚕头数,同样的饲养环境下,给予不同的给桑量,出现了随着给桑量的增加,全茧量增加、茧层增厚、茧丝长加长、茧丝量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不同,蚕品种间也有开差。茧丝纤度增粗的趋向不明显。但50kg桑叶产茧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茧层率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特殊纤度蚕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纤度、细绗度桑蚕品种选育是特殊用途蚕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粗纤度和细纤度品种选育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并提出了对今后特殊纤度桑蚕品种选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江苏、浙江两省近十年来加强雄蚕品种、粗纤度蚕品种和细纤度蚕品种的选育,所生产生丝及其产品应用前景广阔,极具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昆虫保幼激素在养蚕生产应用的新途径:(1)在春用蚕品种短缺而饲养产茧量较低的夏秋用蚕品种时,可应用5龄体喷保幼激素的技术途径,使产茧量达到或接近春用蚕品种的水平;(2)5龄2次体喷保幼激素比常规1次体喷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增产幅度超过15%,达到20左右;(3)5龄体喷保幼激素,一般茧丝纤度可增粗5—10%,可作为今后生产粗纤度茧丝的辅助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省现行的实用蚕品种与从日本引进的粗纤度育种材料进行杂交充血基因重组,根据茧丝纤度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定向选择,选育出一对茧丝纤度达4.0D以上的,限性斑纹的,粗纤度家蚕品种中205*日206。  相似文献   

9.
蚕品种选育多用途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蚕桑生产发展多元化和提升改造传统蚕桑业发展需要开展的特殊用途蚕品种选育进展迅速,本文就以蚕丝生产为目的如雄蚕品种、细纤度蚕品种、粗纤度蚕品种、人工饲料育品种及广食性蚕品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等的选育,以及非蚕丝生产为目的如吐平面丝蚕品种、吐丝胶茧蚕品种、生物反应器专用蚕品种、药食专用蚕品种等育种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蚕品种更新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首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县在大力推广家蚕新品种的基础上,今年春季又引进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853白×543B三眠蚕品种.该品种是春秋季均可饲养,眠性稳定,纤度细、丝质优、强健好养、龄期经过短,符合缫制高品位细纤度原料茧的要求,是优良的细纤度三眠蚕品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已经选育出适合织造重磅真丝绸产品的粗纤度蚕品种。粗纤度丝的伸长弹性率、抗弯刚度等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品种的茧丝,突破了丝绸原料的茧丝纤度性状单一的瓶颈,为厚型粗扩、抗皱挺刮的真丝面料及其服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原料基础。这对于提升我国传统丝绸产业  相似文献   

12.
粗纤度蚕品种的农村试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蚕品种的茧丝纤度均在3dtex左右 ,适合于生产20~22规格的生丝。茧丝纤度性状的单一 ,限制了新规格生丝及其织物的开发 ,这已经成为丝绸制品创新的瓶颈之一。粗纤度蚕品种的育成 ,突破了茧丝纤度这一原料瓶颈 ,为新型真丝面料及其丝绸产品提供了新的原料基础。浙江大学蚕蜂科学系用新的育种理念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 ,采用新育种法 ,育成粗纤度蚕品种“新苗×明日” ,其一代杂交种的实验室成绩达到了茧丝纤度5.197dtex(4.725D) ,解舒丝长870m ;生丝和织物的伸长弹性率、抗弯刚度等明显优于普…  相似文献   

13.
超细纤度茧丝可用于生产高档丝绸产品和特殊用途丝制品。将三眠蚕品种按常规的饲养方法饲养至2龄起蚕或3龄起蚕后添食不同浓度的抗保幼激素SM-Ⅰ,结果将三眠蚕品种的2龄起蚕或3龄起蚕全部诱导成为二眠蚕。二眠蚕的蚕茧可以缫制出平均纤度为0.7~0.9 dtex的极细蚕丝,最细纤度可达到0.4 dtex,蚕丝的横截面直径小于10μm。初步试验表明,用800 mg/L SM-Ⅰ的给药浓度连续添食2 d为最佳诱导二眠蚕的方法,其诱导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蚕丝业对蚕品种的需求趋向多元化,特殊蚕品种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尚未见特殊蚕品种审定的研究报道。概述了目前我国特殊蚕品种培育应用现状,包括抗性蚕品种、雄蚕品种、三眠蚕品种、粗纤度蚕品种、彩色茧蚕品种等;提出了特殊蚕品种的鉴定方法,各类特殊蚕品种的审定指标,以期为开展特殊蚕品种的鉴定审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16.
<正> 1.丝绸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茧今后,丝绸的用途在拓宽。作为养蚕部门,有责任向丝绸加工部门提供能生产不同规格丝绸的原料茧。如作西装那样厚衣料外套用的,就要求茧丝纤度尽量粗些;而生产高级丝织品或妇女内衣用的衣料,则要求不同程度的细纤度茧丝。总之,原料茧的纤度范围越大,加工的衣料品种规格也就越广。现有的蚕品种中,虽然有茧丝纤度在4~4.5D(D指旦尼尔、下同)的粗纤度品种和茧丝纤度为1.2~1.5D的细纤度三眠蚕,但若要投入大规模生产,还需对这些品种的丰产性能(包括饲料效率)和茧质进行充分的研究。总而言之,从养蚕方面尽量扩大茧丝纤度的幅度,向丝绸工业提供规格众多的原料,已是目前蚕丝行业的当务之急。在这里,充分利用蚕品种特性的重要性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相似文献   

17.
针对蚕丝被消费市场对原料茧的巨大需求,利用茧型大、茧层厚的家蚕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并结合纯系分离定向选择技术,育成了万蚕产茧层量高、茧丝纤度粗的蚕丝被生产专用家蚕新品种丝棉1号.该品种具有孵化眠起齐一、熟蚕齐涌、茧型大、茧层厚、双宫茧率高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16.05%和22.75%,茧丝纤度>3.556 dtex,出丝率高出对照品种0.89百分点,出棉率比对照高3.29百分点,丝棉的压缩率(55.20%)和回复率(93.0%)均达到蚕丝被国家标准中优等品的指标要求.丝棉1号于2020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华东地区环境条件较好的季节饲养.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开辟蚕丝新用途,日本蚕业界非常重视选育特细纤度和特粗纤度的蚕品种,以及三眠蚕细纤度生丝和合成纤维的复合丝绸织物的利用.对三眠蚕品种的研究,早在1946年,大(氵尺)孝三和田岛弥太郎等就有三眠蚕品种研究的详细报告,文章列举出三眠蚕品种利用的优缺点,特别指出三眠蚕丝长长、丝细、经过短、用桑量少,对一定桑叶的产丝量不比四眠蚕低等.最近,日本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一方面研究三眠蚕的实际利用的可能性;一方面从蚕生理角度出发,采用抗保幼激素处理四眠蚕,同样可以诱导三眠蚕发生(100%).本文仅介绍抗保幼激素诱导三眠蚕与绿蚕上蔟(四眠蚕)对茧丝质影响的部分成绩,供国内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家蚕粗纤度实用品种新苗×明日的育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运用杂交育种和对茧丝纤度的定向选育等方法 ,育成了粗纤度蚕品种新苗×明日。其实验室成绩达到了茧丝纤度 5.2 1 7dtex,解舒丝长 870m。其生丝和织物的性能测试表明 ,适合于厚型、抗皱、挺刮的真丝面料及其服饰产品的开发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17,(1):42-44
<正>"芳·绣×白·春"是西南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家蚕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2月通过了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对茧丝特长、纤度特细、净度特优、高产易繁的高品位原料茧丝的春用蚕品种,适合于四川省川西、川南和攀西蚕区春期饲养,川中、川北蚕区春季、秋季及晚秋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